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辨別真偽 京醫通
中國人有多喜歡拔罐?
每當夏天走在街上,你很容易能看到人們身上隱約可見的拔罐印跡...
不論醫院還是美容店,很多人都有過拔罐的經歷...每個人拔完罐的樣子也各有不同。
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深有淺,宛如一副『麻將』...
但拔罐顏色越深就表示『排毒』越多嗎?拔罐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又有哪些講究?今天就來講一講~
01
拔罐不止是排毒
拔罐的作用,簡單來說主要有以下兩種:
消腫止痛
罐內負壓效應(產生的吸力),能改善拔罐局部的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從而緩解肌肉緊張,改變局部的營養狀態,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調節內科疾病
在特定穴位上拔火罐,其溫熱和吸力會對穴位產生持續刺激,刺激各器官,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對特定內科疾病起到一定調節、治療作用。
所以,拔罐並不會靠吸力把毒給『吸』出來。
而是促進身體功能恢復,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自行排出,從而促使疾病好轉。
02
罐印不是越深越好
既然拔罐吸出來的不是所謂的『毒』,所以拔罐留的罐印並不是越深效果越好。
罐印的顏色和形態沒有嚴格的輕重之分,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目前身體的一些狀況:
顏色
產生原因
紫黑色
供血不足,體內有積累的寒氣
發紫伴黑斑
體內氣血不夠暢通
鮮紅而豔
體內有熱或體質陰虛火旺
色紅而暗
體內有熱、供血不足
灰色
虛寒體質或體內有溼
水皰、水腫
體內有寒氣、溼氣
專家提醒: 罐印的顏色同時也受拔罐手法、時間、所用酒精濃度等因素影響,不能單靠罐印來辨別病情,需要由醫生綜合判斷。
03
拔罐講究位置
拔罐部位的選擇與經絡、穴位密切相關,治療不同的疾病選擇拔罐的部位也不同。比如:
肩頸疼痛
可拔大椎穴、肩井穴、風門穴等。
腰痛
可拔腎俞、大腸俞、腰陽關等穴。
感冒咳嗽、哮喘等
可拔大椎穴、肺俞穴等。
脾虛水腫
可拔脾俞、肝俞等穴。
慢性疲勞
可沿大杼穴至膀胱俞穴循膀胱經拔罐、走罐等。
所以拔罐部位的選擇還是一件比較專業的事情,建議還是先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拔罐講究手法
不同的拔罐手法,針對不同的病情和部位也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
● 留罐:拔罐後把罐留在治療部位10~15分鐘。
特點:此手法最常見,簡單易行,適用於幾乎所有需要拔罐的情況。
● 走罐:塗抹潤滑劑的情況下,將罐『嘬』住後在腰背部拉來拉去,至皮膚潮紅或出痧時取下。
特點:相當於把拔罐和刮痧結合,活血、通經止痛的作用相對更明顯。
● 閃罐:拔罐剛『嘬』上就立即取下,如此反覆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特點:適應於肌肉鬆弛,難以吸緊留罐的部位,和及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證患者。
拔罐的手法還有很多,不同的手法對應不同的具體情況,像刺絡拔罐、藥罐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05
拔罐後的禁忌
拔罐雖然可以治療和保健,但如果我們拔罐後不注意以下幾點,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同部位不能多次拔罐
短時間內同部位多次拔罐,容易出現皮膚損傷等情況。一般情況下,一周不超過2次比較合適。
不能馬上沾水、洗澡
拔罐後的皮膚暫時較為脆弱,馬上洗澡可能會造成損傷和感染。建議拔罐後12小時再洗澡,避免摩擦拔罐部位。
不能長時間吹風
拔罐時人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毛孔張開,如果此時吹冷風、空調,容易讓寒氣入體,導致其他疾病。所以拔完罐要避風寒、注意保暖。
以下幾類人
最好不要拔罐
❶ 有嚴重脊椎疾病者,如椎體滑脫;
❷ 心功能較差的人,如心力衰竭患者;
❸ 兒童和高齡老人;
❹ 孕婦不宜拔腹部及腰骶部;
❺ 急性外傷性骨折,重度水腫者;
❻ 某些皮膚過敏和皮膚疾病患者;
❼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對拔罐療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果還有關於拔罐的問題,請下面留言~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內容轉載,請標明來源
審稿專家:孫潔 北京小湯山醫院 中西醫結合康復科 副主任醫師
動圖:醫小影
原標題:《拔罐顏色越深「毒」越多?拔罐前一定要知道的5個真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