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學就學徹底,導師決定碩博士畢業標準,招生指標請給予自主權!
導師制引爭議教育部將決定採納導師決定碩博士畢業標準的建議後,引發網絡很多的非議,對於高校不太熟悉的網友質疑該制度會讓導師更變本加厲地剝削研究生,然而卻沒有想到其實這是雙刃劍政策,更多的可能是高校的放水,相比目前各大高校院系對於碩博士畢業生的硬性
-
五年博士被導師勸退背後:是博士的責任還是導師的責任?
每年,都有一些博士因為無法完成學業或是其它原因而退學,或主動,或被動。曾經有一篇論文的數據顯示,常青藤學校的博士退學率超過10%。博士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人說,博士不能畢業,導師也有責任,有時候甚至有更大的責任,像文中開頭那兩名博士,讀了五年了,還不能畢業,導師能沒有責任嗎?
-
疫情之下畢業論文怎麼辦?師生建議高校碩博士畢業生可先返校
家住內蒙古的暨南大學博士三年級學生王舒(化名)最近陷入了焦慮。她天天查學校官網,盯著學校的微博和公眾號,盼著能跳出來一條關於開學的通知。 對王舒來說,能否按時畢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返校做實驗的日期。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春季學期。由於學生來源廣泛,高校更是嚴格禁止學生返校。
-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導師和學生的關係為何如此扭曲
幼兒園階段是虐童,小學階段是家長不堪忍受老師的「變態作業」,中學階段是應試教育,本科階段似乎風平浪靜,而一旦過了本科,如果你不幸還在讀書,不管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核心議題似乎變成了和導師間私人關係的問題。2016年1月,南京郵電大學一名研三的學生從9樓跳下。在記者的調查採訪中,該學生生前多次跟同學抱怨「導師不讓畢業」。
-
西交大暫停溺亡博士女導師招生資格 女友:符合預期
楊寶德 圖源:視覺中國 1月1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 針對《寒門博士之死》一文中的報導細節,校方指出,楊寶德並非周筠招收的第一名博士生。在他之前,周筠招收了一名2015年入學的博士,預計於2018年畢業,目前已有4名碩士畢業。
-
讀博士,我該怎麼選導師? 王立銘專欄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銘為《知識分子》讀者撰寫一系列與職業選擇和發展有關的文章。王立銘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擁有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還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波士頓諮詢公司就職。作者將從自己不同尋常的職業經歷出發,分享關於職業發展的個人觀察與建議。這是本系列的第三篇。
-
導師?預報名可以這麼選!
因為珠三角的醫院根本不缺幹活的專碩,導致很多醫院在招聘時都明確要求要有規培證。(PS:南方醫系統除外,南方醫還是比較看重他本校培養的學碩,出來後待遇和專碩差不了多少)但學碩去粵東、粵西或粵北地區規培就業的話,還是很吃香的,待遇和專碩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慮讀學碩的話,真的很看重平臺!
-
導師說我的文學博士論文初稿是抄的,怎麼辦?
學生們在寫作論文的時候,要注意和導師多交流,避免出現不該有的錯誤。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請教導師,這樣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好論文。文學博士生寫作完成好論文初稿之後,要讓導師進行審閱,看下哪裡有問題,再進行針對性修改完善,最終才能確定終稿進行提交。如果導師在看完你的文學博士論文初稿之後,認定是抄的,那該怎麼辦,如何應對才是正確的選擇。
-
教育部正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不得將研究生當作廉價...
後經過調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報稱,陳小武存在對學生的性騷擾行為,決定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和教師資格。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導師不得安排研究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不得將研究生當作廉價勞動力。據媒體報導,在微博搜索「給導師取快遞」「給導師帶孩子」等關鍵詞,可以得到數百條檢索結果。
-
寒門博士溺水自殺女友首度發聲,導師責任佔70%
中國青年報以《寒門博士之死》為題刊發報導,稱楊寶德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這些瑣事包括:陪吃飯、擋酒、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導師、陪逛超市、裝窗簾等。楊寶德女友吳夢認為,出國無望,學術無果的情況下,過多的雜事讓楊寶德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
疫情下高校碩博士畢業生為論文發愁 做不了實驗補不了數據
家住內蒙古的暨南大學博士三年級學生王舒(化名)最近陷入了焦慮。她天天查學校官網,盯著學校的微博和公眾號,盼著能跳出來一條關於開學的通知。 對王舒來說,能否按時畢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返校做實驗的日期。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春季學期。由於學生來源廣泛,高校更是嚴格禁止學生返校。
-
被導師放棄的研究生,該怎麼完成畢業論文?
