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林說她記性不好,以前看過《匹諾曹歷險記》,只記住了書裡有個叫匹諾曹的男孩,其它的啥也沒記住。
讀完書後,當時是記住了,但過後又很容易忘記,這是正常的。
人的大腦如果把所有見過、聽過的信息全部記住,不到5分鐘大腦就會崩潰,就像內存不足的電腦崩盤一樣。
讀完書想要記住,需要以下三個步驟。
一、分層次閱讀
首先,瀏覽全書。大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是歷史,還是小說?在15分鐘時間內,用最快的速度略讀。
其次,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如:我們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信息?這本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有目的地去讀書,我們的大腦才會去思考,閱讀才有針對性。
再次,標記。一本書的內容,不是每個字都有價值。經濟學上有個帕累託法則,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讀書,一本書中20%的文字,就佔有80%的重點內容。
所以,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要提煉出重點內容,做好標記。
二、讀後整理筆記
整理筆記是一個理解、思考的過程,要根據書中的章節或者自己提出的問題,記錄和總結。
讀書筆記分為兩種:線性筆記和視覺筆記。這兩種筆記相互補充,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
線性筆記就是詳細記錄書中的重點內容,可以是書中的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出來。此外,還要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總結。
視覺筆記就是思維導圖,用關鍵詞彙在橫放的紙張上,按照書中的章節或者自己的邏輯,畫出彩色的結構圖。
視覺筆記就像一張地圖,便於日後複習。我們只要看見關鍵詞,就能夠展開記憶。
三、定期複習
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正常狀態不是在記憶信息,而是在刪除信息。
根據艾兵豪斯記憶曲線,人記憶的信息,1小時後忘記56%,一天後忘記74%,一周後頑疾77%,一個月後忘記79%。
所以,根據遺忘規律,我們要在第二天回顧一遍,一周後回顧一遍,一個月後回顧一遍,半年之內再鞏固一遍。
回顧時,我們只需要找出筆記,用很短的時間複習重點內容就可以了。
結語:
我們讀書是為了將書中的精華,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只有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我們才會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