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在豎直面上行走,瓢蟲失去了洗澡的快樂|贈書

2021-01-21 科研圈

為什麼人類無法真正「飛簷走壁」,但是許多昆蟲都能輕鬆地停在豎直牆面上?以瓢蟲為例,雖然它們的世界和我們有著相同的物理規律,但在這個尺度上,分子間的作用力對它們的影響遠大於重力。有得必有失:瓢蟲很容易被水粘住,人類和許多動物十分享受的洗澡對它們來說可能足以致命。


本文節選自《生命的實驗室》,贈書規則見文末。


作者:(英) 查爾斯·科克爾 著

譯者:張文韜, 葉宣伽, 張雪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作者簡介

查爾斯•科克爾(Charles S. Cockell),英國愛丁堡大學天體生物學教授,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主任。多年來,他致力於對惡劣條件下的生命特徵、外星生物的宜居性,以及太空探索和移居等課題的研究。他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英國南極觀測站工作,對北極和南極以及其他惡劣天氣環境下的生命特徵都有研究,發表過 300 多篇論文和多部著作。


內容概要

人類以及其他生命形式誕生於地球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在其他星球上,是否能夠形成與人類及其他地球生物相提並論的生命形式?如果在遙遠的星球真的存在生命,那種生命與地球上的生命有什麼聯繫和共同點嗎?通過思考地球之外的生命是否會遵循與地球相同的演化路徑,是否會採取與地球生命不一樣的結構和形態,天體生物學研究也為思考地球生命背後的普遍原理提供了啟迪。


豆瓣頁面: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58819/  


購買連結: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9158246.html?t=1608087625  


我們院系向本科生開設了一門名為「小組合作項目」的課程。在這門課上,我們鼓勵學生們找到他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並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來深入探究,希望他們從中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把研究對象從生命群體轉向某個單一生命體,探究哪些科學定理和方程默默支撐著生命的運轉,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研究課題。2016 年冬天,我為我指導的研究小組定了一個小目標,用幾個月的時間研究瓢蟲身上的物理定律。具體來講,他們需要認真觀察瓢蟲的每個身體部分和它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們保護翅膀的背殼有多硬?瓢蟲是怎樣呼吸的?它們如何在草叢間飛翔,又如何在葉片上爬動?然後,我會讓他們寫下塑造瓢蟲身體結構的物理定律和方程,並解釋這些方程是如何與瓢蟲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的。


概括地講,我希望我的研究小組去探究如何用物理定律和方程式去解釋一隻瓢蟲的一切。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早在我給學生們布置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課題涵蓋的知識面極其廣闊,我隨手就能列出一堆其中必然涉及的相關物理知識,比如空氣動力學、擴散、移動,或是熱慣量,等等。果不其然,這個課題帶給學生們一段獨特的體驗,幫助他們從多方面理解了生命中的物理學。


圖片來源:Pixabay


讓我們從瓢蟲的腿開始說起。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在這微小的肢體中暗含著無數奇妙的物理知識。瓢蟲的每條腿上都有 3 個關節(人只有兩個),這讓它們的腿可以扭成許多有趣的形狀。由於活動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在關於「怎麼放腿」這個問題上,瓢蟲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做出選擇。瓢蟲的腦袋裡就像有一臺電腦,它不停地工作,結合風速、接觸物表面的平滑度、葉片的大小等所有需要考慮的細節,決定如何移動或是擺放這 6 條異常靈活的腿。 


對於瓢蟲來說,邁出的每一步都得保證自己抓住表面(比如抓住遊客豎直的手的時候),不然它就會掉下去。與蜘蛛、蜥蜴或其他種類的甲蟲一樣,瓢蟲的足底有一層由細毛組成的軟墊,這層細毛被稱作剛毛,能夠幫助瓢蟲或其他生物附著在物體表面。瓢蟲必須確保剛毛與自己選擇的落腳點緊密接觸,為此,它們會從足底分泌出一層非常薄的液體。在昆蟲的微小尺度上,這層液體的黏度和毛細作用可以產生巨大的黏附力。與此同時,這層液體還能填充瓢蟲足底與不平整表面之間的細小空隙,使瓢蟲像是站在真正的平地上一般。這層液體不能太厚,只有薄層液體才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以克服地心引力,防止瓢蟲從豎直的物體表面滑落。


結合上述所有關於瓢蟲足部和足底分泌黏液特性的新知識,我們甚至可以寫出一個方程式來定量描述某隻瓢蟲足部能夠產生的總黏附力。有了這個方程式,我們就可以一窺瓢蟲是如何徵服各種千奇百怪的地形的。我們寫出的方程式如下:


F黏附 =2πγR +πγ(2cosθ/h – 1/R)R2 +dh/dt3πηR4/2h3


在這個方程式中,F黏附表示黏附力的大小,γ 是昆蟲足底液體的表面張力,R 是足底的半徑(為簡化計算,將足底視作理想情況下的簡單圓形),η 是液體的黏度,h 是液體的厚度(從昆蟲足底至物體表面的距離),t 是接觸的時間。等式右邊的 3 項從左到右分別代表表面張力、拉普拉斯壓力以及黏性力的大小。(拉普拉斯壓力是曲面所受的內外壓力差,由氣–液界面的表面張力引起。——譯者注)


圖片來源:Pixabay


但如果瓢蟲想在多變的不規則地形上自由行動,還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對於昆蟲來說,想要支撐軀幹不至於倒下,腿必須很堅硬,但同時它們也希望腿部能有一些柔韌性,這樣在一些不規則的物體表面,瓢蟲才能夠更加靈活地移動。瓢蟲腿部含有的節肢彈性蛋白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節肢彈性蛋白是一種有彈性的生物多聚體,這種蛋白能為跳蚤等昆蟲提供跳躍所需的彈力,也能幫助其他昆蟲完成肢體的柔性扭曲。節肢彈性蛋白的濃度會隨著腿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越靠近地面(靠近肢體末端)的部分濃度越高,保證為跳躍或移動提供彈性;而越遠離地面(靠近軀幹)的部分濃度越低,保證腿部足夠堅硬以支撐軀幹。靠近軀幹的部分還含有較多的幾丁質,幾丁質是一種堅硬的含氮多糖物質,是昆蟲其他部分的外骨骼的組成部分。幾丁質能夠增加材料的楊氏模量,這種物理量被用來衡量材料的剛性程度。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出,為了獲得適應各種地形的行動力,昆蟲的身體結構和物理組成變得更加適應生活環境。


幫助昆蟲黏附在表面的力固然重要,但是昆蟲也必須能夠把腿抬起來——不然,瓢蟲在落地以後就只能死死地粘在一個位置上,徒勞無功地扯動自己的六腿與黏附力做鬥爭。另一個簡單的物理公式能夠表示出掙脫黏附力所需的能量(W):


W = F2NAlg(θ) / 2πr2E


在上述公式裡,NA 是足底的剛毛密度,l 是剛毛的長度,E 是剛毛的楊氏模量,r 是剛毛的半徑。g(θ) 描述了剛毛與接觸物表面的夾角,可以通過 g(θ) = sinθ[4/3(l/r)2cos2θ + sin2θ] 這個公式算出。


故事到現在還沒有結束:昆蟲要想附著在物體表面,雖然剛毛是必需的,但是也不能太多——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剛毛的數量太多,它們的排列就會過於緊密,不同的剛毛就會卡在一起。所以不同的剛毛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彼此的相互作用力不至於過大,同時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分布得越密越好。下面的方程給出了理論上剛毛能夠達到的最大密度:


最大NA ≤ 9π2r8E2/64F2l6


F 是單根剛毛的黏附力。


在真實情況下,昆蟲還演化出了許多小花招來增加剛毛的排列密度。比如只讓剛毛的一側帶有黏性,這樣就能夠大大減少相鄰剛毛粘在一起的概率。許多昆蟲的腳上還長有突刺和結節,幫助不同的剛毛彼此分離。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演化的過程中,昆蟲必須要學會這樣的技能:既能保證自己牢牢抓住地面,又能在想要移動的時候迅速把腿抬起來。而昆蟲腳上的剛毛恰好是為實現上述生物學功能而產生的。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範例,展現了可用方程式表達的簡單物理學原則如何精細調整了生命形式。


其實對於所有的昆蟲而言,它們的支持器官都必須在「抓緊地面」與「離開地面」之間取得平衡,而只要昆蟲具有這樣的生理需求,它們所需克服的物理障礙就是類似的。而對於同樣的物理問題,所能求得的最優解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就算不同的昆蟲之間沒有相近的親緣關係,各自獨立演化,最後也會演化出功能相似的生理結構。這種現象叫作趨同演化物理學原理限制了生物學結構的可選擇範圍,所有昆蟲都存在某些趨同關係,無論它們的結構各自分開來看多麼複雜且令人目不暇接,從功能上都能被還原到簡單的原理。


