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颱風壓根不算啥!NASA最新太空照:木星如油畫般的氣流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自從2016年7月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在太陽系中飛行許久的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後,朱諾號上攜帶的先進儀器記錄下了木星的大量壯麗景象。近日,NASA公布了朱諾號拍下的木星表面的射流與氣旋。

眾所周知,木星是太陽系內的一顆巨大的氣體行星,也因為氣體行星的關係,木星上有著狂暴的風暴和洶湧的氣流。朱諾號在2018年5月23日晚上10點31分拍攝了這張色壯觀的圖像。 這時的朱諾號第十三次靠近木星高速飛行。當時,朱諾號探測器位於木星北緯約41度的行星雲頂大約7900公裡的高空,朱諾號的視野朝南望去。

在圖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畫面中央的白色雲帶,這些白色雲帶是由氨冰構成的壯觀雲層,在白色雲帶中夾雜著一些奇特而神秘的深色斑紋,整個畫面看上去就像是一杯黑咖啡裡混入了牛奶,顯得十分混亂且激烈。科學家認為,深色斑紋所在處的雲層更厚。基於Juno進行的紅外觀測結果表明,這些地區的熱輻射更加溫暖,因此更厚。

在照片的左側,一道紅橙色的帶特別顯眼,它實際上是木星的北溫帶北部,它以與行星相同的方向旋轉,並且醞釀著大量氣旋,位於木星北半球意味著在它當中的氣旋都是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由於靠近晨昏線,陽光角度較低,因此雲層在垂直方向上的起伏更為明顯,帶內有兩個灰色的反氣旋。

而在中心白色雲帶的右側,這裡是木星的更北邊,木星明亮的帶狀結構已經變得不那麼明顯,取而代之的是錯亂的氣流,並且大量的氣旋佔據著這一區域,一個一個的氣旋與反氣旋交錯分布。

當然,木星最著名的氣旋當屬木星表面的大紅斑,這也被稱為是木星的標誌。大紅斑最大的時候一度曾大到相當於三個地球,但在過去數十年中卻逐漸縮小,直徑平均每年減少230公裡,一些科學家指出,這個巨大的氣旋實際上的雲層頂部不斷升高,這也是大紅斑的顏色正在變成橙色的原因。也許在20年之內,大紅斑可能就會變成大紅點,最終徹底消失。

