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兮
1869年,這一年,美國懷俄明州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婦女投票權的法律;這一年,俄國偉大作家列夫·託爾斯泰(Leo Tolstoy)出版了史詩小說《戰爭與和平》;這一年,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也開了;這一年,印度聖雄甘地出生;這一年,也是清穆宗同治八年。
回顧科學,這一年,瑞士生物化學家Friedrich Miescher從白細胞內成功分離出DNA(核素);這一年,德國著名病理學家和生物學家Paul Langerhans首先描述了胰島;這一年,俄國科學家Dmitri Mendeleev(門捷列夫)首先提出了元素周期表;這一年,英國博物學家、探險家、地理學家Alfred Russel Wallace發表了其代表作品<The Malay Archipelago>(《馬來群島》);這一年,也是Nature在英國誕生的時間。
當Nature創刊之時,Nature的創始人、第一任主編Norman Lockyer希望Nature可以像Scientific American和New Scientist of today一樣,以比較科普的形式為科學家們搭建一個平臺。然而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之後,Nature毅然決定致力於為專業研究團體提供服務。在1869年11月4日出版的第一期刊物上,第一篇文章由有「達爾文的鬥牛犬」之稱的英國生物學家Thomas Henry Huxley所寫,主要是歌德的一些摘錄;第二篇來由英國植物學家Alfred W.Bennett描述了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關於冬季開花植物施肥的一些工作,達爾文本人後來寫了兩期作為回應(編者註:由此也可見達爾文和進化論在當時的影響)。
在1881年3月10日這一期,徐壽(1818—1884,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1874年,徐壽與英國人傅蘭雅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科技學校——格致書院。徐壽還與傅蘭雅合作翻譯了《化學鑑原》等書,系統地介紹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發明了音譯的命名化學元素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Nature上發表了中國第一篇Nature文章,對傳統聲學定律「空氣柱的振動模式」(即伯努利定律),提出質疑,並用現代的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這篇文章是被翻譯為英文,標題為「Acoustics in China」)。那時大清還未亡,就連當時的Nature編輯都評價這「非常出奇」。另外,徐壽還首創了化學元素漢譯名規則,譯著書共計137部,約290萬字,其中化學方面的最為突出,被稱為近代化學的先驅,還製造出了完全國產的蒸汽船。需要一提的是,徐壽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
2019年11月7日,為紀念150周年,Nature雜誌推出了特刊「150 years of nature」。
在評論文章中,美國東北大學Alexander J. Gates, Qing Ke, Onur Varol和Albert-László Barabási發表了一項獨家分析,考察了從1900年至今上千本研究期刊中的千萬篇科學論文的引用情況和參考文獻,揭示了這100多年來科學的發展,另外該分析還挖掘了88637篇Nature雜誌中論文之間的聯繫。通過分析,作者們發現,如今的科學論文從涉及和影響的學科數量來說,均超過歷史上任何時間,這也凸顯出跨學科思維的不斷發展,該期的Nature封面圖來自於該評論文章。
在圖片特稿中,Nature對150年內的407189項發表內容包括146330篇研究性文章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女性作者的比例隨著時間逐漸增加,由1980年的15%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將近30%;不同國家在這些年的發文情況,其中美國是一家獨大,但中國的發文數量近年來也是增量顯著;論文的作者數也是逐年增加,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其中2018年開始生命和醫學方面的文章中位作者數達到了16人。另外,19世紀70年代,最常見的五個詞分別為「極光」、「太陽」、「流星」、「水」和「地球」;而在本世紀前10年,最常見的關鍵詞變成了「細胞」、「量子」、「DNA」、「蛋白質」和「受體」,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生命和醫學的進展。
在社論文章中,Nature重新承諾了支持科研、服務全球科研共同體、傳播全球科研成果的使命。「研究、科學、知識、學問——無論我們如何形容為追求真理而探求證據的過程,這些價值觀正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另外,Nature還選出了非常重要並影響深遠的10篇文章,並重溫了這些發現。
一、1947年——中性K介子的發現
二、1975年——單克隆抗體的製備
三、1925年——南方古猿化石的發現
四、1985年——C60的發現
五、1985年——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六、1976年——膜片鉗技術的發明
七、1992年——納米材料的誕生
八、1958年——細胞身份重編程
九、1953年——DNA雙螺旋
十、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8年5月,Nature雜誌也迎來了150年來第一位女主編Magdalena Skipper,是Nature第八任總編輯,同時也是首位具有生命科學背景的總編輯。Skipper於2019年11月1日訪問了北京大學(下圖)。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在臨湖軒會見了Magdalena Skipper等一行。(圖片引自北大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