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_重建人類發展的時鐘

2021-01-14 臨床與基礎研究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人員利用誘導的多能幹細胞(iPSC)重構了人類的「分割時鐘」,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重點。從受精卵的第一個部分開始,一個複雜的蛋白質和基因網絡相互推拉,以構建形成我們器官的細胞模式。就像鐘擺一樣,每個擺動和脈衝都需要仔細對齊,以保持形成生命的節奏。但是,我們對人類早期發展的許多理解都極為有限,一個關鍵原因是缺乏能夠複製這些複雜生物過程的實驗模型。該研究發表在《Nature》上。


京都大學ASHBi人類生物學高級研究所研究小組負責人Cantas Alev解釋說:「例如,在人類受精後約20天,即發生了所謂的「發生體發生」的過程。這是胚胎發育出稱為'somites'的明顯節段並確定身體的基本分段模式的時候。Somites最終有助於椎骨和肋骨的形成。」 節段的出現是由「節段時鐘」決定的,節段時鐘是控制和指導其出現的遺傳振蕩器。儘管已經在小鼠,雛雞和斑馬魚中研究了分段時鐘基因及其在發育中的作用,但在人類中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




圖1,關於重構分段時鐘和PSM角色的論文的圖形摘要(京都大學/大內田美aki / Cantas Alev)。



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幹細胞重建時鐘。在ASHBi,京都大學iPS細胞和研究應用中心以及RIKEN的成員組成的團隊著重於利用人類iPS細胞形成「前體中胚層」,即體節的前體細胞來進行研究。「我們從模仿早期發育過程中活躍的信號傳導途徑開始。運用我們在胚胎學中的知識,我們成功地產生了前聲中胚層或PSM及其後代的培養物,」 Alev繼續說道。 「研究以有節奏的方式表達的基因不僅表明它們在五個小時內振蕩,而且還揭示了我們尋找的'分段時鐘'的新穎遺傳成分。」


圖2,人類PSC衍生的PSM的分子和功能分析。

a,從人PSC中逐步誘導和分化PSM的示意圖。 後綴「 i」表示抑制了途徑。 DM,皮膚切開術; PS,原始條紋; PSM,早熟中胚層; SCL,菌核刀; SM,體質性中胚層。 b,逐步誘導的PSM及其衍生物的RNA-seq數據。 將每個基因每百萬個基因定位圖讀數(FPKM)值的每千個轉錄片段的片段標準化為所有樣本的平均值(n = 3)。 c,主成分分析(PCA)圖,以粉紅色突出顯示建議的發展軌跡。


除了簡單的基因振蕩,研究小組還複製了分段時鐘的第二個標誌,即表達的「波」。然後,他們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評估了與脊柱變形有關的關鍵基因的功能。不出所料,這些基因的突變極大地改變了分割時鐘的各個方面,包括同步和振蕩。然後,他們進一步從患有上述遺傳缺陷的患者體內產生了iPS細胞,確定了所涉及的突變並進行了糾正。這項研究表明,iPS細胞如何優雅地用於概括人類胚胎發育和其他複雜生物過程的各個方面。

圖3,使用患者iPS細胞和等基因對照對疾病表型進行體外概括和分子分析。

a,基於ssODN的靶向策略的概述,用於產生點突變(HES7R25W)報告基因細胞系。 b,評估患有SCD(SCDP1和SCDP2)患者的HES7R25W和iPS細胞系對DLL1陽性PSM的誘導效率。 n = 3個實驗。 c,HES7R25W,SCDP1-A和SCDP2-E PSM的二維振蕩分析。 將信號歸一化為最大振蕩峰。 n = 3個實驗。

