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質地的基因組預測和訓練種群優化作為蘋果基因組選擇的應用

2020-11-05 園藝研究


水果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基因決定的事件,以便它們吸引和適合人類食用。在各種生理和物理成熟過程中,尤其對蘋果而言,質地可以說是最重要和值得研究的性狀。儘管由專家進行的感官評估可用於評估質地的變化,但這些測量方法高度依賴於評分者,並且受樣本量的限制。作為替代,可通過紋理分析器以可重複的方式對紋理進行解剖和表徵。前人研究發現了蘋果果實質地的複雜遺傳基礎,確定了大量分布在蘋果基因組中的QTL,其中最相關的區域位於第3、10和16號染色體上。在迄今為止進行的QTL定位研究中,發現了一個主效QTL,位於10號染色體上,靠近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座MdPG1。雖然MdPG1(一種控制硬度的基因)的主要作用已經在優良品種中得到了利用,但脆度的遺傳基礎仍不清楚。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瑞士蘇黎世植物育種研究部題為Genomic prediction of fruit texture and training population optimization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 selection in apple的研究論文。

為了進一步改善果實質地,有必要通過基因組選擇來利用影響較小的基因座。為了建立基因組選擇,基因組預測是在考慮兩組基因型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組是基因型和表型個體的訓練集(training set, TS),用於訓練預測模型;另一組是驗證集(validation set, VS),由只進行基因型分析的個體表示,其中預測了基因組估計的育種值。該研究通過對537個基因型果實的聲學和力學特性的測試,分析了果實質地的硬度和脆度成分。利用8294個SNP標記校準的模型計算了這些成分的跨年度表型值預測。在259個基因型的訓練集中,聲學線性距離(0.64)具有最佳的預測精度。使用整個訓練集對來自同一品種的父本和母本的預測精度從低到高不等,這取決於所考慮的品種。雖然在訓練集中加入同一品種或來自同父本異母本並沒有明顯改善預測,但對每個驗證集的訓練集大小和組成進行了優化。這使得預測準確度平均提高了0.17,在預測「Gala」×「PinkLady」品種的硬度時,最大準確度為0.81。因此,該結果確定了關鍵的遺傳參數,以便在蘋果的紋理進行基因組選擇時加以考慮。本研究更為建議依賴於一個具有高表型變異性的大訓練群體,從中可以利用遺傳相關性的先驗信息提取「定製的訓練群體」,以便預測特定的目標群體。

該研究利用一個種質作為不同的TS,預測了6個全同胞家系中描述果實質地的12個聲學和機械特性。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化TS來提高預測精度。根據該研究結果,討論了通過基因組輔助育種項目進行基因組選擇以改善果實品質的可行性


Fig. 5 Optim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opulation for predictions of four texture sub-traits.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8-020-00370-5




關於園藝研究

Horticulture Research 是由南京農業大學與自然出版集團(現Springer Nature)合作創辦的英文期刊,是Nature旗下唯一的園藝領域專刊。所有關於園藝作物基礎和理論研究都可以投稿。Horticulture Research 科睿唯安JCR2019影響因子:5.404,位於園藝一區(第1/36名),植物科學一區(第16/234名),遺傳學一區(第24/177名)。2019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基礎版):位於園藝小類一區,植物科學小類一區,農林科學大類一區(Top期刊)。

