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水冰兩棲飛輪艇轟動軍民兩用展

2021-01-21 純科學

純科學理論體系核心著作——

《實驗、測量與科學》

科學的發展過程嚴格地遵循著一套方法論進行步進式演進,即使最偉大的科學突破依然如此。本書打破了以往認為實驗是科學的基礎這一傳統科學哲學對科學本身的認知,將一切科學建立在測量基礎之上,釐清了科學發展的核心規律,為社會領域的科學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

以純科學認知一切事物!



2018年10月22日-24日,上海第五屆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展在上海跨國採購中心舉行。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在世界首創的超高速飛輪艇技術基礎上,最新推出科幻而炫酷的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展會上引起強烈震撼。澎湃新聞,上海電視臺及看看新聞Knews,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等上海主流媒體均在報導本次會展的首要位置介紹該產品,以及飛輪船發明人侯亮先生歷經33年成功研發該技術,從最初不被人理解到逐步獲得船舶業界權威專家、學術機構和專業部門越來越廣泛認可的傳奇經歷。

蜥蜴仿生飛輪艇發明人侯亮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

在展會上,析易船舶創始人侯亮董事長向中央軍委、東部戰區等首長、科技部、江蘇省委以及上海市委領導匯報了水冰兩棲飛輪艇,並與多位軍隊首長和領導、專家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為什麼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會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因為全世界能做到冰上和水上都能超過百公裡時速的,目前只有這一款產品。

美國沒有嗎?這個真沒有。

歐洲沒有嗎?這個也沒有。

日本沒有嗎?這個不能有。

俄羅斯沒有嗎?他們可以有,但得從中國購買技術和產品。


全世界只有我們有。

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有。

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析易船船有,是真正原創性的發明。

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為什麼這個產品如此重要?現在北方界河等地區,同一個河段,夏天採用巡邏艇,到冬天只能採用氣墊船。如果河面上有冰凌,氣墊船是不敢跑的,因為底部的氣墊是採用橡膠材料,很可能會被冰凌劃破。而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一個河段只需要一種產品,冬夏皆可使用,而且它採用了可抗冰凌的設計。另外,該產品在南北極等地區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析易飛輪艇超高速的性能和兩棲能力對中國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基本用不著再過多地深入分析。

事實上,2016年析易船舶攜超高速登陸艇產品參加第二屆軍民兩用展時,初露鋒芒即在中央軍委、各大戰區和各軍兵種等軍方首長中引起強烈轟動。

蜥蜴仿生飛輪艇顛覆了船舶行業的歷史,為高性能船舶的未來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它已經引起船舶史學界的高度關注,認為它將徹底改寫世界船舶發展的歷史。自2015年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以來,在船舶高速化方向上已經逐步進入自由王國的世界,不斷獲得更多原創性的高性能船舶技術突破。對飛輪艇極其優異的超高速性能,船舶學術界及專業機構已經普遍認可,針對其海上運行的耐波性能以及大型化能力,析易船舶也已經獲得重大技術突破並已進行了實船驗證。

在船舶領域,技術進步是極為困難的。一般情況下,一個專業團隊在龐大資金的支持下,能在一、二十年的時間內搞成功一種船型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侯亮先生在夫人、眾多親朋好友以及專家領導等長期支持和幫助下,主要是憑個人一已之力,在33年時間內連續地成功研發出多種高性能船型,展現出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愛迪生、特斯拉等頂尖的偉大發明家才能具備的天才潛質。

