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受挫不會阻礙中國雄心 將造更強破冰船

2020-12-06 環球軍事

俄羅斯擁有多艘大型核動力破冰船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隨著中國不斷探索,南極變成另一個邊疆」,美國《商業周刊》的報導標題則代表了一些外媒對這場救援的另一種解讀。文章稱,從聖誕前夕開始受困南極的這些人是幸運的,因為中國正努力成為全球科技強國。俄羅斯科考船上52名乘客被困南極堅冰長達9天,最後是中國直升機將他們轉移至安全地點。「雪龍」號去年11月從上海出發,開始第30次南極之旅。為了擴大在南極的存在,中國政府撥款在南極建立第四座基地。中國也在擴大它在北極的腳印,「雪龍」號早已四赴北極。中國的探索行動並不僅限於南北兩極,中國還在進行深海探索,並成為亞洲各國太空探索新浪潮中的佼佼者。德國《日報》以「中國從月球到南極」為題稱,「雪龍」號援救行動受阻 ,不僅說明救援行動的難度,而且也表明中國已滲透到世界最偏遠的區域,不僅限於探測器進入太空、踏上月球。

《華爾街日報》5日稱,中俄船隻遇困顯示了南極附近的嚴酷條件,儘管如此,這一地區仍吸引越來越多的科研和戰略關注。倫敦大學地緣政治學教授克勞斯·多茲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撰文說,「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乘客的安全獲救歸功於國際合作,1959年出臺的《南極條約》要求所有籤字國彼此合作。現在中國已成為主要的極地探索國,中國認為南極為全球共有,它不僅遵循《南極條約》的規則,而且主張在南極擁有利益。與其他探索國一樣,中國也對南極潛在的資源感興趣,澳大利亞等國擔心中國的極地腳步。中國南極大救援也許是時代正在發生變化的跡象。

香港《南華早報》5日稱,這次挫折不會阻礙中國探索南極的雄心,中國在「雪龍」號被困後馬上宣布將建造一艘比「雪龍」號更先進更大的新破冰船。▲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勇 楊明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王躍西 甄翔 柳玉鵬】

