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不假!《藥品管理法》帶來這5大變化和14大要點

2020-12-06 動脈網

2019年8月26日晚,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時隔18年,《藥品管理法》迎來了大規模修訂,從2015版的10章104條,增加到12章155條。

在通讀新版《藥品管理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近幾年頒發政策的影子。這些促進行業發展和規範的新政在經過市場的檢驗之後,最終被歸類總結,納入了國家法律法規中,正式進入藥品監管的常規流程。

更多醫藥第一資訊,就在動脈網。關注動脈網(公號:vcbeat),評論本文有獎!針對新修訂《藥品管理法》的變化,動脈網記者第一時間與相關行業人士進行了討論,從中分析新法規正式施行後將為行業帶來的新利好和新變化:

新規帶來的五大變化

1.網售處方藥合法化:明確了一定條件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但仍禁止銷售疫苗、血液製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等多種特殊管理類藥品;

2.海外購藥新監管:未經批准進口的境外合法藥品不再按假藥論處,回歸到按藥品的功效來設計假劣藥的內容;

3.臨床試驗、藥品上市審批加速:新增藥品研製和註冊章節,鼓勵藥物創新正式寫入法規,近年來為提高審批效率推行的新政被大量納入法規,國內政策逐步向國際化靠攏;

4.GMP、GSP標準歸入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一併檢查:GMP、GSP認證相關段落被刪除,企業的GMP、GSP標準執行情況將直接與藥品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掛鈎。

5.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全面實施:允許藥品上市許可人委託其他企業進行藥品生產和經營工作,打破「研產銷」一體化格局。

網售處方藥放開,行業提出三大期待

一直以來,我國藥品銷售的電商滲透率還比較低。究其原因,是我國的藥品銷售場景絕大部分是在醫院,特別是處方藥,佔比高達70%~80%。其次,傳統零售藥店在社區的布局非常完善。居民的藥品購買需求在線下很容易滿足。但是,大多數處方藥,特別是慢病用藥,還是需要費時費力去醫院掛號開藥。

醫藥電商雖然可以為我們在購買處方藥時提供便利,但是處方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因此保障其安全性遠比發展其便利性更重要。所以,監管部門一直在網絡是否可以銷售處方藥的規定上搖擺。在二審的時候,根據現行做法規定了禁止通過網絡直接銷售處方藥,在審議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有兩種不同意見,一個觀點是如果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會放大藥品安全風險,帶來安全隱患,所以希望禁止。另外一種意見認為,在國家簡政放權和「網際網路+」的背景下,本著便民的原則,應當加強藥品監管,同時也應當為滿足人民的用藥需求,對網售處方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公共服務,不要一禁了之。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沛介紹,在本次《藥品管理法》修訂過程中,人大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對網絡銷售處方藥採取了包容審慎的態度。網絡禁止銷售的藥品名單裡,沒有出現處方藥。這意味著網售處方藥不被明文禁止,只是具體的規範辦法還需等待監管部門制定,目前正在起草過程中。

關於網售藥規定的變化

結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新聞發布會的內容,我們梳理出4個要點:

1、對於網售處方藥,堅持堅持線上線下相同標準、一體監管的原則,即對於網售的主體,必須是取得了許可證的實體企業;

2、網上銷售藥品要遵守新的藥品管理法關於零售經營的要求;

3、考慮到網絡銷售的特殊性,對網絡銷售的處方藥規定了更嚴格的要求,比如藥品銷售網絡必須和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要信息能共享,主要是確保處方的來源真實,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4、配送也必須要符合藥品經營質量規範的要求。

可以看出,網售處方藥主要涉及到處方藥和處方這兩大核心環節,與之關聯最大的,是醫藥電商、醫院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

早在2013年,《關於加強網際網路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中規定,「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通過藥品交易網站只能銷售非處方藥,一律不得在網站交易相關頁面展示和銷售處方藥。」這是醫藥電商的艱難期。後來,處方藥網售雖然放開,但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而現在最終版的《藥品管理法》也沒有禁止網售處方藥,但是其安全仍然是藥監局最重要的訴求,是有條件允許的 。