相關焦點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最近發表在雜誌《自然天文學》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在木星赤道處水約佔大氣分子的0.25%,幾乎是太陽的三倍。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提出和太陽相比木星可能是極其乾燥的(這個對比並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液態水中存在於太陽中的氧和氫)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含有豐富的水資源。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準確地評估木星大氣中水的總量。
  • 木星上有很多恐怖如眼睛般的風暴圈,它們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從一些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木星猶如一隻大怪物一樣,虎視眈眈的望著整個太陽系,而在近期非常熱火的電影《流浪星球》中,劉啟還在幼年時期就跟爸爸說,他發現木星上有一隻大大的眼睛,這個神秘的大眼睛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爸爸告訴他這個眼睛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風暴圈,如果當地球到木星身邊的時候,這個風暴圈就像一個怪獸的大眼睛似的籠罩著我們,似乎在下一刻一口就能將地球全部的吞掉。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圖片一經發布就在網上驚豔了全球的網友和太空迷們12日發布的木星照片拍攝這張圖片時 朱諾號位於木星的北部;距離木星的高度為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地球上的颱風和木星上的風暴比起來會怎樣?
    地球上平常的風都是小兒科,起源於海洋之上的才是真正的強風。例如昨日凌晨登陸我國浙江省溫嶺市的2019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風速達到52米每秒,屬於16級的超強颱風。由於是在陸地上移動沒有能量供應,颱風的規模在逐漸弱化。最終進入渤海海域的時候可能就變成六七級的強風了。而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軌道從內到外方向排在第五位,屬於氣態巨行星,顧名思義木星的主要組成就是大氣(主要成分是氫),據科學家推測其內核處可能存在體積和地球相當的巖質內核。我們經常會看到木星的天文圖,如水墨畫一般漂亮,但實際上真實的木星是恐怖的。
  • 木星「大紅斑」是颱風還是火山噴發?一起來分析吧
    溫度約200度,赤道與兩極溫差不超過3℃。木星表面上有17條亮環、暗環,有79 個衛星,較大的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的間距符合提丟斯-波德法則,公轉共動關係固定為1:2:4:8。大紅斑就位於這條深暗色的低氣壓帶與南溫帶高氣壓帶之間,南側氣流向東,北側氣流緩慢向西,搓出一個反氣旋。大紅斑東西長約25000千米,南北跨度12000千米,雲頂比周圍的雲層高8千米,每6個地球日逆時針旋轉一周。大紅斑中心部分有個大小約幾百公裡的核,在反時針旋渦中順時針緩慢旋轉,看起來好像不動。橙紅色區域的溫度要比周圍高出三到四攝氏度。木星高空中的最高溫度區域也位於大紅斑上空。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年度木星照出爐!看點真不少
    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公布了一張全新木星照,以超高清視角揭示木星的細節特徵。這張照片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當時木星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該計劃每年都會拍攝一些太陽系外行星的年度全球照,以供天文學家研究它們的大氣、風暴和雲層變化。這一次,哈勃一如既往的沒有讓人失望,記錄下的看點可真不少。首先,木星北半球中緯地區一個獨特的細節令人興奮。這是一個明亮、白色、伸展開的風暴,正以56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木星上暴走,它爆發於2020年8月18日,地面望遠鏡發現在同一緯度區域隨後又出現兩起類似風暴。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年度木星照出爐!看點真不少
    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公布了一張全新木星照,以超高清視角揭示木星的細節特徵。這張照片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當時木星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據介紹,這張照片屬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外行星大氣遺產計劃(OPAL)的一部分。
  • NASA公布木星絕美風暴照片,網友感嘆「猶如梵谷藝術品」
    據yahoo3月4日消息,近日有NASA分享了一副木星令人驚嘆的圖像,呈現出木星上空旋轉時宛如油畫般的風暴和漩渦。 2月中旬,NASA環木星太空探測器「朱諾」號,在距離木星近1.3萬千米的高空拍攝了這張宛如藝術品的照片,並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員凱文·M·吉爾處理原始照片後,分享至社交媒體。
  • 木星上的條帶是什麼?如果靠近地球會有什麼後果?專家道出真相
    木星上的條帶是什麼?如果靠近地球會有什麼後果?專家說在木星上面的條帶如果是亮的話則是向上的氣流,如果是暗淡的話則是向下的氣流。而專家還說木星的兩極是風力最弱的地方,但是其風速都遠遠的超過我們地球的最高級颱風,颱風的最高級風速只有61.2米每秒,而木星上面風力最低的地方風速也有140米每秒左右。
  • 木星大紅斑是什麼?是一個超大颱風嗎?很多人不清楚,答案在這裡
    木星大紅斑從本質上講也屬於風暴,是一種發生在行星大氣層中的巨型旋轉式風暴,它是木星表面最顯著的特徵,說到它的規模,那就更驚人了,近些年測量的它的大小大致是左右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幾乎可以放下兩個地球,其厚度也達數百公裡,所以地球上的颱風和颶風相對於木星大紅斑來說都是特別微小的。
  • 能吞噬整個地球的颱風,最長可達4萬公裡,持續時間長達300年
    不,通過人們天文技術的發展,對太空的認識和觀測越來越深入。在木星和海王星上分別發現了非常強的反氣旋風暴。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一張通過哈珀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根據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木星上有一個巨大的紅斑,像一隻紅眼睛,在遙遠的太空中靜靜地直視著地球。這就是著名的木星大紅斑,木星上的超強颱風。
  • 新模型或揭示木星「胎記」長壽秘訣
    理論上早該消失的大紅斑為何還在?新模型或揭示木星「胎記」長壽秘訣無論從體積還是質量上看,木星都可謂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儘管不少探測器早已飛掠木星,這顆外表如同油畫般的氣體星球依然蒙著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 「朱諾號」拍攝木星新照 大氣層產生淺層閃電
    8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新影像,捕捉到木星大氣層特有的「蘑菇球」雲層,並產生了淺層閃電的現象圖片來源:nasa官網8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新影像,捕捉到木星大氣層特有的「蘑菇球」雲層,並產生了淺層閃電的現象。圖片來源:nasa官網來源:中新網
  • 木星靠近地球的最新照片顯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出現神秘新風暴
    當木星接近地球時,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最新高解析度照片,揭示了其北緯地區的一場全新的神秘風暴和大紅斑的一個分支。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最新圖片顯示,8月25日,木星及其冰冷的衛星歐羅巴距離地球6.56億公裡(4.06億英裡),這張照片揭示了這顆氣態巨星的氫氦大氣中的一個新特徵,一場明亮的白色風暴延伸到中北緯度地區。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一臺磁通門磁強計(FGM)將用於繪製首張詳細的木星磁場圖,並考察木星磁場在其兩極地區的分布狀況,對於木星磁場的考察將極大地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木星的內部結構信息;一臺先進恆星導航儀(ASC)將幫助進行繪圖工作,並幫助朱諾探測器在茫茫太空中保持準確的姿態指向。
  • 木星的多種打開方式?在木星展覽館一次看個夠吧!
    圖源solarsystem.nasa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碎片W撞擊木星這四張木星和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碎片W的發光的夜面撞擊的畫面是1994年7月22日由伽利略號太空船拍攝的。 圖源solarsystem.nasa木星-木衛一的蒙太奇這是一個木星的新視角畫面和它的火山月木衛一的蒙太奇,這張照片攝於2007年初太空飛船飛躍木星時。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漩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木星大紅斑和白卵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木星大氣層中的大紅斑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這個氣流物質中含有大量的紅磷化物,所以呈深褐色。這個核在周圍的反時針漩渦運動中維持不動。大紅斑的壽命很長,可維持幾百年或更長久。在1979年2月25日,當旅行者1號太空船以920萬公裡的距離掠過木星時,首度將大紅斑清晰的影像傳送回地球,可以看清楚160公裡大小的橫斷面。
  • 太空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聯合探測木星大氣層深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夏威夷雙子座地面望遠鏡聯合朱諾太空飛行器一起探測太陽系最猛烈的風暴,這些風暴發生在5億多英裡外的巨大行星木星上。他們將哈勃和雙子座在多重波長下的觀察發現與朱諾飛行器軌道上的木星近景圖結合起來,以深入了解這顆遙遠星球上波雲詭譎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