相關焦點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軍武次位面】:端平入洛《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據央視新聞報導,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雪龍號:區區冰山算什麼我能深入極地看企鵝但與「泰坦尼克」在撞上冰山後的悲情沉沒(成了無數經典文藝作品原型)不同,此次撞擊後,「雪龍號」破冰船卻並無大礙的繼續任務,似乎是開了「免疫冰山傷害」的「魔法護盾」。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2004年大學一畢業,他便來到中國唯一的一艘破冰船「雪龍號」上工作,32歲時便成為「雪龍號」最年輕的船長。「每一次出海,都是一場生死考驗。」今年35歲的趙炎平說,到去年為止,他已參加了11次南極科考任務、3次北極科考任務。前往南極,必須穿越一個被稱為魔鬼海域的地方,那裡也是通往南極最大的障礙——位於南緯40度至60度之間的「西風帶」。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雪龍號被困 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  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透過這次救援,有不少外媒看到中國不斷擴大的極地腳印:儘管「雪龍」號救援受阻,但中國探索的邊界卻越來越寬,希望成為科技強國的中國,擴大南極科考絕不會只是為了更好地研究企鵝。  作為靠近北極的大國,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破冰船最多的國家之一。《環球時報》記者曾去過號稱「極地首都」的摩爾曼斯克,那裡幾乎是所有俄羅斯破冰船的母港,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
  • 雪龍號如果無法自主突圍將向美國破冰船求助
    雪龍號被困【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導讀:國家海洋局極地辦主任曲探宙今天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國務院已經批准在建新的科學考察船,新船在考察和破冰能力上都將遠超雪龍號。這條船建成以後,應該在極地科考系列中位於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近日,我國科考船雪龍號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也撞上了冰山,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中國雪龍號也要同鐵達尼號結局一般,沉沒在深海之中,然而雪龍號是幸運的,不僅沒有成為「泰坦尼克第二」,而且也沒有發生人員傷亡,船體也無大礙,與鐵達尼號悲慘結局相比,雪龍號像是有了免疫冰山傷害的神秘護盾一般,目前已經恢復了走航,繼續執行考察任務。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9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見證了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H2560)下水。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 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2013上演華麗蛻變
    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隨著2013年空調市場大幕悄然落下,一個複雜多變的2014年市場競爭旋即拉開。與此同時,一個以奧克斯為主角的空調業發展新時代全面拉開。在奧克斯空調事業部總經理錢旭峰看來,「用戶化的思維和理念,是過去20周支撐奧克斯快速做大做強的基因,這也正是網際網路時代所有企業必須要建立的新競爭力」。  圍繞用戶化思維,奧克斯在2014冷年之初便拉開一場新的轉型升級大幕。
  •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2019年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這是我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
  • 我國迎來雙龍探極模式,雪龍2號已經起航,核動力破冰船也不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任務當中,雪龍2號也不會是孤軍奮戰,因為它還會有我國「雪龍」號的陪伴,兩者將一同開啟「雙龍探極」模式,而這兩艘科考船的搭配,也將大幅度提升我國極地科考的實力。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在極地實現360度自由轉動,當遇到十分堅固的冰脊之時,這種能力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另外,除了破冰能力強,雪龍2號的續航能力也比較優秀,其最大續航力可達2萬海裡,自持力可達60天,能夠為我國的極地考察工作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總的來看,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確實是有著更優秀的能力。
  • 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19日電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9日抵達南大洋普裡茲灣浮冰區,將首次進行陸緣冰破冰。當天在船上進行的南極大學講座中,「雪龍2」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第708研究所專家吳剛以《「雪龍2」號 一路走來》為題,講述了這艘中國造破冰船的設計建造過程與技術亮點。(小標題)十年磨一劍從2009年獲批立項,到2019年7月交付,直至此次首航南極,「雪龍2」號可謂「十年磨一劍」。
  • 俄專家曝出這消息,雪龍2號十分先進,核動力破冰船緊隨其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最新報導,日前俄羅斯南北極科研所所長維亞切斯拉夫·馬爾基亞諾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他在中國上海出席雪龍-2號破冰船下水儀式後,他深切體會到中國現代造船工業的先進,同時還指出中國的船舶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 水準。
  • 外媒盤點史上最大破冰船 北極星號將馳援雪龍號
    近日,俄羅斯科考船被困南極堅冰,各國破冰船紛紛趕往南極進行大營救,牽動著全球目光。成功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乘客救援的「雪龍」號,目前仍受困於南極密集浮冰區,部分浮冰厚達3米至4米。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目前「北極星」號已裝載補給於周日出發,預計7天內抵達中俄受困船隻所處海域。據悉「北極星」號破冰船是當今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
  • 剛下水的國產破冰船為何不用核動力?雪龍2號五大看點
    「雪龍2」號設計船長122.5米,寬22.3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約13990噸,自持力60天,載員90人,能以2至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而對於地球的最遠端——南極,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本報訊(記者江瑜)38歲開啟極地科考之旅,今年68歲還將第13次踏上南極。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
  • 【探秘極地】那些年,「雪龍號」上的那些事
    咱們可別忘了威武霸氣的「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是中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
  • 俄羅斯最強大核動力破冰船剛剛下水,破冰能力比中國產品高出三倍
    為了避免上述意外情況的出現,在北極區域活動的國家,就需要專門的破冰船,而在這方面俄羅斯無疑是世界領先的。據塔斯社5月26日報導,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第3艘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正式下水。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在下水儀式上表示,這艘破冰船擁有比前幾艘破冰船動力更加強勁的核反應堆,能夠使這艘船隻在連續活動40年之久。
  • 「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平潭啟航 將助力中國南極科考
    2020年,東南衛視聯手張昕宇、梁紅夫婦共同推出特別節目:破冰船南極行。就在今天,張昕宇、梁紅夫婦駕駛「北京號」破冰船,在福建平潭港口岸金井碼頭盛大啟航,同船集結了中國頂尖的科學家和一群壯志雄心的中國年輕人,遠航2萬海裡,助力中國南極科考。  張昕宇說,「我們會用科研行動把中國人的態度告訴世界——不光是自己過得好,也希望能為全人類過得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