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恐懼的問答:學會體會和穿越,學會堅持和釋放,就能消除恐懼

2020-11-25 騰訊網

問:Ta的恐懼來自哪裡?

答:恐懼來自於只看著,不作為。

問:怎樣可以穿越恐懼?答:在最恐懼的點就是Ta最應該信任的時候。在那個最恐懼的點,保持安靜,保持平靜。在那一點停下來,去體會那個恐懼。在那一點安靜下來,守候那個地方。宇宙的運動自然就會轉化能量,就可以穿越恐懼了。

問:Ta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答:怕丟失自己,怕失去自我。Ta最大的恐懼就是丟失自己。在不斷否定自己的時候,其實就在不斷地丟失自己。Ta卻以為那種否定才讓Ta找到自己。當Ta能夠非常肯定自己的時候,Ta根本就不會擔心丟失自己,就不會再有這個恐懼了。

問:怎樣釋放這個恐懼?

答:堅持自己的立場。如果你覺得心裡不舒服,其實就是你在否定自己。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是說一定要去打擊別人。堅持自己的意思是,很清楚自己的立場是什麼,很清楚自己不會被其他人的立場否定或淹沒。

問:關于堅持立場能再多說一些嗎?

答:堅持立場並不是因為你受到了傷害。能夠傷害自己的只有自己。當你否定自己的時候你就是在傷害自己。如果別人的立場跟你不一樣,你並不會受傷害,只有在你因為這一點否定自己的時候,你才會傷害自己。所以堅持立場就是不去傷害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感受在哪。所以說要忠於自己的感受。忠於感受其實就是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者說堅持自己的立場就是忠於自己的感受。不去否定說我沒有這個感受,不去否定說我這個感受是錯的。

問:Ta為什麼覺得自己缺乏勇氣?

答:當Ta想要更有勇氣的時候,就把自己變得冷漠,用不勾連的方式讓自己容易滑脫。或者說變得麻木,用很膚淺的接觸來代替真正的心靈上面可以聽到聲音的那種交流。Ta害怕做比較深入的溝通,害怕跟人做真正的交流。Ta對自己的感覺特別輕,特別不確定。就像一張紙和一個鉛球去打交道,這張紙就會害怕被鉛球帶走。Ta覺得自己很脆弱。

問:Ta為什麼會看到鯊魚和獅子?

答:那是自我在做的一件事,是想要保護的意象。它因為恐懼,所以裝成強大的樣子。往往當我們想要去保護什麼的時候,就是感覺到內心脆弱的時候。這是一個點,提醒自己向內去看。還有一個點就是,當我們內心有脆弱而想要保護的時候,就有一個讓自己更強大的動力。所以,脆弱和強大是相反的,也是一體的。不要認為,脆弱是不好的,不要拒絕、隱藏自己的脆弱。

因為當你不能接受這個脆弱的時候,你也就拒絕了你的強大。去承認那個脆弱,你就可以利用那個強大的力量。你不需要放下脆弱才能拿起力量。不是。你在認可它看到它的時候,就有了力量。當你不承認脆弱的時候,脆弱就變成一個殼。這個殼不會讓你強大,而是讓你隔離了真實的自己。你以為把自己藏起來,好像就強大了,其實只是一個假象。那個殼就是Ta不喜歡的那個假的自己,那個Ta覺得繃著的自己。

問:如何區分恐懼和興奮?

答:興奮和恐懼,就是真正讓Ta喜歡的還是Ta想逃避的。有時候這兩個很像,區別就在於自己心裡對於想要的結果的標準。興奮是沒有標準的,得到什麼都會覺得很好。我做的事情,無論是什麼結局,都讓我感到是完美的。恐懼就是,只有那一個才是完美的,如果不是它,就很糟糕。這就是它們兩個的區別。很多時候,恐懼會裝作是興奮。Ta非常開心地去做一件事,但內心裡抱著一個希望是,我會得到那個結果。這時候你的行為就是基於恐懼的行為。恐懼是為了那個完美在做事情。Ta對結果有個預期。不管是想要還是不想要,都是預期。那就是恐懼。

問: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答:在遇到每一個問題的時候,去誠實地回答自己:有沒有一個標準在心裡,在做的時候是不是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標準。當你恐懼時,你一定有一個標準。先找到這個標準,看看是什麼標準被你放在那了。然後可以想像把那個標準做成一張紙條,再把它撕碎了衝走,看它消失不見。可以用這種方式把它消除。

- END -

作者:恩寧Lora

(QHHT量子催眠二階操作者)

