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2017-02-17 07:35
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2017-02-17 07:35
芥末堆 東瓜 2月17日報導
2月15日晚間,《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出臺,對科學教育的重視首次從教育部的文件中細化展現出來,此次的科學課程標準較以前究竟有哪些變化?各中小學從教者是如何看待的?芥末堆在政策出臺的第一時間採訪了數位從業者,期望從政策變化,實際落地,對校外市場等幾個角度帶你認識這一套新的國家標準。
新課標梳理此次課標較為詳盡地在方方面面概述了科學課的要求。
在教學內容上,限定好了教學內容框架,並對小學六個年級分為三段(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做出了不同要求。課程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這四個方向,分18個概念組成75個學習內容。在課程目標上,分為總目標與學段目標,依四大課程內容做了分段落敘述。
在課程評價體系上,此次的描述較為詳盡,但不足點在於,雖然給從教者提出了評價維度,方向,但並未細緻描述顆粒度,評判出不同等第或不同分數應該達到的標準。這或許將結合各地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評分標準。
此次課程評價體系上學習評價提出了評價科學知識、科學態度、科學探究方式、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這四個維度。在評價方式上,提出需要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方面。
在過程性評價中,需要有學情診斷、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在終結性評價中,將考察科學概念理解,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這幾個維度。考察方式除卻紙筆測驗外,還推薦重視表現性評價,即通過有組織地收集學生在學習中的成果表現,如媒體成果、小製作、科學報告、觀察記錄等對學生進行評價。
此次課程標準的出臺教此前2011年版無論從細節上還是從戰略高度上、還是對科學教育的認識上都有了明顯改變。上海交大附中STEM實驗中心的教師彭禹梳理出了此次科學課程標準較往年的八處區別並向我們講解了其中門道。
宏觀方面在對科學課的宏觀把控上,此次課標展現出四個不同點。
其一:此次課標突出了國家對科學教育的本土立場
彭禹介紹,在此前的課標中,課程設計思路的部分都以「依據國際教育」一言作為支撐,但此次的課程設計思路的對應段已變為「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反映國際科學教育最新情況,兼顧我國科學教育現狀。」這表明,科學教育真正被重視起來,宏觀價值觀程度上產生了改變。
其二:對中國版的STEM做出了明確的定義
在此次課表的實施建議部分,第五點明確提及學科關聯建議,其中言明對STEM的解釋: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etics)即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 ,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從該段落可以明確看出,我國此後的STEM概念強調在於跨學科,項目制學習,以及解決問題這三個特點,將區別於國外強調理工科、以及單科教學也被稱為STEM的若干種解釋,我國將更強調創新能力培養,這一點,在芥末堆此前報導對STEM的解釋中有詳細地闡述。
其三:強調了與其他學科的連結
在此前的課標中,科學課就是一門學科,言科學課談的是科學知識,但在此次的課程標準中,不止談及科學課框架,也言明科學課與其他課程的連結:科學學科與小學其他學科關係密切,科學學科可以為其他科做貢獻,其他學科也可以為科學學科做貢獻。
在下文中更是言明,科學課與數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有密不可分的聯繫。科學課需要數學課的數據處理,模型量化等能力,需要語文課中的記錄,表述,論文,戲劇演出等能力,需要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等科學方法指導。
其四:刪去了「基本要求」的提法
彭禹表示,在往年的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方面,都有基本要求的提法,所謂基本要求實際也是學生能達到的最低標準要求。「這種提法主要適用於普及教育,所以如果學校需求拔高學生的科學教育,或者進行校企合作等特色教育都有足夠空間,只要高於基本要求就行,但這次沒有這種提法了,校企合作的空間也有一定壓縮。」彭禹直言。
事實確實如此,此次課程標準的要求已在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評價方面做出了相當細化的要求和步驟,這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頒發了國家課程,這給公立校外提供各式課程內容服務的企業出了難題。這意味著:教育企業一套課程通吃每個公立校的規模化複製的市場運作現狀將被打破,因為學校完全可以基於這套課程標準開標準化的科學課了。
「當然,企業還是有機會的,但能把握住機會的企業肯定相對過去會減少,此後的市場機會將是為學校提供更高端、定製化的課程服務,服務於學校建設校本課的需求,或者各類定製化需求。但這些需求更不可能規模化,各家有各家的需求,這就考驗企業的服務能力了。」彭禹分析道。但是很顯然,能抓住這塊市場的STEM、創客企業將獲得更大比例的營收空間,畢竟做定製化服務的增值空間更高。
課程目標與實操在科學課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實際操作部分,此次課標展現出不同以往的四個變化。
其一:大量增加對實驗室建設,強調科學教育與實驗室的關係
在課程資源與開發的段落中的第一部分,課標闡述了科學實驗室的利用與開發,其中直接點名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投入更多經費建設學校的實驗室,並配備好與課程接軌的器材,做到每所學校擁有實驗室和儀器室。
