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科學理論體系核心著作——
《實驗、測量與科學》
科學的發展過程嚴格地遵循著一套方法論進行步進式演進,即使最偉大的科學突破依然如此。本書打破了以往認為實驗是科學的基礎這一傳統科學哲學對科學本身的認知,將一切科學建立在測量基礎之上,釐清了科學發展的核心規律,為社會領域的科學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
以純科學認知一切事物!
2018年10月22日-24日,上海第五屆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展在上海跨國採購中心舉行。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在世界首創的超高速飛輪艇技術基礎上,最新推出科幻而炫酷的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展會上引起強烈震撼。澎湃新聞,上海電視臺及看看新聞Knews,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等上海主流媒體均在報導本次會展的首要位置介紹該產品,以及飛輪船發明人侯亮先生歷經33年成功研發該技術,從最初不被人理解到逐步獲得船舶業界權威專家、學術機構和專業部門越來越廣泛認可的傳奇經歷。
蜥蜴仿生飛輪艇發明人侯亮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
在展會上,析易船舶創始人侯亮董事長向中央軍委、東部戰區等首長、科技部、江蘇省委以及上海市委領導匯報了水冰兩棲飛輪艇,並與多位軍隊首長和領導、專家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為什麼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會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因為全世界能做到冰上和水上都能超過百公裡時速的,目前只有這一款產品。
美國沒有嗎?這個真沒有。
歐洲沒有嗎?這個也沒有。
日本沒有嗎?這個不能有。
俄羅斯沒有嗎?他們可以有,但得從中國購買技術和產品。
全世界只有我們有。
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有。
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析易船船有,是真正原創性的發明。
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為什麼這個產品如此重要?現在北方界河等地區,同一個河段,夏天採用巡邏艇,到冬天只能採用氣墊船。如果河面上有冰凌,氣墊船是不敢跑的,因為底部的氣墊是採用橡膠材料,很可能會被冰凌劃破。而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一個河段只需要一種產品,冬夏皆可使用,而且它採用了可抗冰凌的設計。另外,該產品在南北極等地區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析易飛輪艇超高速的性能和兩棲能力對中國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基本用不著再過多地深入分析。
事實上,2016年析易船舶攜超高速登陸艇產品參加第二屆軍民兩用展時,初露鋒芒即在中央軍委、各大戰區和各軍兵種等軍方首長中引起強烈轟動。
蜥蜴仿生飛輪艇顛覆了船舶行業的歷史,為高性能船舶的未來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它已經引起船舶史學界的高度關注,認為它將徹底改寫世界船舶發展的歷史。自2015年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以來,在船舶高速化方向上已經逐步進入自由王國的世界,不斷獲得更多原創性的高性能船舶技術突破。對飛輪艇極其優異的超高速性能,船舶學術界及專業機構已經普遍認可,針對其海上運行的耐波性能以及大型化能力,析易船舶也已經獲得重大技術突破並已進行了實船驗證。
在船舶領域,技術進步是極為困難的。一般情況下,一個專業團隊在龐大資金的支持下,能在一、二十年的時間內搞成功一種船型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侯亮先生在夫人、眾多親朋好友以及專家領導等長期支持和幫助下,主要是憑個人一已之力,在33年時間內連續地成功研發出多種高性能船型,展現出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愛迪生、特斯拉等頂尖的偉大發明家才能具備的天才潛質。
2015年5月,美國專業船舶雜誌JOSE發表蜥蜴仿生飛輪船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立即驚動了國際船舶學術界,德國、美國等權威船舶學術雜誌紛紛來信,一切有關蜥蜴仿生飛輪艇的論文他們都要,並可最優先刊登。當時我們深感驚訝,直到2年後才知原因何在。2011年在德國漢堡召開過一個國際船舶推進的學術研討會,會上就高速明輪進行過專題研討。國際上有很小一批人對早期的明輪推進並未完全放棄,一直有人在持續跟蹤研究,只是從未獲得過真正的突破。1970年6月,位於美國新澤西著名的戴維森實驗室就進行過高速明輪的原理性研究。其論文可在美國國防信息中心網站上查到(Gilbert A.Wray, A Model Study of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Paddle-WheelPropulsive Devices for High-Speed Craft)。該研究結果表明,從理論上說高速明輪推進效率可達80%以上,這遠遠超過現在流行的螺旋槳。在漢堡學術會議上,澳大利亞塔斯瑪尼亞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甚至公布了一個小的高速明輪工程樣船,但效果並不理想(David Harte,An application of paddlewheel propulsion to a high speed craft)。它採用的是與析易船舶的6號飛輪艇一樣的300馬力發動機,排水量僅為1噸,最高速度只達到32.8節。而6號飛輪艇是1.95噸的排水量居然達到最高實測65節,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在船舶領域出現如此懸殊的技術差異,無疑會讓國際船舶領域權威的學術雜誌主編們大為震動。
