「井下地磁觀測技術研究」項目光泵磁力儀現場測試會在蒙城臺召開

2021-01-07 瀟湘晨報

根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項目測試驗收要求,12月11日至13日,井下地磁觀測技術研究項目組邀請安徽局、江蘇局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來臺召開光泵磁力儀現場測試會。

蒙城臺於2020年4月份安裝架設光泵磁力儀進行實驗觀測,臺站負責儀器的日常運行維護及數據監控。12月11日,與會的測試專家在監測中心專家的陪同下來臺站架設同型號的對比觀測儀器。12月13日的測試討論會上,以安徽局監測中心張學應副主任為組長的測試小組對儀器參數、儀器運行穩定性以及數據一致性等方面進行了討論與質詢,測試小組一致通過儀器的運行穩定性及觀測精度等各項指標,同時建議延長兩套儀器的同場地對比觀測時間以取得更多測試數據。

張學應現場對蒙城臺的寬頻帶地震計進行了水平調節及校準,參會的地磁專家對蒙城臺相對記錄室優化保溫效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來源:安徽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沙永興島地磁臺儀器遷移建設驗收順利完成
    為了探索地磁場變化與地震的關係,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地震現場及其鄰近地區開始進行區域性的單分量的地磁測量和日變記錄,並進而建立了地磁臺,正式開始了中國震磁關係的研究和地震預報探索。2017年4月26日至5月1日,海南省地震局預報中心3名技術人員組成工作組,前往西沙永興島地磁臺,按步驟首先完成了臺站衛星基站墩體遷移、磁通門磁力儀探頭新墩體建設的驗收工作。其後,工作組先後完成了儀器探頭在新墩體和GPS信號接收機的安裝調試、儀器觀測系統線路的重新連接及觀測環境的的清理工作。
  • 地震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柱之電磁觀測儀器
    在新的探索過程中,地磁觀測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地磁儀器實現了從人工肉眼觀測向照像自動記錄、從模擬觀測向數位化觀測、從國外引進為主到自主研發為主的轉化,逐步邁向了國際先進水平。01絕對觀測儀器地磁傾角偏角磁力儀,是一種簡易的測量地磁傾角、偏角絕對值的觀測儀器。
  • 汶川十年丨大河探秘地震觀測臺站:沒有一顆「鐵釘」的地磁觀測室
    【地下】地下4000米深地震監測井,已經「服役」30年在進入觀測站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地震的監測手段有哪些?河南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桂林介紹,地震監測包括「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 概況來講,可以分為測震觀測和前兆觀測,都服務於地震的預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科學研究等。
  •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的2019與2020
    🛫🛫2019年,《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做了一些事兒。
  • ...基於原子磁力儀的無磁屏蔽人腦磁圖測量系統的研製中取得重要進展
    ,被廣泛應用於臨床腦疾病診斷和腦部功能的開發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醫療應用價值和基礎科研價值。腦磁圖系統通常利用基於超導效應的磁力儀對人腦微弱磁場信號進行測量。由於系統需要液氦超低溫冷卻及磁屏蔽室,造成系統便攜性差,且造價昂貴,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基於光泵磁力儀的腦磁圖系統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有望取代傳統超導量子幹涉磁力儀實現新一代腦磁圖系統。
  • ...二號」探測課題負責人張金輝: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自主研發磁力儀
    磁力儀是「潛龍二號」的探測系統中的一個傳感器,用來探測地磁異常,為科學家提供近底的高精度的地質探測數據。張金輝說,國際上的海洋磁力儀比較多,大部分我國都可以購置到,但應用於深海的三分量磁力儀卻購買不到。因為三分量磁力儀用途比較廣泛,不僅用在海洋勘探中,還可以用在軍事上,所以這種設備國外對我國是有技術封鎖的。成立課題組以來,他們對磁力儀的研製花了很大的精力。
  • 「十三五」項目紫蓬山井下地電阻率測項建設
    12月31日,「十三五」項目總工、項目辦和電磁綜合觀測項目實施組負責人赴紫蓬山臺檢查井下地電阻率項目建設。省「十三五」項目紫蓬山井下地電阻率測項屬於我省首個井下地電阻率測項。自2020年10月份啟動建設以來,實施組協調施工單位,克服了場地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困難,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一是積極協調合肥市、肥西縣地震部門,解決了項目建設場地問題;二是邀請行業內專家現場指導,規範電極製作和井下埋設、密封處理等各環節流程;三是加強施工質量監管,實施組成員全程跟蹤實施過程,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技術規範施工,保證建設質量。
  • 安徽省地震局赴紫蓬山臺檢查井下地電阻率測項建設
