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如病菌等),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狀態。免疫涉及特異性成分和非特異性成分。非特異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響應,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種病原體的入侵。
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是獲得免疫經後天或人工而使機體獲得抵抗能力。一般是在抗原物質刺激後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並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為利用導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產物(蛋白質)等方式送入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或是肝臟細胞)中,使該體細胞變成為具備如同胚胎幹細胞(ES細胞)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細胞之多功能分化能力,並且可以持續增生分裂。而這項新的技術,在2006年首度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團隊,將老鼠之纖維細胞製作而成。
領導的研究小組也於同日在《細胞》雜誌發表類似的研究結果。緊接著皮膚細胞轉為幹細胞後,美國麻薩諸塞州懷德海特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雅各布·漢納的小組用來自患病小鼠尾巴的皮膚細胞產生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2008年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報告稱,他們將實驗鼠皮膚細胞改造成iPS細胞,然後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及造血細胞。
2009年2月,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宣布,成功利用人類皮膚細胞製成的iPS細胞培育出血小板,而且從技術上說用iPS細胞培育人類紅細胞和白細胞都是可能的;緊接著,日本慶應大學科學家又宣布,成功用實驗鼠的iPS細胞培育出鼠角膜上皮細胞。
2009年3月伊始,iPS細胞研究便相繼迎來兩項重大突破。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不藉助病毒、安全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iPS細胞的方法;美國科學家則在<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可以將iPS細胞中因轉化需要而植入的有害基因移除,且保證由此獲得的神經元細胞的基本功能不受影響。
2009年7月,iPS細胞研究在臨床應用道路上又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報導,中國科學家周琪和高紹榮等人利用iPS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首次證明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該成果讓人們看到了iPS細胞具有實用性。
一種經植入特定信息後具有特定的特異性誘導能力的因子研製成功
2017年10月21日特異性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特異性誘導因子研製成功,經植入特定信息和口服後可使動物產生某種特異性免疫能力的因子,如植入圓環信息的特異性誘導因子,經口服進入,可使動物對圓環產生特異性高免能力。
----
感謝您關注【卡地納中國】微信公眾平臺!
我們擁有全球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重組、生物酶技術及第三代透皮給藥技術。公司營銷部坐落在風景優美,交通便利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現已擁有動物保健品、動物營養品(飼料)、健康獸藥、健康食品等四大事業體系。
-聯繫我們-
電話:0731-82033295 0731-82024335
郵箱:usacardinal@163.com
網址:http://www.card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