醫藥電商迎來契機,需合規而為

動脈網採訪了多家相關企業,探討法律條款變化給行業可能帶來的變化。本次法律的修訂會刺激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是多家醫藥電商的共同看法。業內普遍認為,一旦網售處方藥解禁,醫藥電商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在新規中要求,網售處方藥「線上線下要一致」,網售主體必須是首先取得許可證的實體企業。「就是說線下要有許可證,線上才能夠賣藥。」雲開亞美副總經理黃慧認為,「平臺電商利用流量優勢將進一步吸收線下存量,吸引更多參與者進入。」

藥房網商城創始人鍾毅提到,醫藥電商行業的整體規模得到放大,未來醫藥電商市場玩家會增多,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的拐點。中小藥店能更地參與醫藥電商,醫藥電商也能增強對消費者的服務能力。

網際網路醫療和醫藥電商將融合發展

網售處方藥涉及的不僅是藥品流通本身,官方在解讀中特意提出要確保處方的來源真實。處方一直是醫院的核心資源,處方外流會觸碰到醫院的敏感神經。之前媒體曝光了醫藥電商平臺為了利益,放鬆對處方要求的情況,這是監管部門絕不會允許的。

現階段,電子處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網際網路醫院開處方,二是企業與醫院合作,探索處方外流。因此,這至少還涉及醫生問診、處方開具、藥師審方、藥品配送等多個流程。行業如果想要快速發展,各環節的融合必不可少。

111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公共事務官劉彤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和醫藥電商的融合發展將加速,完整的網際網路醫藥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也會加速。另外,線下連鎖藥店可能會加速網際網路化發展,一方面可以拓展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將為監管提供了便利。

藥房網商城創始人鍾毅也認為,醫藥電商要加強同網際網路醫院的合作,成為網際網路醫藥品種全、價格優的藥品供應方,同時全面接入電子處方流轉,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合法經營下的多元化機遇

法律的放開,行業的融合,相關企業找準定位以後,還可以找到更多機遇。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對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做了定位,易複診總經理馬光磊提出,第三方平臺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去解決處方真實、藥品真實、患者真實的問題。

他同時表示,憑方銷售是銷售處方藥的基本邏輯,打破這個邏輯,藥品安全就無從談起。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與醫療機構的HIS系統形成規範化對接,有效核驗處方的真實性,接受政府的監管,並且與銷售終端能形成交易憑證的核驗;

第三方交易平臺,主要提供便捷可及的交易場所,提供交易過程真實性的核驗,建立質量管控體系,對藥店、藥品進行資質核驗,並進行及時的跟蹤和動態的評價;

第三方物流平臺,企業將藥品配送上門後,當面核驗患者的身份,並做好藥事服務的跟蹤。

醫療信息化企業還可以醫藥基礎數據平臺的搭建、場景應用創新、AI賦能等幾個方面,為處方共享、醫療服務流程優化、零售藥店虛擬庫存等提供解決方案。

微脈也認為,藥企需要新的銷售通道,患者需要更多的選擇,這其中就需要搭建一條供應鏈或者一個平臺,把這些流量撮合在一起,這也為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相關的醫藥電商、信息化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海外購藥,企業需做好進口藥追溯管理

國外藥品代購,一度成為社會爭議的熱點。《我不是藥神》中的徐崢,聊城假藥案的陳宗祥醫生,現在有了明確法律,他們代購的不是「假藥」了。

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對假藥做了重新認定,如未經批准進口的境外合法藥品不再按假藥論處。官方指出,假藥認定的相關變化,是法律制定對社會關切問題作出的回應。

藥品管理法關於假藥界定的對比

結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的解讀內容,我們梳理出了4個要點:

1、對假藥的範圍進行修改,沒有再把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列為假藥。回歸到按藥品的功效來設計假劣藥的內容;

