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廣州洪澇治理理念非常先進,有信心能治理好

2021-01-08 大洋網

廣州歷來高度重視做好城市排水系統改造和建設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廣州逐漸形成了較完善的排水系統,但是,為什麼仍有內澇發生?9月2日廣州市政府舉行的防暴雨內澇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文龍表示,廣州洪澇治理的理念非常先進,有信心能將洪水、內澇治理好,但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各個部門、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降水集中部分城區地形複雜,城市「硬底化」不利雨水疏導

從城市內澇的產生情況來看,廣州主要有山洪、河水入城,地勢低洼處積水以及排水不暢等情況。一方面,廣州部分地區的地形先天易積水內澇。另一方面,城市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山水格局,自然排水蓄水能力下降。此外,近年來城市「熱島效應」和「雨島效應」加劇,導致突發性短歷時強降雨更加頻繁、強度更大,極端暴雨天氣頻發,超出城市的應對能力。

降水集中且地形複雜。廣州市全年降水集中在汛期。地勢北高南低,北靠南嶺餘脈,南部為感潮河網地帶,易受天文大潮、颱風雨和風暴潮「三碰頭」侵襲。尤其是中心城區,既要承洩北部山溪性河流的洪水,又常常遭遇外江高潮頂託,地勢低洼的老城區猶如「鍋底」,潮位高時內河湧自排能力不足。

城市「硬底化」不利雨水疏導。原有的農田、綠地等透水能力強的地面被不透水的「硬底化」水泥地面所取代,以前城市內存在不少的農田、風水塘、河道、湖泊等「天然調蓄池」被填平、佔用,導致雨水的下滲量和截流量下降,徑流峰值增加,暴雨匯流的速度加快。

廣州是高度城市化城市,城市化率達86.38%,高密度的建成區缺乏足夠的雨水滯蓄空間,改變了原有的水系格局。高密度的建成區缺乏足夠的雨水滯蓄空間,城市大面積硬底化導致雨水下滲能力降低,都會使城市洪澇隱患加劇。

對內澇治理要有耐心,保護好防洪排澇設施

陳文龍建議,政府層面應該強化源頭管控,全面落實防洪排澇控制指標。一是建立建設項目防洪排澇風險評估體系。二是加強對建設項目佔用水域的管理和保護,確保基本水面率保持不減少。

此外,要加快補齊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短板。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大城市內澇治理資金投入,老城區結合更新改造,完善基礎設施,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抓緊補齊短板。新城區起步時就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

