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中國循環雜誌,作者盧芳,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腎不好?也許是因為飲食習慣差。
近日,日本金澤大學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和晚餐太晚都可能與較高蛋白尿風險有關。
研究發現,吃飯快(29%)是慢性腎病患者中最常見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其次是晚餐較晚(16%)和晚餐後吃零食(9%)。
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吃早餐會增加15%的蛋白尿風險,吃飯太晚會增加12%的風險,而且與體重變化無關。
圖1 四種不健康飲食習慣的蛋白尿發生風險
蛋白尿是腎病早期跡象,也是慢性腎病患者一個重要的預後評估因素。
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提示,生活行為的改變有助於預防慢性腎病的發生。
意即,不僅要注意飲食的健康,還要注意飲食行為的健康。
這項研究共對26764位年齡>40歲人群進行了分析。在平均隨訪3.4期間,10%的人出現蛋白尿。
不健康飲食習慣定義為:晚餐較晚(一周內有≥3次吃完晚餐兩小時內即上床睡覺),吃飯快(比同年齡人群吃得快)和晚餐後吃零食(一周內有≥3次吃完晚餐吃零食)。
來源:Toshiaki Tokumar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nhealthy Dietary Habits and Proteinuria Onset in a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utrients (2020). DOI: 10.3390/nu1209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