2015年7月15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組織國內708所、702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海軍工程大學、726所、江蘇省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高性能船舶領域的最具權威性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報告認為:侯亮先生發明的仿生飛輪掠水船「排水量傅氏數高達7.9,快速性能極其優異,是一種既高速又經濟的創新船型,屬於世界首創」。有位與侯亮交流過的權威船舶專家說道,他平生最煩別人動則說什麼「世界首創」,如果有誰說了一定要把他駁倒。但了解過侯亮的飛輪船技術之後認為,這真的是一個世界首創且意義重大的技術。
2017年初,析易船舶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聯合開發產品。當最初滿懷疑惑的姜董事長親自乘坐6號飛輪艇後,走上岸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劉總工親自乘坐後走上岸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太平穩了,太平穩了。要知道他們自己是開發了世界技術指標最領先的產品,親自乘坐過的各種船型不計其數,在9.3大閱兵時他們開發生產的產品就有兩個方隊。
析易船舶還與中船重工多個專業研究所等國內船舶領域的權威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2017年獲得上海市科技發展資助。
2017年7月,面向民用市場開發的雙箭系列高速消波艇設計圖紙通過江蘇CCS船級社審圖。
2018年,先後與上海船舶研究院,以及擁有亞洲最高速水池、剛剛試飛了AG600水上飛機的605所聯合進行模型實驗研究。
在本次軍民兩用展上,析易船舶的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上海市科委強力推薦下首批入選前瞻創新研究院支持項目。
展會入口處,析易船舶的超高速飛輪艇成為主推的項目
就在軍民兩用展召開的前一個星期,公司研發的可乘12人雙箭系列商用高速消波艇原型艇下水實際測試,獲得了出乎自己意料的巨大成功,多項主要技術指標超出原設計,有望創造新的世界記錄。首航即輕鬆跑出時速78公裡的速度。最令人震驚的是該原型艇在高速運行狀態下,幾乎看不到傳統的凱爾文系興波,甚至也看不到2013年Rabaud和Moisy等人提出的新興波理論現象。從水動力學的技術原理上分析,該高速消波艇速度越高,所產生的興波反而越小,原型艇實際下水測試完全證實了理論分析、在上海船舶研究院及605所進行的模型測試和前期水面實驗的結果。消波技術是船舶領域的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析易船舶的高速消波艇達到的這種超級消波能力在以往船舶技術中是無法想像的。其高速航行時的興波之微小令人嘆為觀止、傲視全球、無人可望其項背。該原型艇的實驗結果也已經在船舶業界引起越來越強烈的震撼。
10-15公裡時速運行時船的尾跡,可見船尾兩側明顯的凱爾文系興波
時速80公裡左右超高速運行時,離開船體兩側船舷尾跡僅2、3米距離,水面擾動就已經變得微乎其微,對岸邊及河道裡運行的其他船隻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傳統船型即使通過拼命加大功率也可以獲得較高速度,但都是速度越高興波也越大,在內河等航區,因興波對其他船隻及河岸影響嚴重而不允許高速。所以,解決不了興波問題,速度再快也沒用,從這裡可看出高性能船發展極其艱難之所在。析易船舶的超高速飛輪船及其他原創技術產品,不僅僅是高速性能極其優異,而且能量效率、平穩舒適性、極小興波、耐波性、低成本、超淺吃水、起飛快、無阻力峰,水陸、水冰、淺灘等多棲和廣泛的適航能力,不沉性及安全性等眾多技術和經濟指標上都同時獲得優異或極其優異的性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高性能船真正大規模商用。
例如,傳統船型中氣墊船和水翼船雖然興波也較小,速度較高,但氣墊船操縱性不好,只能在水域及陸域廣闊且平坦環境下航行。水翼船吃水很深,難以適應大多數內河條件,底部水翼高速運行時很容易與水下物體發生撞擊、損壞價格高昂的水翼,這是一個幾乎無解的難題。地效應船雖然高速性能更加突出,但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問題難以真正有效解決,最後評估結果還不如發展成水上飛機,這也是現在中國搞成功AG600水上飛機並如此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高速公路還是高速鐵路,速度指標遠遠不止是車輛技術能決定的,更要取決於路面技術的發展。飛機一般是在相對單純的空中飛行,如果低空高速與飛鳥相撞也會是致命的。船舶要想實現高速,不僅僅要超越隨速度呈指數增加的興波阻力難題,而且作為水面的運行環境基本是「純天然」,難以像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那樣進行全面完整的人工改造。當然,這在另一方面又是船舶經濟性較好的關鍵因素。高性能船只能從船舶技術本身角度出發去適應各種複雜的天然環境。如果只是在實驗水域實現高速,而不能適應極為複雜的天然環境,那是無法大規模普及的。因此,總是存在一些致命且無解的否定項,是過去的高性能船一直難以得到大規模應用的命門所在。
析易船舶的系列原創技術和產品之所以展現了光明的應用前景,關鍵還不在於其高速性能極其優異,更在於它所展現的各種複雜環境適應能力超級強悍。甚至在黃河上進行實驗時,一些只有薄薄幾公分水面的淤泥淺灘,飛輪艇也能輕鬆地高速滑行通過。經過長期仔細的評估,未發現蜥蜴仿生飛輪艇在技術上存在任何否定項,一切我們自己能夠想像到、或在交流中其他專家客戶能夠想像到的運行環境(尤其海上運行時的耐波性),析易船舶飛輪艇技術都有相應的可行解決方案。人們往往容易被一兩項技術指標所吸引,但對於真正想要大規模普及的技術來說,是否存在否定項是更加至關重要的課題,對高性能船來說尤其如此。
下水實驗的雙箭系列高速消波艇
高速航行測試中的消波艇,測試乘員已經達到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