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警惕!孤獨或增加精神問題風險

2021-01-07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sciencealert.com

2016年7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孤獨感或許會引發其它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抑鬱症、社會焦慮及妄想症等。

文章中,研究者對1000多名個體進行為期6個多月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那些遭受社會焦慮的個體未來更容易變得孤獨;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關聯並不等於平等的因果關係,然而這其中還牽涉有其它的因子,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可以幫助他們後期進行更多調查來揭示和心理健康問題及孤獨感發生相關的途徑。

儘管抑鬱和孤獨是「硬幣」的兩面,但從心理學上來講這二者明顯不同,抑鬱一般包括很多精神健康問題;研究者在文章中寫道,孤獨通常用來描述個體所經歷的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即個體希望做的事情和其認知上所做的事情之間的關係存在明顯的不同。孤獨所帶來的不愉快的感覺往往是主觀的,孤獨並不是一個人同其他人所處的時間的長短,其更多的和人群關係的質量相關,而不是和數量相關。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來自一般社區、年齡在18-87歲間的1010名個體進行研究,在6個多月的時間裡利用三種在線調查來評估參與者心理健康的改變情況;在調整了重要的心理健康事件及其它特點後,研究者發現,儘管孤獨會增加個體患心理健康的風險,但個體自身的心理健康並不會增加孤獨的風險。

實際上,僅僅社會焦慮會增加個體孤獨的風險,而抑鬱和妄想症則並不太可能使得個體未來感覺到孤獨;這或許是因為那些遭受社會焦慮的個體更有可能避免一些社會關係,而這些社會關係會減緩其孤獨感。研究者Lim說道,我們生來並不孤獨,我們是一個社會物種,孤獨會導致較差的機體健康,包括增加個體患阿爾茲海默氏症的風險、較差的心血管健康問題及較差的免疫力。

如今研究者們正在尋找多種方法來抑制孤獨感的產生,而且他們也希望開發新型app來幫助學生避免遭受精神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Loneliness over time: The crucial role of social anxiety.

Lim, Michelle H.; Rodebaugh, Thomas L.; Zyphur, Michael J.; Gleeson, John F. M.

Loneliness i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adverse physical outcomes, including highe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isk. However, the impact of loneliness on mental health is less well researched, with most studies assessing how loneliness relates to depressive symptoms alone. We hypothesized that 2 mental health symptoms that relate to the fear of others—social anxiety and paranoia—would contribute to loneliness. We examined how loneliness relates to social anxiety, paranoia,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a general community sample aged 18–87 years old (N = 1,010). We administered online measures over 3 time points across a 6-month period. In a cross-lagg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controlling for trait levels and prior state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rlier loneli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future states of social anxiety, paranoia, and depression. However, in the same model, earlier social anxiety was the only predictor of future lonelin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neliness may be a potential antecedent to emerging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nd that identifying and treating co-occurring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may reduce the severity of loneliness.