2、進口藥品仍然要進行審批。沒有經過批准的,即使是在國外已經合法上市的藥品,也不能進口;

3、如果未經批准進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藥品,情節較輕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罰;

4、上述規定不等於降低處罰力度,反而從嚴設置了法律責任。構成生產、進口、銷售假劣藥品的,仍然按生產、進口、銷售假劣藥進行處罰。

「假藥」的認定,在2015年修正版的《藥品管理法》中,分為兩個判斷標準,即「科學成分上的假」和「法理、流程上的假」,過往強調的是兩者等同的關係。「成分假」不存在異議,如果藥物連主成分都不含,那毫無疑問的是假藥。真正存在異議的是「流程假」。

康安途創始人楊晨認為,這次藥品管理法修訂對於「成分假的假藥」以及「註冊流程缺失的按假藥罪論處」做了隔斷;但如何認定藥品確實是國外合法流通的藥物,而不是國外的「假藥」,則又產生了關於藥品追溯的問題。

楊晨提到,由於大眾缺乏對於這類藥物的鑑別知識,對於藥品鑑別停留在看藥盒、看防偽碼看藥品顏色形狀上,但這些方法並不科學,真正的檢驗需要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核磁共振等專業的檢測儀器才可以完成。「這也要求跨境醫療服務機構需從源頭解決追溯問題,例如研發基於區塊鏈的跨境藥物溯源防偽體系,以便於對於全醫藥鏈條的監控和防偽,使得將來患者用微信掃一掃就可以鑑別真偽。」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打破「研產銷」一體化格局

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就是擁有藥品技術的藥品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通過提出藥品上市許可的申請,獲得藥品註冊證書,以他自己的名義將產品投向市場,對藥品全生命周期承擔責任的一項制度。

2015年11月,我國開始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正式文件於2016年5月下發,並在隨後的三年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根據規定,上市許可持有人要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對藥品的非臨床研究、臨床試驗、生產經營、上市後研究、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及處理等全過程、各環節都要負責。要求上市許可持有人不僅要具備質量管理、風險防控能力,還要具備賠償能力。這種責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將為醫藥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促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關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政策變化

除了責任到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另一個關鍵作用就是從制度設計上鼓勵創新。在本次法規中明確表明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委託藥品生產企業生產」,也可以「委託藥品經營企業經營」。上市許可持有人只需要在藥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進行監督,並保證藥品的可追溯就可以了。

對於創新藥企業而言,新法規打破了「研產銷」一體化的格局,讓各個環節上的企業可以進行自由組合,各盡其職,提升藥物創新效率。

蘇橋生物CEO王永忠博士表示:「『研產銷』流程被打散是對CMO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我們還希望看到國家能進一步放寬政策。希望看到生產環節中的原液和製劑生產也可以被分離。這將會是對創新藥,尤其是生物藥行業更大的利好。」

「藥品全周期管理對於CRO來說是個關鍵性的利好消息。」 一位CRO行業的資深從業者這樣告訴動脈網,「藥品在上市後其實還有很多相關的臨床內容要做,比如安全性跟蹤、Ⅳ期臨床試驗、安全警戒等。過去這些內容大家都不夠重視,行業中做的量也很小。現在正式的法規提出來了,肯定會有更多的藥企在這方面進行投入。」

臨床試驗、創新藥審批加速,全面助力藥物創新

國家近年來的政策走向持續向創新藥敞開,用實際行動助力國產創新藥發展。

本次《藥品管理法》中為鼓勵研究和創製新藥專門增加了藥品研製和註冊的章節,正式將鼓勵藥物創新寫進了國家法律法規當中。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對政策的解讀中,需關注6個要點:

1、明確了鼓勵方向,重點支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對人體疾病具有明確療效的藥物創新;

2、創新審評機制,強化審評機構能力建立,完善與註冊申請人的溝通交流機制,建立專家諮詢制度,優化審評流程,提高審評效率,為藥物創新提供了組織保障;

