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項技術產品,每一項都關乎中國製造的崛起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製造業目前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落後挨打,到現在巨龍騰飛,中國製造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許多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這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

這其中有關乎中國工業命脈的核心產品,也有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業零部件,本文就來為大家盤點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的20項產品:

1、高端數控工具機

工具機是現代製造的基礎,沒有工具機的支撐,現代製造將寸步難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製造業對精密加工的要求越來越高,更高精度的產品不得不依賴高端數控工具機。

目前國內的高性能工具機基本上都是從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進口,高端數控工具機自給率不足10%,雖然我國不斷加大對高端工具機的研發投入,但國產工具機精度和使用壽命遠遠達不到世界同類水平。

2、晶片

小到平時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大到登月用的超級計算機,晶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2018年中國晶片市場超過4000億美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多項為0,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晶片之痛是中國製造難以抹去的陰影。

儘管我國正在加大攻關晶片技術的力度,但中國企業在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中仍處於中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能自主製造類比、分離等低端晶片,但邏輯、存儲等高端晶片目前都無法自給。

3、光刻機

光刻機被譽為晶片之母,國產晶片的匱乏一定程度上源於光刻機的無力。目前製造高端晶片的光刻機,全球只用荷蘭ASML和日本尼康和佳能擁有,其中荷蘭的ASML佔據全球份額的87.4%,由於受到美國的影響,這些精端裝備是是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這些核心裝備是用錢買不來的,只能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和雙手。

如今半導體工業正在挑戰的製程工藝為5nm和7nm,這個尺寸不到頭髮絲直徑的萬分之一。在這個精度條件下加工,任何傳統的加工方式都毫無用武之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半導體產業突破技術封鎖,要想開發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就必須要有先進的光刻機。

4、作業系統

儘管國產智慧型手機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但在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上中國仍一片空白。目前谷歌的Android作業系統市場佔比高達81.5%,蘋果IOS佔比18.4%,美帝幾乎壟斷了整個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市場。

中國要想真正實現智慧型手機的自主生產,作業系統的空白是永遠繞不開的問題。而建設作業系統最重要的軟體生態系統,需要晶片廠商、系統廠商、軟體廠商的數年如一日地共同協作。

5、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間接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 材料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軟體, 主要用於醫療診斷、監護和治療。沒有醫療器械,中國上億醫患病人難以得到及時救治。

儘管我國醫療行業日益完善,但很多醫療器械多進口於德國、日本、瑞士,這種高端精密儀器,一臺設備的成本通常高達百萬甚至千萬。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高端產品上。國產醫療器械同質化嚴重,例如我國僅生產輸液器、注射器的企業就有200多家,缺乏差異化和創新意識。

6、航空發動機

中國的火箭能去月球,四代戰機能自主研發,但航空發動機依然高度依賴進口。目前世界航發領域,美國英國的航空發動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美國普惠(PW:普拉特·惠特尼)、通用(GE:通用電氣)和英國的羅羅(RR:羅爾斯·羅伊斯,又名勞斯萊斯)牢牢佔據航發三甲的位置,國產發動機市場佔有率不足1%。

航空發動機的缺失不僅關乎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更已成為制約我國空軍戰力的一個去重要因素。以我國的J-20戰機為例,殲-20在早期發動機遠遠落後於F-22裝備的F119,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機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只能在氣動布局上做文章。可以說沒有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突破,就沒有我國空軍的未來。

7、汽車發動機

目前國產發動機依然喜歡買別人技術、撿別人淘汰的技術,導致國產汽車品牌質量跟不上同期的合資企業和進口汽車,國產發動機無論在製程、可靠度與國外都有較大差距。

在自主品牌快速發展的今天,國產車在外觀設計和車身做工上進步非常大,某些優秀產品在這些方面甚至可以趕超合資,但再好的外觀設計和做工依然彌補不了發動機的短,一臺優秀的發動機將是國產汽車贏得消費者信賴的重要基礎。

8、船舶柴油發動機

中國造船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船舶柴油發動機卻高度依賴進口,國內在船舶動力裝置中,有95%以上為柴油機動力裝置,而世界上的船舶柴油機基本被MAN B&W柴油機公司和瓦錫蘭公司壟斷。

