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秘自然02 海底黑煙囪假說令人信服,連陸地上也有證據(文字版

2020-11-26 騰訊網

上一集我們說到,生命想要出現,必須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我們要找到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可以讓小分子自由地活動,從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分子結構。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一個液態環境。如果是在乾燥的陸地上,那麼由於重力的原因,只要分子稍微大一點,它們就很容易落到地上,這樣一來它們就很難發生接觸,形成更加複雜的大分子結構。第二個條件,就是在這個環境中我們還必須要擁有一個天然的物理屏障,這樣一來才能讓大分子穩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加複雜的結構。要知道在純粹的液態環境中,分子最終是一定會均勻地擴散在液體中的,這就好像我們把一塊方糖扔到這瓶水中,那麼糖分子最終一定會均勻地擴散在水中,而不可能反過來,它們重新又聚集成一塊方糖。這個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決定的。

有些人可能會想,這些所謂的物理法則,是不是限制了科學家們的想像力,它是一種思維禁錮呢?其實不然啊!如果我們脫離已知的物理法則,去思考生命起源問題,那麼就好像有一個人他不懂力學規律,但是他卻想要造出火箭一樣,他永遠只能是空想。在地球上要滿足第一個條件,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洋,但問題是海洋很難滿足第二個條件,海洋中的水太多了,分子無法自然聚集起來,這兩種條件似乎存在著悖論,很難同時滿足。直到 1977 年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讓生物學家們看到了一個過去從未想到過的奇特環境,這件事情就讓所有的生物學家們感到激動不已。那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

1977年,阿爾文號潛艇來到著名的加拉帕格斯群島附近的海域,深深地潛入將近 2500 米深的海底。在這片完全漆黑壓力巨大的海底,科學家們發現數十個丘狀體,不停地噴著黑色和白色的煙霧,含硫化物的熾熱液體,從直徑約 15 釐米的煙囪中噴出,溫度超過 300 攝氏度。科學家們形象地把這些噴著煙霧的丘狀體,統稱為海底黑煙囪。令人震驚的是,在這樣一個似乎是生命禁區的地方,卻發現了生命!兩年後的 1979 年,帶著很多生物學家阿爾文號再次回到這裡,對海底黑煙囪做了一次全面的考察,這次考察刷新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環境中,卻存在著一個完整的生物群落,從細菌到各種蠕蟲,再到各種蝦兵蟹將,那是應有盡有。這些生物不需要氧氣,它們的能量來源是海底火山口的熱量,以及各種硫化物。他們發現的嗜熱細菌,能夠在 350 攝氏度的高溫海水中存活。這次發現徹底刷新了人們對生命的舊有認知,海底黑煙囪的發現,激發了一大波科學家的熱情。他們最先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些黑煙囪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

原來在深深的大洋底部,會存在著地殼板塊與板塊之間的裂縫,這些裂縫可以直通地底深處的巖漿池,所以當海水滲到這些裂縫中後,就會被加熱到幾百攝氏度,熱的水比冷的水輕,所以這些滾燙的水就會從裂縫中噴湧而出,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地底深處的各種化學物質也被帶了出來,這樣一來,構成生命物質的各種化學原材料就有了,熱水遇到了冷水就會被降溫,然後那些被帶出來的化學物質就會慢慢沉澱下來,在大洋的底部形成厚厚的沉積物,而這些沉積物往往有著非常疏鬆的結構,它們就像是珊瑚礁 布滿了孔洞,也有點像海綿,而這些微小的孔洞就是一些天然的物理屏障,它們會形成一種類似喇叭口一樣的結構,這樣一來,物質就是進去容易出來難了。於是生命起源所需要的兩個重要條件,就都奇蹟般地同時具備了。

在黑煙囪附近有充足的水,分子可以自由地活動,然後又可以被密密麻麻的孔洞結構困住,使得小分子有機會碰撞聚合成大分子,大分子進一步聚合成更大的分子,複雜結構就在這樣的碰撞聚合中逐漸形成了。實際上,在深深的大洋深處也並不是完全黑暗的,有一次,美國科學家在 5000 米深的海底他們把深潛器的燈光關閉了 5 分鐘,在一片漆黑中,他們在熱液口發現了光線,這種光線可能被最早的某一種生物利用了。果然,後來科學家們在黑煙囪附近發現,有一種蝦的背上有感光區,它能夠感知藍綠光線。有科學家猜測,這可能就是光合作用的最早起源。可能你以為,要尋找生命起源於海底黑煙囪的證據,那就必須要到深深的大洋底部去。其實你別忘了,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一直都是在變遷的,遠古時期的海底到了今天 那完全就有可能是陸地了。所以,我們完全有可能就在陸地上找到黑煙囪的遺蹟。

