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一、《周易》產生的歷史條件
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藉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欲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二、《周易》簡析
1、「周」之涵義
具體地說,「周」字,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2、「易」的涵義
易是佔卜之名。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
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2)、時時在變易之中;
(3)、又保持一種恆常。
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三、簡易、不易、變易——人生的三大智慧
《周易》這個「易」字,看起來簡單,實則深藏三種大智慧—— 簡易、不易與變易。這三種大智慧,也可以說是人生的三種境界。
1、「簡易」,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人們往往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面對一件事情,陷入各種糾結,輾轉反側卻邁不出第一步。
「簡易」,就是教人不要過度思索,乃至過度解讀,只要抓住核心,抓住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一切便可迎刃而解。人活於世,固然有千般複雜、百般艱辛。既然千頭萬緒,何不刪繁就簡。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你會發現:很多事,不過如此,人生,也不過如此。
2、「不易」:凡事遵循規律,順應法則。
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順應規律的事,可為;違背規律的事,不可為。
在做人方面,「不易」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
守住初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行得正,走得穩!
3、「變易」:變化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易經》講:「變化者,進退之象也。」「易」是陰陽的至簡之理,而陰陽本身變化無窮。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從而衍生出萬事萬物。天道循環,世事無常,這世間唯一不變的,正是變化。
「變易」啟示我們:凡事應時而進退。
既然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人也當隨之而不斷變化,變化思維方式,變化行事方法。
所謂「與時俱進」,也正是這個道理。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應該應時而變。
人生,也是因為變化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