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語文老師沒有告訴你

2020-12-06 文史群英會

上學時候,我們都讀過《葉公好龍》的故事,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楚國人沈諸梁因封地在葉邑,因此自稱葉公。葉公此人非常喜歡四靈之一的龍,逢人就吹噓自己的是如何喜歡龍,不但身上的佩劍、衣帶鉤上雕著龍,家裡的牆壁、柱子等處也都繪製著龍。葉公好龍之事被天上的龍聽說了,感動莫名。決定親自下凡去拜會一下葉公。

一天葉公正在午睡,突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睡夢中的葉公被驚醒,只見一條龍來到他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嚇得拔腿就跑,整個人失魂落魄,別提有多驚恐狼狽了。原來葉公所好的不過是假龍罷了。

於是有了「葉公好龍」這個典故,用來諷刺那些表裡不一、務虛名、好做表面文章之人。葉公這一負面形象,也由此流傳千載,直到今天都沒有翻身。追本溯源,葉公真的有如此不堪嗎?恐怕真實詳情語文老師在教課的時候沒有告訴過你!

實際上,葉公好龍這個典故不過是孔子門生憑空杜撰的一個段子,到了西漢年間,大儒劉向將這個段子收入他主編的《新序》一書中,從此葉公好龍的故事不脛而走。歷史上,真實的葉公確有其人,本是楚國王室貴族,其曾祖父是那位問鼎中原的霸主楚莊王。葉公乃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約生於公元前528年,死於公元前470年,跟孔子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葉公不但不是一個膽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葉邑近五十年之久,興水利,勸農桑。率民眾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這項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當地百姓世代感念其恩澤。

孔子曾聽聞葉公的善政,特意前來拜訪與其交流治國方針策略。兩人還討論了倫理道德的標準問題,對於親人犯罪,孔子主張「為親者隱」,葉公主張應「大義滅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論政」。由於葉公的政治主張與孔子大相逕庭,由此很不招孔子門人待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段子來抹黑葉公。

公元前479年,楚國都城發生叛亂,整個楚國處於飄搖動亂之中,葉公聞訊後,不顧年事已高,出兵平亂,迎惠王復位,穩定了國家大局。葉公因有功官至令尹、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不戀高位,執政一年後,就讓賢於比他年輕的公孫寧、公孫寬。自己回到了封地安享晚年,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古語云: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此語放在葉公身上,也是很恰如其分的!