    日前,「十三五」項目總工、項目辦和電磁綜合觀測項目實施組負責人赴紫蓬山臺檢查井下地電阻率項目建設。安徽省「十三五」項目紫蓬山井下地電阻率測項屬於我省首個井下地電阻率測項。自2020年10月份啟動建設以來,實施組協調施工單位,克服了場地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困難,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一是積極協調合肥市、肥西縣地震部門,解決了項目建設場地問題;二是邀請行業內專家現場指導,規範電極製作和井下埋設、密封處理等各環節流程;三是加強施工質量監管,實施組成員全程跟蹤實施過程,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技術規範施工,保證建設質量。
  • 基於MSP430的質子旋進式磁力儀設計
    在航空、海洋、地震預報工作中,用於地磁臺站的磁變觀測和流動磁測。目前地磁測量所使用的磁力儀多數是進口產品,價格昂貴。國產的磁力儀以北京地質儀器廠生產的CZM-2型質子旋進式磁力儀居多。該儀器為20世紀80 年代產品,使用簡單方便。但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儀器功耗大,穩定性較差,精度較低(±1nT)。
  • ...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張衡一號」衛星如何觀測到地磁脈動...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張衡一號」衛星如何觀測到地磁脈動 2020-07-02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字體:大 中 小】
  • 蒙城金街:皖北地區最具商業投資價值項目
    同時,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長日趨平緩,網購失去顯著優勢,將線上線下融通互補的新零售得到蓬勃發展,給傳統商業帶來革新機會。承接國民消費的商業地產價值或將被重新認識,未來將有大可為。 在此背景下,金錢的重要性也又一次刷新了認知,如何投資成為熱門話題。
  • 論文專區▏不同方式地磁觀測數據對磁測精度的影響分析
    [4]卞光浪,翟國君,劉雁春等.海洋磁力測量中地磁日變站有效控制範圍確定[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0,25(3),817-822.[5]徐行,廖開訓,盛堰.海底地磁日變觀測站的設計與應用[J].海洋測繪,2005,25(1):67-69.
  • 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張衡一號」衛星如何觀測到地磁脈動
    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歷經1年多研究,初步揭曉中國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2018年8月如何首次在電離層對Pc1地磁脈動進行南北共軛觀測。
  • 科學網—創新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理論體系研究
    ■本報記者 潘鋒 油氣井杆管柱是石油鑽採作業的脊梁和中樞神經。油氣井杆管柱力學主要研究鑽柱力學、井眼軌道控制、套管設計、有杆泵抽油系統等內容。 燕山大學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子豐等在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石油水平井鑽井成套技術」、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側鑽水平井鑽井採油配套技術」、「863」計劃項目「旋轉導向鑽井系統整體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和「海底大位移井鑽井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防止熱採井套管熱破壞的固井新技術」等支持下,在建立油氣井杆管柱力學理論體系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創新性科學發現
  • 中車株洲所風電「靠譜」,毛井項目200臺整機機組全優「畢業」
    毛井項目200臺整機機組全優「畢業」12月15日,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與中車株洲所籤訂出質保最終驗收合格證書.這標誌著中國中車最大風電整機項目——甘肅環縣毛井項目,順利退出質保期。 2014年4月6日,毛井項目正式籤訂銷售合同,採用中車株洲所提供的200臺WT2000D110H80型的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0MW。2015年5月項目實現首臺投產發電,同年9月完成所有風機併網發電,並於次月正式進入質保期。 入質保以來,憑藉持續不斷的服務體系優化和技術升級,風場200颱風機運行狀況良好,可利用率達到99.5%以上。
  • 車位地磁檢測器產品選型指導/單模地磁和雙模地磁如何選擇!
    從國內已經建設的NB-IoT停車項目來看,地市級、縣級城市項目運行效果均良好,基本沒有因為信號問題導致項目運行不佳,所以實際上,信號問題無需過度擔心。三、單模地磁、雙模地磁如何選擇?當前地磁根據檢測技術原理主要分為兩種:單模磁阻檢測、雙模複合檢測。單模普通地磁,基於磁阻檢測技術。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地磁異常預測地震
    2008年5月17日早晨,一支由6人組成的地震地磁測量隊從合肥出發,奔赴四川震災最嚴重的汶川縣展開地震測量援助。   這支地震地磁測量隊由安徽省地震局地震工程院的專家和技術骨幹組成,具有精湛野外觀測技術和豐富現場工作經驗。
  • 職責在心,共克時艱—2020年度河北省流動地磁監測抗疫復工記事
    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終獲重大階段性勝利,時進3月,復工潮已在全國陸續湧動,河北局流動地磁團隊是如何行動的呢,請大家一起走進我們的幾個時間片斷吧。 小知識:什麼是流動地磁監測? 流動地磁測量是應用高精度的磁力儀,在野外測點進行的定期重複性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