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6 劉紅亮醫生

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操作手法是拔罐治療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拔罐的療效。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拔罐的基本手法。

拔罐的基本手法

閃火法

這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排氣方法。其具體操作是用鑷子等夾住或纏住棉球等點火工具,或把紙捲成筒條狀,另一隻手握住罐體,罐口朝下,將棉球點燃後,放入火罐內繞12圈,或者放入罐內至罐體底部馬上抽出,然後迅速的將罐體扣在施術部位上,此時罐內形成的負壓即可吸附住皮膚。

罐內負壓的大小可以根據施術者的經驗,通過調整閃火的時間或者叩罐的速度來調節。此法操作簡單,可以連續進行,特別適宜走罐、轉罐、搖罐、閃罐、排罐,而且因為罐內沒有火,相對其他火罐法更為安全。但應該注意幾點,棉球蘸的酒精不能太多,以防酒精滴下來灼傷皮膚;手拿罐具的時候,要始終保持罐口朝下,以防熱氣上溢,影響治療效果(圖①)。

1 用鑷子夾住點燃的棉球,放入罐底後馬上抽出

投火法

投火法是民間常用的一種拔罐方法。將紙片折成寬筒條狀,點燃後趁其燃燒最旺的時候,迅速投入罐內,然後迅速扣在施術部位。此法適用於身體側面的吸拔。要注意將紙投入罐內時,沒有燃燒的一端應該向下。如果燃燒後的紙條長度大於罐口直徑時,即使施術於仰臥位,也不會灼傷皮膚。這種方法不需要用酒精,所以比較適用於家庭的醫療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紙條燃燒後會產生菸灰,汙染皮膚,所以刺絡拔罐或皮膚有破潰之處,最好不要採用這種方法(圖②)。

2 當紙條燃燒最旺時迅速投其入罐

架火法

傳統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軟布,裹一枚硬幣,將布的四角轉折上約一寸,放在施術的部位。操作的時候,只須把布角點燃,迅速把罐子扣在皮膚上。現在這種方法已經很少採用。較常用的方法是,將不易燃燒或者傳導熱量的物體,如無孔錢、瓶蓋、捏成的小薄麵餅等,直徑要小於罐口,放於施術部位,然後把酒精棉球放在擺好的隔物上,點燃酒精棉球,把火罐迅速的扣在棉球上即可。此法吸附力強,但是操作比較麻煩,而且容易燒傷(圖③)。

3 點燃放在隔物上的酒精棉球,迅速扣上火罐

貼棉法

貼棉法是指用直徑約為2釐米左右的棉片,厚度適中,浸漬少量75%~95%的乙醇,使棉片貼在罐內壁的底部或側壁,以火柴點燃,扣在皮膚上。此法多用於吸拔身體側面,操作簡便,吸附力也比較強。但是要注意,棉片的上酒精不能過多,以免滴落燙傷皮膚(圖④)。

4 棉球蘸乙醇,貼在罐底,點燃後扣在皮膚上

滴酒法

保持罐口朝上,將幾滴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內底部,然後轉動罐具,使酒精能均勻的蘸溼罐具的內壁,用酒精棉球點燃後迅速吸拔在施術部位。滴入酒精的多少應該根據罐體的大小決定,以不傷到皮膚為準。此法比較簡單,但須注意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邊處,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點燃時燙傷肌膚(圖⑤)。

5 滴數滴酒精或白酒到罐底,轉勻,點燃後扣在皮膚上

水煮法

水煮法是指利用煮水時蒸汽的力量,排去罐內的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吸拔於皮膚表面的一種方法。著名的壯醫拔罐療法,就屬於此種療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竹罐和木罐,也可以根據病情選用相應的中藥材煮罐,以提高治療效果。具體方法是將罐具放在熱水或者藥液中煮3~5分鐘,然後用鑷子將罐夾出,甩掉水液後迅速用幹毛巾捂住罐口,保持罐內的熱氣,然後趁熱將罐扣在需要拔罐的位置,對其加壓約半分鐘,吸於皮膚之上(圖⑥)。

6 竹罐用藥液煮3~5分鐘,甩幹後拔罐

抽氣法

抽氣法使用的是抽氣罐,是直接抽出罐內空氣以形成負壓的一種拔罐方法。優點是罐內的負壓大小容易掌握,不會引起燙傷,但是沒有溫熱感,不能實施其他的手法(圖⑦)。

7 抽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吸住皮膚

拔罐的特殊手法

留罐法

留罐法也叫坐罐法,是指將罐具吸附於皮膚上並停留一段時間的方法,一般是10~15分鐘。這種方法是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拔罐方法,適用於大部分病症。其分為單罐法和多罐法,單罐法即用一個罐治療疾病的方法,其適用的病症比較簡單,病變範圍比較小或者取穴較少的疾病。