像你我這樣的人,可能一時之間還無法深入理解小型昆蟲在牆面這樣的豎直表面,甚至葉片反面或天花板那樣的倒立表面上行走的奇妙之處。並不是只要在足底分泌一層薄薄的黏液,我們也能夠在豎直的牆面上行走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考慮作用力的尺度。以人類的尺度而言,重力起到了主導作用,在我們邁出豎直攀爬的第一步之前,地心引力就會無情地把我們拉回地面。可是瓢蟲的質量僅僅是我們的 25 000 分之一,在這個尺度上,佔主導地位的就是像表面張力、毛細作用力、範德華力這樣的分子作用力了。正是利用一些影響分子作用力的小技巧,瓢蟲才得以黏附在牆壁上。當然這並不是說瓢蟲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當它們從牆上或樹葉上掉下來的時候,它們也會像我們一樣落到地面,只是速度慢了一些,受到的傷害也更小。在地球上,一切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只是以大多數昆蟲的個頭而言,分子作用力發揮著主導作用,而不是重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然而,有得必有失。儘管瓢蟲可以僅憑藉一層薄薄的液體就附著在牆面上,但為它帶來這些好處的分子作用力和作用定律也同時為它帶來了一些不利之處。當我們或其他大型動物需要清潔身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淋浴、泡澡,或者直接跳進距離最近的水塘就行。在我們結束清洗的時候,由於重力的作用,大部分水珠都會直接從身上滑落,只有一些薄薄的水層或幾滴水珠還掛在身上。狗會甩動自己的身體把水珠甩走,人類會用毛巾把水擦乾。就算兩個辦法都不可行,只要等待一段時間,這些水也能自然蒸發掉。


在這個問題上,瓢蟲則需要更小心,就算是一小滴水也會死死地粘住它們。這滴水所產生的表面張力對它來說太大了,即使瓢蟲的腿就它們的體積而言已經極為強壯,也無法將這團水從自己的身上推開。一些體積更小的昆蟲(比如螞蟻)甚至完全有可能被一滴水困住。水滴表面的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形成了一個由表面張力構成的「水牢」,將螞蟻困在水滴的內部無法掙脫。由於類似的原因,許多昆蟲(尤其是小型昆蟲)會選擇通過「乾洗」的方式清潔自身。它們用自己堅硬的腿刮去身上的灰塵和髒東西,避免落入可怕的水之陷阱。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非常明顯的事情,我們有時會覺得它們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對它們產生過多的興趣,比如蒼蠅和瓢蟲可以停在豎直的表面,而人類卻不行。不過這個現象卻反映出,我們和瓢蟲生活在兩個尺度不同的世界。毋庸置疑的是,瓢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共用一套物理法則,只不過在不同的尺度範圍內,佔主導地位的是不同的作用力。這同一套物理法則解釋了生物功能與形態方面的眾多現象。在我們分析瓢蟲腿部的設計、小型昆蟲洗澡的方式,或者人類與瞪羚運動極限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細節是可以忽略的。然而,光是探索演化中的偶然歷史事件,無法幫助我們理解演化的極限與可能性。


如果讓演化重來一次,生命的模樣可能會與現在完全不同,那些我們所注重的細節就會失去意義;但是無論如何,生命肯定還是遵循著基本的物理學定律。所以,若是從基礎物理學原理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生物現象,我相信我們能夠獲得更多根本性的收穫。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命身上,你還觀察到哪些有趣的現象?你認為物理學定律對生命的影響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隨機抽取 5 位讀者,贈送《生命的實驗室》1 本。

