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報導來了!華農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數據,發現穿山甲...

2020-12-03 華南農業大學

2月7日上午11時,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該研究成果是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

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教授,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常務副理事長黃斌民,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肖立華、馮耀宇出席發布會並接受媒體採訪。發布會由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仇榮亮主持。

劉雅紅在發布會上表示,「鑑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我們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並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鑑。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為有效應對疫情,增強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各級部門的指導下,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的支持下,整合學校優勢學科平臺,組織學校優勢科研力量展開疫情防控聯合攻關,並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劉雅紅表示,學校長期以來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堅持科研頂天立地,號召學校廣大科研人員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疫情當前,學校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體現責任和擔當,將論文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學校將舉全校之力,充分發揮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平臺優勢,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對我國畜禽業及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加強動物重大疫病及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及研究工作,為疫情防控及我國畜禽業的穩步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

會上,肖立華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發現研究過程。據介紹,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數據,發現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所分析少數穿山甲樣品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電鏡下觀察到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發現宏基因組拼接出來的穿山甲病毒序列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電鏡下觀察到冠狀病毒顆粒結構

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也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科學依據。但鑑於本研究是回溯性研究,此次疫情暴發的具體病毒來源有待確定。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沈永義、馮耀宇談到,研究表明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一般來說,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除了穿山甲,還可能有其他的小型食肉動物對病毒產生放大作用。因此選擇將這個成果提前發布的原因是:一方面讓廣大群眾遠離這些動物;另一方面給更多科學家提供研究線索,一起進行病毒溯源工作,把其他的潛在宿主挖掘出來,才能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等近20家媒體進校採訪報導。自7日凌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消息以來,截至7日下午15時30分,閱讀量已經突破64萬;官方微博同題推送閱讀量已經突破4655萬。

文 | 劉毅新 王敏

圖 | 王敏 蒙麗

責任編輯 | 謝韓

審核 | 方瑋

審定 | 郭灼

相關焦點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截止到2020年2月7日中午12點整,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官方數據看,疫情確診人數已達31,214人,死亡637人。這麼厲害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的源頭出現在哪裡?不過在2月7日,《光明日報》《南方日報》等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的沈永義教授和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以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 重大發現!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困難重重的實驗過程毫不停息分析1000多份樣品,最終確定了分離毒株的相似度。在科研人員實驗過程中,經歷了枯燥且準確地等待。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華農團隊ISME發文:既有菌群+合理營養=更強生態
    在最近發表的 ISME J 雜誌上,華中農業大學蔡鵬教授團隊利用兩個模式微生物菌株大腸桿菌和惡臭假單胞菌組成初始比例(數量)迥異的合成菌群(前者與後者的比例在1000:1~1:1000之間),在71種不同的碳源(營養)下培養,分析二者交互作用下對群落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影響。
  • 穿山甲,一個不幸的名字
    圖/視覺中國研究人員先分析了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再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也就是說,穿山甲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穿山甲的秘密!
    201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將所有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提升到了「易危」(VU)以上,其中,中華穿山甲被正式定為「極危」(CR),珍稀程度超過國寶大熊貓,這意味著穿山甲距離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穿山甲的秘密!穿山甲為什麼這麼倒黴?
  • 最終鎖定「穿山甲」為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99%的人不知道英語表達!
    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相信那些吃過穿山甲的人心裡在發抖,我們不要為吃野味造成的後果再付出重中的代價了。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宏基因組測序(mNGS)是綜合分析來自患者樣本的微生物和宿主的基因物質(DNA和RNA)的方法,應用於多種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疾病和健康狀態下微生物學分析、人類宿主反應對感染傳播的特徵化、識別腫瘤相關病毒。
  • 但管軼等論文所涉穿山甲來源與武漢華南海鮮...
    研究通過對中國南方走私的馬來穿山甲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測序後,得出重要結論:在多個走私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穿山甲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的基因序列表明,與人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似度高達97%,比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更接近人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2019微生物組—宏基因組分析專題培訓第三期
    關於學習生物信息學分析的重要性,請閱讀《生物信息9天速成班—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人》。生信分析離不開程序寫作,這部分沒想像的難,只要跟著我們操作下來,就可以理解,具體見生物信息中的程序學習心得。課程簡介請詳細閱讀課程簡介,如果以下內容您全精通,不必參加此培訓。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一個是宏基因組,另外一個是二代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的概念最初由Jo Handelsman提出,其研究對象是樣品中的微生物群體基因組,通過測序和功能基因篩查來分析和研究微生物的種群結構、進化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作。在描述基因組時,經常用到下面這張圖。有基因組之前是釣魚,有基因組之後是網魚。基因組學家們先把魚撈出來,生化學家們再去研究功能。
  • 利用宏基因組序列來確定蛋白質結構
    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領導的團隊與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JGI)合作,在《Science》雜誌上報導了614個蛋白家族的結構模型
  • 從宏基因組數據中挖掘、分析和整合病毒信號
    今天分享的生物信息分享工具,VirMiner,一款網頁伺服器,用於宏基因組數據的分析,挖掘、分析和整合病毒信號。一、背景病毒是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其穩態和進化。人體腸道菌群中的病毒群落以噬菌體為主。
  • 管軼論文揭示穿山甲樣本攜冠狀病毒,專家:不一定是新冠
    廣州海關技術中心也重新檢測了他們在3月的反走私行動中查獲的5份存檔的穿山甲樣品(2份皮膚組織,1份未知組織,1份鱗片),這些樣本中同樣發現了冠狀病毒。 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表示,這次公布的數據顯示,很早就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類似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同)的病毒。他認為,此次管軼團隊公布關於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動物宿主的證據比之前華南農大公布的更為詳細。 病毒要如何突破物種屏障傳染上人?
  • 華農柑橘團隊基因組解碼「多胚」機理獲新進展
    基因組比較分析發現柑橘品種特有的基因組區段大部分為重複序列及未知功能的基因,大約有1/5的基因已知功能並富集在抗性、蛋白水解及果膠裂解等生物學途徑。本研究進一步對本室搜集的100份代表原始、野生和栽培柑橘進行深度測序並群體比較,分析表明原始柑橘的遺傳多樣性最高,栽培柑橘中的生殖和能量代謝相關的基因受到了選擇。
  • 穿山甲疑為新型肺炎中間宿主:穿山甲,你有救了!
    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穿山甲,你一定不陌生。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具體來講,該團隊從 5 名患者體內獲得了 SARS-CoV-2 病毒的全基因組,發現這 5 例基因組基本上一致。SARS-CoV-2 在整個基因組中與在雲南中華菊頭蝠身上檢測到的冠狀病毒 Bat-CoV-RaTG13 有 96.2% 的一致性,與 SARS-CoV 有 79.5% 的一致性。
  • 三代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北京,11月7-9日
    本期主題圍繞「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nanopore測序實時,快速,便攜,長度長,高通量等諸多特點,特別適合微生物研究。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後續病毒溯源方面都會有重要的應用。本次培訓班,我們將系統介紹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通過本次培訓班你將完成以下四大主題:1、熟悉納米孔測序;2、病原微生物快速鑑定;3、宏基因組數據分結果可視化;4、納米孔建庫測序實驗。課程特色1、真正的小班授課,提供助教,提供一對一指導,零基礎可學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