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發現TERRA是維持端粒結構所必需的

2020-12-01 生物谷

2016年8月22日/

生物谷

BIOON/--儘管

端粒

具有特別緊湊和難以接近的結構,但是它們像DNA剩餘部分一樣發生轉錄。由

端粒

轉錄產生的長鏈

非編碼RNA

被稱作TERRA,而且它們的功能是保持這些保護性結構所必不可少的。這是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Spanish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re, CNIO)的Maria A. Blasco團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他們也確定了人基因組上產生這些分子的位置。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8月17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elomeric RNAs are essential to maintain telomeres」。

這一發現與Blasco團隊兩年前的觀察結果相一致。在那時候,他們研究了小鼠細胞,並且觀察到保護它們的20條染色體的TERRA主要起源自18號染色體對,而且在較小程度上起源自9號染色體。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Blasco團隊證實在人體內,這些RNA獨自地起源自一個位點上。他們儘可能地分析了之前提出的18種RNA,但是只有起源自20號染色體長臂(20q)和X染色體短臂(Xp)上的那些RNA表現出TERRA特徵。

為了證實來自這兩個位點的這些RNA確實是TERRA,Blasco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剔除這兩個基因座位。他們隨後注意到抑制Xp並不產生重大的後果,但是抑制20q對端粒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寫道,「鑑別出20q是人TERRA產生的一個主要位點允許我們解決TERRA在端粒生物學中的作用。」在多種細胞系中剔除這個位點後,他們觀察到DNA和端粒損傷顯著增加,同時染色體不穩定性也在增加。

這次首次證實TERRA在保護端粒中發揮的至關重要作用存在於任何一種有機體中。Blasco解釋道,「這些結果是引人注目的,這是因為它們明確地證實TERRA在細胞活力和保護端粒中發揮著一種必不可少的作用;它們在端粒上發揮的作用與端粒酶或保護端粒的shelterin蛋白發揮的作用一樣重要。」

發現20q區域是TERRA的來源和證實這些RNA在保護端粒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為研究檢測到這種染色體區域發生變化的某些症候群打開大門。它也為研究患有在端粒酶或shelterin蛋白上沒有發生這些變化的端粒失調症的病人提供新的途徑。(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Telomeric RNAs are essential to maintain telomeres

Juan José Montero, Isabel López de Silanes, Osvaldo Graña & Maria A. Blasco

doi:

10.1038/ncomms12534PMC:PMID:

Telomeres are transcribed generating long non-coding RNAs known as TERRA. Deciphering the role of TERRA has been one of the unsolved issues of telomere biology in the past decade. This has been, in part, due to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TERRA loci, thus preventing functional genetic studies. Here, we describe that long non-coding RNAs with TERRA features are transcribed from the human 20q and Xp subtelomeres. Deletion of the 20q locus by using the CRISPR-Cas9 technology causes a dramatic decrease in TERRA levels, while deletion of the Xp locus does not result in decreased TERRA levels. Strikingly, 20q-TERRA ablation leads to dramatic loss of telomere sequences and the induction of a massive DNA damage response.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chromosome 20q as a main TERRA locus in human cells and represent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in any organism of the essential role of TERRA in the maintenance of telomeres.