其三,要健全洪澇綜合防禦機制。建立健全各部門分兵把守、有序銜接、形成合力的綜合治理體系。

從市民層面來說,陳文龍表示,要相信政府、對內澇治理要有耐心。陳文龍說:「內澇治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系統性治理,需要政府多部門共同參與,廣州正在推進合流渠箱清汙分流改造、大型排水通道建設、排水達標單元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積水風險點排查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排水防澇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建設,希望廣大市民能夠支持和理解。」此外,廣大市民要積極參與保護好防洪排澇設施,不要在河道保護範圍內違章違法建設、騎壓、佔用;不要將垃圾等雜物丟入下水道或河湧等排水設施。同時增強避險意識,暴雨天氣,儘量不要外出;切勿在大雨天盲目穿行地勢較低並有積水的立交橋及涵洞、隧道等。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李天研、王燕,通訊員趙雪峰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廣州2025年將基本實現洪澇災害城市治理目標
    廣州2025年將基本實現洪澇災害城市治理目標 2020-09-02 16:21: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於曉 責任編輯:於曉
  • 美國大學治理理念、結構和功能
    美國大學奉行分享治理理念,外行治理、專家治理和共同體治理三位一體,在董事會、校長行政團隊和教授會構成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總攬全局,校長行政團隊全面負責大學經營與日常運行,教授會承擔學術決策、學術評議等事務,「三駕馬車」目標一致、相互作用。美國大學依靠治理體系維護了自治地位,保護了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成就了美國高等教育的卓越。
  •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高端對話|樂玉成談中國對全球治理三貢獻:智慧、力量和信心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9-09-18 19:49 來源
  • 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 宣講...
    摘要:全球氣候治理實踐已讓人類清醒地認識到,提升、振興合作共贏氣候治理新局面的遠大抱負,通過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理念注入正能量,會使其獲得被不斷踐行的動力。但令人擔憂的是,它們雖然在理念上已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現實中卻因不同國家對全球氣候治理的利益訴求不盡相同,以及隨之帶來的對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知差異,使得全球氣候治理進程舉步維艱,甚至陷於某種意義上的「僵化」局面。實踐證明,全球化治理實踐離不開作為世界體系行為主體的諸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合作。
  • 治理石漠化要因地制宜 專家學者為貴州石漠化治理「支招」
    論壇現場  金黔在線訊 7月20日下午,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會生態文明科技創新論壇上,與會專家和學者們圍繞著「石漠化防治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了加快生態保護科技創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石漠化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問題。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曾在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汙染專家,為杜塞道夫應用科技大學應用數學教授、波恩大學副教授。每到夏季,臭氧都成為中國多地的首要汙染物。夏季臭氧汙染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廣泛存在?歐洲在臭氧汙染預警和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效果如何?中國環境報記者採訪了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迪特˙施韋拉博士。
  • 洪澇災害 農作物遭災怎麼辦 有科學辦法挽救
    1.洪澇災害嚴重,多地農田被淹!近期,南方持續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多地農田被淹,農作物遭水淹後,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將給作物品質、產量帶來嚴重危害。農作物遭遇洪澇災害後,一定要先及時排水、洗苗護苗。作物受淹72小時內,挽救回來的機率很大。
  • 區塊鏈治理與 Polkadot 的鏈上治理實踐
    這些改進如同 AB 在立場書中所提到的,其他的所謂 altcoin 生態體系,多多少少也都有涉及。但是能區分 Tezos 和其他去中心化公鏈的最大區別,在於其在立場書中提出的「自修復」理念。 Tezos 對於硬分叉是持強烈反對態度的,對於區塊鏈功能創新,其認為直接硬分叉將降低整個系統的價值。
  • 用探地雷達車對道路進行探測 廣州高科技治理地陷隱患
    用探地雷達車對道路進行探測 廣州高科技治理地陷隱患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馮國炳  2020-08-03 記者獲悉一項先進的科學技術,能以極快速度發現地陷隱患——道路做了「CT」後,藏在深處的隱患就會暴露無遺。
  • 以生態系統理念創新引領實現城市治理目標
    以城市居民健康作為生態系統理念實現的城市治理成效之一,就是一方面強調以保護居民健康為目的,對基礎疾病預先處理的預防和控制能力,同時建立完善的基礎醫療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 理論頭條|城市治理: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
    城市治理: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 向春玲在漢語中,城市最原本的意義是「城」與「市」的結合,揭示了城市起源的防衛功能和商業功能,後來城市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通信、金融貿易中心等。城市的主體是人,人有物質的需要,也有安全的需要,還有發展的需要。城市的本質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創造的人工環境。
  • 中國系統:市域社會治理要實現理念、體系、能力現代化
    「中國系統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榮獲「智慧治理十大解決方案」大獎中國系統社會治理產品線總經理緱秦徵出席當日的智慧治理建設研討會時,就中國系統的社會治理解決方案與理念進行闡述,他表示,市域治理現代化是一個整體工作,需要從治理體制、工作布局、治理方案等多方面著手,而信息服務與技術將為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高效支撐。
  • 美國專家:植樹就能治理沙漠,中國犯得上用「反人類」操作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快,掌握的科技越來越先進,但是對環境的汙染也開始變得非常大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開始治理環境了,都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一點,治理環境分為很多的部分,一般來說,人們只知道城市環境的治理,但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治理的!
  • 山東大學探討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校園治理新理念
    山東大學探討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校園治理新理念 2014-11-21 00:43:39中國高校紛紛廢止禁止大學生在校結婚、生子的規矩,實屬依法治校的歷史性進步……山東大學高層領導20日下午與法律教育專家「碰撞」,探討依法治國背景下依法治校新理念。  中新網記者20日從山東大學「依法治校」相關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後,山東大學專家建議,應把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貫穿到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全過程。
  •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發布日期:2020-10-10 09:18 瀏覽次數:
  • 治理藍藻,我們準備好了嗎?
    國外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開展了對水體異味的研究,幾十年來,面對汙水引發的藍藻,人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從8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藍藻水華研究至今,這個領域內的科研專家已經開發和提出許多項技術成果,具體有機械去除藍藻技術、電磁波處理技術、化肥控失技術、水體氮磷藻移出技術、黏土除藻技術、化學固磷方法、生物酶分解技術等幾十種技術與方法。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 第四屆網際網路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南京智庫峰會舉行
    本報南京11月27日電(記者莊俊亭)以「數字新生態社會雲治理」為主題的第四屆網際網路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南京智庫峰會日前舉行。各級網信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等200餘人相聚南京主會場,並與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分會場雲端連線,共同探討數字時代網絡社會治理工作的發展路徑。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因此,中國的水汙染治理與國外相比,就更為艱辛和困難。 1972年,周恩來總理批准成立的官廳水庫水汙染治理辦公室,可以作為中國水汙染治理起步的標誌,也成為中國水源保護的搖籃。此後,在北京西郊、東南郊、薊運河、東北一、二松花江,國家「六五」、「七五」水環境容量和背景值科技攻關,都是中國水汙染防治科學技術和專業人才的必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