不僅船舶發動機市場被國外牢牢佔據,專利封鎖也難以突圍。曾有報導稱國內中西部地區有一家國有企業製造了300多臺船舶用中速機,贏利上億元,可是當該企業在繳納智慧財產權費後,盈餘所剩無幾。國產發動機要想厚積薄發,突破專利封鎖成為重中之重。

9、高端傳感器

無論是智慧型手機、智能硬體還是智能家居,高端傳感器可謂無處不在,高端傳感器已成為數位化時代的基礎配件。

目前我國最缺乏的是高端的、靈敏的傳感器。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傳感器進口佔比達80%,數位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10、轉轍機

轉轍機是道岔控制系統的執行機構,它可以很好地保證行車安全,提高運輸效率,改善行車人員的勞動強度。目前我國自主生產的ZD6轉轍機精度遠遠不及西門子S700K,達不到使用要求,只能依賴進口。

11、高端軸承

在我們的生活中軸承幾乎無處不在,小到路邊的共享單車、家裡的家用電器,大到上天的宇宙飛船,下水的航空母艦,沒有軸承這一切都無法存在。

然而應用於精密工具機的主軸承,我國在技術上仍處於一片空白。滾動軸承的精度一般分為P0、P6、P5、P4和P2五個等級,用於精密工具機主軸上的軸承精度應為P5及以上級,而對於數控工具機、加工中心等高速、哈爾濱軸承高精密工具機的主軸支承,則需選用P4及以上級超精密軸承。P4及以上級超精密軸承對技術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國內需求的一半以上都依賴進口。

12、大型機

大型機也被稱為大型主機,依靠其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和安全性某些重要行業具備了「不可替代性」。大型機擔著企業、機構最核心的應用,例如銀行的資金交易,用戶數據等等。如果四大行這樣的大銀行大型機出了大故障,銀行轉帳和ATM機都將癱瘓,我們日常使用的行動支付將無法正常運作。

如此重要的企業設備中國卻嚴重依賴進口,其主要原因在國產大型機安全性和可靠性遠遠落後於IBM。

13、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高能電子束,充當照明光源而進行放大成像的大型顯微分析設備。相比於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看清小於0.2um的細微結構,是我國科研領域重要器械。

目前我國還無法生產高精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高校和科研機構使用的電鏡大多進口自美國、日本和荷蘭。

14、數控刀具

數控刀具是工業生產的牙齒,沒有刀具原材料的加工就是無稽之談。目前國產數控刀具在工藝和圖層工藝上和進口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進口刀具,再加上高端工具機技術的缺失,我國數控刀具只能依賴進口。

15、高精度機械手

機械手是工業機器人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隨著中國製造業逐步走向數位化、智能化對工業機器人的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KUKA工業機器人,憑藉其靈活的機械手已經能和桌球世界冠軍進行比賽,而我國依然無法生產高精度的機械手,導致我國工業機器人自主生產嚴重落後。

16、基因檢測儀

前段時間網上爆出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人以為我國已掌握基因編輯技術,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連一臺基因檢測儀都造不出來。

基因測序儀誕生於1986年,目前已經走過了30多年,其中超過99%的設備都是美國研發、設計和生產的,如果沒有美國的先進機器作為技術支撐,中國的基因工程將舉步維艱。

17、真空蒸鍍機

隨著搭載京東方OLED 屏幕的華為mate20的上市,國產OLED 屏幕在國際市場上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作為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真空蒸鍍機,其核心技術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Canon Tokki手裡。

Canon Tokki的年產量通常只有幾臺到十幾臺之間,還沒出廠就被搶購一空,可謂有錢也買不到。它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制在5微米內,沒有其他公司的蒸鍍機能達到這個精準度。目前我國還沒有生產蒸鍍機的企業,在這個領域我們沒有發言權。

18、 感光幹膜

感光幹膜是一種特殊的製造印製電路板(PCB)的專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光致抗蝕劑膜和聚酯薄膜三部分組成。感光幹膜主要作用是隔絕氧氣、分層和避免機械劃傷,沒有它電路板的壽命將大幅下降。

2017年我國光致抗蝕幹膜產量約0.7億平方米,僅佔國內消費量的1/3,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19、抗癌藥

《我不是藥神》第一次引起人們對於進口藥價的思考,進口藥之所以售價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國外製藥企業高昂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也源於國產創新藥缺失。2017年我國腫瘤藥規模超過1400億,但其中95%依賴進口。

一種新藥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救命稻草,但對於製藥企業來說是6-10年上百億元的研發投入。讓中國癌症患者早日吃上廉價的國產藥,中國製造企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0、數位相機

中國的火箭都上太空了,卻造不出一臺小小的數位相機,難道數位相機製造工藝要求比火箭還高嗎?

