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岡鎮丨這「一平方米的幸福」讓67戶居民圓了「方便」夢

2020-12-06 新聞晨報

在外岡鎮有著一批老公房,由於建造時間較早,房屋硬體簡陋,沒有獨立衛生設施,只能依靠「倒馬桶」過日子。隨著嘉定區非舊改地塊無衛生設施改造項目的推進,這些居民也紛紛用上了「一平方米衛生間」,徹底告別了如廁難。

據了解,此次無衛生設施改造工程在外岡鎮共涉及外岡老街的53戶居民和葛隆老街的14戶居民。項目分為兩種模式進行改造,對普通的地勢高,「水往低處流」的家庭,安裝重力式抽水馬桶;對地勢較低的家庭安裝氣壓式真空馬桶。

今年87歲的陶秀娟已經在外岡老街居住了幾十年,以前每天一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公共廁所倒馬桶。「現在歲數大了,倒不動了,之前兒子找人裝過抽水馬桶,但老公房的地下管道比較亂,弄了幾次都沒排好,常常堵,基本用不了,反而更糟心。」

這次改造,陶秀娟家裝上了新的抽水馬桶。房管部門還對她家的下水管道重新進行改造,納入市政汙水管網,解決了生活汙水排放的問題。陶秀娟說:「以前每逢下雨,弄堂還會積水,家裡也會進水,現在不怕了,都幫我們重新弄過了,真是一樁大好事。」

租借在外岡老街上的90後安徽姑娘陳燕雨家經過幾天的改造後,也裝上了抽水馬桶,她高興地把家裡的痰盂罐扔掉了。她告訴記者,「我們打工的住房條件有限,房子本來就只有兩間,一開始覺得沒有地方再弄衛生間,後來他們施工的人想到辦法,在臥室這邊的角落裝上了,方便了不少。」

相關負責人施雄介紹說:「這幾十戶人家,因為戶型不同,所以制定的是一屋一方案,儘量滿足每一戶人家的需求。由於老公房太老舊,改造時也對一些房屋牆面破損開裂、設施陳舊問題作了修復處理。」