2002 年的 5 月份,北京大學李江海教授的課題小組,就是在這裡——興隆縣的安子嶺,發現了距今 14.3 億年前保存完整的海底黑煙囪的遺蹟!14 億年前,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河北興隆一帶,正處於大裂谷最深的海底,在海底黑煙囪的附近,生成了大量的硫化物礦石。這些從當地 700 多米深的地下挖出的符合海底黑煙囪特徵的礦石,就是最好的證據。興隆縣黑煙囪遺蹟被發現以後,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研究者,很快,就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出來,例如,2007年8月的《岡瓦納研究》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它的作者是美國聖地牙哥大學的地質學家庫斯基,他在這些黑煙囪的化石中發現的東西,幾乎和今天我們在海床上發現的古生菌,和其他包含細菌的結構完全一樣,這是黑煙囪假說的有力證據。

生命的黑煙囪起源假說,是目前科學界接受度最高的一種假說,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自然科學博物館,講解員都會給你講一個生命從海洋爬上陸地的故事。它甚至影響到了,我們探索外星生命的方向。如果說這個假說是成立的,那麼在木衛二,也就是歐羅巴星,以及土衛二,恩科拉多斯星,它們冰封的大洋底下就完全有可能存在生命。不過,生命誕生於海底黑煙囪的這個理論,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能說它是一種假說,因為一個理論決定它能不能成立,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實驗數據的支持,不過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還並不能在實驗室中給我們復現生命誕生的這一奇妙過程。其實黑煙囪起源說,並不是生命起源的唯一理論,最近這幾年,就有一些學者他們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咱們留到下集接著說。

