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虎鳳蝶,拉丁學名Luehdorfia japonica (Leech ,1889),中文別名是岐阜蝶,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鳳蝶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Japanese Luehdorfia。
其翅面是黃色和黑色形成的鮮明的縱斑紋,翅脈黑色。翅的基色黃,前翅外緣有寬的黑帶,後翅黃色,有一長一短的黑色條紋,外緣波形,黑帶上鑲有四個彎月形桔黃色斑,黑帶的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一列彎月形紅斑。在黃色襯底的前翅上,自前緣向後翅延射著4道如虎斑的粗黑條紋,後翅外緣呈鋸齒狀。雌蝶比雄蝶略暗。幼小時很像鳥糞,幼期後期豐滿的幼蟲遍體綠色,有一對鮮明的黃黑兩色眼紋。成蟲有二對大而且布滿鱗片的翅膀,體表及膜質翅上都被有鱗片和毛,身體為黑色,胸背及胸側生有濃密的棕色毛列,貼身的後翅外緣生著灰色羽絨狀毛叢。成蟲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為虹吸式的喙,不用時作螺旋狀捲曲。觸角未端膨大,呈棒狀。有凹進的肛角與尖細的燕尾。下翅尾端有一對尾突。
雌雄同型,前翅亞外緣斑紋到M3為止。黃帶較窄,翅色淡黃,黑帶較寬。紅色斑少而不發達,黑色斑變異大。尾突較長,後翅外緣鋸齒尖出。幼蟲有 臭角 ,受驚擾時會伸出。觸角端部逐漸加粗。前足脛節內側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對稱的爪1對。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4與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具有基橫脈,A脈有2條。後翅肩區具鉤狀肩橫脈;外緣呈波紋狀;內緣收縮,靜止時側面明顯露出腹部,A脈只有1條;多數種類M3脈延伸為尾突,有2條尾突。
此蝶是日本特有種,分布於日本南半部的部分地區。因在岐阜縣下呂市發現,所以日本稱之為日本虎鳳蝶。在日本它被稱作春之女神。
日本虎鳳蝶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活動,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溼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在分布地域內活動。它們經常尋訪的植物主要有樺木,楊樹,柳樹,榆樹,櫻花樹,梅樹,桃花等。日落前後就棲息於低洼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體表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錯雜的枯草背景上難以被天敵所發現。
該物種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出現較早,每年3月上旬便從地點十分隱蔽的越冬蛹中羽化出來。這時蛹殼裂成兩大一小的三片,緊裹著翅的成蟲爬出蛹殼,胸部伸出6個足,觸角慢慢地伸展開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0多個小時。雄性的體型較小,羽化後即開始尋找雌性,進行交配。有趣的是交配後的雌性的尾端便生出一片直徑約有5毫米的棕色薄圓片,叫做交配衍生物,以防其再次交配,這種阻止再次交配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大約為1:4,由於雄性較少,雌性又有交配衍生物出現,所以雄性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雄性的壽命為17—20天,3月至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的壽命為22-25天,要到4月上、中旬產完卵後才死去。
日本虎鳳蝶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