其實還真是,單反數位相機技術門檻很高,需要最前沿的光學、電子、機械技術相結合。像如今單眼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4000秒,部分高端機型甚至達到1/8000秒如此高速的快門對加工精度和可靠度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中國機械加工條件目前還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的20項產品,兩類科學儀器在列!
    中國製造業目前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落後挨打,到現在巨龍騰飛,中國製造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許多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這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
  • 我市20項產品進入推廣目錄
    原標題:我市20項產品進入推廣目錄   記者從市工信局獲悉,日前,2020年度第二批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重點新產品推廣目錄公布,全省共有106項產品列入推廣目錄中
  • 中國又一項技術領先全球
    01何止5G和北鬥中國在很多項技術領域其實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準的,有些人只看到了不足的一面,覺得晶片、光刻機等技術不如別人但是要知道,就算是發達國家在很多方面都未必能做到全面領先。雖然我國晶片,光刻機領域不如別人,但高鐵、橋梁、製造、雷射技術、稀土等方面,都是世界領先。不僅如此,這兩年全面發展的5G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都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全球5G技術有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中國佔據了全球最多的5G技術。
  • 中國雷射技術強勢崛起,能否擺脫工具機落後的問題?
    今年是雷射誕生60周年,他與原子能、計算機和半導體並成為20世紀四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和最亮的光,那麼技術含量那是相當高,而為了防止中國技術外流,今年8月底商務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的技術目錄,這其中就把好這一項固體的雷射器技術,而雷射器正是多年來制約中國雷射加工設備產業發展的核心元器件,這項技術的崛起說明中國雷射產業的領域已經有不部分技術處於領先的位置
  • 安然納米產品結構升級,安然產品助力《中國製造2025》
    據報導,2015年經國務院籤批,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全面部署並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安然納米直銷公司作為民族直銷企業,多年來安然納米產品領先行業堅持產品深耕,同時山東安然納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一直踐行「創新驅動、質量優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製造強國行動綱領,不斷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添磚加瓦。
  • 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
  • 從「一五」156項到「十三五」165項 重大工程鑄造中國經濟頂梁柱
    在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長河裡,從橋梁到水利,從能源到交通,一項項令世界矚目的重大工程項目在中華大地上屹立,既記錄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實力的躍升。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體現在製造水平上,其中尤為關鍵的是重大工程。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便是一件件重大工程的落成。
  • 仿生抗菌防汙技術Sharklet領導安全清潔產品製造變革
    事實上,手機通常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細菌與疾病,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類似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如遊戲手柄、門把手等都是引發細菌滋生和傳播的高發物品。隨著生活品質和清潔意識的大幅提升,國內清潔用品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中國作為全球主要洗滌用品消費大國,保持著清潔用品產量的高速增長,然而這並不能解決細菌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威脅。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每一項都是突破
    近幾年我國科技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前幾天的時候,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帶回了裡面的土壤,這對於我國航空事業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而嫦娥五號還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這意味著它所帶來的簡略性意義是很大的。
  • 165項重大工程鑄造中國經濟頂梁柱
    「十三五」規劃實施順利,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到「十三五」期末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0萬億元。這樣的成績背後,是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的偉大奮鬥歷程。每一個五年規劃和計劃,國家都要確定百餘項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帶動經濟強勁發展的火車頭。一項項重大工程項目成為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響亮音符!
