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感及克服它的四大原則

2021-01-12 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羞恥是一種自我意識情緒,它和自我評價有關。羞恥和自豪是硬幣的兩面,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我們為自己感到自豪,相反,當遇到失敗時,我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為自己的存在感到羞恥。有人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內疚和憤怒,而是羞恥。在羞恥面前,人往往無能為力,只能被動忍受,或者以失控性的暴怒來應對。

一定程度的羞恥感是需要的,正因為有了廉恥心,我們才能遵循社會規則,不再是一個反社會的人。但過度的羞恥則是有害的,它往往反映了嬰幼兒期撫養者的回應不足,是一種自體耗竭的自戀人格,忍受著來自沒有被鏡映的抱負和沒有實現的理想的空虛和抑鬱(Andrew P. Morrison)。

當回應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會激活過度羞恥者潛藏的自戀創傷,他們會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憤怒,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稱其為「自戀性暴怒」。這種突發的憤怒是防禦羞恥感的一種方式。

男友請女友幫他帶一下東西過來,不過,女友卻給忘記了,這讓男友非常生氣,認為女友是故意的,於是開啟了好幾天的冷戰。女友的忘記喚醒了這位男士潛藏的自戀創傷,他感到強烈的憤怒,憤怒的背後是沒有被及時回應而帶來的羞恥和沮喪。

潛藏的羞恥感容易讓親密關係中出現暴力和冷戰。當自戀傷口被活化時,突然的暴怒反應往往讓親密關係的另一方面不知所措並產生害怕。羞恥感強烈的人也容易讓別人體驗到自戀的受傷,他們會不自覺地通過損害對方的自尊來提升自己的自尊,甚至形成一種施虐受虐的關係。

羞恥感還有其他的不利影響。比如追求完美,對自我的苛刻要求以彌補低自尊,在公眾場合的拘束和壓抑,形成過度自我保護的逃避策略,對拒絕過度敏感等等。過度的羞恥感會阻礙人的成長,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難以與他人形成深厚的情感聯結。

羞恥感的克服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畢竟,嬰幼兒期的創傷有著深遠的影響。《羞恥感》一書講到了應對羞恥感的四個原則,即人性、謙遜、自主、能力,書中給出了達成這些原則的方法。如果按這四個原則行事,不斷去審視自己的行為,那麼,人就能獲得良好的關係以及自信、自主的品質,逐漸克服羞恥感所帶來的成長阻礙。

一、人性的原則

這條原則簡單而明確:每個人都屬於人類。沒有人例外,不需要通過什麼考試、不必履行什麼義務,也不需要進行可能的篩選方式,我們就是人。作為人,我們有一些基本的需要,而且有滿足的權力。

比如,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接受,有人愛,我們需要把渴望轉變成積極的行為。我們必須擔負起融入其他人的責任,而不是在其他人面前退縮。我們還必須多次提醒自己,我們天生就有權利成為人類中的一員。

當一個人能夠融入其他人之中,而且那些人能夠確認和欣賞他的人性時,那麼他的歸屬感將得到強化。當我們可以對感覺親近的人說「現在,我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我們能談談它們嗎」時,我們就是在遵循人性的原則生活。

我們還需採用同樣的方法來接近我們自己,也就是慢慢地、耐心地接近。我們必須停止譴責自己,並且發現我們是值得愛的。一旦我們接受自己是完整的人,便可以成為我們自己的朋友。

拿出一張紙,標題上寫「人性」,在紙的左側列出經常使你遠離這條原則的想法和行為,比如,你很少向別人暴露內心的痛苦,因為你覺得很羞恥;你害怕表露對他人的喜歡,因為你怕太尷尬。然後,在每一條的旁邊,寫下要改變這一點,你需要做些什麼。比如,你很少向他人暴露痛苦,那麼,你不妨鼓勵自己向某個信任的人去說一說某件痛苦的往事;或者,你很少向他人表露喜歡,那麼,你不妨向某個身邊的人去表露這種感情。

能夠向別人展示與談論情感的人,會變得更富人性化。

二、謙遜的原則

這條原則表明,人人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沒有哪個人比其他人更好或更壞。如果你難以確定這條原則,那麼,你要麼經常感到比別人差,要麼總有不切實際的優越感,這會讓你的情緒總是起伏擺蕩。