1. 在本文評論區留言,我們將從入選留言中抽取 5 位讀者贈送圖書 1 本,留言收集將於 12 月 21 日(星期一)下午 17:00 截止。

2. 目前禮品郵寄僅限中國內地,如果您身在港澳臺地區或國外,獲得贈書後可以請國內親友代收。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為了物質生活失去了最簡單的快樂
    紙醉金迷是一種生活,粗茶淡飯也是一種生活,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道路上距離自己最簡單的快樂卻慢慢的漸行漸遠,追求到底有沒有盡頭? 廣廈萬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夜眠七尺不需要多麼寬敞,但是貴在自己可以睡個安穩覺。日僅三餐不需要豐盛,但是吃飯時候不需要看人臉色。
  • 瓢蟲怎麼摺疊巨大的翅膀
    這就是瓢蟲每次飛行後停下來要處理的事情。甲蟲能夠在不到1秒鐘的時間內從飛行狀態轉變為行走狀態,反之亦然,從而使其能夠進入更廣泛的棲息環境。研究表明,瓢蟲和其他甲蟲依靠其彈性和翼狀靜脈中的液壓機制來拍打其後翅,後者的大小是瓢蟲本身的四倍。
  • Key Words(1-6級)快樂瓢蟲雙語童書
    Key Words(1-6級)快樂瓢蟲雙語童書 作者(編者):W 默瑞 著 著 出版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每個級別包含a、b、c 3冊:a系列逐步介紹和重複關鍵詞;b系列針對這些關鍵詞,用不同的故事和圖畫,提供更多的閱讀練習;c系列引入相似的單詞,使孩子系統地掌握自然拼讀法,能夠讀難度更大的單詞。增加了單詞的拼寫練習,把單詞認讀、拼寫與閱讀結合起來,全面發展兒童的英語能力。孩子如果按照1a,1b,1c,2a,2b,2c的模式來學習,就能從這套關鍵詞閱讀體系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 黃蜂VS瓢蟲+蟑螂,我不僅會啃食你的肉體,還能控制你的靈魂
    在寄生蟲龐大的群體裡,有些寄生蟲具有神秘魔力,能夠操控宿主的行為,把宿主變成聽話的傀儡。寄生蟲為什麼能催眠宿主?答案並不難猜,它們的武器離不開一個「毒」字,只是每隻蟲子有各自不同的毒液和施毒手法。當黃蜂在瓢蟲身體裡產卵時,會在蟲卵裡,加入一種能夠麻痺神經的病毒。
  • 黃蜂VS瓢蟲+蟑螂,我不僅要啃食你的肉體,還要控制你的思想
    在寄生蟲龐大的群體裡,有些寄生蟲具有神秘魔力,能夠操控宿主的行為,把宿主變成聽話的傀儡。寄生蟲為什麼能催眠宿主?答案並不難猜,它們的武器離不開一個「毒」字,只是每隻蟲子有各自不同的毒液和施毒手法。我們來看2種能夠操控宿主的寄生蜂,同為帶毒的黃蜂,它倆的毒方和施毒手法卻全然不同。
  • 黃蜂VS瓢蟲+蟑螂,我不僅會啃食你的肉體,還能控制你的靈魂
    在寄生蟲龐大的群體裡,有些寄生蟲具有神秘魔力,能夠操控宿主的行為,把宿主變成聽話的傀儡。 寄生蟲為什麼能催眠宿主?答案並不難猜,它們的武器離不開一個「毒」字,只是每隻蟲子有各自不同的毒液和施毒手法。
  • 小丑瓢蟲寄生蟲會致七星瓢蟲死亡
    這些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小丑瓢蟲(主圖)裝備著大規模殺傷性生物武器。
  • 大家都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但是七星瓢蟲吃什麼食物呢?
    七星瓢蟲是一種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蝨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對人、畜和天敵動物無毒無害、無殘留、不汙染環境。七星瓢蟲的生活習性1、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
  • 瓢蟲知多少?食性決定了什麼行為?
    還在孩童時期,捉瓢蟲,玩狗尾巴草,在草地上快樂的玩耍的時候,有誰能知道可愛的小瓢蟲背後有多少的故事。家長和課堂教會我們什麼是七星瓢蟲,也教會了我們其實七星瓢蟲是益蟲。就好比之前的一期來說,也許在我還小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個可愛的小生物就是益蟲裡頭最可愛的,直到後來學習了生物和昆蟲才慢慢知道:瓢蟲分為植食性和捕食性,而所謂的植食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害蟲。
  • 瓢蟲:美麗的一生綻放80天
