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員陪伴「孤獨魚」:它的抑鬱或許不是來自沒有遊客

2020-12-04 缺舟也渡人

「情感的嫁接來源於人們的臆想;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生物也是有感情的, 這一點不能否認,他們也有自己的小情緒和喜怒哀樂。

但是有些時候就像莊子說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不是當事者很難有什麼情緒上的共鳴和考究~

當然人和人之間還能交流,但是人強加給生物身上你讓他如何表達呢~

近日,我看了一個這樣的新聞: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Cairns水族館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暫時停止營業。

而負責該水族館的館長表示:沒了遊客,水族館裡一些魚開始感到孤單,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拒絕進食。

於是乎,他就冒出了一個想法:「為幫助孤單的魚類度過抑鬱期,僱傭潛水員陪它們玩。」也就是進行所謂的「擁抱」

另外還會安排工作人員在魚能夠看到的地方進行吃午餐,這樣等到水族館重新開放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會邀請遊客和魚兒們一起吃午餐。

缺舟:

如果一開始,我還有一些對於這個情境的憧憬,覺得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那麼看完這些話之後,當然無存。

我們運用千層餅理論來分析(我最近很喜歡這個理論)

首先第一層:

表面上來看就是一則暖聞,因為覺得魚兒不吃食,考慮到抑鬱了,所以就讓人在水中和他們互動,來促進他們的心理恢復。

然後是第三層:

但是初衷是為了為什麼,還是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是因為魚抑鬱了,而是人抑鬱了,感覺到如果魚兒不行了的話,自己這個水族館也得倒閉,所以沒有辦法只能請人來。

而且請人的這部分費用也已經有了後手,那就是訓練魚的這種行為性,只有遊客吃飯,就回來看,無形當中形成一種「親近遊客」的現象,雖然有些人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但是行為作出的應激反應往往是不需要記憶的。

第七層:

魚兒是真的因為沒有遊客所鬱悶的麼?

有遊客在的時候,他只是被人所觀賞和撫摸慣了,在有限的地域裡很容易形成,就算是在大海裡也會有這樣的情緒發生,所以硬要套上和遊客有關係,很牽強,有點人類的自我想法。

更何況,不是真正的自由,很少有生物不抑鬱。

本來是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動物,好像變成了人類的私有寵物,就是有這種感覺。

當然生物態勢就是這樣,我們也不能過多的要求什麼,只是發表一些觀點,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已。

