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港珠澳大橋中間要修建兩座人工島,直接橋梁不行嗎?

2020-12-05 騰訊網

港珠澳跨海大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是一項讓世界矚目的偉大工程。

圖-港珠澳大橋平面圖

在觀看眾多的和港珠澳大橋相關的視頻、圖片的時候,我們不禁被茫茫大海中的兩個人工小島所吸引。近看10萬平方米的兩個小島宛如豪華巨輪,遊弋在大海之上。空中俯瞰兩個人工小島,就像兩隻可愛的小蝌蚪找媽媽。港珠澳大橋東西橋梁和海底隧道之間就是通過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起來的,大橋到此處以後就會進入海底隧道,這兩個人工島的作用非常關鍵。看到這樣的一幕,我們不免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大橋不一起貫通,而是要在茫茫大海之中造兩個人工島呢?

圖-俯瞰東西兩個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沒有全程橋梁,而是還要在海上造兩個人工小島,一方面因為受到附近的香港國際機場對周圍建築物高度的限制。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大嶼山北面,跑道是東西方向,南部又有高山阻擋,所以大嶼山西側的伶仃洋有香港國際機場航班的飛行航道。為了保證航班飛行的安全,附近建築不能超過150米,而港珠澳大橋的橋塔高度剛好就在這個數值範圍附近。

港珠澳大橋中,青州航道橋塔高163米,九洲航道橋塔頂標高136.190米,因此若繼續造橋梁的話,就會受到諸多限制,只好通過海底隧道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圖-香港國際機場地形示意圖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因為海運航道的限制,來往香港、深圳、廣州的大型貨輪經過的深水航道剛好穿過港珠澳大橋所在,因此又要求橋梁不能太低。

我們知道在伶仃洋的周邊有香港、深圳和廣州的幾個港口,每天有4000多艘船隻穿梭往來,異常繁忙。雖然有眾多的航道,但是伶仃洋西部的航道水淺,只有靠近香港的大嶼海峽的深水航道才適合大型的貨運船隻,因此對橋梁的高度有要求,不能太低。

圖-大嶼海峽深水航道示意圖

相互排斥的兩個限制要求,讓港珠澳大橋很為難,不能高也不能低,為了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海底隧道連接的方式來實現。因此,港珠澳大橋就按橋島隧的結構來設計的。兩個人工島在整個工程中,起到承接的關鍵作用。

在茫茫外海中建成這兩個人工島的難度很大,有朋友可能會說,這對已經有吹沙填海造島經驗的我國來說,應該沒什麼難度吧。其實,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傳統的吹沙填海造島是在已有礁巖的基礎上進行,相對難度要小一些。但是這裡的情況顯然不同,因地處珠江入海口,這裡的海面下是厚厚的淤泥。就和建房子必須得打好地基才行,更不用說連接海底隧道的兩座人工島了。這種方法速度慢,費用高。

圖-東人工島和香港國際機場俯瞰圖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建造還要受到整個工程工期的約束,不能花費時間太多,所以必須用快速成島的方法。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個快速造島的方式就是用鋼圓筒造島。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6日 16:07 A-A+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線路全長55公裡、使用壽命120年、可抗颱風16級、主梁鋼板42萬噸、橋墩224個。  這些數據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現在,我們要揭秘的是連接港珠澳大橋的至關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這也被譽為世界人工島建造史上的奇蹟。
  • 揭秘:你不知道的港珠澳大橋東西人工島
    仿佛珠江門戶的兩隻護院石獅,又如伶仃洋上兩艘相向而行的巨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西兩座人工島氣勢非凡。、廣場、環島公路等,但兩座島功能定位不同:東島擬建設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且開放遊客觀景攬勝功能;西島的功能以橋梁的養護服務及辦公為主。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上了港珠澳大橋,你能下車逛!人工島,大變身!
    今後去港珠澳大橋「打卡」,不僅是坐車兜風了,還可以上東人工島觀光!4月24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方網站掛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招標公告》。◆◆西東兩島有一對「母子」相望◆◆在東人工島風帽面向隧道的方向,有一對排風口,形似一雙眼睛。而在與之相對的西人工島的建築風帽上,也有一對「眼睛」。據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尹海卿介紹,這一設計借鑑了貝聿銘設計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頂部的眼睛造型。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正式封頂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獲悉,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節點目標順利完成。在伶仃洋海面上,有兩座面積均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連接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和海底隧道,東人工島連接大橋香港段,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蔥蔥山景的襯託下,可近距離看飛機起降;向南海域是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能偶見白海豚的嬉戲、浮沉景象;向西,距離6公裡左右是西人工島,兩島相互守望。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為什麼要建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前身是原規劃中的伶仃洋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距離。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技術揭秘:120個18層樓高500噸重的鋼圓筒,插進海裡打地基
    港珠澳大橋位於中國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全長55千米,整個工程投資1100多億人民幣,施工難度之大前所未有。港珠澳大橋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採用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橋隧轉換。有人可能要問了:單單架橋不行嗎?為什麼要建難度超高的人工島以及海底隧道呢?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顏值爆表,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座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國家支撐,科技先行  港珠澳大橋集結了上千名科技工作者,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  「大橋通車後,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將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這座橋將珠三角地區連成一片,形成港珠澳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開發旅遊 全球招標
    >   4月25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正式發布《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招標公告》,境內外符合要求的企業均可參與投標,中標單位將對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概念設計,以及配合後續施工圖設計或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深化設計。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珠三角西岸「親上加親」隨著珠海「一步入豪門」的大橋時代來臨,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也將直接受益,這些城市也將同時接納廣州、香港兩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雙重輻射。據了解,港珠澳大橋開工不久,大橋兩岸各地競相「大動作」。
  • 香港路政署: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質量過關
    新華社香港4月9日電(記者周雪婷)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署長鍾錦華9日表示,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設計科學、合理和安全,沒有被衝散;防波堤與施工圖吻合,不同時段的照片記錄也顯示防波堤堤石無移動過,無需修復。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最高抵禦15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遇到16級的颱風,結果怎樣?
    但其中最讓人驚嘆的還是港珠澳大橋,它全長55公裡,集橋梁、人工島、海底隧道為一體,總造價達到1269億,是世界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它有「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之稱,大橋通車後,《英報》將它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那麼這座震驚中外的大橋是如何建成的?建造時又經歷過怎樣動人心魄的故事呢?
  • 卡特彼勒為港珠澳大橋提供CAT®(卡特)發電機組
    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為複雜、建設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橋而在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世紀工程中,信昌機器工程有限公司為港珠澳大橋提供了3臺CAT®(卡特)發電機組,承擔起港珠澳大橋的供電保障任務。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