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胚胎幹細胞在體外自我組裝成胚胎樣結構

2020-11-30 生物谷

2018年10月4日/

生物谷

BIOON/---哺乳動物身體的結構在胚胎植入子宮後不久就已建立。身體的前後軸、背腹軸和中間外側軸在協調胚胎的各個區域中的DNA轉錄的基因網絡的調節下便已確定了。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小鼠胚胎

幹細胞

產生表現出類似能力的偽胚胎(pseudo-embryo, 即胚胎樣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0月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axial self-organization properties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gastruloids」。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78-0。


這些被稱作類原腸胚(gastruloid)的結構僅由大約300個胚胎

幹細胞

組成,表現出具有與6至10天齡胚胎後部相似的發育特徵。這項研究表明,三個主要的胚胎軸是根據類似於胚胎的基因表達程序形成的。因此,類原腸胚有重大的潛力用於研究哺乳動物正常或病理性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

因難以獲得早期哺乳動物胚胎,對協調它們形成的過程進行研究是很難開展的。英國劍橋大學

遺傳

學系教授Alfonso Martinez Arias及其團隊近期發現,在某些條件下,小鼠胚胎

幹細胞

能夠組裝成三維聚集體,這種三維聚集體在體外培養時持續伸長。這些被稱為「類原腸胚」的實體顯示出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不同特徵。

相互依存的發育進程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遺傳學與進化系教授Denis Duboule解釋道,「為了確定類原腸胚是否自我組裝成真正的胚胎結構,我們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描述了它們的

遺傳

激活水平。」這些研究人員鑑定出並定量確定了類原腸胚中的RNA轉錄本,並將它們的基因表達與處於類似發育階段的小鼠胚胎中的基因表達進行比較。

日內瓦大學的Leonardo Beccari說,「類原腸胚形成類似於胚胎後部的結構,胚胎後部的發育程序與胚胎前部略有不同。」這些假胚胎表達構建未來的組織所必需的各種類型祖細胞的特徵性基因。劍橋大學的Naomi Moris說,「基因表達譜的複雜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出現了來自不同胚胎細胞譜系的標誌物,就像在對照胚胎中觀察到的基因表達譜一樣。」

Hox基因在胚胎中被激活

在類原腸胚的前後軸、背腹軸和中間外側軸形成期間,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可視化觀察到通常在胚胎中以精確的順序次序激活的Hox基因在體外培養的類原腸胚中同樣被很好地激活。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遺傳

學家Mehmet Girgin解釋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類原腸胚中的]Hox基因網絡的實施類似於胚胎後部,這就證實了類原腸胚具有非常高的自我組裝水平。」(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Leonardo Beccari, Naomi Moris, Mehmet Girgin et al. Multi-axial self-organization properties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gastruloid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03 October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578-0.

