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神秘的宇宙,對孩子們來說有巨大吸引力,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孩子們對宇宙天文的探索,大多還停留在書本介紹和科幻片的想像中。
鹿姐姐依然記得,去年年初,杭州一位科學老師發在朋友圈的吐槽——寒假讓學生觀察月相,結果杭州連著下了一個月的雨,別說月相,連月亮的影子都沒能見著。科學老師只能遺憾告訴家長,觀察任務暫時取消。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理解天文科學,秦老師從去年開始,決定結合天文愛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從去年開始,他在全國拍攝天文視頻,用於中小學的天文教學。
一起先來看看秦老師拍攝的月升月落合集——
各種月相月球的升起和降落
不得不說,作為教學視頻,這個「顏值」也太高了,簡直可以當成景觀片來欣賞。
秦老師告訴鹿姐姐,之所以決定自己拍攝天文教學素材,主要由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中小學科學課的天文內容,很多需要學生實際觀察——「比如月相,是中小學科學中的難點。你讓學生對著書本去學月相的變化,他們理解起來是很困難的。天文不像是物理、化學,可以用實驗來完成,天文現象只能模擬,但往往偏差很大,所以要讓學生觀察真實的天文現象。」
但是讓學生實際觀察感受,也很難實現。「觀察完整的月相變化,最理想的狀況也要一個月時間。而且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尤其杭州陰雨天比較多,學生的觀察經常難以完成。」秦老師說,哪怕是陽光下的影子變化,讓學生觀察這類比較簡單的現象,在課堂短短幾十分鐘顯然也無法完成。
學生觀察起來有難度,那就得靠老師去搜集天文素材。但另一方面,秦老師發現,中小學配套課件的素材已經過時,網絡關於天文的視頻資料很多,可針對中小學教學的幾乎沒有。
「最近上網課,我也看了許多優秀教師的視頻課,他們的天文素材也都是網上找來的。」秦老師說,網上科普視頻涉及到的知識點更廣,但如果要匹配到小學知識點,其實不需要深入太多。
日出日落
因此,秦老師想到了靠自力更生來「豐衣足食」。「我在網上找了很久,還沒看到有紀錄片把每種月相拍出來做成集合,就決定自己去做。因為我玩天文也有20多年了,天文攝影也有經驗,正好去年新入手了一個相機,就用來拍教學素材。」
拍攝月相聽上去容易,但在實際拍攝中,每段視頻都來之不易。「把30個月相變化完整拍出來,可能要發現幾年的時間。」秦老師估計。最近這一年的時間,他拍下了四五個完整的月相,要做成一個系列,至少需要10~15個月相視頻。
浙西天池
拍攝過程中,設備要求其實不高,相機和三腳架就能滿足,拍一次大概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因為是自動拍,拍攝本身耗時不大,但前期調查準備要很久——月球在什麼時間、地點出現,拍攝背景、角度都需要考慮到。
「杭州陰雨天太多,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能拍,另外還得自己正好有空去拍,拍的時候要考慮背景、美感、地面景觀,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布置了半天,最後發現拍出來根本沒法用。」
秦老師上周也拍過兩次月相,第一次拍出來的月亮就只能『基本作廢』。「當時半夜11點半,天氣不錯,我就去拍月球升起的畫面,但我沒考慮到周邊環境。月球升起的方位是CBD,燈光很強,拍出來眩光很厲害,為了避開光,我只能調整角度,最後拍出來效果並不好。」
秦老師說,拍攝過程中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哪怕中途飄過一朵雲,動畫視頻拍出來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拍攝進程也比較緩慢。
秦老師拍攝的科學視頻合集
最近這段時間,秦老師拍了不少視頻素材,之前也在全國各地拍攝了月升月落的畫面。「做天文教學視頻其實挺費時間的,不管是月相,還是星空變化,拍攝時都要考慮星空本身的變化,還要有好天氣,好的地面景觀。往往一年也拍不出幾段滿意的素材。」秦老師說,他還得多拍一些視頻素材,至少有10個以上的月相視頻,才能做成一個系列,學生理解起來才會有效果。
更多新聞可在「小時新聞」APP內查看
鹿姐姐薦讀
文:沈蒙和 戴欣怡
編輯/製作:沈蒙和 戴欣怡
監製:王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