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M|用CRISPRi-seq研究病原菌致病機理
責編 | 兮毒力因子鑑定是病原菌致病機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病原菌致病機理研究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感染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細菌要成功侵染宿主需要一定的劑量,這是因為它們在侵染宿主的過程中需要突破一層層的屏障,在通過屏障時會不斷有細菌被清除。這些屏障主要來自宿主方面的壓力,比如營養限制,免疫響應等。
-
德研究揭示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機理
青蒿素是現今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但有些瘧原蟲逐漸對它產生了耐藥性。德國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惡性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的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未來改善針對瘧疾的藥物。德國伯恩哈德·諾希特熱帶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惡性瘧原蟲體內有一種名為Kelch13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如果變異,就會使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
-
我國科學家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突破
相對熱催化,電催化經過不同的C-C偶聯機理實現CO2的還原偶聯,能更好地調控C-C偶聯過程。因此,創製高效催化劑,實現高電流密度、高C2+選擇性、高穩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進電催化還原CO2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
-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抗病毒免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抗病毒免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2019-02 本報訊(邵龍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裴楠)病毒感染因其變異性強、傳播迅速等特點成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戰,對機體抗病毒機理的深刻認識是應對病毒感染的關鍵所在,日前,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的研究中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武漢10月14日電(記者李偉)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人類最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
-
我國科學家在低溫合成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大連9月1日電 近日,大連化物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陳萍研究員、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組創新性的提出了「雙活性中心」催化劑設計策略,並由此開發出了一系列過渡金屬與氫化鋰組成的複合催化劑體系,實現了氨的低溫催化合成。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上。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
-
低碳院低溫脫硝催化劑開發與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北京2020年6月3日 /美通社/ --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簡稱低碳院)環保技術中心團隊最近在低溫脫硝催化劑開發與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結果於5月27日發表於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
PNAS|尹航/顏寧合作團隊在「餓死瘧原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當前,全球抗擊瘧疾的難題是,瘧原蟲開始對現有一線抗瘧藥物(特別是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藥物聯合治療,ACT)產生了耐藥性,過去行得通的方法在逐漸失去效力。如何開拓思路發展新的抗瘧方法,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最新:屠呦呦團隊讓瘧原蟲憋死,無錫團隊讓瘧原蟲失去繁殖能力!
江南大學病原感染與免疫課題組圍繞著病原體感染與機體免疫調控,以瘧原蟲、阿米巴原蟲、旋毛蟲、病毒等病原體為研究對象,集中研究以下四個的重要的科學問題:(1)病原體的感染入侵機制;(2)病原介導的免疫識別及免疫應答;(3)病原體的免疫逃避機制及免疫調節機制;(4)病原性疾病的流行性分析及防治策略。
-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原標題: 近日,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團隊鑑定了一個氮高效基因,對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促進水稻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今天(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科學家揭示自閉症致病的分子機理
該研究首先在自閉症病人中篩查到 DYRK1A 基因的 9 個錯義突變,其次通過構建突變型 Dyrk1a 並對其在細胞生長、皮層發育等過程中的功能作進一步研究,發現 Dyrk1a 在神經發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與自閉症相關的兩個無義突變(R205X、E239X)導致了 DYRK1A 蛋白的功能缺失。
-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5 15:50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2014年7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研究員研究組及其合作者分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Cell)和《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連續發表了兩篇重要研究論文
-
非臨床論文、難通過倫理審查 瘧原蟲「療法」受質疑
瘧原蟲療法: 是觀察性研究,還是幹預性治療?科學精神面面觀2月14日,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項目組宣布臨床研究招募志願者名額已滿。觀察性研究之後,仍需要進行動物實驗、探求機理等研究活動,在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證據之後,再開啟真正的臨床試驗性研究,刊登臨床論文是負責任的行為。而沒有臨床論文,意味著沒有經過投稿、審稿過程的「沙裡淘金」,難以評判該研究結論的真實有效。合法合規?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2 今日/總瀏覽:
-
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國家973計劃項目「面向寬帶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重點針對微波光子相互作用下的高帶寬轉換機理、高精細調控方法、高靈活協同機制等3個科學問題,在微波光子作用機理、關鍵器件與原型系統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未來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
《皇家學會學報B》:瘧原蟲也怕「時差」
《皇家學會學報B》:瘧原蟲也怕「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