例如,牙痛拔頰車,頭痛用太陽穴,局部軟組織的損傷用阿是穴等。多罐法即指多個罐同時使用,適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病情複雜或者選穴比較多的疾病,如腰背部軟組織損傷疼痛,一般面積比較大,所以用多罐法療效比較好。多罐療法治療時又分為分散罐法和排罐法,例如,背部脊柱兩側從上到下成行排列多個罐子,叫做排罐法;罐子排列稀疏或者不成行的,叫做散罐法。留罐要考慮到病人的皮膚、部位、體質、火罐的吸力等。若吸力較強要相應地縮短留罐時間,夏季或肌肉較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容易起水泡(圖⑧)。

8 將罐具留在皮膚上一段時間

熨罐法

熨罐法也叫滾罐法,是在閃罐法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多次使用閃罐法後,罐體會變得溫熱,立即將罐體翻轉,按摩穴位或者皮膚。使用的時候需注意要掌握好罐體的溫度,防止燙傷(圖⑨)。

9 將酒精棉球點燃後放入罐底,快速取出,將罐吸於皮膚上

閃罐法

閃罐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用鑷子夾住蘸過酒精的棉球,點燃後放入罐底,快速取出,將罐拔於病變部位,然後馬上將罐取下,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次吸拔於同一部位,這樣反覆多次的施術,直到皮膚潮紅為止。

這種方法一般用於皮膚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是指在某一部位(如穴位、病灶點)使罐吸附於皮膚後,又立即取下,反覆操作。這種反覆的牽拉、鬆弛的物理刺激,使皮膚反覆的緊、松,對神經和血管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充盈,增加細胞的通透性,從而使其運行狀態得以調整和改善。適宜於治療肌肉萎縮、肢體的麻木酸痛或者有一些較虛弱的病症。

此法不會在皮膚上留下淤斑,所以也適合在面部使用。注意,採用閃火法要使罐口始終向下,棉球經過罐口要快,防止反覆多次的加熱以致燙傷皮膚(圖⑩)。

10 將溫熱的罐體翻轉,按摩穴位或經絡

走罐法

走罐法又叫做行罐法、推罐法、滑罐法、移罐法等。具體操作時在皮膚表面或者罐口塗抹一層潤滑劑,用閃火法將罐具吸附在皮膚上,循著經絡或者需要拔罐的線路來回推罐,直到皮膚出現紅、紫、黑色斑為止。走罐法一般用於治療病變範圍較大,肌肉豐厚而平整的部位,或者需要循經絡拔罐的病症,常選用玻璃罐或陶瓷罐(圖)。

11 罐口或皮膚塗一層潤滑油,循著經絡推罐

搖罐法、轉罐法、提罐法

三者是在留罐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搖罐法是先將火罐牢固地吸拔在皮膚表面,然後均勻而有節奏地搖動火罐。操作時,手腕要放鬆,用力要柔和,速度不能太快,搖動的角度要適宜,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這種反覆的牽拉,增加了對皮膚和穴位的刺激量。凡是可以留罐的地方,都可以視需要而使用搖罐法(圖)。

12 拔罐後有節奏地搖動火罐

轉罐法較搖罐法力量大,刺激性強,留罐後使罐體來迴轉動。手法要輕柔,轉動角度要適中,以患者耐受為度。這種方法對皮膚或者穴位可造成更大的牽拉,增強了治療效果,多用於穴位治療或局部肌肉的放鬆(圖)。

13 留罐後來迴轉動罐體

提罐法是在留罐的基礎上,為了增強吸拔效果,反覆上提罐體,30~40次左右,使肌膚上下移動,對相應的內臟產生治療作用。此法常用於治療腹部的疾患,如胃痛、腹痛、洩瀉、痛經等症狀,效果比較好(圖)。

14 在留罐的基礎上反覆上提罐體

拔泡法

拔泡法是指在留罐的基礎上,使吸拔部位產生水泡的方法。一般20~30分鐘後,即有小米粒或者綠豆大小的密集的小水泡出現,既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又有強壯的功能。起罐後不必將水泡刺破,一般在2~5天內即可消失。對於較大的水泡,注意不要用手抓。如果已經弄破,塗抹龍膽紫藥水即可,以防感染。注意疤痕體質者不可用(圖)。

