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今日通報,我國已於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B肝五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B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政策在出臺之前將會通過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12月29日《揚子晚報》)
「B肝歧視」被稱作「中國第一歧視」。這不僅僅表現在對B肝病毒患者及攜帶者的病理歧視,更關乎到人與人之間的尊嚴及權利平等問題——更可怕的是,我國竟有1.2億人遭遇著這種不公平。而就「歧視源頭」來說,製造這種社會歧視的不是別人,而恰恰是政府部門自己的「歧視規定」。所以,衛生部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B肝五項檢查有關政策,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大事。
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仍然不是值得唱讚歌的時候,因為「B肝歧視」不僅僅是一個政策方面的簡單命題,更為關鍵的,還應該破除社會對於B肝的「心理歧視」。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雷闖式經歷」了。今年22歲的雷闖,本科畢業後,為了驗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對B肝「解禁」是否真正奏效,較真的他提出了辦理健康證的申請。但是,在辦證的過程中,當地部門卻總以各種理由拒絕辦證。直到新聞播出並引起媒體熱議之後,雷闖才辦到了真正的「健康證」。然而這個時候,已經距離開始申請有40天之久了。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雷闖的魄力及膽識,屬於B肝攜帶者的健康證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容易的辦出來?
「雷闖式的經歷」最起碼說明了,即便在衛生部門,即便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得到了修正,職能部門及許多工作人員仍然是無法改變其「心理歧視」的。此外,還包括社會中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歧視」,同事、同學之間的「排斥心理」,甚至有些電視劇如《蝸居》般的臺詞映射。王陽明曾講,「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也正是這個道理。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令我們恐懼的,其實只是恐懼本身。社會人群對於B肝患者以及攜帶者的歧視,也只是出於對B肝病毒的恐懼才造成的。「雷闖事件」後,記得有媒體採訪過幾家飯店老闆,他們一致表示「只要有健康證,招聘一定會一視同仁」,但是,老闆們還這樣說,「我們不會讓食客們知道我們店裡是有B肝攜帶者的,因為這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意。」而事實上,老闆們們雖然說「一視同仁」,可我們的心裡還是沒底兒,對於一個潛在的能影響生意的僱員,企業怎麼能不存在潛在的歧視呢?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種恐懼不過是一種「被誤導」的表現,可是,消除社會人群的「被誤導」心理卻也並非易事。這首先是因為,大部分人對於B肝病毒的相關知識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知識漏洞,至少,許多人仍然是不知道B肝病毒的傳染途徑,以及B肝攜帶者的安全係數。而解決這樣的知識漏洞,是必須依靠衛生部門強有力的宣傳工作來彌補的。
另外,作為社會的每一員,也應該從心底裡主動掃清對於B肝病毒的歧視心理。不僅如此,還應該提高一下對B肝病毒患者及攜帶者的關愛程度。事實上,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做到這一點了,社會歧視才可能從根源上消除。
B肝歧視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好B肝歧視的問題,有利於平等社會的發展與漸進。只不過,現在我們剛剛走完了「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即政策方面的取消,而取消整個社會心理層面上的歧視,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B肝歧視政策和歧視心理能夠雙重取消。只有這樣,佔我國十分之一人口的人才會享受到真正的公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