相關焦點

  •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5:57:33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Eros Lazzerini Denchi及其研究小組發現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在成年有機體中,端粒酶活性僅限於成體幹細胞區室,不過,在這些區室中,不論是在人類中,還是在小鼠中,端粒酶僅有部分活性,即便在這些成體幹細胞中,端粒酶的表達也不足以在整個有機體的壽命中維持端粒穩態,這也就無法阻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漸進性端粒縮短(progressive telomere shortening)。
  •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5:52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Joachim Lingner和捷克共和國馬薩裡克大學
  • TERRA lncRNA通過形成R-loop結構定位到端粒
    那麼,TERRA是如何與端粒區DNA形成R-loop結構的呢?在siRNA文庫篩選中,研究者發現敲低RAD51導致TERRA在端粒的定位減少。RAD51是DNA同源重組修復的重要蛋白,能與斷裂的單鏈DNA結合,並識別與受損DNA序列相同的姐妹鏈,促進它們的重組交換。
  • 酵母轉錄中介複合物參與端粒特殊調控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telomere heterochromatin maintenance」的文章,發現酵母轉錄中介複合物在端粒調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揭示了轉錄中介複合物這一經典的轉錄調控因子在端粒調控中的特殊功能。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端粒可能使用兩種方法通過同源重組來維持其長度。第一種方法中,姐妹端粒之間的不等DNA交換,會產生一個更長的端粒和一個更短的端粒,子細胞會繼承這種特殊長度的端粒。繼承更長端粒的細胞的增殖能力優於短端粒的細胞。第二種方法中,端粒DNA通過端粒模板來合成。
  • 端粒和衰老有多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端粒的長度可以提供細胞壽命的一些指示。因此,端粒和衰老是相互關聯的。」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為什麼變老?我們有很多關於衰老和死亡的神話和民間知識,但很少局限於科學發現。幾項研究發現端粒和衰老之間的關係,但它們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來看看吧!圖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諾貝爾分子生物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曾經說過,生命就是」活在刀刃上」。早在1984年,她就發現了人類染色體的一些小部分。
  • 科普|長壽新發現?談談端粒究竟是什麼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讓大眾第一次聽說了「端粒」這個詞彙。那麼端粒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必需胺基酸的發現過程
    19世紀人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蛋白質都適宜於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 新研究發現染色體端粒更長增加患腦癌風險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科學家領導的最新基因組研究揭示,兩個普通的基因變異會使染色體端粒變得更長,但也會大大增加患神經膠質瘤腦癌的風險。此前許多科學家認為,端粒的功能只是防止細胞老化,保持細胞健康。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遺傳學》網站上。
  • 談談端粒和端粒酶的那些事兒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三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公眾第一次聽說了「端粒」這個術語。商家也開始以此為賣點,大肆宣傳端粒酶的神奇功效:逆齡抗衰,細胞重組,簡直無所不能。那麼,究竟什麼是端粒,什麼是端粒酶呢?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科學家發現,至少可以認為在細胞水平的老化,和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有關。研究人員指出,端粒酶對於長期維持和保護端粒具有重要作用。他們利用單個出芽酵母母細胞進行分析,發現在端粒酶失活早期(ETI),酵母母細胞出現短暫的DNA損傷應答,並隨機改變細胞周期的動態變化,加速母細胞衰老。
  • 科學家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正常細胞的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穩定,細胞進入衰老期並以死亡告終。而人體內大部分癌細胞則可通過端粒酶來彌補這一損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腫瘤細胞並不依賴於端粒酶來維持端粒的長度,他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端粒延長替代機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
  • Nat Commun:研究發現睡覺的終極意義——修復神經元DNA損傷
    睡覺是所有有神經系統的動物都必需的。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睡覺背後的核心細胞學功能和生物學機制卻並不清楚,在系統發生的過程中也沒有保守的分子標記物來定義睡眠細胞。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而近日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揭開了睡眠背後的秘密,他們發現睡覺可以增加染色體的運動,從而減少神經元中
  • Science: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隨著細胞不斷地分裂,DNA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正常細胞的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穩定,細胞進入衰老期並以死亡告終。而人體內大部分癌細胞則可通過端粒酶來彌補這一損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 端粒酶與長壽
    端粒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帽子樣的結構,它具有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防止染色體DNA降解和末端融合,保護染色體結構基因,調節正常細胞生長等作用。同種生物不同組織的細胞,甚至相同組織的不同細胞由於處於不同的生命時間,端粒的長度也不一樣。
  • Nature子刊:重磅級發現!端粒太長或許並不是件好事兒
    ,如今科學家們開始去研究理解調節端粒長度的因子,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合適長度的端粒對於維持幹細胞的健康狀態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為加深科學家們對幹細胞生物學的認知,並且幫助開發基於幹細胞的療法,尤其是和老化及再生醫學相關的療法提供了新的研究線索和希望
  • 端粒的秘密
    什麼是端粒?人的體細胞中含有23對染色體,端粒覆蓋在染色體的末端,是特殊的結構,保護染色體的穩定性,同時避免與其他染色體融合,因此端粒對於維持人及其他生物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端粒自身會有損耗。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The New Face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 terra-cotta warrior, unearthed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Most of the unearthed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shattered and heavily worn, and early efforts to repair them were disast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