15 在留罐的基礎上使吸拔的部位產出水泡

針罐法

此法是留針與拔罐結合運用,使針、罐產生協同治療效果的一種方法。先用毫針在穴位上施用補瀉手法,然後在以針為

中心的部位上拔罐,留罐10~20分鐘,一般使用玻璃罐,因為可以隨時觀察罐內的情況。本法常用於風溼痺症的治療(圖)。

16 用毫針施補瀉手法,以針為中心進行拔罐

血罐法

17 用針刺出血再拔罐

血罐法,也可以叫做刺絡拔罐法或者刺血拔罐法。具體方法是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用梅花針扣打病變部位,再行拔罐術,以加強治療的效果。

此法多用於丹毒、乳癰,外傷淤血等疾病(圖)。

挑痧罐療法

是將拔罐和挑痧配合使用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在選定的部位上拔罐,待皮膚表面出現紫紅或者紫黑的淤血斑塊後起罐,在斑塊明顯處用消毒針挑刺,每個部位挑2~3下,以皮膚滲液、滲血為度。

此法常用於中暑、悶痧、感染性熱病、鬱痧、痛經等(圖)。

18 先拔罐,在斑塊明顯處用消毒針挑刺

塗藥拔罐法

在需要拔罐的部位,塗上煮好的中藥液,然後將罐子吸拔在施術部位,留罐15~20分鐘。

這種方法適宜於各種慢性病及疑難病症的治療(圖)。

19 先塗上藥液再拔罐

相關焦點

  • 脖子能拔罐嗎?拔罐有講究,這4個部位別動不動就拔罐
    現在很多人都崇尚養生,會通過多種養生的方法來促進健康,部分人發現自己體內溼氣過重,也會通過拔罐的方式來去除體內的溼氣,而在拔罐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項需要了解,如果拔罐的方法不合理,有可能就會埋下健康隱患。在拔罐的時候脖子這個部位可以進行嗎?
  • 拔火罐有哪些好處?盲目拔罐危害多多,看你適不適合拔罐
    「扎針拔罐子,病去一半子」,說的就是拔罐的好處多,但是拔罐也存在一些注意的事項,這樣才能把拔罐的優勢徹底發揮出來。拔罐的好處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拔罐時需要的注意事項有四個方面,首先拔罐前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吃得過於油膩是不適合拔罐的,清淡飲食是首選,也不宜過飽,7分飽為宜,可以按照這個要求,在拔罐前的3到5天堅持實施,保證拔罐的過程中不發生問題。
  • 拔罐是去溼氣還是去火氣?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好處?不妨了解
    拔罐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養生方式,我們經常會在別人身上看到拔罐的痕跡。既然是痕跡,就不會那麼美觀。但即便是不美觀,依然有很多人對它甚是痴迷,這歸功於它那具有養生的效果。有不少人一聽到拔罐,看到拔罐的步驟以後,就覺得拔罐就是給身體去火氣,其實並非如此,拔罐去的是溼氣。
  • 拔罐出水泡怎麼回事 拔罐有水泡的原因
    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患者體內風寒溼溼毒較盛,以溼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溼邪的表現。2、留罐時間有點長。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係的。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 拔罐的常見好處 孕婦女性月經期不宜拔罐
    原標題:拔罐的常見好處拔罐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哪些病拔罐治療效果更佳   拔罐療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刺激、負壓和溫熱作用,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人體局部微環境,起到醫療和保健作用。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拔火罐治療效果更好。
  • 拔罐減肥的壞處 拔罐時間很重要
    核心提示:拔罐我們都很熟悉,平時生活當中身體有些不舒服的話可以通過拔罐來治療,拔罐除了可以治病之外還可以減肥,不過我們也知道什麼東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那麼拔罐減肥的壞處是什麼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拔罐的好處和壞處 拔罐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家裡有老人,那麼你一定對拔罐不陌生,要知道,拔罐是可是傳統中醫學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經歷了祖祖輩輩而傳承下來的,那麼拔罐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呢?關於拔罐的一些注意問題,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
  • 拔罐的好處和壞處,你們了解拔罐後注意事項嗎
    相信大家對於拔罐都不陌生,拔罐是利用壓強來使拔罐部位充血,並最終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拔罐不僅可以緩解疲勞,更能有效的治療疾病,可謂好處多多,但是很多人對於拔罐的好處和壞處以及注意事項並不是很清楚。拔罐的好處有哪些?
  • 拔罐雖好 但非人人適合
