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上百遍!上海交通大學第一篇《Science》

2021-01-13 騰訊網

顏德嶽,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高分子科學家。比較系統地發展了聚合反應動力學的非穩態理論,在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合成、超分子自組裝和抗腫瘤新藥研製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已經發表論文500餘篇,連續多年被Elsevier評為中國高被引學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項,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一項。迄今已經培養研究生近80名,其中有3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顏德嶽教授是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家,和他的博士生在實驗室實現了分子的宏觀自組裝,美國《科學》雜誌於2004年初公布了這項成果,該工作不僅證明了特定的分子可以直接自組裝成宏觀尺寸的有序結構體,使分子自組裝從微觀、介觀到宏觀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而且第一次用結構不規則的大分子進行自組裝,拓展了分子自組裝研究領域。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第一篇《SCIENCE》論文。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03/5654/65

實驗中奇怪的發現

在《科學》上發表的那篇論文,顏教授的課題組前後修改了上百遍。 論文所述的研究,始於1998年冬。在一次實驗中,顏教授的博士生侯健發現容器裡的沉澱物有點奇怪,有鱗片狀的物質,「以前沒有出現過啊,這是什麼?」侯健不明白。顏教授盯著溶液看了又看,心裡忽然一亮,「會不會是宏觀分子自組裝薄膜?」他馬上意識到這個結果的重要性。

分子自組裝是近年來倍受重視的國際前沿課題,對揭開生命奧秘有著重要意義。此前,已經報導的分子自組裝體僅限於納米和微米尺度,雖然宏觀分子自組裝現象在自然 界隨處可見,卻還沒有在實驗室得到過這樣的結果。

突破性進展

那天,顏教授非常興奮,腦子裡不停思索該結果的機理,回家後想起忘了叮囑侯健不要倒掉樣品,又連忙打了個電話。當晚,顏教授通宵達旦地琢磨著宏觀自組裝機理,完全忘了身體的病弱。憑著多年理論化學研究的積澱,他很快有了設想,第二天,他把想法告訴了他帶的研究生,並立即安排侯健進一步實驗,對該設想予以證實。但這個實驗需要在很低的溫度下進行,由於條件有限,研究沒有取得突破,不能重現最初的實驗結果。

在211工程和985項目資金的資助下,化學化工學院購置了不少先進設備,於是在2001年,顏教授又安排博士生周永豐繼續這項研究。那一年,課題組的經費相當有限,十幾個人只申請到5萬元,他們戲稱「沒有隔夜糧」,顏教授盡力用有限的錢創造必要的實驗條件。在他的指導下,實驗終於在2002年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地自組裝得到了宏觀多壁螺旋管,形貌比第一次的更為完美。

上百次修改

為了搶先公布這一重要發現,課題組立即撰寫了論文發到《科學》雜誌。對方表示該發現很有價值,但缺乏對自組裝機理的確切證明,故不予採用。課題組隨即展開深入研究,有一陣顏教授在比利時訪問,對機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急性子的他馬上畫了一個示意圖傳真回國。後來,他認為這個圖還不能準確地表達他的設想,就反覆與課題組討論修改,甚至請了一家公司專門來繪製圖形。光這個機理圖就畫了一個多月。顏教授課題組的青年教師黃衛說:「現在想想這個圖很簡單,但那個時候要在一張白紙上畫出 來,真是太難了。」

2003年4月,課題組終於用電子顯微鏡拍攝到自組裝體的結構照片,與他們所繪的機理圖高度符合,證實了顏教授的設想。這一關鍵性證據的獲得,令課題組備受鼓舞。他們隨即對論文進行反覆修改,於當年7月份再次投給《科學》雜誌。這一次,《科學》接受了,但要求對論文再作修改。到最後發布算下來,這篇論文他們總共修改了百餘次,有時候一句話也要斟酌好幾天。顏教授告誡學生說:「做實驗寫論文,不能有半點馬虎和虛偽。