截至目前,外岡老街的53戶老公房衛生設施的改造已完成,葛隆老街的14戶也正在加緊改造中,預計整個工程於今年年底完工。

來源:外岡在線 作者:外岡在線

相關焦點

  • 「一平方米的幸福」讓嘉定這個鎮67戶居民圓了「方便」夢
    隨著嘉定區非舊改地塊無衛生設施改造項目的推進,這些居民也紛紛用上了「一平方米衛生間」,徹底告別了如廁難。據了解,此次無衛生設施改造工程在外岡鎮共涉及外岡老街的53戶居民和葛隆老街的14戶居民。項目分為兩種模式進行改造,對普通的地勢高、「水往低處流」的家庭,安裝重力式抽水馬桶;對地勢較低的家庭安裝氣壓式真空馬桶。
  • 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廣大市民紛紛轉發消息並在公眾號留言,許多話語飽含深情,為淮北驕傲、為家鄉喝彩、為身為淮北人感到榮耀和幸福,對家鄉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的確如此。此時的淮北人,力量再一次凝聚,文明再一次提升,同心同德的熱情再一次點燃!建設幸福之城,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地體驗到。
  • 寶山區試點一平米陽臺菜園 首批150戶居民當起"菜農"
    新民網記者 沈文林 現場回傳 寶山區試點一平米陽臺菜園 首批150戶居民當起"菜農" 新民網李永生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吃什麼菜最健康?當然是在自己眼皮底下成長起來的最放心。記者今天(9月11日)從寶山區獲悉,首批「陽臺菜園」試點小區——大場鎮康華苑的150戶居民已免費領取到菜種、基質和種植盆,開始在自家陽臺、露臺耕作,當起了「菜農」。   嘗試利用自家陽臺1平方米的面積,用花盆種上番茄、空心菜、朝天椒、茄子、白鳳菜、觀音菜、韭菜……在「迷你菜園」裡自種自吃,既新鮮又環保。
  • 創城讓小區居民幸福指數蹭蹭漲
    採訪中,東昌府區古樓街道鴻順花園小區道路修繕和外牆保溫後讓人「眼前一亮」,而魏大廟小區居民則在入住15年後第一次在小區裡見到綠化帶。看著眼前可喜的變化,他們說,這都是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被需要的幸福感」。
  • 100個社區將有「一平方米菜園」
    2017年鄭州十件實事 件件與你有關  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輛、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  100個社區將有「一平方米菜園」  河南商報記者 李冰冰  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完成商城路、順河路、豐慶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昨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政府獲悉,《2017
  • 青島一小區樓外搭67處「空中樓閣」結果整棟樓攤上事了
    青島一棟34層的居民樓中 共有68戶居民 卻搭起了67處「空中樓閣」 只有一戶沒安窗戶的房間沒有違建 結果整棟樓攤上事了...
  • 4家拼1平方米廁所 杭州市中心這群老住戶終於有了盼頭
    4戶人家拼一個1平方米廁所,早上堪比公共廁所;最小戶型只有16平方米,只好用木板搭了閣樓。你能想像,在杭州市中心還存在這樣的老房子和生活場景嗎?杭州地鐵2號線沈塘橋站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可以找到建工新村。這裡,最早的兩幢房子建造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掛著危房的牌子好多年,現在終於要拆除重建。3年後搬回,居民仍然享受文一街小學、十三中學區。目前,周邊二手房掛牌價每平方米七萬元上下。
  • 瓊山區大坡鎮組織脫貧戶參與「強六治·公益拍」主題活動
    本報7月28日訊(記者史瑞麗)為倡導文明和諧家庭理念,弘揚家庭美德,激發脫貧攻堅的強大內生動力,連日來,瓊山區大坡鎮積極組織脫貧戶參與「強六治·公益拍」主題活動,脫貧戶可自主選擇夫妻婚紗照或全家福,定格幸福、記錄美好,同時讓優良家風通過全家福代代相傳。
  • 搖號定序、抽籤定房 87戶住房困難家庭喜圓「安居夢」
    按照1:1原則,87戶申請實物保障家庭喜圓「安居夢」。搖號現場4戶家庭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昨天午後,記者提前半小時到達現場,已有不少家庭代表持《搖號通知書》和房票在等候。本次活動分四場進行,首先對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實物保障的4戶家庭,舉行公開配租活動。
  •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原標題:戶改之綜合篇:戶改大紅利  圓農民「市民夢」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編者按:一本戶口本附加著待遇、權力和社會管理功能,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造成了城鄉居民福利待遇上的差別和身份上的不平等,成為農民進城幸福生活、工作,實現「市民夢」,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1期)丨美蘭區大致坡鎮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捐贈幫扶...
    打贏脫貧攻堅戰(801期)丨美蘭區大致坡鎮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捐贈幫扶活動 2020-11-23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大地上】社區開墾21塊一平方米菜園 居民認領耕種 陌生鄰裡熟絡了
    ——習近平2016年1月在重慶調研時強調9月8日一大早,家住南岸區國際社區觀園2期的蔡淑玉,帶上鏟子來到了附近的一平方米菜園,摘下幾個茄子,還除了雜草。這塊菜園是蔡淑玉在半年前申請的,位於南岸塗山鎮福民社區居委會旁,在這裡,社區一共闢出了21塊菜地供社區居民認領耕種。△南岸區福民社區,社區居民蔡淑玉給「認領」的「一平米菜園」除草。
  • 點點「幸福碼」 點亮幸福夢
    他趕緊打開手機中的「幸福碼」程序,不同於之前發布求助,這回他想通過這個平臺表達感謝。  「幸福碼」是今年玉環市整合多方救助資源,創新推出的助困平臺。相依為命的奶奶在去年不幸離世,一直發憤苦讀的小陳沒有消沉,今年如願考上了大學。但煩惱也接踵而至:雖然有政策幫扶,但家境困難的他,生活費仍有缺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通過「幸福碼」發布信息尋求幫助。
  • 新疆皮山縣賽圖拉鎮60戶農牧民告別無電歷史
    新疆皮山縣賽圖拉鎮60戶農牧民告別無電歷史 2014-07-18 11:35:15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18日電 (記者 陶拴科)距離新疆皮山縣434公裡的賽圖拉鎮60戶村民即將告別終年無電歷史
  • 釀造幸福的日子——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六
    幸福,是一座城市對文明的追求 今天的株洲,對文明的執著,正在一天天地提升、美化著這座城市。如今的株洲,已完成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項目249個,建立鎮(街)社工站112個,社會組織2681家,擁有註冊志願者56.03萬人,實現全市鎮(街)「三社」覆蓋率100%。
  • 上海虹口區幸福村老公房改造完工 每戶增10平方米
    那是2012年春節後,他一直聽到鄰居和母親吐槽:「房子太小還得合用,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這日子哪能過啦?」母親嘆了口氣,轉而望向他:「你能想想辦法嗎?」   從這一天開始,幸福村居民平紀隆作為發起人,協助政府一起推動虹口區幸福村270弄1—6號的公房成套改造。歷時五年,其中艱辛自不必說。   去年8月起,居民搬遷,改造開始。
  • 家園有夢翻新篇——江蘇鹽城特大龍捲風災區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2016年6月23日,一場特大龍捲風突襲江蘇鹽城阜寧,7個鎮22個村8004戶房屋倒塌、98人遇難、千餘人受傷。  臘月二十三,風災已過去整整211天,那個飽受摧殘的小城重建得怎麼樣?百姓們又將如何度過災後的第一個春節?
  • 陽臺種菜,打造一平方米開心菜園
    答案是:1平方米。如何才能打理好這1平方米的菜園?答案是:像養花一樣來種菜。一個半月前,本報報導了徐匯區龍南七村、壽祥坊和梅隴三村3個社區參與了「家庭一平方米菜園」的種菜活動。近日,記者到龍南七村回訪發現,花盆裡的種子都順利發芽,長成鬱鬱蔥蔥的一片,有的蔬菜已經被居民收割下來,煮成菜餚端上餐桌。
  • 每天2萬步 他用一雙「鐵腳板」走進3000多戶新疆居民的心
    每天2萬步,這對阿克蘇地區庫車市新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書記胡天書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他在疫情期間練出了一雙「鐵腳板」。8月11日,胡天書從庫車市新城街道清風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崗位調至新城街道擔任黨工委副書記、政法書記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