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在南陵考古調查,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專家在南陵縣第四紀洞穴考古調查取得重要進展9月9日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第四紀聯合會亞太地區地層委員會主席、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科考首席科學家金昌柱教授率領的考古團隊,在南陵縣煙墩鎮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2018-06-04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大學等單位參與。
-
大工山,南陵3000年銅文化的源頭
它是一座看著南陵人長大,送南陵人遠行的山,一座無論我們到哪裡,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山。巍巍大工山,四季皆如畫。極目望去,主峰海拔558米、南陵縣境內第一高峰的大工山雄渾莊嚴,巍然屹立,昭示著大地的孕育,昭示著姿態的永恆。
-
甘肅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1月31日訊(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我省文物部門一手抓文物保護、一手抓文物考古,兩項工作齊頭並進,比翼雙飛,雙雙取得突破性發展。
-
不可複製的奇蹟 帶你穿越南陵2000年……
它是一座看著南陵人長大,送南陵人遠行的山,一座無論我們到哪裡,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山。巍巍戴公山,四季皆如畫。極目望去,主峰海拔558米、南陵縣境內第一高峰的戴公山雄渾莊嚴,巍然屹立,昭示著大地的孕育,昭示著姿態的永恆。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本報訊(馬興達 王文廣)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對勐海布朗山進行的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二葉玉鳳花、玫花珠子木和勐海醉魂藤等。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這兩方面問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葛子義研究員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在穩定性提高方面,3D/2D共混結構鈣鈦礦被廣泛應用於穩定高效太陽能電池的製備。而近期,葛子義團隊發現這種共混結構中2D鈣鈦礦並不穩定,快速的成膜過程使2D鈣鈦礦中存在大量的結構缺陷,導致其在溼度下易分解,造成穩定性降低。
-
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桂娟、史林靜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閃耀在後世各種記載中。它確實存在,卻神秘又模糊——它到底在哪裡?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去年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成果都在這裡了 2019年度四川省工作報告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等紛紛披露了2019年度考古成果。甘孜發現2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等成果,吸引了現在考古愛好者的關注。
-
中科院廣州健康院體外獲得人造血幹/祖細胞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課題組在體外獲得人造血幹/祖細胞方向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ration of human definitive mult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
千年春谷,今日南陵!
,南陵也是這樣。 南陵縣是中國重要的青銅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上青銅器製造技藝超群,擁有三大「國保」單位——南陵大工山古礦冶遺址、牯牛山古城遺址、千峰山皖南土墩墓群。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video:20180522中科院:中國大鯢研究獲重要進展],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以及昆明動物所特聘研究員、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教授Robert Murphy領銜的國內外研究人員參與的合作成果。
-
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孫和平研究員承擔的知識創新工程「二期」重要方向性項目——「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通過了中科院資環局組織的驗收,總評為優秀。自2002年以來,孫和平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付容珊教授課題組密切合作,通過與美國、日本、比利時和德國等國家的緊密聯合,利用「國際地球動力學合作網絡」重力測量和「全球地震網絡」地震測量資料,在地球內部動力學和精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中科院動物所在有爪動物門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新聞...
緬甸櫛蠶的系統地位和遷移歷史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產自緬甸白堊紀(約一億年前)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取得C型肝炎病毒預防性疫苗研究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C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Gu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trivalent HCV vaccine elicits broad and synerg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