2015年5月,美國專業船舶雜誌JOSE發表蜥蜴仿生飛輪船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立即驚動了國際船舶學術界,德國、美國等權威船舶學術雜誌紛紛來信,一切有關蜥蜴仿生飛輪艇的論文他們都要,並可最優先刊登。當時我們深感驚訝,直到2年後才知原因何在。2011年在德國漢堡召開過一個國際船舶推進的學術研討會,會上就高速明輪進行過專題研討。國際上有很小一批人對早期的明輪推進並未完全放棄,一直有人在持續跟蹤研究,只是從未獲得過真正的突破。1970年6月,位於美國新澤西著名的戴維森實驗室就進行過高速明輪的原理性研究。其論文可在美國國防信息中心網站上查到(Gilbert A.Wray, A Model Study of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Paddle-WheelPropulsive Devices for High-Speed Craft)。該研究結果表明,從理論上說高速明輪推進效率可達80%以上,這遠遠超過現在流行的螺旋槳。在漢堡學術會議上,澳大利亞塔斯瑪尼亞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甚至公布了一個小的高速明輪工程樣船,但效果並不理想(David Harte,An application of paddlewheel propulsion to a high speed craft)。它採用的是與析易船舶的6號飛輪艇一樣的300馬力發動機,排水量僅為1噸,最高速度只達到32.8節。而6號飛輪艇是1.95噸的排水量居然達到最高實測65節,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在船舶領域出現如此懸殊的技術差異,無疑會讓國際船舶領域權威的學術雜誌主編們大為震動。

2015年7月15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組織國內708所、702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海軍工程大學、726所、江蘇省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高性能船舶領域的最具權威性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報告認為:侯亮先生發明的仿生飛輪掠水船「排水量傅氏數高達7.9,快速性能極其優異,是一種既高速又經濟的創新船型,屬於世界首創」。有位與侯亮交流過的權威船舶專家說道,他平生最煩別人動則說什麼「世界首創」,如果有誰說了一定要把他駁倒。但了解過侯亮的飛輪船技術之後認為,這真的是一個世界首創且意義重大的技術。

2017年初,析易船舶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聯合開發產品。當最初滿懷疑惑的姜董事長親自乘坐6號飛輪艇後,走上岸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劉總工親自乘坐後走上岸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太平穩了,太平穩了。要知道他們自己是開發了世界技術指標最領先的產品,親自乘坐過的各種船型不計其數,在9.3大閱兵時他們開發生產的產品就有兩個方隊。

析易船舶還與中船重工多個專業研究所等國內船舶領域的權威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2017年獲得上海市科技發展資助。

2017年7月,面向民用市場開發的雙箭系列高速消波艇設計圖紙通過江蘇CCS船級社審圖。

2018年,先後與上海船舶研究院,以及擁有亞洲最高速水池、剛剛試飛了AG600水上飛機的605所聯合進行模型實驗研究。

在本次軍民兩用展上,析易船舶的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上海市科委強力推薦下首批入選前瞻創新研究院支持項目。

展會入口處,析易船舶的超高速飛輪艇成為主推的項目

就在軍民兩用展召開的前一個星期,公司研發的可乘12人雙箭系列商用高速消波艇原型艇下水實際測試,獲得了出乎自己意料的巨大成功,多項主要技術指標超出原設計,有望創造新的世界記錄。首航即輕鬆跑出時速78公裡的速度。最令人震驚的是該原型艇在高速運行狀態下,幾乎看不到傳統的凱爾文系興波,甚至也看不到2013年Rabaud和Moisy等人提出的新興波理論現象。從水動力學的技術原理上分析,該高速消波艇速度越高,所產生的興波反而越小,原型艇實際下水測試完全證實了理論分析、在上海船舶研究院及605所進行的模型測試和前期水面實驗的結果。消波技術是船舶領域的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析易船舶的高速消波艇達到的這種超級消波能力在以往船舶技術中是無法想像的。其高速航行時的興波之微小令人嘆為觀止、傲視全球、無人可望其項背。該原型艇的實驗結果也已經在船舶業界引起越來越強烈的震撼。

10-15公裡時速運行時船的尾跡,可見船尾兩側明顯的凱爾文系興波

時速80公裡左右超高速運行時,離開船體兩側船舷尾跡僅2、3米距離,水面擾動就已經變得微乎其微,對岸邊及河道裡運行的其他船隻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傳統船型即使通過拼命加大功率也可以獲得較高速度,但都是速度越高興波也越大,在內河等航區,因興波對其他船隻及河岸影響嚴重而不允許高速。所以,解決不了興波問題,速度再快也沒用,從這裡可看出高性能船發展極其艱難之所在。析易船舶的超高速飛輪船及其他原創技術產品,不僅僅是高速性能極其優異,而且能量效率、平穩舒適性、極小興波、耐波性、低成本、超淺吃水、起飛快、無阻力峰,水陸、水冰、淺灘等多棲和廣泛的適航能力,不沉性及安全性等眾多技術和經濟指標上都同時獲得優異或極其優異的性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高性能船真正大規模商用。

