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藥明生物將與Vir Biotechnology共同研發新冠病毒抗體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2月25日晚間,藥明生物(02269.HK)與生物技術公司Vir Biotechnology(以下簡稱「Vir」)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的研發達成合作。

據Vir透露,他們擁有多個結合併中和冠狀病毒(例如SARS和MERS)的全人單克隆抗體庫。這些抗體是從感染SARS的倖存者體內分離出來的,其中一些單克隆抗體可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根據協議條款,雙方將共同推進這種單克隆抗體的臨床開發、生產及商業化進程。藥明生物將支持抗體細胞系開發、工藝和製劑開發以及臨床開發早期生產。一旦這些抗體獲得監管機構批准,藥明生物將有權在大中華區商業化相關產品,全球其他市場的商業化權利則歸Vir所有。

這不是藥明生物投入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發的第一步。

早在1月29日,藥明生物已組建超過百名研發人員的專項團隊,通過國際合作投入多個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的開發和生產。該項目預計將於兩個月內完成首批抗體樣品生產,供應臨床前毒理試驗和初步人體臨床試驗,後續將迅速放大到2000至12000升生產規模,在公司已投入運營的四個生產基地同步生產。放大後抗體藥一批生產量預計最多可供80000人使用。

藥明生物執行長陳智勝在新聞稿中表示,「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挑戰,傳統歷時12至18個月的全部開發工作有望在4至5個月內高質量完成,確保提供及時有效的疫情幹預措施。」

2018年起,藥明生物開始不斷擴大產能。截至2019年6月30日,在藥明生物平臺上研發的綜合項目達224個,包括106個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102個在臨床早期(I期,II期)階段,15個在後期臨床(III期)以及1個在商業化生產階段。

就在一星期前,藥明生物宣布子公司藥明海德與一家全球疫苗巨頭籤訂了長達20年總金額預計超過30億美元的疫苗生產供應合同,將在愛爾蘭新建一座疫苗專用生產基地服務全球市場。其預計,到2022年,公司在中國、愛爾蘭、新加坡、美國規劃的生物製藥生產基地合計產能將超過28萬升,「這將有力確保公司通過健全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為客戶提供符合全球質量標準的生物藥」。

截至發稿,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藥明生物的港股市值為1502.62億港元。今日,藥明生物股價一度創上市以來新高,至119港元。

中信建投在2月18日發布的一份投資研究報告中維持對藥明生物股票「增持」評級,招商證券(香港)在2月13日的一份研報中將藥明生物上調目標價到144.3元。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相關焦點

  • 最前線 | 藥明生物將與Vir Biotechnology共同研發新冠病毒抗體
    2月25日晚間,藥明生物(02269.HK)與生物技術公司Vir Biotechnology(以下簡稱「Vir」)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的研發達成合作。 據Vir透露,他們擁有多個結合併中和冠狀病毒(例如SARS和MERS)的全人單克隆抗體庫。這些抗體是從感染SARS的倖存者體內分離出來的,其中一些單克隆抗體可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 藥明生物(02269)與Vir Biotechnology(VIR.US)針對新型冠狀病毒...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藥明生物(02269)與生物技術公司Vir Biotechnology(VIR.US)今日宣布,雙方針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人單克隆抗體開發和生產達成一項合作協議。
  • 藥明生物合作夥伴Vir BiotechnologyB肝中和抗體VIR-3434臨床1期試驗收穫積極數據
    VIR-3434是一款中和B肝病毒的單克隆抗體,能抑制全部10種亞型的B肝病毒進入肝細胞,並減少血液中的病毒體和亞病毒顆粒。初步臨床數據來自8名志願者(6人接受了藥物,2人接受了安慰劑),在單次接受6mg的VIR-3434注射的8天後,有6位志願者的血清B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平均減少1.3 log10 IU/mL。
  • 速遞 | 開發流感創新抗體療法,葛蘭素史克和Vir擴展合作
    今日,葛蘭素史克(GSK)和Vir Biotechnology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已經達成一項協議,擴展已有的研發合作,開發治療流感和其它呼吸道病毒的創新療法。在2020年雙方已經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針對冠狀病毒的創新療法。流感僅在美國,每年就導致50萬人住院和3.4萬人死亡,其中75%是由於甲型流感(influenza A)導致的。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2020進博會禮來攜手產學研講述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背後故事
    11月6日,禮來中國攜手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辦了「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LY-CoV016(JS016,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研發經歷以及全球臨床試驗進展。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BI 767551(DZIF-10c)是一款強效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已展示出具有前景的中和病毒的特性1 / 2a期臨床試驗將通過靜脈輸注和吸入給藥,評估BI 767551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徵與抗病毒活性。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此前,嚴景華團隊與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中和抗體藥物,並已利用恆河猴評估該中和抗體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中有效。這一成果5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新冠特效藥接近成功:中和抗體,可治療可預防
    編輯:文章很長,簡單總結一下就是:「中和抗體」現在是最有希望開發成功的新冠特效藥。而現在快要開發成功的有兩款中和抗體,其中一款JS016是咱中國公司造的。川普能快速治癒新冠,就是用了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即能治療,也能預防,中和抗體只對中輕症狀的患者有效,對重症患者效果很小。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和鉑醫藥與荷蘭知名大學研究團隊通力合作,採用和鉑醫藥的H2L2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新冠抗體,為了更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進展,華人抗體協會專訪了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相比疫苗或抗病毒藥物,抗體藥物之所以 獨特,是因為它們既能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又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相比「老藥 新用」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中和抗體是針對新冠病毒開發的療法,具有非常高 的特異性。同時,抗體在血液中的穩定性較高,注射中和抗體可以提供被動免疫 力,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在預防性疫苗問世之前,中和抗體可能是為 特定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和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 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快來了解下腫瘤領域的「借毒殺癌」理念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在前幾天,英國醫生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幾乎消失了!
  • 單克隆抗體是新冠特效藥 單克隆抗體概念股有哪些?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公共衛生專家組共同組長張文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恢復期血漿和單克隆抗體是新冠特效藥張文宏還表示,新冠病毒目前沒有出現像B肝、愛滋等疾病一樣的長期慢性攜帶現象。  單克隆抗體概念股主要有安科生物、君實生物等,恢復期血漿概念股主要有天壇生物等。
  • 大分子生物創新藥賦能平臺蘊含的能量:藥明生物
    典型案例新進展:與專注於罕見代謝疾病Amicus公司達成獨家商業化生產戰略合作2019年2月12日公布藥明生物將與專注罕見病代謝疾病Amicus公司(Nasdaq: FOLD)針對新一代龐貝氏症療法ATB200項目達成商業化生產戰略合作,將通過覆蓋歐盟、中國以及美國地區的全球商業化生產供應鏈網絡,分別有兩個原液和製劑基地為其提供高質量生產服務
  • 新冠中和抗體在上海完成臨床給藥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上午獲悉,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16)已在上海完成Ⅰ期臨床試驗所有受試者給藥,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作為國內最早進入臨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JS016的研發進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其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也於今年二季度啟動。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北京大學官網9月29日公開發布《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文章稱,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