導師,將是你研究生階段的重要角色。前有逼迫學生叫「爸爸」、致使學生跳樓的武漢理工導師王某,後有「爆粗口」、辱罵學生蠢貨的上海交大博導。這些新聞,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大部分導師,都是地主婆式地壓榨學生。但是同樣的,學生也搞不出任何科研成果,甚至快畢業了,都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畢業論文也不知道該寫什麼,甚至會直接「掛掉」。我當年讀研時就遇到了這種佛系導師。我不找他,他從來不會找我,找到他,他也沒什麼事安排我做。
-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導師增加近10萬,在學研究生今年將達300萬人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導師增加近10萬,在學研究生今年將達300萬人 作者:大衛 發布時間:
-
博士生因疫情延遲畢業半年,導師也不幸感染離世!那些出其不意的...
面臨畢業之際,他的導師不幸感染新冠去世,相熟的學妹也檢測出陽性,後來痊癒。他本來計劃1月份回國,但疫情導致他只能延遲畢業半年。 那位老師人品極好相當優秀是我們的楷模,她和我導商量著把這些碩博全部落到我導門下,浙大的導師變成我導,名義上聯合培養,實際上還是她帶著,兩周一次組會,經常督促她的學生寫論文給予指導,並且在她下面的博士其實進度遠遠快於我們,碩士生一屆一屆畢業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
28歲90後美女博士,北大畢業後,成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官方簡歷介紹:李琳出生於1991年,是真正的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榮獲學士學位,之後歷時5年於2019年6月從北京大學畢業,榮獲博士學位。2019年7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此時的李琳年僅28歲。李琳不僅學習優秀,人也長得漂亮,簡直是明明可以憑臉吃飯,卻又偏偏實力不凡,是十足的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學霸級人物。
-
國內的導師和國外的supervisor:殊途而同歸
今年2月,在國內碩士畢業8個月後,我從隆冬中的北京來到了盛夏裡的雪梨,在陌生的環境中開始了我的博士學習。澳大利亞學制和英國相似,博士沒有必修的課程,再加上文科博士往往都是獨立研究,導師是博士生最重要的指導和支持的來源。
-
畢業生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昨天,一個畢業生在微博上舉報其導師剽竊她的畢業論文在期刊上發表,雖然報導說導師已經道歉,但還是引起了熱議。事情發生在鄭州中原工學院商務學院,該學院一畢業生實名舉報其導師抄襲其畢業論文,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去,複製比達到90%。
-
人才政策助推高校改革,碩博士畢業論文被嚴查,建立導師淘汰制!
高校教師學歷數據公布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其中一項數據最引人注目,雖然目前高校博士畢業生逐年提升,但是高校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僅有38.21%,學生對大學課程教學和學習風氣評分都不到
-
聽聽導師怎麼說
首先,解決不少朋友的一個疑惑:未發表科研小論文,碩士生能畢業嗎?通常一個碩士生想要參加答辯、順利畢業並授予碩士學位,得要滿足學校、學院/專業、導師的三層要求。常見情況是導師要求最為嚴格,如"雙一流"大學明確發表1-2篇sci論文,這對於不少碩士生來說壓力不小。
-
碩博士們是如何在疫情下做實驗,寫論文的
然而,3月13日,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談及高校開學問題時,明確表示,由於高校開學涉及大量跨省流動,因此開學時間要繼續後延。如果這批花卉枯萎,思祺過去半年為實驗做的一切準備都將付之東流。她需要在八月重新種植一批花卉,等待來年花開。「我現在做的實驗都是直接跟畢業掛鈎的,而這種花卉只能在特定的時候種植,特定的時候開花,一耽誤就是一年。」那個時候,延期畢業可能將是思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