    在全球,瓢蟲的種類大約5000種,我國更是擁有豐富的瓢蟲資源,目前已知的約為690種,是瓢蟲種類最多的國家。根據食性,瓢蟲可分為肉食性、菌食性與植食性三類。肉食性瓢蟲是蚜蟲、介殼蟲、粉蝨、葉蟎等農作物害蟲的天然「殺手」,對人類有益,佔瓢蟲總量的絕大多數。瓢蟲中的益蟲,無論幼蟲還是成蟲,都喜食蚜蟲,平均一天,能夠吃掉100多隻。
  • 科學家參透瓢蟲翅膀「玄機」,造新型柔性可摺疊機器人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論文題目為《從瓢蟲得到啟發的柔性摺疊(Ladybird beetle–inspired compliant origami)》
  • 探索昆蟲記七星瓢蟲篇,為什麼七星瓢蟲是人類的朋友?
    其實這就和它的形狀相關了,因為它們背部凸起,圓滾滾的就像半個葫蘆一般,所以就被叫做瓢蟲。其實除了大家常用的名字以外,瓢蟲在世界各地還有許許多多的署名,而且大多數語言都用了美好的詞語來稱呼瓢蟲。在西方有大量的名字都和聖母瑪利亞和神相關,在日本人們還把瓢蟲叫做天道蟲或者是尋天蟲,是什麼原因讓小小的瓢蟲能夠獲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呢?
  • 沒想到還有瓢蟲會吃植物,如何分辨院子裡瓢蟲的好壞?
    很多朋友都只知道用農藥噴殺植物上面的害蟲,但還有更好的防治方法,那就是用瓢蟲來防治害蟲,到市場上買一些瓢蟲的幼蟲,放在院子裡,它們就能夠將植物上的蚜蟲、介殼蟲、紅蜘蛛、白粉蝨和粉蚧蟲吃掉。瓢蟲的幼蟲每天都能夠吃掉一百甚至幾百隻害蟲。
  • 七星瓢蟲的象徵寓意早已滲透進了中西方的文化中
    其次,七星瓢蟲勸七星,就有「祿」的意思,因為屬於甲殼類因此諧音也象徵著富甲天下。中國十分講究諧音文化,更是將這種含有富貴寓意的七星瓢蟲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象徵。七星瓢蟲之富貴也在於其豔麗的色彩,精緻的外形更是有一種華貴之感。
  • 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撲哧一下洩氣了,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面對如此生活,這好像挺正常,也不正常。翻翻以前的照片,圓圓臉,眼神清澈,再看現在的自己,嘴角向下,一副苦相。於是我決定裸辭,先狂睡一天,肥宅快樂水,外外賣,抱著自己的貓看電視,但是我發現我不快樂,反而開始擔心我的體重會不會增加。如此三天之後,我又開始擔心我下一份工作要做什麼,又開始瘋狂在網上投簡歷,面試,然後在上班前又近鄉情怯,在新公司門口踱步,不知道進還是不進。
  • 手機微距攝影作品《七星瓢蟲》圖集展覽
    《手機攝影》七星瓢蟲的背部是鮮紅的,也有橙色的,背部底下有一雙靈巧的翅膀,其它的都是黑色,七星瓢蟲有六隻腳,無論是爬行,還是飛行,都是非常快的。《手機攝影》七星瓢蟲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專吃蚜蟲,而蚜蟲是害蟲,專啃樹木,使我們非常討厭蚜蟲。
  • 坐在家中觸碰古都文化,金龜子教你看圖寫話快樂表達
    藉助於全新內容媒介的《金龜子教你看圖寫話》就為廣大家長們提供了新的選擇:以圖文音頻的形式全面還原古都,讓孩子們能夠足不出戶,伴隨著金龜子熟悉的解說,就能在線上雲遊古都,全面深入了解古都文化。金龜子的聲音,是好奇瓢蟲快樂表達理念得以實現的重要護航。作為中國兒童電視史上第一位卡通角色主持人,金龜子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快樂成長。
  • 常見的瓢蟲都是益蟲嗎?
    今天在這裡說的主要是生活中常見,甚至是我們熟識的瓢蟲,全然都是益蟲嗎?人們常說七星瓢蟲是益蟲,現實生活中遇到它時,大多數瓢蟲真的不會主動咬人,甚至會出現同金龜子一樣的假死狀態,一動不動,讓你都會覺得它是不是一個標本。
  • 盤點農村常見的小動物,活農藥「花大姐」,七星瓢蟲
    每年春夏季,在鄉村花間草莖、田陌綠叢中,總能看到一些身姿機敏,體色豔麗的小甲蟲,這其中就有人們常說的「花大姐」,七星瓢蟲。「花大姐」是我國北方的方言詞彙,常見於河南話、山東話、東北話等,它是瓢蟲的形象叫法。
  • 百毒不侵讓瓢蟲大肆繁殖
    縮氨酸讓花斑瓢蟲遠離疾病困擾。圖片來源:Daren Mueller/Iowa State University 可愛的、漂亮的、愛吃蚜蟲的花斑瓢蟲很難讓人喜歡。這是因為此類瓢蟲——一種起源於亞洲的昆蟲——繁殖力極強,並廣泛生活在美國和歐洲。每到秋天,這些花斑瓢蟲就成群結隊地侵入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