圖4,人類iPS細胞來源的菌核儀的功能評估。

a,評估人誘導的鞏膜刀的體內骨和軟骨形成能力。 從健康對照或野生型(1231A3)和螢光素酶報導iPS細胞系(625-D4和625-A4)逐步誘導PSC衍生的菌核體皮下移植。 移植後兩個月使用IVIS對移植細胞進行評估; 注射側用虛線或彩色圓圈標記。 用白色箭頭標記的野生型iPS細胞系(1231A3)的軟骨和骨形成區域。 b,從移植的小鼠1和3中分離的野生型硬核切刀衍生的體內軟骨和骨組織的整個圖像在d中顯示。 比例尺,4毫米。 c,體外人類硬化劑衍生的軟骨的代表性染色(來自3D軟骨形成誘導)切片。d,人誘導的硬化的體內軟骨和骨的代表性全標本(左上)和切片的組織學染色(左下)。 比例尺,100μm。 五色標記的代表性區域有代表性的染色,分別代表體內人軟骨內骨的形成; n =3。I,增生的人類軟骨; II,肥大性軟骨; III,使軟骨骨化並形成人骨。 比例尺,100μm。 e,代表性的部分和d所示的區域染色。 在人體內的鞏膜刀切開的軟骨區域中進行番紅素O和COL2染色; von Kossa和COL1在軟骨化和形成骨區域中染色。 大部分促成軟骨或骨形成的細胞均為HNA陽性,並且是人類起源的(右下)。 n =3。比例尺,100μm。

「像許多發育生物學家一樣,我著迷於胚胎和胚胎發育,通過非常簡單的初始結構形成複雜的器官和組織的優雅和美麗實在令人震驚。我希望擴大我們的研究範圍,用於重建和分析胚胎發育的許多其他方面,對人類發展更加深入了解。」


期刊參考:Matsuda等,Nature. 2020. 用多能幹細胞概括人類分割時鐘。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44-9。

