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態度悲觀、對事物缺乏興趣,有自我貶低和自責的情緒,難以集中注意力,食慾下降,睡眠形態改變等。
據報導,全球患有抑鬱症的人至少超過3.5億,伴隨著它的高復發率和致殘率,抑鬱症給社會及家庭帶來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在不斷攀升,已經成為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事件常見報端,這些報導提高了人們對抑鬱症的重視程度,也促使人們對抑鬱症展開更廣泛更深入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一般認為抑鬱症的發病常與遺傳因素、個性特質、內分泌變化、外部環境變化和軀體疾病等有關,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抑鬱症與維生素D關係密切: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增加個體的抑鬱風險。
維生素D與抑鬱症存在相關關係
在《 the Journal of Post-Acute and Long-Term Care Medicine》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與季節性情感障礙症(SAD,季節性抑鬱)之間存在重要關聯。維生素D缺乏是SAD的關鍵病因,它在SAD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另外,流行病學數據也表明抑鬱症患者常伴隨體內維生素D水平偏低。在SchneiDer的研究中發現,重度抑鬱症患者平均維生素D水平明顯低於健康對照組。
而在針對老年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Hoogendijk等對65-92歲的1282名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患有抑鬱症的老年人體內維生素D水平較其他老年人低14%。
根據一項新發表的歷經四年的隨訪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可使老年人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75%。這是一項在愛爾蘭開展的老齡化縱向研究,擁有3965個樣本量,參加此項研究的工作人員稱:「這是在愛爾蘭進行的關於老年人患抑鬱症風險和維生素D狀況的最具代表性、最全面的研究。」
所以,這個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可以為抑鬱症的預防及臨床治療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維生素D如何影響抑鬱情緒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抗抑鬱藥物主要是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包括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和西酞普蘭等,它是通過阻斷神經細胞重新攝取5-HT,以提高突觸間隙中5-HT濃度來改善抑鬱情緒的。那我們就會思考,維生素D是通過什麼機制來調節抑鬱情緒的呢?
1、維生素D與單胺類神經遞質
經典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假說認為抑鬱症發生主要與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缺乏有關。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3可抑制血腦屏障外組織色氨酸羥化酶1基因的轉錄,這一機制可解釋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5-HT的合成水平異常,從而影響情緒調節。
2、維生素D與氧化損傷
臨床試驗證明,抑鬱症病人血清過氧化物及氧化標記物的含量高於正常人。血清過氧化物含量高會導致主管情緒和記憶的海馬組織發生氧化損傷,出現情緒改變和記憶下降。維生素D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海馬組織的損傷,所以能改善抑鬱情緒。
3、維生素D與免疫反應
應激所致體內免疫系統激活,細胞因子釋放紊亂、神經遞質代謝異常等認為與抑鬱症發生相關。而維生素D具有一定的神經免疫調節,因此可能與抑鬱症存在關係。
4、維生素D與神經營養假說
多數研究發現,抑鬱的發生、發展與下丘腦有密切關係,而維生素D的受體在下丘腦中大量存在,維生素D不足會抑制部分激素分泌,導致抑鬱的發生;而且25羥維生素D3對神經生長因子、甲狀腺激素、乙醯膽鹼酯酶等神經遞質的合成均有促進作用,這些遞質的缺乏也是抑鬱發生的主要因素。
維生素D或可作為抑鬱症患者的輔助用藥
雖然維生素D和抑鬱症間有確切關聯的結論尚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考慮到已有的研究結果及維生素D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對抑鬱症患者進行維生素D缺乏檢測並及時補充可能是一種簡便、成本-效益比較高的治療方法,有助於提高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
另外,老年人體內維生素D缺乏比較常見,在Hoogendi的調查中發現58%老年人的維生素D水平低於正常範圍。所以,適當地為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是必要的。
老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患上抑鬱症會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社會負擔,也會降低其生活質量,減少生活中的愉悅感。補充維生素D,或許可以為老年抑鬱症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一些幫助。
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
維生素D是一類脂溶性固醇類衍生物,主要由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兩種,兩者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相似。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從食物中攝取;二是曬太陽;三是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
從食物中攝取:動物性食物中主要含有維生素D3,比如說深海魚類、動物肝臟、鵪鶉蛋、魚肝油、瘦肉等,這些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較高;植物性食物中主要包括維生素D2,比如說燕麥、糯米、黑米、蘑菇等,維生素D含量雖有但較低。
曬太陽: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之稱,人體能夠通過陽光照射將體內貯存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同時,太陽光照射還可使皮膚貯存維生素D3備用,不會使維生素D過量。
對於曬太陽,澳洲有個研究建議,在未塗抹防曬品的情況下,於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日照較強的時段,每周3-4次將臉部、手臂及手掌日曬10-15分鐘,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看看,這曬個太陽也是有講究的。)
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這是對於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症患者而言的,可以選用片劑、膠囊或針劑。但維生素D補充過量會有中毒反應,所以必須根據醫囑用藥。同時還需監測血清25-(OH)D水平,另外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煩躁、肌張力減低等表現要警惕維生素D中毒的發生。
抑鬱症研究的前方還有漫漫長路,我們只能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科學總是充滿著神秘的未知性,可我們從未放棄。
我們希望能找到有效預防和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在這過程中,請允許假設,允許嘗試,允許失敗。
最後,願我們終能幫助患者走出抑鬱情緒的陰影,希望他們能懷著美好期待,擁抱每一天的朝陽。
參考文獻:
[1]薛瑩,江沛,李煥德,等.維生素D與神經精神疾病[J].中南藥學,2014,12(9):837-840.
[2]馬慧君,王謹敏.維生素D與抑鬱症關係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6,14(7):2016-2018.
[3]王雪梅,吳彥,毛旭東,等.維生素D與抑鬱症相關性研究進展[J],2012,33(17):13-16.
[4]Robert Briggs, Kevin McCarroll, Kevin McCarroll, 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Incident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2,2018.DOI: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18.10.006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