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極體活檢PGD阻斷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 誕生健康寶寶

2020-12-05 人民網上海站

人民網上海9月21日電 (龔莎)近日,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再獲喜訊,一例通過PGD(胚胎植入前診斷)技術阻斷Leri-Weill軟骨發育不良遺傳的健康嬰兒順利誕生。這個健康寶寶的問世再次證明了第三代試管嬰兒在阻斷致病基因傳遞和疾病幹預上的不斷進步和偉大前景。 

2016年,邱女士(化名)帶著希望來到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就診,要求進行SHOX基因變異的家系驗證,開始了她通過PGD技術阻斷家族疾病願望的新篇章。邱女士飽受一種疾病的困擾,很早以前她就被確診患有馬德隆畸形。馬德隆畸形是一種少見的腕關節遺傳性畸形,這種疾病不僅僅造成了生活的不便,更對患者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完成了14人的家系分析後,黃荷鳳院士團隊確定了邱女士患有的是由SHOX基因雜合致病性變異引起的Leri-Weill軟骨發育不良(Leri-Weill dyschondrosteosis,LWD)。Leri-Weill軟骨發育不良是一種遺傳性骨骼發育不良疾病,表現為身材矮小、四肢中部非比例性短小和馬德隆腕關節畸形。其以(假)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LWD患者每次生育均有50%的可能傳遞致病變異。因SHOX基因位於男性重組熱點區(染色體的交換頻率高的區域),男性LWD患者生育的男性、女性後代均有患病風險。

雖然確定了致病基因,但是接下來的PGD過程卻困難重重。由於SHOX基因位於重組熱點區,無法以常用的通過基因上下遊SNP位點進行連鎖分析的方式對胚胎進行檢測。常規的PGD是對卵裂球或者囊胚進行檢測,但是由於SHOX基因位於重組熱點區,僅對卵裂球或囊胚進行檢測無法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為了攻克這一難關,黃荷鳳院士核心團隊提出了多種實驗方案,最終,徐晨明主任和陳松長主管技師確定了一種序貫分析的檢測方案:從生殖細胞生成到受精卵發育的整個過程中,團隊分別對第一極體、第二極體、囊胚都進行檢測,高達三次不同時間的檢測使得整個PGD過程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完成一種序貫分析,以最大限度的保證PGD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017年,經過了胚胎的培養和篩查,團隊從3個胚胎中選出了2個完全正常的胚胎。經過與家屬充分談話及溝通,黃荷鳳院士團隊選擇了質量最好的胚胎植入劉女士子宮。今年9月5日,邱女士在國婦嬰足月順產分娩了一個健康的女嬰,新生兒評分為10分,通過基因檢測發現,這個嬰兒的基因完全正常。

隨著一例又一例成功案例的報導,隨著一個又一個健康寶寶的出生,PGD技術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目前,國婦嬰理論上能夠完成所有明確基因診斷並有家族史的單基因疾病家庭的PGD診斷工作。黃荷鳳透露,PGD側重於胚胎著床前的遺傳診斷,主要針對的就是罕見病、單基因遺傳疾病、部分腫瘤疾病患者。我國現在每年出生缺陷的新生兒多達100萬,這其中的30%-40%可歸咎於基因和染色體異常。若能夠在胚胎移植前就明確有無遺傳性疾病,將會大大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黃荷鳳相信,依賴PGD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能阻斷的遺傳性疾病範圍逐步擴大,將會有更多家庭獲得夢寐以求的健康寶寶。

