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晶片技術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就是工藝製程的進步了,比如從14nm到7nm,再到5nm、3nm、2nm、1nm等等。
當然,這個工藝確實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術,但事實上隨著工藝製程的不斷進步,已經快逼近極限了,很難這樣持續不斷的發展下去。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眾多的晶片企業們已經在工藝製程之外,努力的去發展其它的技術,目前公認的,除了工藝製程外,還有三項技術,可以讓晶片保持著持續不斷的進步。
第一種技術就是異構整合技術。所謂的異構整合技術,是指將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晶片,例如記憶體+邏輯晶片、光電+電子元件等,透過封裝、3D 堆疊等技術整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將不同製程、不同性質的晶片整合在一起,都可稱為是異構整合。
目前英特爾是這一方面的領導者,比如英特爾的傲騰技術,就是將內存和存儲整合在一起,想要革了內存的命。
第二種技術是封裝技術,目前主流晶片封裝技術有Sip、PiP、PoP等,但這些都是系統單封裝技術,目前在封測領域,逐步興起了2.5D封閉,3D封裝技術,也就是立體封裝。
通過2.5D、3D這些立體封裝技術,能夠將數個功能不同的晶片,疊加在一起,直接封裝成一個具有更高效能的晶片,這樣在工藝製程無法持續進步的前提下,照樣改善製程成本及物理限制,讓摩爾定律得以繼續實現。
而第三種技術則是小晶片技術,這種技術類似於樂高積木。從設計開始,就將大尺寸的多核心的設計,分散到較小的小晶片。
這樣這些小晶片可以根據需要,不斷的進行組合,這樣不僅設計靈活,還能夠根據需求,不斷的疊加,達到性能的提升的要求,甚至有些模塊還可以重複利用,這樣節約成本,提升性能。
目前這三項技術是比較主流的,在工藝製程之外的晶片技術,並且很多人認為一旦工藝製程無法前進了,比如達到2nm後,再也無法前進時的晶片發展方向。
而在這三種技術中,中國早已布局了立體封裝技術,畢竟中國封測企業全球領先的。此外在小晶片技術上,中國也有布局,很多企業進行了研發。而異構整合方面,相對涉及得較少。
可見,晶片發展的道路真的千萬條,未必一定要死揪著工藝製程不放,當然能夠前進更好,如果不能前進,也要想想其它的招,你覺得呢?
圖文來源於網絡消息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