此外,該段落還強調科學教師應當參與到實驗室的建設和使用上來。科學教師應參與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由科學教師兼職實驗管理員工作的應當折算相應的課時量。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此後to b類為學校提供實驗室器材,創客實驗室建設方案等資源平臺型企業迎來了新機會,這一市場將出現龐大需求增勢。
其二:增加科技與社會、環境關係的互動和思考
在課標的課程評價方案中,本次課標明確細化了學習評價的幾個具體維度,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態度、科學探究以及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在最後這一維度中要求培養小學生具有思考科技與社會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模式。並刪去了此前版本中探討科技造成社會問題的段落,彭禹認為,這或許是由於時代變化造成的意識改變,科技越發具體地展現在現代人眼前,所以大家更多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駕馭科技。
此外,在STEM教學思維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但在這一段落中,我們能明確看出國家對小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止是思考解決生活中問題,而是有創業者思維,思考如何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好的生活。
其三:增加了分年級段的目標與評價方案
在此前的課程標準中,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只是相對籠統提出整體的目標與方案,並未提及階段性目標方針,教師在實施起來不夠具體。而在此次的課程標準中,在目標階段將小學六個年級分為了三個階段,對不同知識點,不同年齡段都做出了更細節化的要求,可謂是在課程標準細節上的改善。
(例表)其四:強調探究式學習不是科學課唯一的學習方式
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不要把探究式學習當做唯一的科學課學習方式。課標表示:科學素養包括多個維度,不同的素養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加以培養,科學教師應儘可能掌握多種科學教學方法和策略。
隨後,課標進一步闡述,這些策略將以提高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第一目標,並提出了參考策略,如戲劇表演、科學遊戲、模型製作、現場考察、科學辯論會等。從這一段落可以看出,國家很希望改變言科學教育必做科學實驗的單一教學現狀。
小學課程管理閆老師:落地仍有難度來自公立小學課程管理方面的閆老師則為我們分享這套課程標準落地方向的難度上的擔憂。
首先,閆老師表示她十分肯定此次的課程標準。「我能看出來,這次的課標在科學教育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思維並不是強調科學知識普及了。我對比美國的課程標準,我能發現其實和這次的課程標準在表述上已經十分地接近,在各方面維度上也做得很細緻,這是國家科學教育的一次很大的進步。」閆老師說。
但在此後,作為課程管理負責人,閆老師表示,這套標準中兩個方面都很難落地。
其一:科學實驗室以及相關物料教材等的配備上難符合全員化需求
「我們有2000多名學生,但是實驗室一個校區只有一個,現在又把科學課從三年級開課調整到一年級,在全員上科學課方面,實驗室壓力大,提供全校消耗的物資也很難。」閆老師說。
與此同時,她也提及社會與環境對科學課的影響,她指出學校進行科學課還需要社會的配合,但在目前,國家暫未配好配套措施。她也十分期望,此後國家能出現相關的社會、學校合作的資源共享平臺,而不是讓各類企業只能定點服務於某些學校做定製化課程。
其二:師資培訓是很大壓力
這一問題仍舊是科學課從三年級調整到一年級所帶來的新問題。「提前兩年開設課程,這意味著我們要多招收兩到三名科學老師,但在學校裡,我們本身的科學老師就已壓力很大,新招收老師還要培養也很難。」閆老師擔憂地說道。
她進一步表述,目前學校招科學老師已經成為一個新難題,科學老師必須具備科學素養才能玩轉新式課堂,但招收的科學方面學歷背景的老師不會教學卻成為了難題。「這就要追述到現在師範生的培養問題了,你聽過音樂,美術,體育各科老師的師範生培養,但根本就沒有開設科學方面教師培養的專業,師資培訓只能分給公立校,壓力很大。」閆老師說。
總體來說,閆老師認為,要符合全員化理念,做出的這套國家標準還得配套出更多的實際方案,但這次的標準頒布她依舊十分看好,起碼從理念上進步了許多。
此外,芥末堆也曾嘗試採訪數位小學科學教師,但大部分老師表示還未接到學校通知,要等待正式文件發布才會在學校落地上有相應變化。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秋季將首次發布科學教育的新版教材,包括教學用書和學生使用手冊。
此次的新課標的確立,對校外STEM市場將產生兩個主要影響。
其一:教育裝備提供市場需求更多
如前文所述,此次課標著重強調了實驗室的建設問題,並強調實驗室應當普及到每個學校,並滿足全年級全員的教學需求,能夠預測到,此後公立校在教育裝備器材上將有更加大的需求量,這將促進這一市場壯大。
其二:STEM課程內容服務市場將受衝擊
不同於教育裝備市場的利好,此次課程標準提出,對魚龍混雜的STEM教育課程內容服務市場是重大不利好。此次課標已經在課程目標,內容框架,實操建議以及評價體系方面分各個維度做出了完備詳細地闡述。這意味著,學校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以及傳聞中秋季將發放的教材直接進行課程研發了,這對於想進入公立校做課內課程的企業來說簡直是閉門羹式打擊。
如何找到市場的新機會呢?在此後的市場戰爭中,能篩出的一定是能為學校提供更優質,高端定製化的教育企業,且服務能力較強。因為在科學基礎課程內容難讓市場介入後,學校對企業的需求會出現在校本課,特色課程的建設項目中,這也意味著每間學校的需求也難保持完全一致,不會出現一套課程走遍天下的局面。只有課程研發能力較強,概念創新,且服務能力好、消化項目效率高的企業才能勝任這項工作。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