坐標:上海+北京+全國漫遊

相關焦點

  • 人類對蛇和蜘蛛恐懼為後天習性
    想起蛇和蜘蛛,不少人會感覺毛骨悚然。美國研究人員說,人類對蛇和蜘蛛的恐懼並非天生,而是後天習得。 她說,孩子能迅速辨認蛇,繼而迅速學會害怕它們。 不少科學家先前認為,人類對蛇和蜘蛛的恐懼經數百萬年進化而來。有一種說法是,人類之所以害怕蜘蛛和蛇是因為它們有毒,自然選擇讓那些懂得害怕並遠離蛇和蜘蛛的人更容易活下來。
  • 復旦腦科學研究新發現:控制腦內杏仁核可消除恐懼記憶
    禹永春介紹,遭遇沉重打擊後產生的恐懼情緒,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性記憶,一旦為外物刺激,會引發強烈精神性疾病(即創傷後應激綜合症,簡稱「PTSD」)。PTSD患者通常表現出強烈焦慮和抑鬱,同時伴有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與藥物濫用等症狀。數據顯示,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創傷性事件,其中5%至10%有嚴重心理創傷,可診斷為PTSD患者。
  • 抑鬱症,恐懼,壓力和腸道微生物群脫不開的關係
    與健康個體相比,它們的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豐富性較少。《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對於消除小鼠的恐懼反應至關重要。眾多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連接大腦至少有三種途徑:免疫、神經系統,激素和代謝物。免 疫 系 統 病原體發作後,免疫系統就會立即按下緊急按鈕。
  • 那些年,你有被被數學支配的恐懼嗎?
    ,至於是好心情還是壞心情,自己體會。高考數學結束,#當年被數學支配的恐懼#就上了熱搜,引發了網友的大量討論,其中一位網友說:隔這麼多年 看到這個話題以及和高考數學有關的任何話題還是引起心臟繼發性強烈不適 可是我的高考過去8年啦!哈哈哈,心疼又好笑的回答,同時心裡也有一個疑問:數學真的這麼可怕嗎?
  • Nature重磅:腸道菌如何影響大腦,幫助消除恐懼相關的行為
    微生物群的缺乏影響了滅絕學習 在試驗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微生物群能否影響小鼠對恐懼調節和生存——讓部分成年小鼠接受抗生素治療(ABX小鼠),然後採用經典的暗示恐懼調節和滅絕學習處理ABX小鼠和對照組小鼠。
  • 當焦慮、恐懼、羞恥感不請自來時:《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第20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恐懼、焦慮、羞恥感就像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它們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痛苦,我們不喜歡它們,卻難以避開它們。今天推薦的這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是一本能夠幫助你超越恐懼、焦慮和羞恥感,活出自在人生的好書。本文將會以焦慮這一情緒為中心,分享一部分讀書收穫,希望能讓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有所收穫,並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
  • 如何克服對飛行的恐懼
    也就是說,除非你對飛行有實際的恐懼,也就是所謂的恐懼症。有恐懼症的人對飛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持續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遠不止是短暫的不安感。是什麼引起了對飛行的恐懼?有幾種可能會導致你對飛行的恐懼。深呼吸四次,然後釋放六次。找個焦點。交叉你的腳踝和交叉你的手在你的胸前。深呼吸,同時把舌頭放在嘴頂上。消除緊張的幹擾。降低窗簾,這樣你就不會因移動的因素而分心。
  • 如何克服對飛行的恐懼
    克服飛行恐懼的8條建議 如果你經歷了飛行的恐懼,下面的建議可能有助於減輕你在下一次飛行中的不適。 保持中心。深呼吸四次,然後釋放六次。 找個焦點。
  • 源於未知的恐懼,淺談日食和月食的迷信
    百度的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太陽和月亮的迷信。對未知的恐懼是自然的。這種恐懼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源於對天體種種信仰。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對超自然現象的探索一直受阻於他們的思想和心靈。關於太陽的迷信:在中國早期,日食被認為是天象,是「天上的徵兆」,它揭露了國家和皇帝的未來,並將文化和超自然世界結合在一起。據他們說,在月食的時候,一條巨大的天龍吞下了太陽,以顯示它的憤怒和憤怒。日食是令人敬畏的現象。
  • 機器人進化史:人類作為造物主的驕傲和恐懼(組圖)
    在二戰結束之後,冷戰的陰影之下,蘑菇雲的升起,充滿魔力的電子媒介產品,這些技術的發明超出了當時人們的認知範疇,這段時期的科幻作品充滿了灰暗、焦慮和絕望的悲觀色彩,「科技恐懼」孕育而生。機器人「智能恐懼」在其中充當了排頭兵的作用。
