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斤小鯽魚安排上了!疫情期間也要確保江豚飲食健康

2020-12-04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3月23日訊(記者劉丁維)「開飯啦!」今日下午,武漢白暨豚館飼養員一聲呼喚,6隻江豚躍出水面,爭搶著新到的小鯽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指導下,武漢白暨豚館對館內6隻江豚實行周密保護,確保江豚健康。但受交通管制的影響,江豚愛吃的小鯽魚出現存量不足的問題。這6隻江豚,每個月大約需要兩三千斤魚,主要是餐條魚、小鯽魚,以及麥穗魚、草魚苗。

得知這一情況後,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和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水產品保供對接專班迅速反應,通過荊楚水產採購網聯絡到鹹寧市鹹安區光明魚苗基地,以每斤3.5元的價格採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確定點對點運輸路線,保障江豚不斷糧。

今天下午,1500斤一兩以下的小鯽魚按時送到武漢白鰭豚館,通過檢驗後,成為6隻江豚的美食。

光明魚苗基地負責人金光明介紹,為了挑選這批活鯽魚,8名工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既然是給國寶吃的,就來不得半點馬虎。」金光明說。今後,該基地將按標準飼料餵養魚苗,給江豚們最優質的口糧。

長江江豚是江豚屬中唯一的淡水亞種,也是長江僅剩的哺乳動物,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從1991年到2012年,江豚數量從2700隻快速下降到1000隻左右。2012年後,這種快速下降趨勢得知初步遏制。由於數量稀少,它被歸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鯽魚生長緩慢,為何斤鯽、公斤鯽、甚至5斤以上的鯽魚越來越多?
    雖然土鯽魚的數量比較多,但是質量卻一直在下降,因為根本長不大,長不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為濫捕濫撈,一些違規捕撈方式造成野生鯽魚的個體越來越小。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一些地方,斤鯽、公斤鯽越來越多,甚至還會出現5斤以上巨大個體。那麼這些鯽魚真的是鯽魚嗎?可以明確地說,它們都叫鯽魚。但是咱們怎麼認為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因為有些釣友覺得大個體鯽魚都是選育的,只有麻將鯽才是野生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嚴謹。
  • 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 化療期間飲食禁忌
    乳腺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的上升,威脅著廣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最難受的莫過於化療了,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大的,讓患者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禁忌。
  • 陝西省高校安排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
    記者2月8日從省教育廳獲悉,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省高校堅決落實中央及省上部署,按照「延期不延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及時安排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據悉,結合學校實際,各校充分利用線上途徑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
  • 疫情期間訂單量是平時的2倍,鮮豐水果是怎麼做到的?
    面對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勞動力短缺和運輸限制,如何保護員工和客戶的健康安全?如何確保深宅人群的飲食安全?如何實現企業持續發展?這都成為了行業的嚴峻挑戰。今天,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浙商總會智庫中心推出的健康力量觀察:浙商復工復產戰「疫」系列報導,帶大家一探「浙商」鮮豐水果究竟如何在疫情下做到「開好一家店,溫暖一座城」。
  • 守護東亞江豚|海水裡也有江豚
    但其實,江豚卻是鯨類家族的「小不點」,喜歡生活在近岸淺水域及鹹淡水交匯水域,廣泛分部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在我國常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長江等水域人們將它們分為印太江豚、東亞江豚和長江江豚。(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但無論哪種江豚,有兩點卻成為古往今來的共識。
  • 守護東亞江豚|大海裡也有江豚
    我們可能都知道,長江裡有江豚。 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大海裡也有江豚!小不點」, 喜歡生活在近岸淺水域 及鹹淡水交匯水域, 廣泛分部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 和中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 在我國常見於
  • 長江江豚:我該怎樣來愛你
    長江江豚吃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大的魚,主要以體長在20cm以下的小魚為主,像小鯽魚,餐條等聽起來都是很普通的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魚,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這樣不挑食,至少吃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有問題,問題還很大。首先,即使不怎麼挑食,吃的也不管夠。
  • 減肥期間吃什麼最容易瘦,減肥食譜一周瘦10斤