  • 任正非:低端製造外流,高端被打壓!盤點那些關乎中國...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許多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以下這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中,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2018年中國晶片市場超過4000億美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多項為0,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晶片之痛是中國製造難以抹去的陰影。 儘管我國正在加大攻關晶片技術的力度,但中國企業在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中仍處於中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能自主製造類比、分離等低端晶片,但邏輯、存儲等高端晶片目前都無法自給。
  • 基於MBD的產品設計製造技術研究
    ,為了適應快節奏、高質量的研製要求,正在開展數位化的產品設計製造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並逐步形成了行業或國家標準。,是一個用集成的三維實體模型來完整表達產品定義信息的方法,它通過圖形和文件表達的方式,直接地或通過引用間接地揭示了一個物料項的物理和功能需求,三維實體模型中包含產品尺寸、公差、技術要求等製造信息定義和表達。
  • 面對德國否定,他首次實現這一裝置國產化,突破30餘項關鍵技術
    ,高級工程師,中國二重技術專家。而就是這樣一個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團隊,耗時7年,首次實現了C919大型客機主起落架系關鍵承力件的國產化,突破了超大型鈦合金中央翼緣條控行與控性等30餘項關鍵工藝技術,出色完成了起落架、中央翼等70餘項產品、130餘件關鍵承力件的開發、設計和製造任務,將航空模鍛件的"飯碗"端在了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就是想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做點事情。
  • 美國終於自食惡果,中國公開23項禁止出口技術,每一個都至關重要
    23項禁止出口技術,涵蓋了農業、化學、醫療、計算機等各個領域,每一個都至關重要,對此有網友表示,美國這次終於自食惡果,接下來還要無理制裁嗎?這次公開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的幅度非常大,不僅刪去了一些無需再進行限制的技術,也增加了不少新項目,覆蓋領域非常廣,主要包括雷射技術,風洞技術,以及大型工程設備等,中國在這些限制類高新技術領先於世界,為了防止偷竊和複製,不得不對其加以限制。
  • 「中國製造」創造中國榮耀
    這是南方電網昆柳龍直流工程,也即世界上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所達到的輸電距離,同時,這個距離意味著昆柳龍直流工程是世界上輸電距離最長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2.5倍以上!這是中國「天眼」FAST,相比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靈敏度上的領先優勢。一個個數字,一項項成就,記錄著中國製造從追趕、並行到超越的歷程,背後是一個個中國團隊無數個日夜的攻關。
  • 雷射產業強勢的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再次強大
    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盤,也是雷射加工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中國雷射行業為什麼會發展迅速,是基於近十年雷射技術應用的創新發展。  如今,國產替代加速,產品迭代加速、資本市場加速,使得雷射器、雷射晶片、加工軟體等系統核心部件及裝備更多的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部分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是仍然有諸多卡脖子的地方,中國還沒有廠家能做。
  • 電晶體小型化遇瓶頸,3D技術崛起
    他還在文中援引一名中國商界人士的話說:「中國科技行業的領袖們現在感謝川普,因為他幫助他們下定決心,自主開發技術。」 文章指出,歷史上技術範式的改變,常常能為行業的新參與者創造機會。如今,坂本幸雄也從當今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趨勢中,看出了這種趨勢。 電晶體小型化遇瓶頸,3D技術崛起長期以來,半導體行業都受制於「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晶片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 890項產品(技術)、352家中小企業獲省級認定
    890項產品(技術)、352家中小企業獲省級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 創新發展「大作為」  近日,2020年度遼寧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名單出爐,393項產品(技術)入圍,146家企業獲評,其中49家企業躋身專精特新「小巨人」之列。
  • 微波器件的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
    微波器件的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2017-05-31 13:54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還能大幅度的減輕產品重量呢?這只能採用新型的塑料成型技術了:3D混合製造,3D混合製造步驟是3D列印成型/雷射LDS選擇性沉積金屬。採用這種工藝的好處是節省了製造時間和實現了複雜的饋源/波導等器件的一體化免安裝調試,且帶來的另外好處是大幅度減輕了產品重量。
  • 馬雲預言,20年後一半工作或將消失!這1500萬人關乎中國未來
    馬雲預言,20年後一半工作或將消失!這1500萬人關乎中國未來!馬雲是一個比較有個性,比較高調的人,他經常會出席一些公開活動,並且發表演講。他一直也是一個很「敢講」的人,而他說的一些話,雖然在當時看來不太靠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也都實現了,因此很多人稱他為「預言家」。而馬雲再次預言,20年後一半的工作或將會消失!這1500萬人關乎中國未來。去年教師節的時候,馬雲正式宣布從阿里退休,並表示以後會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教育事業和公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