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07:21:41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活動現場,涪陵二中的學生舉起宣傳的符號紅絲帶。
今(12月1日)天是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夕,「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新聞已刷屏多日。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文祥教授介紹,編輯CCR5基因並不能讓嬰兒對HIV病毒天然免疫,相反CCR5是人體正常的基因,除了基因編輯技術本身存在潛在風險,CCR5基因缺失也將帶來不確定的健康風險。而愛滋病感染者只要接受正規的母嬰阻斷治療,就可以實現接近100%的阻斷,從而生育健康寶寶。
防控愛滋病得力
母嬰傳播率處歷史最低水平
黃文祥教授介紹,愛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體並破壞人體免疫功能的疾病。HIV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從而易於感染各種疾病。因此,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若不治療,感染者最終將死於嚴重感染或腫瘤。
愛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個: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在我國,母嬰傳播是兒童愛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在愛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中,90%以上是由母嬰傳播獲得。在未採取幹預措施的情況下,我國部分愛滋病病毒高流行區的愛滋病母嬰傳播率約為35%。
根據國家衛健委1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愛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母嬰傳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實施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全覆蓋,愛滋病母嬰傳播率從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備孕前診斷治療
目前可實現接近100%阻斷
黃文祥教授介紹,如果母親感染了HIV,她在孕期、分娩時和母乳餵養時都有可能傳染給孩子。愛滋病母嬰阻斷,是指為HIV感染孕產婦及其嬰幼兒提供抗病毒治療、安全分娩、人工餵養指導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從而使得愛滋病母嬰垂直傳播機率最大可能降低的醫療治療措施。
中國從2003年開始進行HIV母嬰阻斷工作,隨著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出臺,其中包含了母嬰阻斷的免費政策,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免費母嬰阻斷藥物及嬰兒檢測試劑,從而大大降低了母嬰垂直傳播的概率。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母嬰傳播已可實現阻斷,黃文祥教授介紹,「如果備孕前就能明確診斷,進行抗病毒治療,讓病毒控制在一個很低的值(檢測值以下),可以實現接近100%的阻斷。」
堅持抗病毒治療
HIV感染者也可生健康寶寶
黃文祥教授介紹,無論是男方或女方感染HIV病毒,想生一個健康的寶寶,都可以實現HIV感染阻斷。
《愛滋病診療指南》也作了「儘早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幹預+安全助產+產後餵養」全面指導。
如果感染者為女性,指南推薦,對於所有HIV陽性的孕婦均應進行抗病毒治療,無論病毒載量高低和CD4水平如何,如果需要,應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已有的抗病毒治療方案。無論感染HIV的女性處在疾病的哪一個階段,在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均應接受抗病毒治療。具體來說,抗病毒治療多數從妊娠14周開始。如果不小心懷上了寶寶,也可以通過藥物來做母嬰阻斷,且阻斷的成功率較高。
如果感染者為男性,同樣應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令體內病毒數量降到一個很低的水平。另外,還可以檢查精子中是否含有HIV病毒,並通過「洗滌」的方法減少攜帶HIV病毒的可能性。
早發現+早治療
愛滋病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例。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例,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愛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的愛滋病感染者中經異性性傳播佔比為69.6%,男性同性性傳播為25.5%。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重慶共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37948例(其中感染者23973例,病人13975例),報告死亡9156例。
黃文祥教授介紹,2017年新報告病例中,經性途徑傳播者達95%以上。今年我國宣傳活動的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遠離愛滋病,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採取安全性行為。其次,高危人群應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進行「暴露前預防」,或者在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同時,使用外用抗病毒藥物進行預防,也能阻斷愛滋病經性途徑的傳播。如果不慎接觸到愛滋病人的血液、體液,有感染的風險,根據「暴露」的不同方式,也有一系列的預防方法。
如果大家能主動進行HIV檢測,早發現,早治療,愛滋病人仍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健康的寶寶。
熱點透視>>
愛滋病防治7大認知誤區
誤區1 感染HIV就是愛滋病患者?
答案:不是
解釋:HIV即愛滋病毒,而愛滋病指的是愛滋病毒感染的最後階段。人體在感染愛滋病毒2-10年甚至更久後,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毀滅性破壞,出現機會性感染或腫瘤才定義為愛滋病。
誤區2 蚊蟲叮咬會傳播HIV?
答案:不會
解釋:愛滋病的傳播只有三條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脫離人體的愛滋病毒很脆弱,因此以下日常行為不會傳染HIV:
握手、擁抱、親吻等禮節性接觸;
使用公共設施,如廁所、遊泳池、浴池、公共汽車等;
蚊子、蒼蠅、蟑螂等昆蟲叮咬。
誤區3 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答案:不是
解釋:研究表明,有效的幹預措施能使愛滋病母嬰傳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發達國家,愛滋病母嬰傳播率已降至2%以下。感染HIV的孕婦如果與醫生積極配合,採用正確的藥物和治療,幫助胎兒抵禦HIV,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傳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愛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會將HIV傳染給孩子。
誤區4 一旦感染愛滋病毒,就會時日不多?
答案:不對
解釋:愛滋病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致死性、傳染性疾病,不同的愛滋病感染者存活時間不同。科學研究表明,及早檢測並發現HIV感染,在醫生指導下及時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可防止病毒複製,降低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數量,減緩疾病發展,延緩發病時間,延長壽命;當CD4免疫細胞保持在正常水平時,可以達到和未感染者相同的預期壽命。
誤區5 安全套能防止HIV感染?
答案:不一定
解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男用乳膠安全套對愛滋病毒及其它性傳播感染的防護率達85%以上。目前為止,堅持在每次發生性行為時全程、正確地使用質量好、正規廠家生產的安全套,仍然是預防經性途徑感染愛滋病的最有效方法。
誤區6 判定是否感染HIV,自檢即可?
答案:不對
解釋:自檢結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檢測試劑的質量(是否為正規產品,是否在有效期內等),自檢者是否操作規範、採樣完整,檢測結果判讀的時間和準確性,試劑的存放條件(溫度、溼度等)。
因此,自檢結束後,無論陰性還是陽性結果,都應到疾控中心或是相關社會組織進一步諮詢和檢測。
誤區7 沒有任何症狀,用不著治療?
答案:不對
解釋:早一點開始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提前保護免疫功能,抑制疾病的進展,預防機會性感染的發生。治療越晚,免疫功能受損越嚴重,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小。除了損傷免疫功能,HIV病毒可引起心血管疾病,HIV相關的腎病、腫瘤、神經認知障礙等等,這些問題通常在感染HIV的同時就悄然發生了。早期治療可成功抑制愛滋病病毒的複製,降低病毒載量,減少病毒對身體各個器官的損傷。
等到出現症狀時再治療可能就晚了!
相關新聞>>
涪陵美心紅酒小鎮 昨開展防「艾」知識宣傳
昨(11月30日)天,涪陵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涪陵美心紅酒小鎮景區開展豐富多彩的防「艾」知識宣傳,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愛滋病,正確認識、科學預防愛滋病。
在志願者籤名活動現場,涪陵二中56名學生穿著紅色袖子的T恤站在舞臺上,手拉手連接成「紅絲帶」。他們還和14名留學生拉著超大紅絲帶在景區快閃。整個紅絲帶長30米、寬80釐米。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顧小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