相關焦點

  • Nature | 胚胎幹細胞懸浮培養首次構建體外類囊胚
    隨後胚胎植入子宮壁,誘導子宮內膜蛻膜化(decidualization)預示著成功著床(implantation)。著床後胚胎通過原腸作用形成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胚層,不同胚層細胞相互作用,為胚胎形成結構複雜的器官奠定基礎。複雜的生命歷程有著複雜的分子調節機制,為了研究這些複雜的科學問題, 科研人員研發了 體外培養體系 。
  • 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31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的韓建永團隊,將小鼠在植入子宮前3.5天囊胚在體外培養,得到三種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系,而這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並啟動著床,同時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清華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首次實現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
    清華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首次實現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細胞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6月12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題為 《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細胞》(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 用幹細胞製作人類胚胎模型為時不遠?
    用幹細胞製作人類胚胎模型為時不遠?  在評論中,包括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美國傑克遜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都認為,必須對人類幹細胞源胚胎模型的法律地位以及這種研究的應用進行公開透明的討論,以便幫助各個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他們寫道:「與公眾進行有效的溝通,是確保審慎推進前景可觀研究方法的關鍵。」  在過去的18個月裡,研究人員開發了包含類似卵黃囊和胎盤組織的小鼠模型。
  • 解讀近年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成果!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78-0哺乳動物身體的結構在胚胎植入子宮後不久就已建立。身體的前後軸、背腹軸和中間外側軸在協調胚胎的各個區域中的DNA轉錄的基因網絡的調節下便已確定了。
  • Science:首次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構建出胚胎軀幹樣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種特殊凝膠中培養小鼠胚胎幹細胞,成功地製造出一種稱為胚胎軀幹樣結構(embryonic trunk-like這些TLS結構能在五天內從細胞團塊中發育出神經、骨骼、軟骨和肌肉組織的前體。這可以讓我們在未來更有效地探究藥物的效果,而且這種研究的規模是在活體生物體內無法實現的。
  • 人才強校丨韓建永教授團隊「利用三種幹細胞體外人造胚胎」課題...
    課題組研製了一種簡單、快速、高效的進行細胞聚合的震動懸浮體外培養系統(圖1A)。在此基礎上,利用囊胚來源的三種多能性幹細胞,即胚胎幹細胞(ESC)、滋養外胚層幹細胞(TSC)和胚外內胚層幹細胞(XENC),聚合形成了胚胎樣結構(ETX-胚胎)。
  • Stem Cells: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
    年11月30日,幹細胞權威雜誌Stem Cells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胚胎幹細胞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胚胎幹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因此,胚胎幹細胞是細胞移植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細胞來源。但是,胚胎幹細胞治療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即成瘤風險,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會在被移植體內成瘤。因此除去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是國內外胚胎幹細胞治療研究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劉伯寧:評全球首個胚胎幹細胞藥物
    幹細胞不同於機體其他細胞之處在於,其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分化的能力。胚胎幹細胞系離體培養可達數月,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特異功能細胞,並最終形成組織、器官。幹細胞的這種多向分化能力,以及其在再生醫學上的應用價值,使人們再次看到了實現器官修復、組織再生的曙光。在製藥行業,幹細胞還可作為新藥篩選的模型,進行毒理、藥效試驗。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9-12 07:50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2016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和紐約幹細胞基金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產生一種新類型的胚胎幹細胞之前利用人卵細胞產生胚胎幹細胞的努力可導致雙倍體幹細胞產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促進未受精的人卵細胞發生分裂。他們然後利用一種螢光染料標記DNA,分離出這些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其中它們散落在更多的二倍體細胞中間。研究人員證實這些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多能性的,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分化為很多其他類型的細胞,包括神經細胞、心臟細胞和胰腺細胞,同時保持著單套染色體。
  • 科學網—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首次建立
    ,首次建立了來自孤雄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而這些細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記,並進一步驗證這些細胞能夠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產生健康的小鼠。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並被重點推薦。 據介紹,單倍體細胞,如酵母,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自然狀態下存在的單倍體細胞只有結構和功能均已特化的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然而卵子和精子不能在體外進行培養,因此也不能對其進行基因操作。」李勁松表示,如果能夠在體外建立哺乳動物的單倍體細胞系,將極大促進哺乳動物遺傳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利用胚胎幹細胞體外整合外源基因,研究基因功能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相結合,對於研究基因在胚胎發育中的表達|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藥物篩選平臺的建立,藥理研究與新藥開發,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又能不斷自我更新,這在藥物研究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 Nature:再生學之肝臟保衛戰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許多研究都集中於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補充損傷後的肝臟和膽管的能力,但卻不太清楚肝細胞自然死亡時如何自我更新。肝細胞穩定更新確保了肝臟保持適當的質量,並對健康至關重要。Wang等人為闡述這一問題,發現了小鼠健康肝臟中一群被低估的自我更新細胞群。肝細胞本身可能就在穩態中扮演這種「幹細胞」角色,不過它們需要定位在肝臟的一個專門區域。
  • 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
    2019年1月9日,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因為半月板的血供不足等因素,半月板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從而影響手術療效。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近年來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最具代表性的成體幹細胞之一,存在於多種組織器官當中,對組織損傷修復和疾病治療具有良好的作用,無致瘤性,是再生醫學最具潛力的種子細胞之一。
  • 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幹細胞系發生癌症相關突變
    2017年5月1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於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人胚胎幹細胞系當中,5種人胚胎幹細胞系在腫瘤抑制基因TP53上獲得突變。其中的兩種人胚胎幹細胞系H1和H9已用於人體中,不過還沒有證據證實它們在受者體內導致癌症產生。
  • 美批准13個人類胚胎幹細胞系用於研究
    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3月解除用聯邦政府資金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以來,美國家科研機構首次批准將人類胚胎幹細胞系用於研究。  柯林斯當天在一個電話新聞發布會上說,在獲得批准的幹細胞系中,11個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副教授喬治·戴利製成,兩個由洛克菲勒大學製成。該院還在對其他96個幹細胞系進行評估,預計今後數天將有更多幹細胞系獲批。
  • 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2020年6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胚胎幹細胞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模型來研究人類的早期發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