相關焦點

  • 海底「黑煙囪」
    「黑煙囪」的發現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質調查近幾十年來取得的重要科學成就。  現代海底「黑煙囪」的研究,始於20世紀的70年代末,當時,美國的「阿爾溫」號潛艇內的考察人員在東太平洋中脊的軸部約2610-1650米的海底熔巖上,發現了數十個冒著黑色和白色煙霧的煙囪,從直徑約15釐米的煙囪噴溢口中噴出約350攝氏度的含礦熱液,與周圍的海水混合後,很快產生沉澱變為黑煙,沉澱物主要由磁黃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銅一鐵硫化物組成。
  • 【科普秀】"蛟龍"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海底黑煙囪是怎麼煉成的?(4)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古海底「黑煙囪」2003年2月23日消息,我國科學家經過長期不懈的野外「追蹤」,終於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科學家於是將目光投向了陸地上的「黑煙囪」化石,但迄今僅在俄羅斯、愛爾蘭發現3億至4億年前的「黑煙囪」殘片。  繼兩年前發現古老大洋地殼殘片後,去年,北京大學李江海課題小組首先在山西五臺山地區發現了古海底「黑煙囪」殘片,當年10月又在河北興隆發現了保存完整的古老「黑煙囪」,初步判斷其地質年齡約有14.3億「歲」。
  • 青山踏遍成正果——古海底「黑煙囪」發現始末
    一塊塊礦石、一個個標本使科學家的注意力,最終「聚焦」在幾塊表面布滿多個圓錐、圓柱型構造的礦石上。  這些礦石標本具備典型海底「黑煙囪」的形態,大小尺寸也與在俄羅斯、愛爾蘭報導過的古海底「黑煙囪」標本相近。但是,礦石內部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奧秘?誰也無法打保票。  伴隨著自動切割機的旋轉,礦石被小心翼翼地切開。
  • 北冰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  瑞士和挪威科學家8月4日宣布,他們在北冰洋極北地區海域發現了被稱為「海底黑煙囪」的熱噴泉,它們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據新華網報導,科學家在格陵蘭與挪威之間的中大西洋洋脊上發現了5處非常集中的「海底黑煙囪」,其位置位於北緯73度海域,比此前發現的任何一處深海熱噴泉都更偏北。
  • 新聞分析:古海底「黑煙囪」緣何引起關注
    我國科學家日前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引起了各界關注。這是因為海底「黑煙囪」不僅是海底礦藏形成的源泉、新世紀的礦產來源,也很可能是生命的起源地,並具有巨大的生物醫藥價值。
  • 古海底「黑煙囪」吞金吐銀
    圖為我國科學家發現的完整的海底「黑煙囪」切面。圖上可見兩個完整的「黑煙囪」通道。圖為中國出版的《巖石學報》封面上刊登的我國科學家發現的完整的海底「黑煙囪」切面。一塊塊礦石、一個個標本使科學家的注意力,最終「聚焦」在幾塊表面布滿多個圓錐、圓柱型構造的礦石上。   這些礦石標本具備典型海底「黑煙囪」的形態,大小尺寸也與在俄羅斯、愛爾蘭報導過的古海底「黑煙囪」標本相近。但是,礦石內部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奧秘?誰也無法打保票。   伴隨著自動切割機的旋轉,礦石被小心翼翼地切開。
  • 「海底黑煙囪」解生命和地質之謎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江海近日向記者透露,今年8月以他為首的研究組在對我國五臺山-太行山交界區進行中-美-加專家聯合地質調查時,發現了25億年前的海底黑煙囪,這些發現為地球生命起源與大洋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同行的美國和加拿大專家充分肯定了李江海研究組的這項科學發現,並給予高度評價。
  • 科普:探秘海底「黑煙囪」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1月29日電(記者 張旭東)在幾千米深的大西洋海底,存在很多像「黑煙囪」一樣的堆積物。這片被稱為海底熱液區的區域,無氧、無光、高壓、有毒,但卻有很多生物生存,顛覆了人們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認知。  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
  • 海洋科普 奇特的海底「黑煙囪」
    「黑煙囪」是聳立在海底的硫化堆積物,呈上細下粗的圓筒狀,形似煙囪,所以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黑煙囪」。它們的直徑從數釐米到2米,高度從數釐米到50米不等。專家們認為,海底「黑煙囪」的形成過程很複雜,主要與海水及相關金屬元素在大洋地殼內熱循環有關。
  • 中國「大洋一號」尋找海底「黑煙囪」
    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大洋一號」科考船第22航次第6、7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說,「大洋一號」將開赴的海域位於太平洋中脊南部,國際上還沒有在這一區域發現過活動的熱液硫化物區,「大洋一號」希望在那裡找到海底「黑煙囪」。
  • 我國首次發現「黑煙囪」 生命起源探索再進一步
    「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的方式近日刊登在《巖石學報》上。這一雜誌是唯一入選美國《科學論文索引》(SCI)期刊源的中文地質學刊物。  現代海底黑煙囪及其硫化物礦產的發現,是全球海洋地質調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礦、生命起源等重大問題有關而成為國際科學前沿。但因現代「黑煙囪」分布在海底,僅有美、德、法、加、日等少數國家有能力開展研究。
  • 「潛龍二號」成功探測「海底黑煙囪」
    原標題:「潛龍二號」成功探測「海底黑煙囪」   新華社瀋陽3月25日電(記者 徐揚王瑩)記者25日從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日前成功地對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熱液活動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探測。
  • 中國發現14.3億年前古海底「黑煙囪」 - 新聞回顧
    2003年6月6日         華聲報訊:中國科學家經過長期不懈的野外「追蹤」,終於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 中國海洋科考探秘南大西洋 探查"海底黑煙囪"
    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10月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圖文: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圖文: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24日11:59  新華網
  • 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蛟龍」號拍攝的印度洋海底黑暗生態系統。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說,本航段在這一海域臥蠶1號、臥蠶2號、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首次實施載人深潛調查,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
  • 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生命來自海底「黑煙囪」又有新證據
    我研究人員利用自主設備在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生命來自海底「黑煙囪」又有了新證據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受訪者供圖近日,我國科學家在張鑫說,「近些年隨著深海原位觀測技術的提高,特別是深海雷射原位拉曼光譜測量技術的問世,使得可以在不改變被測物溫壓狀態的情況下,完成對被測物組分和結構的測量,這才得以在深海觀測到自然狀態下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孫衛東表示,正是由於在相關深海原位觀測技術方面的進步,超臨界二氧化碳才有被探測的可能。
  • 汪品先院士:生命可能起源於深海「黑煙囪」
    (新華組稿·達爾文誕辰200周年)汪品先院士:生命可能起源於深海「黑煙囪」新華網上海2月11日電(記者楊金志、張建松)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學系教授汪品先最近表示,近30年來隨著深海生物科研的不斷深入,科學界有看法認為:生命可能起源於深海「黑煙囪」;
  • 「黑煙囪」意味著什麼?
    本周在銅礦供應上又有了新的發現,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下潛科考的「蛟龍」號,在2800多米深的洋底發現了一個20多米高的「黑煙囪」,直徑2米左右,非常壯觀罕見。「黑煙囪」是活火山巖漿融化海底礦物形成的熱液硫化物。它被公認為國際深海科考的最前沿,我國在短短幾年中已經發現了30多個。   目前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已經成為各國的關注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