相關焦點

  • 因疫情閉館兩個月,魚兒竟集體抑鬱,澳洲水族館:遊客快回來
    由於沒有了遊客,魚兒們變得孤單,它們有的躲進角落,有的拒絕進食,這些小傢伙越來越表現出抑鬱的跡象,為了幫助它們走出抑鬱,水族館管理人員僱傭了潛水員,希望給孤獨的魚兒們多一些擁抱和多一點陪伴。澳大利亞的凱恩斯水族館是昆士蘭州最有人氣的景點之一,在這裡,遊客們既可以感受熱帶雨林的風情,又可以領略大堡礁的美景,體驗非常獨特。平日裡每天都會接待大量遊客,魚兒們對此早已習慣。
  • 沒有什麼比親友的理解與陪伴更重要,這是抑鬱患者活下去的理由
    通過眾多的實例讀者可以明白,任何一個抑鬱患者都不必自卑,因為抑鬱並不區別階層,也與你的人生經歷是否豐富無關,而且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直接死於抑鬱。當然,罹患抑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強加給你絕世的孤獨,又隨時都可能把你所有的感覺奪走,它還會惡毒地令你徹夜不眠,在暗黑中心如烈焰。
  • 實體娃娃能治癒孤獨嗎?或許,是這樣的
    在電影《充氣娃娃之戀》中,瑞恩·高斯林扮演了一個在孤獨和社交焦慮中掙扎的可愛的年輕人拉斯。在電影中,他購買了一個充氣娃娃,並與它建立了一種甜蜜但不尋常的友誼。他從朋友、家人和鄰裡那裡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嘲笑。
  • 一條孤獨的歪尾魚
    朋友說是撐壞的,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它最終為它的貪心買了單。其實人和魚差不多,吃多少喝多少早有定數,慾壑難填到頭來只會鬱鬱寡歡。還是一個早上我去餵魚的時候,發現小魚缸只剩下兩條魚了,另外一條去哪了?是不是家裡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把它吃了?因為擔心腦子已經開始不正常了,要吃不是應該都吃了嗎?怎麼單單吃了它呢?最終在魚缸下面的地板上發現了它,直挺挺地躺在地板上,撿它起來的時候,它已經硬得像一個棍子了。趕緊上網搜索魚為什麼要跳缸,答案是缺氧。
  • 害怕孤獨所以選擇死亡 擁有一顆玻璃心的魚
    有這樣一種魚,雖然體型不小但是卻無比害怕孤獨,如果只有自己,那麼它很可能會離你而去。玻璃貓這個名字也許會讓人覺得奇怪,但是長長的貓須加上透明的身軀卻又顯得那麼的貼切。這種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神奇魚類是天然的產物,沒有人工幹預。在野生環境下玻璃貓的祖先進化出一種獨特的隱形技巧來逃避掠食者的追殺,這也不得不說是造物主的神奇。在水族缸中玻璃貓的體型已經算是偏大了,但是其內心卻脆弱無比。如果魚缸中沒有同類,那麼它會感到孤獨最後鬱鬱而終。如果有較少同伴在一起,那麼會抱團躲藏在魚缸陰影的位置。
  • 折後滿減 | 《海水魚大圖鑑》:一本來自專業潛水員的深海筆記
    1000種海水魚+1000幅微距照片+1000條專業詞條,一本來自專業潛水員的深海筆記。辭典式的編排和中英文專業索引,學習海水魚一本就夠!
  • 潛水員深海發現「幽靈魚」:全身透明還不怕人
    潛水員深海發現「幽靈魚」:全身透明還不怕人 2020-11-12 16:13:12  來源:海客新聞
  • 與抑鬱陪伴數年的時光裡,我把快樂弄丟了
    「抑鬱就像一條甩不掉的狗」,時時刻刻陪伴了我數年的時間。在焦慮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這些可怕的心理疾病的共同陪伴下,抑鬱症就像一個魔鬼一樣,時時刻刻張牙舞爪。曾經多少個夜晚焦慮的睡不著,吃不下飯,學習一會停下來大口呼吸喘氣。
  • 珊瑚礁:潛水員自願充當「園丁」,修復泰國瀕臨滅絕的珊瑚
    因為Koh Ha屬於μKoh Lanta國家海洋公園,紅海地區限制從遊泳明沒有救生衣,這有助於保護珊瑚被處理,但遊客仍然是一個問題。「潛水員是這個項目的好夥伴,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那裡,」基德說。「如有需要,我們可以監察及保護珊瑚。」學校為潛水的遊客提供了一個環境精神簡報之前,遠足,同時監視他們,以確保沒有人破壞珊瑚礁。傳播不會決定項目的成敗。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文 |晴風圖 |網絡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時刻,你覺得孤獨不已呢?覺得好像自己沒有別人快樂,看著很多人和朋友出去吃飯,和朋友聚會,總覺得自己老是一個人,與人格格不入。有時候我們就在想,是不是很可憐,過得很悲慘,甚至會抑鬱。但其實孤獨並沒有那麼可怕,孤獨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孤獨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
  • ...海洋世界潛水員「盤魚」遭批 網友:無法理解,這是對魚類的傷害
    近日,網友「丁日的髮際線EMI_B」發布了一條微博稱「潛水員觸碰生物,為了演藝效果故意旋轉蝠鱝……拍下了事實真相……」並配有一條短視頻。「盤魚」行為引發網友們的批評,「丁日的髮際線EMI_B」表示該視頻拍攝於撫順皇家極地海洋世界。
  • 你或許不知道,「最通人性」的狗其實並不聰明,豬都比它厲害!
    狗在生活中也確實表現得很聰明,我們或許都見過有的狗能幫主人叼拖鞋、提菜籃、在主人假裝溺水時會奮不顧身地衝入水中去施救、經過訓練的導盲犬還可以充當盲人的眼睛。但近日一篇發表於《學習與行為》期刊的研究中,作者表示目前並沒有案例能證明狗的認知能力非凡,和其他家養動物以及一些社會性動物相比,狗的認知能力並沒有特別厲害。
  • 別了,「孤獨喬治」
    喬治一直很孤獨,事實上,它只能孤獨。    在壽終正寢之前,這隻加拉帕戈斯雄性象龜是其所屬平塔島亞種的最後一個倖存者。它棲息在厄瓜多國家公園裡,享受飼養員的哺育和遊客們的驚嘆。
  • 孤獨的魚(現代詩)
    《孤獨的魚遊進幽藍幽藍的深海忘記輪迴的時光在無邊的黑暗裡獨醉《孤獨的魚》文/一塵逃脫了那張網卻離不開老港灣《孤獨的魚》文/紅巖水含著魚的眼淚》文/丁燎原要不是月亮這條魚也不會獨自留在海面晚上它痴迷地眺望夜空
  • 潛水員水下遇魔鬼魚求助:生活中那些令人敬畏的動物智慧
    人類總覺的自己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高等生物」......一系列名詞又在不斷的割裂大自然圓融的體系。在現代社會的意識中,動物似乎已經成為了人類的附庸,身為「高等生物」的人類,對它們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但是,動物真的沒有智慧?人類才是高等生物?
  • 28米深海被魚撕咬,潛水員以為魚在玩耍,其實在伺機攻擊
    2019年6月8日,是端午節,我去菲律賓PG島潛水,結果在大概28米左右的深海被扳機魚咬傷,還好我當時穿的是皮膚衣,沒有直接咬到我的皮膚,要不就更慘了!比較漂亮的扳機魚,牙齒非常鋒利,咬合力強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們幾個潛水員跟著潛導
  • 一隻海豚在這個愛爾蘭港孤獨生活了幾十年,何解?海豚是群居動物
    當愛爾蘭仍然有燈塔管理員的時候,丁格爾鎮出名了,一隻名叫芬吉(Fungie)的鯨目動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小鎮。燈塔管理員帕迪·費裡特是一個喜歡狗狗陪伴的人,他不大喜歡與人交往。1983年秋冬,費裡特在水中發現了一個孤獨的同伴:一隻海豚,跟在漁船後面。
  • 沒了遊客,國外動物園裡動物開始抑鬱,飼養員放《獅子王》操碎心
    但實際上,從4月份起,就不斷有動物園向媒體訴苦,因為沒有遊客,大部分動物都感到困頓無聊。更黏糊,更希望有人陪伴。還真不是。據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的主席Dan Ashe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對動物們來說,觀察嘰嘰咕咕的人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 孤獨或增加精神問題風險
    圖片來源: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7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
  • 動森鱸魚,再也不想見到這種沒有良心的魚!
    三體社區特約科幻作家 吳霜青年科幻作家、編劇、科幻活動家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獎作者代表作《雙生》《捏臉師》0 1 再也不想見到這種沒有良心的魚!眾所周知,我是科幻作家裡最會做飯的。前幾天,我想請朋友到家裡吃飯。考慮到疫情期間,大家的體重都不太樂觀;我便自信地發去了近期常做的菜——清蒸鱸魚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