相關焦點

  • 孫榮生:葉公請客
    葉公請客孫榮生二〇〇五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孫老師,在哪兒發財啊?」我一聽,就知道是我原單位丹陽市塑料廠的老同事葉公。因為我進廠不久,廠裡讓我搞宣傳,出黑板報,葉公就帶頭調侃,叫我孫老師的,現在的單位沒人這麼稱呼我。
  • 文化解讀:葉公不姓葉?「葉公好龍」是黑化?真相如何?
    葉公是天生的水利大師,他組織當地百姓興修了東、西兩陂的大型水利工程。東陂用於防洪、西陂用來蓄水。葉公畫龍,是在出水口處畫龍,本意並不是因為喜歡龍,只是為了引出水來,旱時打開水龍頭,引渠水灌溉農田,灌好後就關閉水龍頭,莊稼不會內澇。
  • 葉公好龍正確讀音是什麼?葉(yè)縣還是葉(shè)縣?
    葉公好龍——葉公是誰? 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典出於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五》: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 葉公好龍其實是千古冤案!歷史上的葉公竟如此厲害!
    一提到葉公大家就想到葉公好龍的故事,說這葉公非常喜歡龍,身上帶的牆上掛的都是龍。結果天上的龍一看竟然有如此喜歡我的人就下凡來看了,結果葉公一看是真龍下的連忙逃走的故事。後來用來諷刺葉公這種空談理論,不務正事的思想和作風。
  • 「葉公好龍」傳了兩千多年,但你知道真實的葉公是什麼樣的人嗎?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成語「葉(she)公好龍」,它的意思大概就是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後來用來諷刺葉公這種空談理論,不務正事的思想和作風。但實際上,歷史上的真實的葉公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人。
  • 葉公不僅在歷史上存在,也是世界上姓葉的中國人的祖先
    人們也用他來諷刺那些只喜歡做表面工作而不注意現實的人。人們普遍認為葉公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不存在。但事實上,葉公不僅在歷史上存在,他也是世界上姓葉的中國人的祖先。至於葉公好龍,那完全是胡說八道。現在讓我們告訴你歷史上真正的葉公。首先,他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地方,但他為國家和人民盡了最大努力。
  • 葉姓始祖葉公:傳聞是個青銅,實際是個王者
    葉公好龍的成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千百年來,葉公一直是人們恥笑的對象,大家也習慣性拿他來諷刺那些只喜歡做表面工作,卻不注重實際的人。因為故事涉及神話色彩,一般人都認為葉公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在歷史當中並不存在。但事實上,歷史上不但確有葉公這個人,他還是全球葉姓華人的始祖,至於葉公好龍一說,則完全是屬於瞎扯蛋,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說說歷史上真實的葉公。
  • 英文手抄報:葉公好龍譯文
    英文手抄報:葉公好龍譯文2012-01-31 15:14:3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葉公好龍)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bc
  • 你的科學是語文老師教的嗎?
    你的科學是語文老師教的嗎?如果是該多好~ 要不下面這些植物名稱不看拼音你讀讀?[péng léi]蓬虆 義烏人嘴裡常說的「公公」、「葛公」,小時候的田間美味![tuó wú]掌葉橐吾 菊科植物,以前在浙江沒啥見過,這幾年在一些公園裡會看到。
  • 想用一套書搞定新學期的語文學習? 這可能我見過的閱讀界最大的忽悠!沒有之一!
    這幅據說是製作了一個月的圖畫有個常識錯誤,你發現了嗎?(答案在文末找)下圖中的一副有常識性的錯誤,是哪一張呢?為什麼?(答案在文末找)首先,閱讀需要保持好奇心,要幫助孩子提升探索的能力。簡單來說,閱讀的方法就是一篇文章+拓展。
  • 高年級語文卷子中的「閱讀理解」,會考什麼?一線老師為你分析
    語文考試中,最讓學生頭疼的題目是哪個題目呢?除了作文之外,就是閱讀題了。作文,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可以「胡扯」一些內容,或多或少會得到一些分數。但是,閱讀題如果一竅不通,那麼想要靠瞎矇考及格甚至想要考高分,基本上比登天還難。小學高年級語文卷子中的「閱讀理解」,會考些什麼呢?
  • 如何當好語文老師?
    如何當好一名語文老師?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的經驗很值得借鑑。首先要好學,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其次要深思,一個不會思考的人是成不了優秀教師的,最後要力行,身體力行,才能獲得真知。
  • 有一種學生叫懶學生,做語文題目「使巧勁」,老師:也不能算錯誤
    其實,不單單是數學這個科目,小學語文科目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在小學生中,有一種學生叫懶學生,他們在做語文題目的時候往往會「使巧勁」,這些學生在做造句這種題目時,其答案讓老師也忍俊不禁。但是他們做的答案,老師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的答案其實也不能算作是錯誤的。比如考試的卷子是用「雞飛狗跳」這個詞語來造句,有的學生在造句的時候寫上這麼一個句子:「老師叫我們用雞飛狗跳造句。」
  • @語文老師 為什麼你的學生寫作文千篇一律,看起來沒有新意?
    語文老師長期接觸學生作文,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學生作文的基本內容、作文寫法、主題思想乃至遣詞造句都差不多,幾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究其原因,這跟學生的生活範圍,寫作能力有關,也跟起步作文有關。現從創作與作文、情節與真事、主腦與杈枝、主題與實情四個方面作一點淺說。
  • 11個問題和解決辦法!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
    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 、你、我、他 」,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 、土 」「雲對雨,雪對風」等,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麼這樣安排?
  • 查資料後,語文老師汗顏!
    二年級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板塊,要讓孩子用「一邊……一邊……」造句。為了啟發孩子們思維,也為了讓孩子們掌握造句方法,上課頗費了一番功夫。然而,課堂上,語文老師最怕的「孩子問的我不會怎麼辦?」就在課堂上出現了!
  • 3D列印告訴你病毒到底長什麼樣
    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植物、動物和人生病,還能快速傳染引發可怕疫情的病毒到底長什麼樣,你知道麼?  病毒的發現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病毒是菸草花葉病毒(TMV),引起菸草的花葉病,是一種單鏈RNA病毒。1886年,在荷蘭工作的德國人麥爾把患有花葉病的菸草植株的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菸草的葉脈中,能引起花葉病,證明這種病是可以傳染的。
  • 語文老師:仿寫課文練習,別再背千篇一律的範文,用課本搞定寫作
    但收上來的作文,一般都是抄的,總有三五個同學也不商量一下,非要寫一模一樣的作文。連標點都錯得一樣,可見所謂的範文作文書,印刷錯誤都非常明顯。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態度,這也是不少語文老師很無奈的事。發現有抄作文的現象,在小島老師的班級裡,是絕對不允許的行為。必須接受一遍遍修改和端正學習態度的再教育,寫作練習不能偷懶,想要出成績,靠抄作文是沒有用的。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面對的家長們其實很多都非常優秀。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家校關係的建設,懂得和老師進行溝通,也願意進行教育反思。作為高學歷家長,均來自理工科研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