我們經常會和別人競爭,努力做到比別人更好,同時擔心自己遭到嚴重的挫敗。但那樣一來,當我們失敗時,會覺得自己是可鄙的,並且可能通過鄙視他人防禦失敗帶來的羞恥感。如此一來,生活就變成了一場羞辱比賽,每個涉及其中的人都會受到傷害。

我們需要經常覺察這種無處不在的競爭與比較,能夠認識到它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相對於競爭與比較,謙遜是更為根本的目的。

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完全相同,或者每個人採取的每一次行動都有著完全一樣的價值。確實,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更強的體能、智力或魅力,貢獻更多的價值,但這些差別並不能使任何人比別的人更好。我們根據這條謙遜的原則來行事,不會再感到比其他人更差或更好,並且接受各種各樣的機會來增強個人關係中的平等精神。

謙虛是謙遜的一部分。謙虛的人已經解決好了像孩子那樣想要贏得關注的渴望,但卻走向另一個極端:害怕成為關注的焦點。在某些時候,我們也要成為「明星」,大膽地展露自己。

有時,我們可以通過「降低」自己的身份來和他人平等,以做到謙遜。例如,若我們感到沾沾自喜和高人一等時,我們可以放棄這種感覺,加入其他人之中。或者,我們可以通過接受積極的關注,和其他人一樣獲得平等的待遇,以做到謙遜。

拿出一張紙,標題上寫「謙遜」,在紙的左側列出經常使你遠離這條原則的想法和行為,比如,你經常跟人比較,因為落敗而自卑,因為獲勝而沾沾自喜;你經常會看不起一些人,鄙視某個行為。然後,在每一條的旁邊,寫下要改變這一點,你需要做些什麼。比如,你經常跟人比較,那麼,你不妨告訴自己「我又在比較了,先停下來吧」;或者,你開始鄙視某個行為,如妻子的懶散,那麼,你不妨寫下「這樣的性格也有適應的價值,我試著去理解她」。

謙遜是一種富有魅力的人格特質,電視劇《都挺好》中的暖男石天冬似乎就有這個特徵。

三、自主的原則

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責任來確定我們自己怎樣生活。獨立自主地生活意味著我們擁有自己的身份,代表著我們不必持續不斷地取悅他人、害怕被拒絕或被拋棄。我們有足夠的自信來相信,如果我們不得已一個人生活,也可以做到。

當然,我們生活在一個關係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重要的思想、可以做出重大的貢獻,因此,我們要和他人建立起相互尊重的關係,致力於與他們相互依存、共同前進。

拿出一張紙,標題上寫「自主」,在紙的左側列出經常使你遠離這條原則的想法和行為,比如,你經常徵求別人的意見,讓別人來為你做決定;你經常把自己想像成這個殘酷無情世界的受害者,並感到憤憤不平。然後,在每一條的旁邊,寫下要改變這一點,你需要做些什麼。比如,你總是依賴於別人替你做決定,那麼你不妨要求自己先自行解決,必要時再去尋求幫助;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那麼,不妨關注那些你已經或者曾經獲得的關係、成就、資源。

自主將讓你充分掌控自己的命運,不斷地積累自我價值感,真正成為你自己。

四、能力的原則

這條原則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足夠好,都具有足以為世界奉獻他的價值的能力。當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時,我們將理解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來提升技能與水平。但是,當我們過於看輕自己的才華時,可能感到羞恥。

不過,我們不必對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求至善至美。作為普通人,偶爾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這恰恰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並增強自己的能力。另一些時候,我們只得接受失望,但依然可以從失敗中學習,收穫一份經歷和體驗。

我們將努力向自己發出類似這樣的信號:我要挑戰自我,以便養成出色完成任務的習慣。當我致力於提高自己的能力時,可以用切合實際的自豪感來替代羞恥感。但我也知道適可而止。我的目標是接受「足夠好」的狀態,而不是事事追求完美。

拿出一張紙,標題上寫「能力」,在紙的左側列出經常使你遠離這條原則的想法和行為,比如,你經常把自己想像得很失敗,覺得自己沒什麼能力;你經常擔心自己會成為一個loser。然後,在每一條的旁邊,寫下要改變這一點,你需要做些什麼。比如,如果你總是覺得別人比你強,那麼,你不妨你全面地看一下自己,制訂更長遠的目標,不要局限於一時一事的成敗。你總是擔心自己會成為一個loser,那麼,回顧那些令你自豪的經歷,把它們寫下來,然後告訴自己「我足夠好,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能力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溝通、管理、組織、整理、寫作、講演等,包括各種專業技能,你不需要不斷地培養和發展各種能力,成為你健康成長的助力。

