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複雜多樣的天然產物一直以來都是小分子藥物發現的重要來源,儘管天然產物結構豐富多樣但其自然來源往往十分有限,難以對其化學性質及生物活性開展深入研究,因此,如何簡潔、高效、大量地獲得具有特定結構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成為天然產物化學合成、生物合成及有機合成方法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細胞鬆弛素是一大類由聚酮和胺基酸雜合而成,結構新穎,活性顯著的真菌次生代謝產物。近年來國內植物化學家陸續分離獲得了一系列結構複雜多樣、具有一定抗腫瘤活性的細胞鬆弛素類多聚體,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合成化學家的關注。2018課題組以仿生鄰苯醌[5+2]雜二聚反應為關鍵反應完成了該家族第一例細胞鬆弛素三聚體asperchalasine A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4221-14224)。
圖1 代表性細胞鬆弛素多聚體天然產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產物合成化學團隊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利用生源啟發的網絡分析策略(Bioinspired Network Analysis),從epicoccine和asponchalasinB、D片段出發,以鄰苯醌[5+2]雜二聚反應,光引發[2+2]環加成串聯擴環重排反應,及PMe3介導的MBH類型反應,完成了10餘個代表性細胞鬆弛素多聚體的系列全合成。該工作對揭示細胞鬆弛素多聚體的生源合成途徑和發現新的天然產物、合成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對進一步藥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圖2 細胞鬆弛素多聚體的匯聚式全合成
該工作以「Biosynthetically inspired divergent syntheses of merocytochalasans」為題近期發表在Chem期刊上,博士生龍先文和吳海為共同第一作者,鄧軍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71278),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和雲南省重點項目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