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動物們在野外時經常會有死亡的現象,即使不是被天敵咬死,也會按照自然規律自然地老死。而自然界中動物是不會進行埋葬或者焚燒屍體的,那為何地球沒有變得髒亂差呢?其實,這些動物的屍體不僅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也會被地球上的另一群特殊的動物們吃掉,它們就是——食腐動物。
簡單來說,食腐動物就是以動物或者植物的屍體、分解物、糞便等為食的生物。在自然界中人們比較熟悉的食腐動物,有蟑螂、白蟻、屎殼郎、禿鷲、鬣狗等。在其它動物非常喜歡吃新鮮食物時,它們卻反其道而行之,越是腐爛的食物,它們就越吃得津津有味。
看起來是不是挺噁心的?不過可不要小瞧它們,科學家表示,食腐動物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存在,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食腐動物都消失了,那麼地球很有可能也就迎來了生物大滅絕,所有物種無一倖免。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的食物鏈是一個金字塔的形狀,而在其中也存在著三個分工不同的角色,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是分解者。處於食物鏈最低端的生物是生產者,它們生產出來食物(也就是能量)供給處於中上遊的消費者(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食用,而所謂的分解者,便是我們本文中的主角——食腐動物。
在食腐動物的陣營中,它們分工十分明確,例如鬣狗、禿鷲等負責吃掉動物的肉,之後再交給微生物去處理。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動物的屍體也就被處理乾淨了。同時,還會為大自然增添很多的肥料,起到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
說起來,在人類的進化史上,人類的祖先也曾充當過食腐的角色。因為原始人類沒有辦法跟野獸們抗衡,也很難捕獲活著的動物,於是,他們一般都會跟在食腐動物後面,看著它們將動物屍體上的肉吃掉後,然後人類的祖先再進一步進行處理,比方說吃肉裡面的骨髓等。最後,才到了微生物上場的環節。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原始人類的腸道功能其實要比現代人強很多,直到人類學會了用火和吃熱的食物後,才開始逐漸變得脆弱。
科學家表示,如果沒有食腐動物,或許地球上的瘟疫早就開始大流行了。這是因為單靠微生物分解動物的屍體過程是非常緩慢的,甚至屍體在1-2年的時間裡還沒有被處理完。另外,腐爛的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食腐動物的加入不僅得到營養的補給,還會讓動物屍體處理的時間和過程都大大縮短。
而且肉被啃食乾淨後,骨頭也不容易造成大面積的汙染。可以說,如果沒有食腐動物,人類很難順利進化到今天。因此,很多科學家都稱食腐動物為大自然中的「清潔工」。說起來,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著大自然所賦予它們的角色,缺一不可。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