    少吃雞鴨鵝肉,少吃豬牛羊肉,多吃魚類,還要配合健身鍛鍊,也要做好節食工作,不要吃過於油膩或者是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由於食物的特性,刺激食慾,導致飯量增加反而不利於減肥。 飲食的用量要根據自身的身體代謝情況而定的,一星期減10斤是可以的,可以參考哥本哈根減肥法。還有協和醫院的52輕斷食、碳循環飲食、杜坎飲食。這一類的飲食方法都是相對安全科學有效的,但是不建議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會導致個別的營養元素的缺乏。即便是相對安全和營養的,都不建議長期的使用。使用過後可以自己控制一下飲食,持久的保持當下的體重就可以了。
  • 救救長江江豚
    它便是長江江豚。在今年出臺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長江江豚提升至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等級的提升意味著形勢的嚴峻。其實,江豚是站在水體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可是長江的生存空間並不大,留給頂端生物的容錯率也很小。更糟糕的是,江豚水生的特性,讓對水感到陌生的人類難以長期予以跟蹤,它們也無法依靠賣萌獲取更多關注。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這些突起物,可能是感知器官,所以,你會看到江豚寶寶,經常貼著媽媽的背部,跟著媽媽遊。作為哺乳動物,小江豚要喝6個月以上的奶,喝不到,就餓死。危在旦夕江豚危險,原因不複雜:它們以江、湖等淡水環境為家,而圍湖造田,讓家變小了;垃圾、工業廢棄物汙染了水,讓家變髒了;食物,從鮊到鱭、從蝦到鯽魚,迅速減少,家裡沒吃食了;各種現代捕魚技術和工具,電魚、炸魚、毒魚、密眼拖網
  • 北京:疫情期間自來水廠適量加氯消毒,確保水質安全
    供水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群眾生命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治的非常時期,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尤其重要。2月14日,北京市石景山區衛生健康監督所的執法人員對轄區內的自來水廠進行了監督檢查。
  • 健康飲食瘦身的秘訣:如何做到不挨餓,不加大強度運動量輕鬆瘦身
    當你為你快速掉秤的體重秤上的數字而暗暗開心的時候,你們可能不知道,你的肌肉的消耗會導致你將來會復胖的比別人更快,運動的效率的也比一般人更低。其實,瘦身是不需要刻意的,即使是正常吃飯,正常飲食我們都是可以輕鬆地減脂,下面悠然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用健康地方法瘦下來。
  •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否會在飛機上擴散?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近日,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飛機在設計時已經考慮了運行過程中的通風要求,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飛機通風系統主要使空氣上下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
  • 疫情期間 如何讓旅客放心過安檢 又怎樣確保安檢員不被感染?
    《中國民航報》記者提問到「安檢是和旅客有密切接觸的工作,那麼在疫情期間,你們怎麼確保讓旅客能夠放心的經過安檢?同時,考慮到安檢員的雙手和手持探測器頻繁接觸旅客的問題,首都機場還採取了「一檢一消」措施,在安檢崗位配備了消毒毛巾,安檢員對一名旅客進行完驗證、手檢、開包檢查後,在檢查下一名旅客前,都要對手持探測器和戴著手套的雙手,在浸泡過消毒液的毛巾上擦拭消毒。此外,對安檢工作區域、安檢設備設施定時進行消殺,全力為旅客打造安全的過檢環境。
  • 鯽魚是釣魚人的最愛,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的區別
    野生鯽魚肉質緊密鮮嫩,很有質感,是養殖鯽魚無法比擬的,雖然從營養上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並無太大差別,但口感味道上比較,還是有差距的。野生鯽魚,體態勻稱健壯,離水後彈跳力十足,俗話「比較有勁」,體格較大的野生鯽魚顏色發黃,魚體特別寬闊壯碩,十分漂亮,顏色和體態是識別野生鯽魚做大的特點,養殖的鯽魚活力遠遠沒有野生鯽魚活潑健壯,顏色發白、發黑居多,很少有在自然水域生長成的黃色模樣。
  • 健康小知識!鯽魚去腥味做出美味鯽魚湯,只需幾招,很簡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吃貨一族,ID:Afoodi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給大家分享的是:鯽魚怎麼去腥味?說到鯽魚,它是我國重要食用淡水魚之一,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很多人的喜愛。
  • ...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顏偉在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本報訊(記者 熊一帆)1月6日,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放鬆,堅持「人」「物」同防、閉環嚴防、關口細防、橫向聯防、社會謹防,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來華留學生服務
    首先,因勢利導擬定一套科學、可行、完整的管理制度或規劃,便於各大院校做好重大疫情期間留學生管理工作,確保在一系列疫情防控舉措下留學生在華期間的交流合作無障礙,學習發展有保障,增強文化認同與重大疫情期間環境適應性。
  • 一條鯽魚可以長多大?漁民活捉一條「大鯽魚」,至少都有90斤!
    鯽魚可以說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都能吃到的一種魚類,不過我們經常在市場上看到的鯽魚,它們的體型都不算是很大。最近就有一位漁民在湄公河捕魚,他成功捉到在湄公河出現的大鯽魚,這條大鯽魚的體重估計至少有90斤,漁民將它拿上漁船的時候十分費勁。
  • 廣州市民珠江釣獲「鯽魚王」,重6斤,卻不能吃?
    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都有不小的種群出沒,一般說釣魚人釣到鯽魚,都不足為奇。但近日廣州一位喜愛釣魚的市內周師傅,在珠江裡(流溪河)釣魚時,竟釣起一條6斤多重的「鯽魚王」,令人吃驚又羨慕!從魚頭到魚尾近半米長,鯽魚還能長這麼大?這條「超級鯽魚王」是這位釣魚人周師傅夜裡在珠江垂釣時釣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