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異性、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到特異性誘導因子的研製成功!

2021-01-21 卡地納中國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如病菌等),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狀態。免疫涉及特異性成分和非特異性成分。非特異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響應,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種病原體的入侵。


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是獲得免疫經後天或人工而使機體獲得抵抗能力。一般是在抗原物質刺激後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並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為利用導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產物(蛋白質)等方式送入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或是肝臟細胞)中,使該體細胞變成為具備如同胚胎幹細胞(ES細胞)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細胞之多功能分化能力,並且可以持續增生分裂。而這項新的技術,在2006年首度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團隊,將老鼠之纖維細胞製作而成。


領導的研究小組也於同日在《細胞》雜誌發表類似的研究結果。緊接著皮膚細胞轉為幹細胞後,美國麻薩諸塞州懷德海特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雅各布·漢納的小組用來自患病小鼠尾巴的皮膚細胞產生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2008年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報告稱,他們將實驗鼠皮膚細胞改造成iPS細胞,然後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及造血細胞。


2009年2月,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宣布,成功利用人類皮膚細胞製成的iPS細胞培育出血小板,而且從技術上說用iPS細胞培育人類紅細胞和白細胞都是可能的;緊接著,日本慶應大學科學家又宣布,成功用實驗鼠的iPS細胞培育出鼠角膜上皮細胞。


2009年3月伊始,iPS細胞研究便相繼迎來兩項重大突破。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不藉助病毒、安全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iPS細胞的方法;美國科學家則在<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可以將iPS細胞中因轉化需要而植入的有害基因移除,且保證由此獲得的神經元細胞的基本功能不受影響。


2009年7月,iPS細胞研究在臨床應用道路上又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報導,中國科學家周琪和高紹榮等人利用iPS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首次證明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該成果讓人們看到了iPS細胞具有實用性。


一種經植入特定信息後具有特定的特異性誘導能力的因子研製成功


2017年10月21日特異性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特異性誘導因子研製成功,經植入特定信息和口服後可使動物產生某種特異性免疫能力的因子,如植入圓環信息的特異性誘導因子,經口服進入,可使動物對圓環產生特異性高免能力。

----

感謝您關注【卡地納中國】微信公眾平臺!

我們擁有全球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重組、生物酶技術及第三代透皮給藥技術。公司營銷部坐落在風景優美,交通便利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現已擁有動物保健品、動物營養品(飼料)、健康獸藥、健康食品等四大事業體系。

-聯繫我們-

電話:0731-82033295 0731-82024335

郵箱:usacardinal@163.com

網址:http://www.cardina.org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重編程因子配比決定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質量
    (iPSC)的轉錄因子水平將極大地影響由此形成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質量。白頭研究所創建成員魯道夫-耶尼施(Rudolf Jaenisch)說,「我認為這一結論是非常令人吃驚的或出乎意料的---這些重編程因子的水平決定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質量。我們從未想到它們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實際上它們確實如此。」通過引入特異性的重編程基因到成體細胞就可以產生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這些重編程因子將成體細胞推向到一種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狀態。
  • Biotech:供者細胞類型影響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表觀基因組...
    已有研究表明小鼠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保留著它們起源的細胞類型的表觀遺傳「記憶」。Kitai Kim等研究人員近日在人類細胞中研究了這個問題,並且把重編程過程中DNA甲基化的不完全擦除和異常的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記錄下來。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人體多功能幹細胞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人體多功能幹細胞基因操控制造人體胚胎幹細胞將不再困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成人細胞和生長因子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2016年5月8日/生物谷BIOON/--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細胞, 也縮寫為iPSC)最初是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於2006年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導入到小鼠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幹細胞的一種幹細胞類型
  • Nature:揭示蛋白TOX是腫瘤特異性T細胞分化的關鍵調節因子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生院和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作為一種核因子,胸腺細胞選擇相關高遷移率群盒蛋白(Tox)是腫瘤特異性T細胞分化的關鍵調節因子。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是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ell)創始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鼠的實驗,發現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幹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此方法誘導出的幹細胞可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因為其免除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幹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
  •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1月28日13:51   新華網華盛頓1月27日電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27日宣布,他們在實驗中繞過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這一步驟
  • 科普:一篇看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
    2018年11月9日,日本京都大學宣布開展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病症的新型實驗性療法。該療法是將數百萬個源自於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神經祖細胞注射到帕金森病人的大腦中。他們把Oct3/4,Sox2、c-Myc和Klf4這四種轉錄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載體,然後引入小鼠成纖維細胞,發現可誘導其發生轉化產生一種新細胞,即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該細胞在形態、基因和蛋白表達、表觀遺傳修飾狀態、細胞倍增能力、類胚體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與胚胎幹細胞相似。
  • 美利用質粒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繼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3月1日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一種基因「轉位子」(即DNA中一段可以移動的基因序列)來替代病毒作為運輸所需基因的載體,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之後,美國科學家又傳捷報: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科學家在
  • 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再現新方法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可通過將兩個蛋白混合在一起製造出一個「超級蛋白」,從而大大提高了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的效率和純度,且沒有產生腫瘤的風險。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幹細胞》雜誌上。
  • 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發布
    6月28日,我省首批高品質「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在合肥發布,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安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省立醫院相關負責人等參加發布會,這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產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 全球首例使用他人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移植手術完成
    to receive 'reprogrammed' stem cells from another person為標題發布在2017年3月28日的《自然》新聞上原文作者:David Cyranoski| 全球首例用來自他人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治療黃斑病變的移植手術完成
  • 幹細胞再生卵子,可能我們將是最後的「原裝」人類
    日本在幹細胞技術領域一直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先後有山中伸彌、大隅良典兩位醫學家分別於2012年和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近,來自日本多家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
  •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58:48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obert A.
  •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3月1日,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安全地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首次使得轉化過程不需要藉助病毒,而且有望使生物醫學研究徹底告別使用胚胎幹細胞
  • 正常人體內竟然也有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
    7月15日《Nature》發表:在COVID-19和SARS以及未感染的對照中,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免疫:表明感染冠狀病毒會誘導對結構蛋白(NP)的多特異性持久T細胞免疫,這對於理解人群中現存的NP和ORF-1特異性T細胞如何影響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和發病機理,對於當前COVID-19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PNAS: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揭示一種馬凡綜合症病因
    ELISA檢測表明與正常人iPSCs相比,馬凡綜合症病人來源的iPSCs中TGF-β信號傳導活性增強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證實被視為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替代選擇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 漲姿勢:腫瘤生物治療|特異性|腫瘤|細胞|疫苗|-健康界
    特異性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所使用的細胞主要包括TIL和特異性轉基因T細胞;非特異性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所使用的細胞主要包括LAK、CD3AK和CIK等。1. 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是採用IL-2在體外刺激、活化外周血單核細胞而誘導產生的非效應性細胞毒作用的效應細胞。
  •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研製」通過...
    5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研製」通過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科院院士徐濤擔任組長。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全球首臺自動化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誕生,首次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幹細胞自動化識別以及誘導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