3、優化了臨床試驗管理,提高臨床試驗的審批效率;

4、建立關聯審評審批,在審評審批藥品的時候,將相關的其他用品調整為與製劑一併審評審批;

5、實行了優先審評審批,對臨床急需的短缺藥、防治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等疾病的新藥、兒童用藥開設綠色通道;

6、建立了附條件審批的制度,縮短了臨床試驗的研製時間,使那些急需治療的患者能第一時間用上新藥。

創新藥審評在近兩年持續提速。根據CDE公布的《2018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18年藥申中心受理1類創新藥的新藥上市申請(NDA)25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150%。其中,受理1類化藥創新藥NDA 16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100%;受理1類生物製品NDA 9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4.5倍。

2018年底排隊審評的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3440件。

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政策變化

在新修訂的法規中,很多近年來推行的藥審新政都被正式納入了《藥品管理法》當中。臨床試驗申請60天默示許可、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急需藥附條件批准等都有相應的條款規定。而其他一些方面,兒童用藥和罕見病新藥的優先審評、臨床試驗機構註冊制改為備案制等條例,都能明顯表現出國內政策向國際化靠攏的態勢。

「兒童用藥和罕見病新藥的特殊批准條例對於我們來說也意味著新的機會。過去因為兒童用藥和罕見病新藥的臨床實驗困難,所以很多藥企都不願意在這個方向上投入。現在新的政策在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有藥企願意在這些行業中投入,我們就會獲得相應的機會。」CRO資深從業者說。

另外,針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常用藥、急用藥短缺的問題,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也專章規定了藥品儲備和供應,提出了標本兼治、多部門協同的要求。

GMP、GSP被刪除,歸入藥品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一併檢查

關於GMP、GSP監管的政策變化

在新法規的藥品生產章節中,將「符合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列入了開辦藥品生產企業的必備條件中。原法規中有關《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部分被刪除。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有關《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的內容中。

取消認證並不是取消了GMP、GSP標準,而是將GMP、GSP標準的硬指標附加到了藥品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的檢查過程中。這也就意味著一旦GMP、GSP不達標,企業會因此直接失去藥品生產許可或經營許可,其實是變相的提高了對於藥企的要求。

另外,本次法規修訂也對建立專業化、職業化藥品檢察員隊伍進行了規定。而且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家藥監局近兩年的藥品飛檢頻率持續提高。飛檢頻率的提升加上檢查隊伍素質的提高,將會進一步約束藥企的不合規行為,起到強化藥品安全監督檢查的作用。

取消GMP、GSP認證其實和臨床機構備案制是同樣的思路,就是希望減少認證,更多的依靠後期監管來對行業進行監督。「國家在監管環節上主要的難點在於藥物安全警戒體系的構建,尤其是在落地進程上,如何把監管控制在合適的尺度範圍內將會是最值得討論的話題。」蘇橋生物CEO王永忠說。

對於《藥物管理法》最終落地對行業的影響,王永忠認為藥物研發和生產領域不太可能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在近幾年藥事法規的變革過程中,中國的整個醫藥行業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預判和迎接變化的準備。這次的《藥品管理法》修訂更多的是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法規上的支持,並不太可能會引起行業內部的大地震。」

