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號太空任務的徽章,邊緣標註著太空人的名字。
1967年1月27日,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代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高水平的阿波羅計劃的首批太空人加斯·格裡森、艾德·懷特和羅傑·查菲,正在阿波羅1號艙內進行常規測試。
這次測試推進緩慢,但危險性並不高。可不知什麼原因導致的太空艙內的一次線纜事故,打出了一個小小的火花。任務控制中心的監視屏幕頓時一片閃光,聲控語音傳輸系統即刻傳來簡短而急促的呼喊:「著火了——快救我們出去!我們身上都著火了!」
發射臺上的技術人員迅速採取行動,衝向太空艙,試圖打開艙門,但沒有成功。他們透過太空艙的玻璃舷窗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穿著全套太空衣的太空人們,徒然把手伸向由螺栓緊緊固定,並且是向內開啟的艙門,怎麼也打不開。大火嚴重阻撓了救援工作,3名太空人全部壯烈犧牲。
死於阿波羅地面測試事故的3名太空人生前合影。
這次嚴重事故不但暴露了指令艙本身的缺陷,還暴露了製造單位乃至NASA管理層的問題。為此NASA開除了一些僱員,更多的人受到了懲罰。而後續的太空人們也自擔重任,更多地參與到飛行史上最複雜機器的設計和製造之中。期間,在進行事故調查以確定問題所在和責任歸屬的同時,阿波羅計劃也宣告暫停,美國議會中有一些議員甚至揚言要取消整個計劃。
NASA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它派出殉職太空人格裡森的生前好友、入選太空人弗蘭克·博爾曼(他後來以執行首次環繞月球的阿波羅8號任務而聞名)代表太空人出席聽證會,以懇切言詞希望NASA和美國人民能夠堅持下去,繼續太空探索的未竟之旅。
金·克蘭茲
在另外一條「戰線」上,以休斯頓載人飛船中心飛行指揮官金·克蘭茲為代表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也在鼎力助推。克蘭茲的一次激情滿懷的即席演講,後來被稱為《克蘭茲宣言》,其中有云:
航天飛行中絕不允許粗心大意、能力低下和無視問題等情況的出現。然而我們還是搞砸了,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能是設計、建造或測試的任意一個環節。不管哪裡出了問題,我們本應該把它揪出來。……從今天起,地面飛行指揮中心的字典裡只有兩個詞:嚴格與合格。嚴格意味著我們要對自己的成敗得失終生負責。我們一定要切實堅守自己的責任,……我們的知識和技能決不能出現短板。
在修正了無數缺陷之後,阿波羅計劃花了幾近一年半的時間才走出困境,終於被放行,踏上了前往月球的旅途。
阿波羅任務控制中心
羅德·派爾在《NASA創新之道》一書中評述說:有時創新並不在於技術、機器或其他具體的事物,而在於精神、核心信仰和力量。創新有時來自失敗、悲哀以及痛苦的自省。這場大火帶來的管理和程序變革,不僅涉及NASA,還有很多其他部門,並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直到1986年挑戰者號在上升過程中爆炸,NASA又進行了新一輪徹底而艱難的自我反省和檢查。此時《克蘭茲宣言》又再度在每個人的耳邊響起。
半個世紀過去了,《克蘭茲宣言》依然被不斷地翻印,並被張貼在NASA的多個中心以及地面控制指揮中心,不斷激勵著人們向完美進發。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尹傳紅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中國科普網官方微信
科技部主辦權威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