(責編:龔莎、韓慶)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用極體進行基因檢測,國婦嬰創新技術圓母親夢
    近日,一個6斤的健康寶寶在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國婦嬰)出生了。這個寶寶來之不易,她的母親因攜帶變異的「矮身材同源結構域包含基因」(SHOX基因)患上馬德隆畸形,其生育的嬰兒將有一半患病的可能性。
  • 世界首例!用卵母細胞1/50大小的極體進行基因檢測,國婦嬰的這一...
    這個寶寶來之不易,她的母親因攜帶變異的「矮身材同源結構域包含基因」(SHOX基因)患上馬德隆畸形,其生育的嬰兒將有一半患病的可能性。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婦嬰院長黃荷鳳及其團隊敢於科學創新,不僅通過14人的家系分析準確診斷這位母親的致病原因,更是開創性地確定了一種基於極體基因檢測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技術方案,成功阻斷了這個家族的馬德隆畸形致病基因遺傳。
  • 出生前已排除家族傳遞致癌基因突變 首例「無癌寶寶」在長沙誕生
    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記者 林洛頫 通訊員 董雷)今天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院長盧光琇教授發布消息,稱國內首例在胚胎階段就接受基因篩檢,排除家族中傳遞的癌症致病基因突變的嬰兒在長沙誕生,並稱其為「無癌寶寶」。
  • 夫妻均攜帶罕見病致病基因,想生二胎卻又擔心!河南這群醫生幫他們...
    帶有罕見病致病基因,且已育有一名患有罕見病女兒的父母,在專家的幫助下,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成功阻斷Adams-Oliver症候群(AOS),生下一名健康的試管寶寶。據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門診副主任管一春介紹,Adams-Oliver症候群(AOS)是罕見的遺傳性多發畸形症候群,活產嬰兒的發病率僅為兩萬分之一,「目前已知的有6種致病基因,其中DOCK6基因突變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致病。」也就是說,男方和女方均為攜帶者,則其後代有1/4的概率患病。
  • 精挑細選的健康「種子」才能放入子宮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記者日前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主辦的一場遺傳優生及罕見病話題分享會上了解到,根據文獻,平均每個人會帶2.8個基因是罕見病的致病基因,而在湖南省的相關研究課題更顯示,如果同樣的致病基因在夫妻雙方都有的話,孩子有1/4是罕見病患者,如果母親帶有罕見病基因隱性的X染色體,生的男孩就有可能攜帶致病基因。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作為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症候群的新生兒,這個重達3030g,出生評分為滿分的健康寶寶的順利降生,對於她的家庭以及國婦嬰生殖醫學科和產科的醫務人員而言,都是來之不易的「寶貝」。 當看到面色紅潤、啼哭有力的寶寶時,王女士夫婦難抑激動之情。
  • 全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原標題:全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誕生  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XSCID
  • 全國首例核型定位"PGD" 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東方網通訊員王珏、記者劉軼琳2月4日報導:1月29日,我國首例應用核型定位基因晶片技術進行「植入前單基因病診斷」(簡稱PGD)的試管嬰兒誕生了,新生兒各項身體指標良好。  為了生育一名健康的寶寶,免受流產、引產的折磨,這對夫婦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就診,希望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挑選出健康、不會發病的胚胎。集愛中心遺傳科與女科經過會診後,針對這種單基因遺傳病,決定採用核型定位基因晶片技術來幫助這對夫婦。
  • 帶著好消息迎接新年,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
    12月23日,她的寶寶,也就是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這標誌著集愛在遺傳病生殖阻斷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希望今後能造福更多的遺傳病患者。」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表示。兩次自然流產,兩個遺傳問題生育「一一」之前,媽媽董女士的備孕經歷一波三折。
  • 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原標題: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導讀] 我國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出生。   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楓糖尿病單基因遺傳出生缺陷產前診斷及幹預取得新突破   ■最新發現與創新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羅國金 周紅輝)我國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出生。根據新生兒出生時靜脈血檢測3月1日回報結果,新生兒不攜帶致病突變基因。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醫院供圖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重醫教授:編輯CCR5基因並不能抗愛滋病!寶寶健康出生 母嬰阻斷更靠譜
    今(12月1日)天是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夕,「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新聞已刷屏多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文祥教授介紹,編輯CCR5基因並不能讓嬰兒對HIV病毒天然免疫,相反CCR5是人體正常的基因,除了基因編輯技術本身存在潛在風險,CCR5基因缺失也將帶來不確定的健康風險。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備孕夫婦應及早進行遺傳學諮詢
    對此,我國知名生殖醫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終身榮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目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已經能實現,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在試管裡面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就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經過挑選後的健康「種子」才能植入子宮,從而生出健康寶寶,這樣,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因此被阻斷。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科幻題材影視劇中基因技術定製和改造人類的案例竟然成真了。 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圖)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圖) 2018-11-26 12:16:17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全球首例夫婦雙方染色體平衡易位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
    ■特約記者馬婷婷通訊員陳娟昨日,從十堰市人民醫院傳來喜訊,全球首例夫婦雙方染色體平衡易位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出生後體格檢查和遺傳學驗證結果證實為健康男嬰。這項科技成果經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檢索中心認定,屬全球首例。
  • 我國試管嬰兒孕前基因診斷首次攔截家族癌症
    ,通過該技術誕生的國內首例「無癌寶寶」目前已滿半歲,隨訪顯示寶寶身體指標一切正常。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將試管嬰兒的孕前基因診斷範圍擴大至惡性腫瘤領域並取得成功,不僅意味著PGD技術的應用範圍被拓寬,打開了癌症相關基因篩檢的大門,也標誌著我國在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及孕前診斷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被「阻斷」的致癌基因是位於人類染色體13q14位置的RB1。它本是一個抑癌基因,但時常因發生突變而「失活」,失活後極可能導致視網膜母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