相關焦點

  • 科學界定假劣藥——新修訂《藥品管理法》假劣藥定義呈現四大亮點
    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修訂案。在此次《藥品管理法》修訂過程中,對假劣藥定義的修訂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為假劣藥「瘦身」的呼聲頗高。筆者認為,這次新修訂《藥品管理法》對假劣藥的定義更加科學、合理和準確,主要呈現四大亮點。
  • 藥品管理法大修!回應《我不是藥神》反映的問題,今後購藥將出現...
    她認為,這次對假劣藥的範圍進行修改,沒有再把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列為假藥,這就是回應了民眾的關切。同時,對於進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藥品,情節較輕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罰。但相關修改不等於降低了處罰力度,而是從嚴設定了法律責任。
  • 起底假麻藥:網購「配方」 成分含量隨意標註
    現代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於是點個痣,紋個眉,紋個眼線、嘴唇一類的美容消費也越來越多,但是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想不到的是,在這類美容消費的過程中,有一種幾乎是必用的產品背後藏著一個大秘密。
  • 《藥品管理法》修訂主推市場化理念 第三方檢驗診斷機構或獲益
    在醞釀並討論多年後,新成立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食藥總局」)於近日開始啟動《藥品管理法》修訂工作,並定於2014年8月後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修訂建議稿將分別由中國藥科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進行研究。  《藥品管理法》1985年實施,1998年啟動第一次修改,2001年正式頒布,至今已走過將近13個年頭。
  • 起底假麻藥:成本3元賣10元,配方成分隨意標,大部分都流向了...
    這種麻醉藥膏屬於管制藥品,市場上不能隨意流通買賣,它是如何充斥美容市場的?湖北警方日前查獲的一起特大製售假藥案,揭開了其中暗藏的玄機。美容院查出膏狀藥物 竟是假麻藥在一段微信朋友圈裡的自拍視頻裡,拍攝者正在用針不停地扎刺自己的手臂。離奇的是,在長達十秒的扎刺過程中,以身試藥的拍攝者一直表示自己毫無疼痛。
  • 假劣醫械誰之盛宴?
    記者在調查時曾發現,一臺氦氖雷射血管內照射儀就像「百搭衣」一樣可以隨意組合、變化:加上光纖針變成「氦氖雷射學管內照射」,加上塑料導光鼻頭變成「鼻雷射」,加上光纖針和藥水就變成「雷射血管內照射合併輸液加藥」。
  • 「復活節仙人掌」——假曇花的家庭養護要點
    假曇花又稱復活節仙人掌、清明蟹爪蘭、亮紅仙人指、連葉仙人掌等,為仙人掌科假曇花屬小型附生多年生肉質觀花植物。原產於巴西高原,植株與蟹爪蘭相似,較仙人指的莖節寬且厚,輻射狀頂生花較大,且多數為假雙層花瓣,花冠整齊。
  • 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17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通告稱,經瀘州市市場檢驗檢測中心等12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武漢太福製藥有限公司等17家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17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相關情況如下:經瀘州市市場檢驗檢測中心檢驗,標示為武漢太福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夜寧顆粒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裝量差異。
  • 這14種假化肥把農民坑慘了,千萬別再買了
    換包裝、偷含量、傍名牌、寫洋名......近幾年還出了化肥忽悠團等各種運作方式,這類假肥新聞已多次在媒體上曝光,這裡為大家對今年以來收集的假冒肥料進行了盤點,以免你被忽悠。
  • 安捷倫:杜絕假陽性結果是藥物重金屬檢測要點
    例如,藥品在生產過程中引入鉛的機會較多,並且鉛易在機體內蓄積而引起中毒,所以藥典檢測重金屬多以標準鉛溶液和硫代試劑作為對照液測定重金屬。儀器信息網:藥物重金屬檢測技術手段有哪些?趙志飛:藥物重金屬檢測從大類上可以分為:比色法,光譜法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三種。
  • 支原體固體培養:液體培養假陰性和假陽性的鑑別補充實驗
    高陽性率雖然是莆田系的男科婦科期望的,但對於一個較真的檢驗人來說,我們比須清楚,雖然支原體(解脲脲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在泌尿生殖道多有定植,但總體陽性率不超過40%(陽性不表示支原體致病,陰性也不表示不存在定植,僅提示支原體的量是否已達到試劑的敏感性範圍)。所以,當您實驗室陽性率超過這個比例的時候,就比須找原因。
