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日本虎鳳蝶

2020-11-29 百聞動物

日本虎鳳蝶,拉丁學名Luehdorfia japonica (Leech ,1889),中文別名是岐阜蝶,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鳳蝶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Japanese Luehdorfia。

其翅面是黃色和黑色形成的鮮明的縱斑紋,翅脈黑色。翅的基色黃,前翅外緣有寬的黑帶,後翅黃色,有一長一短的黑色條紋,外緣波形,黑帶上鑲有四個彎月形桔黃色斑,黑帶的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一列彎月形紅斑。在黃色襯底的前翅上,自前緣向後翅延射著4道如虎斑的粗黑條紋,後翅外緣呈鋸齒狀。雌蝶比雄蝶略暗。幼小時很像鳥糞,幼期後期豐滿的幼蟲遍體綠色,有一對鮮明的黃黑兩色眼紋。成蟲有二對大而且布滿鱗片的翅膀,體表及膜質翅上都被有鱗片和毛,身體為黑色,胸背及胸側生有濃密的棕色毛列,貼身的後翅外緣生著灰色羽絨狀毛叢。成蟲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為虹吸式的喙,不用時作螺旋狀捲曲。觸角未端膨大,呈棒狀。有凹進的肛角與尖細的燕尾。下翅尾端有一對尾突。

雌雄同型,前翅亞外緣斑紋到M3為止。黃帶較窄,翅色淡黃,黑帶較寬。紅色斑少而不發達,黑色斑變異大。尾突較長,後翅外緣鋸齒尖出。幼蟲有 臭角 ,受驚擾時會伸出。觸角端部逐漸加粗。前足脛節內側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對稱的爪1對。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4與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具有基橫脈,A脈有2條。後翅肩區具鉤狀肩橫脈;外緣呈波紋狀;內緣收縮,靜止時側面明顯露出腹部,A脈只有1條;多數種類M3脈延伸為尾突,有2條尾突。

此蝶是日本特有種,分布於日本南半部的部分地區。因在岐阜縣下呂市發現,所以日本稱之為日本虎鳳蝶。在日本它被稱作春之女神。

日本虎鳳蝶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活動,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溼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在分布地域內活動。它們經常尋訪的植物主要有樺木,楊樹,柳樹,榆樹,櫻花樹,梅樹,桃花等。日落前後就棲息於低洼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體表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錯雜的枯草背景上難以被天敵所發現。

該物種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出現較早,每年3月上旬便從地點十分隱蔽的越冬蛹中羽化出來。這時蛹殼裂成兩大一小的三片,緊裹著翅的成蟲爬出蛹殼,胸部伸出6個足,觸角慢慢地伸展開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0多個小時。雄性的體型較小,羽化後即開始尋找雌性,進行交配。有趣的是交配後的雌性的尾端便生出一片直徑約有5毫米的棕色薄圓片,叫做交配衍生物,以防其再次交配,這種阻止再次交配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大約為1:4,由於雄性較少,雌性又有交配衍生物出現,所以雄性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雄性的壽命為17—20天,3月至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的壽命為22-25天,要到4月上、中旬產完卵後才死去。