最後,不斷地踐行這四個原則,發現阻礙這些原則的行為和想法並及時克服,羞恥感對你的困擾將會越來越有限。

參考書籍: [美] 羅納德·波特-埃夫隆 / [美] 帕特麗夏·波特-埃夫隆著,王正林譯. 羞恥感. 機械出版社,2018-3

相關焦點

  • 女孩子如何克服對性的羞恥感
    女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對性方面的知識欠缺就會產生羞恥感,心裡想要探索又恐懼,甚至讓她不知道所措,甚至造成女孩子無法克服心理因素,對此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一定要正確的認識性的概念,才能克服對性的羞恥感,那么女孩子如何克服對性的羞恥感的問題,想必許多家長也是比較關心的問題。
  • 羞恥感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由此看來,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情緒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羞恥感。01.什麼是羞恥感? 羞恥感是一種令人痛苦的信念,它讓人相信,自己生而為人,存在著一些根本的缺陷。適度的羞恥感是有好處的,但過度的羞恥感卻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會讓人陷入自我厭惡,出現自我忽視、自我虐待,甚至自我破壞。
  • 正向利用小孩的「羞恥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這是因為我們大人都善於用孩子的羞恥感來束縛孩子的言行。羞恥感的定義羞恥感,也叫作羞恥心,是一種自我意識、自我譴責的道德情感,有一定的道德標準,是產生自尊感的前提,它和憤怒、內疚有著很大的關係,分為有害羞恥感和健康羞恥感。
  • 心理學家:越是遵守規矩和原則的人,越容易吃虧
    生活中,有一部分「老實人」非常遵守規矩和原則。按理說,這樣安分守己的人最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事實上,生活中,越是遵守規矩的「老實人」越容易吃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羞恥感人們為什麼會循規蹈矩和原則不敢「出錯」呢?
  • 孩子在學校丟面子,血的教訓告訴我們:羞恥感才是悲劇的隱藏元兇
    在上面兩起學生自殺事件中,因為激發事件類似、行為後果相同,讓我們知道他們對事情有共同的解釋,也讓我注意到了一種情緒——羞恥感。心理學家Lansky認為,羞恥感是一種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情緒的情感,它的存在會降低我們控制衝動的能力。當羞恥感中的人感受到別人發出的言行上的攻擊信號時,更容易做出衝動反應。
  • 那不是你的錯:擺脫羞恥感,走出童年創傷
    很多的公號文在滴滴樂清事件後,強調女孩子如何自保以及他們為什麼會被性侵,在兒童性侵事件後,強調性教育,可是除了這些之外更重要的難道不是幫助那些曾經被侵犯、被虐待的孩子擺脫羞恥感,走出痛苦的深淵嗎?女性主義作家阿娜伊斯·寧曾說過:「羞恥感是別人口中關於你的謊言。」然而,揭穿這樣的謊言往往需要一顆慈悲心和恰好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自我悲憫。2.
  • 「羞恥感」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父母別因「玩笑」毀了這教育法寶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羞恥感,未來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會受到抑制。所以,"羞恥感"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為什麼孩子沒有"羞恥感"?為什麼說"羞恥感"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如果父母培養了孩子的羞恥感,這時,父母如何利用孩子的"羞恥感"?為什麼孩子沒有"羞恥感"?說到"羞恥感",大多數父母會覺得它是一個貶義詞。
  • 沒能變得更優秀,可能是因為你缺乏「羞恥感」
    我們常常把它看作是被性侵或被父母虐待的後遺症,或者是偏執者對異己者揮舞的大棒。它是惡霸偏愛的一種工具,用來打擊和蹂躪他人的自我價值。總之,如果把「羞恥」和種種負面印象劃上等號,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同意的。但當我為近期的寫作進行調查研究時,頗為吃驚地發現了一個眾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提出的觀點: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羞恥往往帶來的是正能量。
  • 中華文明的四大倫理原則與近代西方的四大觀念,有何根本區別?
    這種傳統家國共同體固然需要變革,但它合理的內核不容否定,在現代社會動員、社會管理、社會自治、社會穩定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湯因比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他在研究了所有人類文明後發現,每一個文明基本上都有統一的教會、統一的宗教,但是中國卻沒有。中國的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法家也好,其實都是講現世的。那麼中國人講什麼呢?
  • 當焦慮、恐懼、羞恥感不請自來時:《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第20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恐懼、焦慮、羞恥感就像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它們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痛苦,我們不喜歡它們,卻難以避開它們。今天推薦的這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是一本能夠幫助你超越恐懼、焦慮和羞恥感,活出自在人生的好書。本文將會以焦慮這一情緒為中心,分享一部分讀書收穫,希望能讓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有所收穫,並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