原文連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238941


相關焦點

  • Nature: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重建人體分節時鐘
    2020年4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焦點。
  • 體外表徵人類的分節時鐘
    體外表徵人類的分節時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0 14:28:02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Olivier Pourqui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在體外表徵了人類的分節時鐘。
  • Nature胚胎發育研究重大成果:重建人體發育時間
    但是,人類早期發育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一個關鍵原因是缺乏能夠複製這些複雜生物過程的實驗模型。京都大學研究小組負責人Cantas Alev解釋說:「例如,在人類受精後約20天,即發生了所謂的『體節發生(Somitogenesis)』的過程。這是胚胎發育出『somites』的明顯節段,確定身體的基本分段模式的時候。」
  • 【科技前瞻】Nature:幹細胞可重現人體分節時鐘、揭示胚胎發育細節
    但是,人們目前對人類早期發育的理解有限,且缺乏能夠重現這些複雜生物過程的研究模型。近日,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為研究胚胎發育提供了重要模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 「地獄圖集」逆轉時鐘 地幔層析成像重建消失的海洋和高峰
    這些板塊的消失被稱為俯衝,因為它們存在於數億年前,而且有山嶺從側面夾擊,因此很難被重建。「每一天,我們都在失去地球表面的地質信息。」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地質學家Jonny Wu說,「它就像是丟失了你設法再次組合在一起的玻璃杯碎片。」但地質學家已經開始通過觀察地幔撿起了這些碎片——利用由穿過地球內部的地震波生成的類似於計算機層析成像(CT)掃描得到的圖片。
  • 重建腦科學與AI之間的橋梁,人工神經網絡比機器學習更優嗎?
    Hebb 提出學習是通過大腦中突觸強度的改變而進行的,一個突觸強度的改變通常持續數十分鐘,而一個神經元(節點)的時鐘速度大約為一秒。然而,從那以後,實驗神經科學並沒有直接推動機器學習領域的發展,這兩門學科似乎都是獨立發展的。
  • 災後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四川答卷——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年重建發展...
    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發展振興的奇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超強的領導能力,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見證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年眾志成城,回應世界難題。災區在8級強震的廢墟上站起來,中國通過對「世界性難題」的破解,為人類應對巨災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研究人員補充道,由於FI評分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開發一個人類預期壽命時鐘並不難。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可以追蹤 60 多歲到 90 多歲的人,以及死亡率隨訪數據。該研究團隊目前也在朝著這個最終目標繼續努力。
  • 「新突破」人工胸腺由人類幹細胞和生物支架構成,可作移植物造福胸腺疾病患者
    最近有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重建了胸腺,它竟然能支持T淋巴細胞的發育。胸腺是人體中樞免疫淋巴器官,能產生胸腺素和免疫活性細胞,有防感染、穩定自身免疫監視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此外,胸腺還被喻為人的「壽命時鐘」,是人體最早開始衰老的器官。
  • 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
    圖片摘自:webeye.ophth.uiowa.edu2016年7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2D培養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促進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調節脊椎發育的「細胞時鐘」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調節脊椎發育的「細胞時鐘」  Winnie Lee • 2020-01-13 17:36:45 來源:前瞻網 E1459G0
  • 研究成果震驚科學界 華裔學者撥慢「分子時鐘」
    而使用 DNA分析研究或「生物時鐘」定出的物種變化時間偏差頗大。「分子時鐘」方法假設基因像時鐘一樣以恆定的速率累積突變,因此科學家可以測量出生物的演化,但何裕華的研究卻表明此推論是錯誤的,他指出年代愈久遠,基因改變的速度其實愈慢,因此推斷出人類應該在十至十五萬年前演變出來,比現在的說法縮短了一倍。
  • 末日時鐘-2020年人類最接近毀滅的時刻
    末日時鐘又向前撥動了,現在距離午夜24點只差100秒那麼如果到了24點會怎麼樣意味著毀滅性的災難爆發,也就是人類文明的消亡我們先來看看末日時鐘的來歷吧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鐘面由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
  • 哈佛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研究人員補充道,由於FI評分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開發一個人類預期壽命時鐘並不難。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可以追蹤 60 多歲到 90 多歲的人,以及死亡率隨訪數據。該研究團隊目前也在朝著這個最終目標繼續努力。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預測壽命
    研究人員補充道,由於FI評分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開發一個人類預期壽命時鐘並不難。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可以追蹤 60 多歲到 90 多歲的人,以及死亡率隨訪數據。該研究團隊目前也在朝著這個最終目標繼續努力。準確評估衰老程度要知道,人們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往往不相符。
  • 英利用人類幹細胞重建完整胸腺
    據《自然·通訊》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概念驗證研究,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類免疫系統中的重要器官——胸腺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了在手術期間必須切除的患者器官的幹細胞來重建胸腺。當被移植到小鼠體內時,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胸腺能夠支持成熟的功能性人類T淋巴細胞的發育。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地重建完整人類胸腺。
  • Nature 中文摘要 2 July 2015
    A model-tested North AtlanticOscillation reconstruction for the past millennium過去一千年中北大西洋濤動的模型重建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3
  • 末日時鐘再次撥快,人類該警醒了
    1999年沒有發生,2012年沒有發生,人類似乎越來越不相信這個說法了。但就在上個月,美國的「末日時鐘」再次被撥快,距離世界末日的「零點」還剩100秒,也就是1分40秒。1947年,美國參與曼哈頓計劃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原子彈發明後人類文明將會終結。於是以時鐘的形式向人類發出警告,後來逐步演化為了末日時鐘。「末日時鐘」只有一個錶盤的四分之一,時間距離0點越近,就代表目前世界遭受毀滅危險的就越大。一旦時鐘調到0點,那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 末日時鐘再次撥快,人類該警醒了
    1999年沒有發生,2012年沒有發生,人類似乎越來越不相信這個說法了。但就在上個月,美國的「末日時鐘」再次被撥快,距離世界末日的「零點」還剩100秒,也就是1分40秒。於是以時鐘的形式向人類發出警告,後來逐步演化為了末日時鐘。「末日時鐘」只有一個錶盤的四分之一,時間距離0點越近,就代表目前世界遭受毀滅危險的就越大。一旦時鐘調到0點,那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2020年1月24日,在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的見證下,「末日時鐘」從23:43分調整到23:58:20,距離零點只剩下100秒時間了。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研究人員補充道,由於FI評分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開發一個人類預期壽命時鐘並不難。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可以追蹤 60 多歲到 90 多歲的人,以及死亡率隨訪數據。該研究團隊目前也在朝著這個最終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