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自從我國宣布在11月28日對澳大利亞葡萄酒收取107.1%—212.1%不等的費用之後,澳大利亞就因此事鬧個「沒完沒了」。那麼,究竟我國會將這項收費舉措維持多久呢?
今日(12月3日),我國商務部也對此回應道,對澳大利亞部分葡萄酒實行的臨時反傾銷措施,通常而言是在4個月,但若情況特殊可以延長至9個月。意識到自家重要的經濟收入將受到影響,澳大利亞正忙著求助「外力」,打算最大化降低損失。
據FX168財經12月3日最新報導,針對自家葡萄酒產業進入中國市場要額外繳費的情況,澳大利亞已經找來1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名官員,組成了一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打算在全球範圍內發起「購買澳洲葡萄酒」的運動。據悉,這200名議員分別來自來自日本、義大利、德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據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還在12月1日「公開幫腔」澳大利亞,強調會在本周舉行的節日招待會上用產自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招待賓客,同時還「揶揄」,中國的葡萄酒愛好者將遺憾錯過失去品嘗美酒的機會。
不過,對於澳大利亞葡萄酒生產商來說,失去中國買家之後進行的葡萄酒買賣,事情可就沒那麼簡單了。作為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中國在上一財年(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總計進口了12.6億澳元(折合約61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葡萄酒。
因此,中國此番增加收費之下,意味著澳大利亞葡萄酒貿易商將有約61億元的收入無法得到保障。據澳洲財經見聞12月3日報導,近期有將近800家澳洲葡萄酒正在謀劃著一系列促銷活動,希望通過打折降低售價的方式,吸引本土的消費者購買更多葡萄酒。
截至目前,此事件還在進一步引發雪球效應。12月1日當天,澳洲葡萄酒高端品牌奔富(Penfolds)對外透露,最終可能要面臨撤出中國市場的窘迫境遇。另一家葡萄酒巨頭富邑(Treasury Wine Estates)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據悉,富邑每年向中國銷售價值5億澳元以上的葡萄酒,這其中的利潤為澳洲本土的2倍,美國的3倍。
文 |廖力思 題 |徐曉冰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徐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