日本虎鳳蝶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雙尾褐鳳蝶
    雙尾褐鳳蝶,拉丁學名是Bhutanitis mansfieldi Riley,1939,別名二尾鳳蝶、二尾褐鳳蝶、雲南褐鳳蝶、二尾褐絹蝶、雲南斑紋鳳蝶,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鳳蝶科的一種動物。它翅展65-77毫米。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選擇3月成蟲發生高峰期進行同步調查,對一年一代的中華虎鳳蝶尤為合適。參加本次同步調查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動物學會理事長孫紅英表示:「中華虎鳳蝶是《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收錄的種類,是中國特有種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玉帶鳳蝶你真的了解嗎?玉帶鳳蝶知識科普
    玉帶鳳蝶,學名為Papilio polytes,白帶鳳蝶、黑鳳蝶、縞鳳蝶,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鳳蝶科、鳳蝶亞科、美鳳蝶亞屬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亞種數量是中國4種,族是鳳蝶族。
  • 南京23個點調查中華虎鳳蝶 繪製國內首張虎鳳蝶地圖
    ◎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最佳觀測地點之一據了解,中華虎鳳蝶每年大約在三月中上旬驚蟄節氣前後羽化,也被稱為「驚蟄蝶」,南京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觀賞中華虎鳳蝶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選擇3月成蟲發生高峰期進行同步調查,對一年一代的中華虎鳳蝶尤為合適。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恐鶴
    恐鶴,又稱恐怖鳥、駭鳥、泰坦鳥,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鳥綱(Aves)、鶴形目(Gruiformes)、駭鳥科(Phorusrhacidae)的一種動物,下面唯一物種是長腿恐鶴(P longissimus),身高:25米。
  • 陝西首次揭示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本報訊 自從蝴蝶學專家壽建新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袁向群於2006年在陝西發現了周氏虎鳳蝶後,今年壽建新和蝴蝶收藏家雷生輝又發現了周氏虎鳳蝶的兩種形態,通過對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的觀察研究,壽建新首次發現並揭示了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灰斑鳩
    灰斑鳩,拉丁學名是Streptopelia decaocto (Frivaldszky,1838),英文名Eurasian Collared Dove,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鳥綱(Aves)、今鳥亞綱、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鳩鴿亞科的一種動物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洞獅
    洞獅,學名為Panthera leo spelaea,中文別名是洞穴獅,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豹亞科、豹屬的一種動物,同義學名是Felis leo major,命名人為Goldfuss,命名時間是1810年,族是獅族。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上海昆蟲博物館舉辦「世界名蝶」科普展 2016-12-1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此次科普展覽活動上,海昆蟲博物館準備了200餘種精美的蝴蝶標本和35塊昆蟲知識展板,並策劃布展。蝴蝶標本中有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二尾鳳蝶、三尾鳳蝶、中華虎鳳蝶和阿波羅絹蝶等珍貴標本,以及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國蝶。同學們還欣賞到南美洲特有的藍光閃閃的閃蝶,以及後翅長有2個巨大眼斑,令人毛骨悚然的貓頭鷹蝴蝶。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眾所周知,中華虎鳳蝶在南京非常受重視,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但虞磊告訴記者,其實在安徽它的分布地更加廣泛。虞磊走在隊伍最前方,氣喘籲籲地爬到一個小山頂的時候,突見一隻虎鳳蝶迎面飛來,一身黑黃相間的虎紋,美麗極了。僅此一隻,真正棲息地還未被找到虞磊回憶,1999年他曾經在霍山的一片油菜地裡發現過一隻中華虎鳳蝶。
  • "蝴蝶先生",常州境內首次"捕獲"中華虎鳳蝶
    今年春天,他又收穫大驚喜——「蝴蝶先生」,常州境內首次「捕獲」中華虎鳳蝶這個春天,對於「蝴蝶先生」章麗暉和他的同好來說,是值得慶祝的。3月底一天,他們一行9人在茅山常州一側,監測到了5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這一發現,結束了常州這一珍貴野生蝶類沒有完整監測信息的歷史。
  • 達摩鳳蝶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Papilioninae)、碧鳳蝶亞屬(Princeps)的一種動物,族是鳳蝶族Papilionini。達摩鳳蝶, 是一種常見的分布廣泛的鳳蝶。與其他鳳蝶不同的是,這個物種沒有突出的尾部。該物種和另一個類似的物種非洲達摩鳳蝶一起被稱為「死亡之蝶」。該物種是害蟲和入侵物種,已從舊大陸的蔓延到加勒比和中美洲。這種蝴蝶無尾,翼展為80-100毫米。背部顏色為黑色。前翅有大量不規則的黃色帶。這種蝴蝶翅膀上的還有不規則斑點。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禿鸛
    中次級覆羽近尖端處有小的、橢圓形的銅色斑點,肩羽和大內側次級覆羽具窄的白色羽緣,其餘大內側次級覆羽黑色。下體白色,尾下覆羽較長,亦為白色。虹膜白色、淡灰白色或藍灰色。嘴黃色或暗黃色,尖端淡白色,基部綴有粉紅色或紅色。額和頭頂裸露皮膚淡綠褐色或淡黃色。後頭和頸裸露皮膚黃色,繁殖季節綴有磚紅色。腳和趾綠褐色到完全黑色。幼鳥似成鳥,但頸部羽毛多。上體少光澤,多呈黑褐色。翅覆羽無銅色斑點。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昆蟲專家: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眾所周知,中華虎鳳蝶在南京非常受重視,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但虞磊告訴記者,其實在安徽它的分布地更加廣泛。虞磊走在隊伍最前方,氣喘籲籲地爬到一個小山頂的時候,突見一隻虎鳳蝶迎面飛來,一身黑黃相間的虎紋,美麗極了。
  • 一隻小小的蝴蝶也是國家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就是這麼牛
    但即便只是昆蟲的身份,其中也有許多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種類。比如說鱗翅目、鳳蝶科、虎鳳蝶屬下的中華虎鳳蝶就隸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行列。今時今日中華虎鳳蝶共計有兩個亞種,其一是中華虎鳳蝶李氏亞種,其二是中華虎鳳蝶指名亞種。這兩種虎鳳蝶都是我們國家所特有的物種。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眼斑雙鋸魚
    眼斑雙鋸魚,拉丁文名是Amphiprion ocellaris,別名是眼斑海葵魚、公子小丑魚,英文名Ocellaris Clownfis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新鰭亞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的一種動物。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小鼯鼠
    小鼯鼠別名是小飛鼠、飛鼠或飛虎,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齧齒目、鱗尾松鼠亞目、松鼠科、松鼠亞科、雲南亞種,西南亞種,西藏亞種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Müller,命名時間是1840年,族是鼯鼠族。
  • 冬去春來珍稀昆蟲中華虎鳳蝶又到羽化產卵期
    冬去春來,又到了中華虎鳳蝶的羽化、產卵期。「我在南京老山上發現了兩隻中華虎鳳蝶。」3月11日上午,南京蝴蝶協會志願者武先生在浦口老山幸運地尋覓到中華虎鳳蝶的身影,真令人驚喜。上午,武先生從老山半山腰樹林叢中,一路尋覓中華虎鳳蝶。武先生稱,中華虎鳳蝶幼蟲唯一的食物叫杜蘅。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北椋鳥
    北椋鳥,拉丁學名為Sturnus sturninus,別稱燕八哥、小椋鳥,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椋鳥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Purple-backed Starling,命名人為Pallas,命名時間在1776年。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蚌西樹蜥
    蚌西樹蜥,拉丁文名是Calotes kakhienensis,中文別名是雲南鬣蜥,英文名Kakhien variable lizard,屬於蜥蜴目、鬣蜥科的一種動物,物種命名人是Anderson,1879。蚌西樹蜥,分布於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多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