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古生物復原圖展示了含肺魚可能的樣貌。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遺址收集化石25年後,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自然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一類已經滅絕的12英尺(1英尺≈30.48釐米)長的史前魚類以及它們曾經生活的世界,有了更好的了解。
雖然含肺魚(Hyneria lindae)最初是在1968年被古生物學家發現的,但是在當時並沒有很多化石材料。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賓夕法尼亞州北部柯林頓縣紅山(Red Hill)遺址挖掘的志願者、學生和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更多、更優質的魚類骨骼化石,這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的見解。
研究人員泰德·戴斯勒(Ted Daeschler)博士和傑森·唐斯(Jason Downs)博士專門研究泥盆紀,也就是陸地動物出現之前的地質歷史時期,而那也是含肺魚生活的時代。他們通過化石證據發現,這些史前捕食者有著鈍而寬的吻部、小眼睛,身長10~12英尺。它們擁有一種獨特的感受系統,這讓它們能夠通過身邊水壓的變化來尋獲獵物。
「沒有足夠的化石材料來重建我們今天通過大量化石證據所揭示的解剖結構。」戴斯勒解釋說。他是德雷塞爾大學自然科學院脊椎動物學領域的負責人。湯姆森研究的化石是在20世紀50年代採集的,當時,他只能通過幾塊破碎的頭骨和一些鱗片完成物種命名的工作。
雖然我們尚沒有完整的骨架,但現有的化石證據足以證明,在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時期,含肺魚稱得上是可怖的怪物。它們是居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嘴裡生著2英寸(1英寸≈2.54釐米)長的尖牙,這比大多數現代大白鯊的牙齒更大。
含肺魚生活在黑暗中,這使它們不能通過視覺來捕食,而是演化出了感受水壓變化的方式。由於它的尺寸、尖牙利齒和獨特感官,含肺魚在它的時代可能會大殺四方,其獵物包括盾皮魚類(「披甲戴胄」的早期魚類)、與鯊魚有親緣關係的棘魚類,以及含肺魚自身所在的肉鰭魚類。從肉鰭魚類演化而來的最早一批四足動物,也有可能成為含肺魚的獵物。
所有關於含肺魚的新信息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它為我們展示了泥盆紀地球生態系統的狀況。那是脊椎動物演化的關鍵時期,肉鰭魚類中的總鰭魚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最終完成了登上陸地的壯舉,也奠定了今天世界上所有四足動物共通的身體模式。
編譯:苗若玖
審稿:Peter Wang
責編:南熙
英文連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科貓SciMall(ID:SciMal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