  • 新知| 假藍寶石和假的藍寶石?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寶石之多,真假難辨。作為寶石小白,在不具備鑑定專業知識只認顏值的情況下,最擔心的就是買到假貨了。但今天要說的假藍寶石,不是假的藍寶石,它可是貨真價實的假藍寶石喲!種鎂鋁矽酸鹽礦物,是1819年在格陵蘭島 部的Fiskenaes地區被發現的種稀有寶石,它的晶體常呈顆粒集合狀,少有通透晶體,也正是因為這個, 淨通透的刻面假藍寶 才變得更加炙 可熱,深得寶石收藏者們的喜愛。
  • 假大空,了解一下?
    畢竟,沒人一開口就大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外關係之類的。Catti為人詬病但一直無解的地方就在於考試內容的空洞。沒辦法,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高大上的假大空內容可能已經很難翻了,如果換成有乾貨的材料,估計考試的及格率會降到5%吧。假大空的內容,看看就得了,別刻意去背。看閱讀,多練習,多積累。好吧,湊字數的廢話說完了。一起看看這篇假大空吧。
  • 銅綠假單胞菌不達標,4家水企再遭曝光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龐鶴)日前,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34期食品抽檢信息稱,該局組織抽檢飲料、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製品、糧食加工品、肉製品、豆製品、嬰幼兒配方食品9大類食品共432批次樣品,發現飲料、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8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微生物汙染問題、質量指標問題和重金屬汙染問題。
  • 「優質種子」不發芽?原來是假!假!假!
    假公司、假種子、假檢測報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連李鑫自己都分不清楚經營的種子項目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買的佛甲草和常春藤為什麼連芽都不發?請你們按照合同約定安排技術人員過來查看。」2018年3月的一天,河南的周女士心急如焚地撥通種子出賣方的售後電話。
  • 曝光丨寧夏通報8起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例!這些藥你沒買過吧?
    10月17日,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了今年藥品醫療器械行業的8起違法典型案例。其中,任達醫學美容診所使用未依法註冊醫療器械和棄疾堂大藥房從非法渠道購進中藥飲片兩起案件由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辦。2016年3月,石嘴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寧夏德瑞軒醫藥有限公司銷售的「制遠志」中藥飲片(批號:1511001,生產廠家:河北全泰藥業有限公司)進行監督抽檢,檢驗結果為中藥飲片的含量測定與藥典標準規定不符,屬劣藥,其行為違反了《藥品管理法》規定,被處予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不合格中藥飲片貨值1倍罰款的行政處罰。
  • 車主養車(29)謹防空調殺手 假冷媒危害大!
    夏天來到,空調必須啟動了,如果空調系統出問題會給出行帶來很多煩惱,漂亮的車廂也就變成了一個桑拿房。總不能總是開著車窗開車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會影響空調工作效率的,我們每次所添加的冷媒R134A和冷凍油。
  • 山東已查獲假口罩90.5萬餘個 假消毒液60餘噸
    截至目前,累計查處製售假劣疫情防護用品犯罪案件82起,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88人,查獲假劣口罩90.5萬餘個、假劣消毒液60餘噸,其他各類涉案物品500餘萬件。,濟南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主動出擊、深度研判,迅速摸排出一批重要線索,青島、臨沂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順線深挖,全鏈條破獲「1.26」假冒註冊商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打掉假冒3M等品牌口罩生產窩點2個,現場查獲假冒口罩2500個、口罩半成品15000個、口罩外包裝盒27200個,以及生產工具一大宗,涉案金額120萬元。
  • 嚴厲打擊:這6種假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臟專家闢謠這些冠心病
    這個數據是驚人的,但是現實生活中被帶上冠心病這頂帽子的人,遠遠大於1100萬。因為假心肌缺血,假冠心病太多。心肌缺血、冠心病的帽子一旦帶上,很難摘掉,就得一輩子吃藥,在身體和心理上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傷害!
  • 星巴克杯子都能是假的?這把撲克牌有秘密
    3月20日,阿里巴巴首次以撲克牌形式發布「打假追殺令」,第一期公布9大典型案例,旨在向包括執法司法機關在內的全社會公布線索,以協助消費者識別假貨、配合執法機關辦案、遏制犯罪分子改頭換面流竄在平臺之間持續製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