  • | 羞恥感:最具殺傷力的情緒
    心理學家發現,「當眾被誤解和打擊」個人帶來的不僅是委屈,還有羞恥感。而羞恥感會慢慢內化為一種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影響成年後的人格和人際關係。今天,我們分享一篇發表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來深入探討「羞恥感」的影響和相應的自我修複方式。
  • 失蹤6年的大學生回家:羞恥感是他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基於我國文化強調的集體和諧,我們對於家族、傳統的忠誠,對於權威的依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羞恥感。如果一個人把自身的利益置於集體利益之前,使得這個忠誠與依附的需要未被滿足,羞恥感就會出現。那是關係中被拒絕的一種正常反應,是一種全能感被打碎後的自我保護反應。
  • 羞恥感:最具殺傷力的情緒
    心理學家發現,「當眾被誤解和打擊」個人帶來的不僅是委屈,還有羞恥感。而羞恥感會慢慢內化為一種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影響成年後的人格和人際關係。我們分享一篇發表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來深入探討「羞恥感」的影響和相應的自我修複方式。01什麼是羞愧感?
  • 考上985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智商高,克服了這四大「毛病」是關鍵
    考上985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智商高,克服了這四大「毛病」是關鍵 985大學是國內高等教育的最高學習殿堂,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未來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對於那些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很多人都覺得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智商高,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孩子出現「羞恥感」父母要懂得保護,若處理不當,只會讓孩子變自卑
    我自己小的時候也遇到過太多太多次了,每次逢年過節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喜歡讓我站在所有的親戚面前表演節目,但是我自己其實非常不情願,感覺自己被羞恥感裹挾,但是又不能夠拒絕爸爸媽媽的請求,否則他們就會冷臉相待。但是也別以為表演完了就沒事了,因為父母對我的要求很高,即使是當眾表演才藝這一件小事情,如果我做得不讓他們滿意,他們也會表現出非常失望的表情。
  • 卡耐基:人性的四大弱點,努力克服它,才能獲得成功
    為了克服他的弱點,卡耐基開始參加大學辯論和演講比賽。儘管我參加了12場比賽,但都沒有成功。但是,通過比賽,卡耐基的鬥志受到了啟發。2、沒有興趣,可以培養興趣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沒有興趣。」事實上,之所以覺得自己對此不感興趣,是因為人們對自己的了解不足。
  • 哈裡王子公開談論自己的心理問題,以及克服恥辱感的心路歷程
    哈裡王子並不單純地只是自己不願意,而且還受到了文化和羞恥感的影響。一方面,英國人秉持著一種在逆境中保持緘默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哈裡王子根本不起作用。最終,哈裡王子未解決的悲痛變得太沉重,以至於無法承受。另一方面,人們對於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接受心理治療都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而這種感覺在哈裡王子這個公眾人物上被放大了好幾倍。這些問題,其實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 選購紅珊瑚遵循「四大原則」錯不了
    選購紅珊瑚可遵循四大原則,你知道嗎?小編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紅珊瑚的顏色變化較大,這是不是跟其生長的海洋環境有關?楊明星:紅珊瑚的顏色是由品種決定的,主要是不同色調的紅色,也有白色的。李恆:大部分珊瑚是白色的,也有少數可出現紅色、藍色、黑色、金黃色和黃褐色。
  • 三大原則四大方法助你提高成績
    更不知道化學的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原則,所以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原則。另外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從實際出發,克服困難,尋求成績的提高。複習強化也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因為經過很多老師教學實踐表明,很多學生成績提不高來源於,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式等化學特有語言與沒有背會有關。所以課後需要及時強化,並且學會不斷遷移。當然這裡所謂的複習並不是指死記硬背,而是為了加深理解,構成一個系統化的內容。
  • 心理學:童年受到身體、語言、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後會有羞恥感
    為什麼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受到虐待,以後會讓他/她產生羞恥感呢? 所謂虐待,就是在精神和肉體上羞辱他人,蔑視和輕賤他人的人性人格。讓當事人在精神上為自己感到羞愧,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人間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