相關焦點

  • 有證據表明COVID-19康復者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
    牛津大學精神病學系和NIHR牛津健康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了第一個大規模的證據表明COVID-19倖存者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該研究引用了美國6900萬人的TriNetX電子健康記錄,其中包括62000例COVID-19。
  • Science關注:弓形蟲可能會增加精神分裂症風險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認為,在健康人體內的囊腫是良性的,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弓形蟲感染能夠改變性格,增加發生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風險。即便沒有直接感染大腦,慢性弓形蟲感染會加劇炎症,而炎症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等精神類障礙有關。來自杜克大學的遺傳學家Karen Sugden表示,雖然關於弓形蟲病如何導致精神疾病的機制假設「非常受關注」,但是拿人做試驗極其困難。
  • 報告:氣候變化或增加病毒擴散風險 須引起高度警惕
    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增加病毒擴散風險,直接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對此須予以高度警惕。新冠疫情暴發後,病毒傳播能力與氣候之間的關係一直備受關注。對此報告指出,兩者的關係尚不清晰,但已有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增加病毒擴散風險。
  • JACI:警惕!科學家證實空氣汙染的確會增加新生兒早產風險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美國CDC數據顯示,早產是引發嬰兒死亡和長期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在美國有十分之一的新生兒都會受到早產的影響;而且空氣汙染引發的公共衛生威脅的增加和嬰兒早產風險增加直接相關,日前已向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農工大學和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始深入理解空氣汙染暴露和孕婦及新生兒健康之間的密切關聯。
  • 除了「三高」 這12個因素要警惕
    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因素也對心臟的健康有著很大影響,比如,孤獨、不使用牙線,甚至有一個「壞」老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陸華表示,以下這12個因素要特別警惕。1.孤獨:研究發現很少有社交活動或者常感覺孤獨的人,和喜歡社交的人相比,心臟疾病風險升高29%,腦梗的風險增加32%。2.不使用牙線:牙齒和牙齦的情況和心臟健康有關。
  •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可能影響自殺風險,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隨著抑鬱症患者噩夢頻率的增加,自殺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對於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來說,必須認真看待睡眠問題,對睡眠模式做出改變,並將其視為自殺風險增加的信號,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加以處理,睡眠是自殺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類似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往往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因素,但並不總是這樣。
  • 溼度降低增加COVID-19風險
    2020年6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COVID-19早期流行階段在雪梨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溼度較低與局部獲得性陽性病例增加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發現,溼度每降低1%,COVID-19病例數量就會增加6%。
  • 孤獨不是生活現狀,而是精神狀態?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孤獨改變了大腦如何表達人際關係。參與者與某人感覺越親密,他們的大腦在整個社會大腦中的表現就越相似。相比之下,那些感覺與社會脫節的人似乎有一個更孤獨的神經表現。大腦成像顯示,在內側前額葉皮層中有一個單獨的簇狀區域,該區域的活動會隨著人們與研究參與者的距離而增加
  • 中科院專家預警:青藏高原須警惕冰湖潰決風險
    作者 | 王進東近日,記者從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專家通過實時遙感分析和現場調查發出預警:青藏高原須高度警惕冰湖潰決風險。金烏措的SAR(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上:潰決前;下:潰決後)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青藏高原冰湖潰決的風險持續增加
  • 缺乏這種常見的營養素,可能會增加你的抑鬱風險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態度悲觀、對事物缺乏興趣,有自我貶低和自責的情緒,難以集中注意力,食慾下降,睡眠形態改變等。,已經成為公共健康問題之一。
  • 落實碳達峰過程中,一系列潛在風險必須引起警惕
    但在此過程中,一系列潛在風險必須引起警惕。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就是減碳根據最新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由此可使能源總需求的增量,基本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應來滿足,從而實現碳達峰。」何健坤稱。在此之前,大量化石能源何去何從?
  • 孤獨如何改變大腦?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健康老齡化中心的學者,研究了孤獨對身體和大腦衰老的影響,包括它如何增加認知能力下降和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認為孤獨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包括缺乏運動,抑鬱症狀,睡眠不足以及血壓升高和炎症。
  • 人類學家胡家奇:科技風險需警惕 瘋狂發展不可為
    人工智慧可以提高生產力,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會代替很多勞動力導致失業率增加;基因編輯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同時也會發生「基因編輯嬰兒」這類不符合倫理或不安全的事件;納米機器人用於診斷疾病,減少病痛,延長壽命,也可以投入戰場,執行攻擊任務,無限倍擴大傷亡;尋找外星人可能幫助人們解開生命起源
  • 女性性慾旺盛警惕5種婦科病
    多囊卵巢綜合症最大的危害是不孕,此外,還增加了子宮內膜增生、癌變的風險,與糖尿病、脂代謝異常及心血管疾病等代謝紊亂性疾病也有關聯。   二、腦病變   腦病變特別是影響到大腦或下丘腦部性中樞部位的病變,如腦下垂體和性腺病變,可導致促性激素釋放激素過量,引起促性腺激素增加,或因垂體病變,前葉促性激素分泌過量,引起性激素分泌增加可出現性慾亢進。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②對孤獨以及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如說我們與朋友或戀人鬧矛盾鬧分手,之後,還能規律作息、開心生活,並積極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你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較強的。成功的自我調節,意味著能夠在保持情緒穩定的同時,妥善的應對問題和挑戰。
  • 兒童有這4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孤獨症又稱為孤獨性障礙、自閉症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一般情況下,兒童也可能會出現孤獨症。在孤獨症發展過程中,通常會帶來明顯的身體損傷,出現各種不良症狀,因此家長需要多留意孩子的身體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異常的表現,需要提高警惕。
  • Nat Genet:GWAS分析發現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新變異
    2016年5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國際合作發現了可能增加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五個新基因區域,子宮內膜癌是影響女性的一種常見癌症類型,該研究將與該疾病有關的已知基因區域增加到九個。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壁的癌症,在英國每年有大約9000人新診斷為該疾病。
  •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八大症狀: 嗅覺減退: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非常重要的一個非運動症狀,可以出現在疾病的不同時期。由於嗅覺減退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很容易被忽視,最後多被家人發現。輕度的嗅覺減退表現為對一些刺鼻的氣味不敏感。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與其他針對孤獨症基因型的研究相比,此次有哪些新的發現呢?夏昆:孤獨症患兒臨床表現非常複雜,除共有的核心症狀外,不同患兒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特徵表型,從而顯著增加了發現孤獨症遺傳學病因的難度。有趣的是,我們發現SCN2A的新發突變率在中國孤獨症人群中高達1.1%, SCN2A編碼離子通道蛋白,某些針對離子通道開發的神經精神藥物可能對於改善這些患者的臨床症狀具有一定的作用。這給GPCA研究的臨床轉化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
  • 強世功: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12月21日,在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議題一「香港之痛:根在政治還是民生環節」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表示,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強世功表示,香港問題可能不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衝突,而是要不要認同香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他認為,今天的香港問題中有經濟問題,但最衝突的一定是思想文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