  • B肝歧視短期內難消 根本原因是恐懼
    在探究「B肝歧視」為什麼會存在的問題上,有社會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很多人不清楚B肝的傳播途徑,認為和B肝病毒攜帶者生活、工作在一起隨時可能被傳染。這「歧視」,其實是人們對疾病的恐懼。這種恐懼在現實中被無情誇大,而強制B肝檢測在其中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衛生部通報上述政策意在破除這種制度安排,以消除B肝歧視。
  • 父母如何幫忙寶寶學會面對死亡
    父母如何幫忙寶寶學會面對死亡?很多父母以為寶寶一般傷心不會太久,太小,不懂,其實寶寶面對親人離去,心理往往也收到很大創傷,我們來看看怎麼面對。   讓寶寶遠離不良刺激   因為寶寶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禦機制還不健全,因此,父母應儘量避免各種死亡情景刺激寶寶。
  • 機器人進化史:人類作為造物主的驕傲和恐懼
    在二戰結束之後,冷戰的陰影之下,蘑菇雲的升起,充滿魔力的電子媒介產品,這些技術的發明超出了當時人們的認知範疇,這段時期的科幻作品充滿了灰暗,焦慮和絕望的悲觀色彩,「科技恐懼」孕育而生。機器人「智能恐懼」在其中充當了排頭兵的作用。
  • 對掠食者的恐懼如何影響個體、群落和生態系統?
    真的是恐懼促使黑腹濱鷸集結成群嗎?關於這個問題有一些間接但令人信服的證據。在20世紀70年代,由於殺蟲劑的使用,遊隼的數量減少,黑腹濱鷸飛行的時間也變得更少,休憩的時間更多;但隨著諸如滴滴涕(DDT)之類的殺蟲劑因監管而減少,遊隼又回來了,黑腹濱鷸的行為又恢復如前。
  • 斑馬魚帶我們了解恐懼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斑馬魚害怕時大腦是如何活動的,來找到更多關於恐懼產生的機制和信息,這將有助於科學家開發更好的治療與恐懼相關的精神疾病的方法。為什麼恐懼很重要?在我們的日常經歷中,我們經常感到害怕,害怕危險的東西,比如蛇和其他有毒的動物,害怕高處、害怕壞人,等等。
  • 關於閱讀與寫作的一些體會和建議
    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我做得並不算好,但是對我個人而言,這將是我未來五年、十年或是更久,都將會堅持做下去的事。關於閱讀和寫作,有一些這樣的體會和建議。為自己閱讀看書和看電影、看電視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樣的,只不過一種是靜態的文字效果,一種是動態的視頻效果。你看電視劇很少會想,看了這部劇,能有什麼收穫、什麼體會?但是,很多人看書,還沒開始閱讀,就會問「閱讀有什麼用」「這本書給人什麼啟示」「有什麼可以快速提升寫作能力的書」等等。
  •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華仔會一直堅持原創,堅持做感動你的好文章。這幾天大家都被 武漢、冠狀病毒肺炎、鍾南山……這些關鍵字籠罩。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次肺炎病毒傳播性比較強,目前仍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抑制病毒,所以事關每個人的健康,大家多關注一些是人之常情。不過最近聽到的的更多的明顯是謠言。下面是我聽到的一些謠言。
  • 失眠者要克服恐懼心理,擔心睡不著是失眠主因,要學會轉移注意力
    失眠康復1000例系列,1000個失眠康復小故事 失眠那個時候內心的恐懼、害怕安眠藥、恐懼每一個夜晚、而後的我開始今晚睡著了又擔心明晚是否可以睡好,今天吃了安眠藥又擔心是否會長期成癮,沒吃兩天安眠藥就開始私自減量、喝了很多中藥卻又遲遲的不見療效。
  • 學會英語唯一的方式是堅持,堅持不下去怎麼辦?
    所以即使你很笨,記性不好,方法不對,條件也差,但只要能堅持都能學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好一碗濃雞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堅持如果這麼容易,早就人人學會英語了,哪用聽我在這叨逼叨。學英語要能堅持下去,這絕對是個技術活,你必須要做到下面3點:第一,把時間周期縮短10倍。
  • [明說吧]「盧剛的恐懼」究竟有多恐懼?
    【今日深評】  「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這話出自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倪某。  「盧剛的恐懼」是什麼?同樣是在愛荷華大學,1991年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射殺了教授等5人,引起恐懼,此事被改編成電影《暗物質》。一名被害人的家屬還捐錢成立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基金。  留學生發槍照,玩笑成「遣返」?「盧剛的恐懼」究竟有多恐懼?倪某的「玩笑」觸犯的是法律禁忌,還是道德禁忌?是缺乏法制觀念,還是缺乏悲憫心與生命意識?這是給我們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