本文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上海交大、中國聚合物網、Science」。

相關焦點

  • 4篇頂級論文!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2篇Nature,2篇Science!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學校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在拼搏奮進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該論文第一作者包括西安交大電信學部邱超銳博士生、張楠教授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博博士。西安交大李飛教授和徐卓教授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學:硬核學霸來了!研究生「學術之星」名單出爐!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碩博連讀培養,期間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SMC一等獎學金,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生「學術之星」。  博士期間在Mater. Horizons, Sens. Actuator B-Chem., Appl. Phys.
  • 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直博生,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
    吳天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直博生,師從韓禮元教授,致力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300。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高級職稱人才招聘啟事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成立的實體化校級跨學科平臺。它既是社會科學的高級學術機構,也在適當範圍內發揮民間智庫的功能。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的前身「凱原法學院法社會學研究中心」於2009年成立,十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推動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法學會旗下唯一的法社會學研究會、與劍橋大學出版社合作創辦了亞洲第一份法社會學領域的英文國際期刊、出版了若干套關於法與社會研究的叢書、舉辦了三屆全國性法社會學年會和若干次法社會學國際研討會等。
  • 再發2篇 Science,TESCAN TOF-SIMS 電鏡質譜聯用系統助力上交大
    被譽為「東方麻省理工」,又有著「清北復交」美譽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學,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度,上海交通大學在 Science 上又發表了2篇高質量文章,分別為韓禮元教授團隊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穩定性、趙一新團隊的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交大 本科12篇一作SCI,讀博再發《Science》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17屆本科畢業生鄭景旭引入了外延生長(epitaxy)的概念來調控金屬的沉積形貌,以鋅金屬負極為示例,使得鋅沉積/溶解的可逆性達到了99.9%,循環壽命達到了傳統鋅電極的100倍。
  •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李華兵課題組誠聘博士後和… 2020-06-24 0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非大學!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文| 路月明歡迎關注:說教育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周持興——上海交通大學——聚合物複雜體系結構流變學、聚合物...
    姓名: 周持興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 2014陝西省大學研究生教育排行榜揭曉,西安交通大學排名第一
    報告顯示,北京大學雄居201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名列第二,復旦大學位居第三;南京大學列第四,首次問鼎全國四強;武漢大學居第五,中國人民大學列第六,上海交通大學居第七,浙江大學列第八,吉林大學居第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入前十強。
  • 上海交通大學
    月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    研究院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綜合優勢,培養物流工程與管理、製造與服務管理、工程管理領域的高等專業人才,為新時期我國物流及製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培養物流與製造業世界級的精英和領袖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學ECCV 2018四篇入選論文解讀
    據雷鋒網了解,上海交通大學 SJTU-UCLA 機器感知與推理聯合研究中心有 4 篇論文入選,研究方向涉及自動駕駛、視頻理解、視覺跟蹤以及新型神經網絡。本文對這幾篇論文做了簡介,更多詳細內容可通過論文網盤連結下載查看。
  • 醫學院舉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宣講會
    6月9日下午,醫學院在西校區圖書館二樓報告廳舉行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宣講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科研部常務副主任王世婷和臨床醫學院輔導員潘沛向現場近百名2016屆畢業生進行了宣講。
  • 2020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高小玲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課題組長:高小玲,200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藥學院,獲藥劑學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今,任職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現任藥理學與化學生物學系PI、系副主任;在Adv Sci、Nat Commun、ACS Nano、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等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代表性成果獲美國化學會周刊報導,Sci Trans Med、ACS Nano雜誌述評;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
  • 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嚮導教授入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近日,2020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增選結果揭曉,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賈金鋒、嚮導兩位教授名列其中。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低維物理與界面工程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
    為進一步領會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浦東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及模式,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黨支部副書記李振全主持此次活動。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9月6日早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生命科學獎」 獲獎者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交通大學全國第一,遠超清華北大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方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不再是全國第一第二了,反倒是多所高校排名全國前列,例如像上海交通大學獲得資助項目和資金全國第一,其次是中山大學,廣東的這所高校了不起,當然接下來就是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這四所高校獲得的資助項目資金都超過20000
  • 周希朗——上海交通大學——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與天線設計...
    姓名: 周希朗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上海交通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學院簡介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由上海交通大學於2015年成立,美國南加州大學、閔行區政府、上海紫竹高新區(集團)有限公司多方參與共建,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國際化辦學學院(詳見www.sjtu.edu.cn院系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