相關焦點

  • Hortic Res| 基因組測序和種群基因組學建模深入了解連翹的適應性
    該研究以藥用作物連翹為研究對象,通過納米孔測序組裝了連翹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Scaffold N50 = 7.3Mb),運用種群基因組學方法對15個連翹自然種群進行全基因組比較分析。研究結果找到了與本地適應相關的太陽輻射、溫度和降雨等變量相關候選基因。研究發現果實發育期和成熟後種子乾燥期的太陽輻射、寒冷和乾旱等環境變量對連翹種群的適應性分化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是桃金孃科的重要果樹,主要產於美洲和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薩爾茲伯格是一位橫跨計算機領域和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名氣很大,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的主任,同時在計算機系和醫學院任職,專門從事基因測序和基因組學應用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者之一,最近還主持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基因組學項目等。開發過很多有名的生物信息算法,大家使用過的生信軟體如:bowtie、TopHat、cufflinks等都出自於他的實驗室,今天要談的泛基因組學也是他的研究內容之一。
  • PBJ|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研究背景】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是桃金孃科的重要果樹,主要產於美洲和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因適應性強、容易栽培,產量高,且富含維生素C(抗壞血酸)等營養物質而廣受歡迎,被譽為「熱帶蘋果」。番石榴果實是重要的天然維生素C來源,但其維生素C合成的遺傳基礎卻少有研究。
  • 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斷基因型進行基因組選擇
    一種方法是使用高通量表型作為基因組標記的替代,稱為物候選擇。物候選擇是提高非基因型個體選擇準確率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它沒有利用現有的基因型和表型數據,在實踐中部署表型選擇需要開發額外的訓練群體,既有選擇目標,又有相同的高通量表型測量集。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高通量表型來推斷非基因型個體的基因型,從而使之能夠對這些個體進行基因組選擇。這種方法有兩個優點。
  • 細菌基因組信息分析與解讀專題系列(二)——細菌基因組注釋Ⅰ(基因預測和ncRNA)
    細菌基因組通過測序平臺測序以及經過相應的組裝之後,便獲得了基因組的序列。
  • 分子育種與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所謂分子育種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是基因工程或者叫轉基因。  其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將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過尋找與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DNA分子標記,從基因型水平上實現對目標性狀的直接選擇,從而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選育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
  • NG | 詳細遺傳信息解析栽培蘋果的起源、馴化和遺傳基礎
    和 M. sylvestris)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同時對91個蘋果種質進行泛基因組研究,全面系統地解析了蘋果的起源、馴化歷程和遺傳學基礎。栽培蘋果的早期馴化大約在5000年前就已完成,後經數千年的演變和人工選擇形成現如今種類繁多的蘋果栽培品種。在早期的研究中,對於栽培蘋果的起源和馴化歷程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
  • 前沿 | 材料基因工程在船舶領域的應用思路
    材料基因組學的核心是建立材料配方、加工工藝與產品性質的定量聯繫,該定量關係確定便可在材料設計初期進行產品性能指標預測。性能指標預測模型的成功主要依賴於兩方面: 一是描述符集合的建立,二是多參數定量關係函數(預測模型)的建立。材料基因組研究思路可分為四步:數據集建立、描述符集合建立、預測模型建立和模型的可靠性檢驗與應用。1數據處理首先選擇具有完備性和代表性的數據集,然後進行數據清洗等預處理,以移除數據集中的異常數據。
  • 十二位分子遺傳學家萬字長文,燭照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未來
    gnomAD10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資料庫包含來自15000例個人基因組和1250000個外顯子組。依賴這個基因資源,發現種群內的遺傳變異的頻率是現成的。臨床醫生解釋病人的基因組後可以問患者家庭是否已經存在過一個突變體。這項數據為評估遺傳變異的功能提供一個起點,並且提出遺傳變異缺失問題的能力也存在限制。再加上臨床數據,建立大規模基因組數據,臨床信息的資料庫,將應用於更好評估多基因風險。
  • 脫靶基因組編輯:基因科學和醫學領域的新學科
    基因編輯和檢測方法,基因突變的解析方法或對照參考的不同,使基因組編輯發生脫靶效應,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毒性或動力學改變。對基因組編輯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動態脫靶效應的檢測,是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關鍵問題。基因組編輯方法的質量是導致脫靶效應產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基因組編輯的脫靶效應的發生機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多樣。
  • 英國基因組學公司選擇WekaIO來加速基因組學研究
    )選擇了Weka File System(WekaFS)作為數據中心。加速500萬個基因組計劃的基因組研究。英國基因組學公司選擇WekaFS來滿足未來五年所需的預期容量擴展,同時為其DNA管道提供最高性能。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昆明植物所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組測序、組裝,獲得了近於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全基因組
  • 植物基因組研究思路(一)林木篇
    基因組組裝策略:Illumina+PacBio基因組組裝結果:組裝基因組大小671 Mb;Contig N50=75.7 Kb;群體進化研究:群體材料選擇(重測序):107個開心果(93個馴化+14個野生)、35個不同野生黃連木屬物種;
  • GB-GIAS基因組數據分析一體化服務平臺
    【IT168 資訊】23GENEBANK的基因組數據分析系統,從GB-CHIP,GB-WGS-REPORT,GB-TARGRUG等一路走來,歷經15項核心技術突破,完成了從基因晶片到二代測序,從定製靶向捕獲測序到全基因組測序,從疾病風險預測到家族遺傳性疾病檢測再到腫瘤精準用藥的全方位覆蓋。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獲解析
    此屬植物在產糖、用材和觀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因其種群規模小、繁殖不良和棲息地退化面臨極高的滅絕風險而備受關注。記者25日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期已成功解析這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全基因組。
  • 解析極小種群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
    漾濞槭雄花序 姚剛攝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組測序、組裝,獲得了近於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全基因組。這也是目前首例槭樹科植物的全基因組報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Giga Science。 組裝完成的漾濞槭基因組大小約為666Mb,其Contig N50達到5.48Mb,Scaffold N50大小為44.92Mb;重複序列佔比68.0%,28320個蛋白編碼基因得到了從頭或基於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釋;通過BUSCO分析得到了95.5%的組裝完整性評估。
  • Bioinformatics|Moli:用於藥物反應預測的多組學晚期集成深度神經...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多組學後期集成方法Moli,利用多組學腫瘤信息進行藥物作用預測。模型首先使用特定類型的編碼子網絡來學習每種組學類型的特徵,然後將它們連接成一個表示,最後通過由三元組損失和二進位交叉熵損失組成的成本函數來優化該表示,實驗驗證該網絡可帶來比基線方法更高的準確性。1、研究背景精確腫瘤學是利用基因組數據為個別癌症患者量身定做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