    夏季拔罐是很多人推崇的養生方法,但是拔罐療法,對於我們來說,真的人人適用嗎?在夏季拔罐,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後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與內臟的關係。5、 祛除病邪。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不公能夠開腠理、散風寒,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鼓舞人體的正氣,也有助於體內致邪氣的排出。6、 雙向調節。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 女性適合不適合拔罐?拔罐的好處與壞處
    拔火罐是很普遍的事兒,的確拔火罐對人體能夠具有維護保養的實際效果,殊不知拔火罐也會存有一定的弊端。那麼女性拔罐的好處和弊端有什麼大伙兒知道嗎?一起來瞧瞧吧。
  • 拔罐對身體有什麼用?適量拔罐,身體會嘗到不少好處,注意別拔錯
    在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養生的方法也層出不窮,比如常見的按摩、推拿、拔罐等。拔罐身是一種中醫的理療方法,可以幫助預防身體疾病等,現在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拔罐,適當的拔罐是對身體有好處。拔罐是通過器皿扣在身體有穴位的地方,然後再排出器皿裡面的空氣,讓它吸附身體皮膚上,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也有的是利用燃火的方法。首先,拔罐對身體有什麼用?
  • 拔罐減肥穴位示意圖
    核心提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減肥了,這也是我們在聊天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話題,在聊天中有些人會講到為什麼我減肥就不成功呢,減肥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因為沒有堅持,而有些人卻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下面我們來了解下拔罐減肥穴位示意圖吧。
  • 闢謠:拔罐減肥效果好?實際上厲害的不是拔罐,而是配套的飲食
    前兩天有個會員來說鍛鍊,我看他後背青一塊紫一塊的,不用問就知道是去拔罐了!剛開始我以為他是最近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才去拔罐的,後來深聊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大哥是去拔罐減肥,想要運動配合拔罐,快速瘦身!這都21世紀了,居然還有人相信拔罐減肥靠譜?
  • 拔罐應該拔哪裡?
    而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將毛孔吸開並使皮膚充血,刺激局部腧穴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溼洩熱。可以解除人的疲勞,增強體質。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拔罐來治療,尤其是中老年人經常筋骨酸痛,通過拔罐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 拔罐顏色越深「毒」越多?
    原創 辨別真偽 京醫通中國人有多喜歡拔罐?每當夏天走在街上,你很容易能看到人們身上隱約可見的拔罐印跡...不論醫院還是美容店,很多人都有過拔罐的經歷...每個人拔完罐的樣子也各有不同。
  •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拔罐究竟對運動員有用嗎?
    600-200年就在古代中國被發明了,到今天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所以現在看來有「大保健」色彩的拔罐,其實和針灸同樣古老。不過,拔罐現在還是臨床實踐應用主導的治療方法,需要治療師的經驗與判斷。而如果從西方物理治療的角度來看,雖然系統性的回顧研究顯示,拔罐確實對癌症產生的疼痛,帶狀皰疹和頸椎病都有可以預期的良好效果,但任何的治療都需要以存證醫療(Evidence-based practice)為基本。目前關於拔罐有效果的臨床證據還很缺乏,大家都沒法解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拔過火罐之後感覺很舒服並且有緩解疼痛的效果。
  • 拔罐,真的可以排毒嗎?拔罐後留下的印記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
    其實拔罐是通過負壓使皮膚出現淤血,進而達到除溼祛寒,疏通經絡的目的,而且拔罐可以使血管有效擴張,進而對機體產生刺激,能夠有效增強體質。有些人在家裡也會選擇拔罐,但是如果方法不當的話,可能會燙傷皮膚,對身體造成損傷。拔罐後留下的印記是什麼?
  • 拔罐有這些好處與壞處,你都知道了嗎?這些注意事項也需要你了解
    拔罐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陌生了,並且也有不少人有拔罐的經歷。拔罐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可以讓身體中的溼氣排出體外,除此之外,拔罐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但是拔罐的好處與壞處有哪些呢?拔罐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拔罐的6個種類_尋醫問藥中醫頻道
    拔罐的種類有哪些?本文就是關於拔罐的6個種類介紹,希望能幫您更好的認識中醫傳統療法——拔罐,請往下看:(1)竹筒火罐: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4、5公分三拔火罐種,長短約8~10公分。
  • 你了解「東方神術」拔罐嗎?
    本報訊 (記者莊媛 實習生蔡宜庭)在裡約奧運會上,中式拔罐受到不少外國選手的追捧,遊泳名將菲爾普斯身上的拔罐印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