例如,傳統船型中氣墊船和水翼船雖然興波也較小,速度較高,但氣墊船操縱性不好,只能在水域及陸域廣闊且平坦環境下航行。水翼船吃水很深,難以適應大多數內河條件,底部水翼高速運行時很容易與水下物體發生撞擊、損壞價格高昂的水翼,這是一個幾乎無解的難題。地效應船雖然高速性能更加突出,但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問題難以真正有效解決,最後評估結果還不如發展成水上飛機,這也是現在中國搞成功AG600水上飛機並如此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高速公路還是高速鐵路,速度指標遠遠不止是車輛技術能決定的,更要取決於路面技術的發展。飛機一般是在相對單純的空中飛行,如果低空高速與飛鳥相撞也會是致命的。船舶要想實現高速,不僅僅要超越隨速度呈指數增加的興波阻力難題,而且作為水面的運行環境基本是「純天然」,難以像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那樣進行全面完整的人工改造。當然,這在另一方面又是船舶經濟性較好的關鍵因素。高性能船只能從船舶技術本身角度出發去適應各種複雜的天然環境。如果只是在實驗水域實現高速,而不能適應極為複雜的天然環境,那是無法大規模普及的。因此,總是存在一些致命且無解的否定項,是過去的高性能船一直難以得到大規模應用的命門所在。

析易船舶的系列原創技術和產品之所以展現了光明的應用前景,關鍵還不在於其高速性能極其優異,更在於它所展現的各種複雜環境適應能力超級強悍。甚至在黃河上進行實驗時,一些只有薄薄幾公分水面的淤泥淺灘,飛輪艇也能輕鬆地高速滑行通過。經過長期仔細的評估,未發現蜥蜴仿生飛輪艇在技術上存在任何否定項,一切我們自己能夠想像到、或在交流中其他專家客戶能夠想像到的運行環境(尤其海上運行時的耐波性),析易船舶飛輪艇技術都有相應的可行解決方案。人們往往容易被一兩項技術指標所吸引,但對於真正想要大規模普及的技術來說,是否存在否定項是更加至關重要的課題,對高性能船來說尤其如此。

下水實驗的雙箭系列高速消波艇

高速航行測試中的消波艇,測試乘員已經達到14人



相關焦點

  • 下海、隱身 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軍民融合造」
    「海蜥蜴」是我國面向未來戰場和國際客戶需求研發的高端智能海洋防務裝備,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科研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以軍民兩用為研發立足點、突破點,未來戰場上人工智慧裝備唱主角,減少人的傷亡是發展方向。成立之初,我們就把這個作為企業的定位。」
  • 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將在青島西...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畢海虹、黃斌、記者安然報導 第五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中國特種材料及製品展覽會將於12月7-9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博城舉辦。本次展會以「自主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將開展主論壇、平行論壇、展覽會等多項活動,旨在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的「中國材料」解決方案,為軍民兩用材料及裝備行業搭建更加切實、高效的多元化交流、合作、貿易平臺。
  • 顯示屏成本汙染雙降低,軍民兩用兩相宜
    打開APP 顯示屏成本汙染雙降低,軍民兩用兩相宜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23 16:40:00 成本汙染雙降低軍民兩用兩相宜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作為新一代顯示和照明設備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手環等電子產品,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世界主流的電子設備供應商均已使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顯示屏。它不僅超薄、超輕、畫面豔麗,而且具有耐寒耐候、可彎曲摺疊、容易與可穿戴電子設備整合等特點,在軍民兩用領域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2019年軍民兩用纖維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論壇」在寧召開
    5月24—26日,由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全聯科技裝備業商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暨展覽會」在南京召開。其在軍民兩用領域有哪些應用?各種材料在具體軍民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和難點?應從哪些方面切入促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的進程?這些重要議題均融入到了由政府和軍方有關部門、相關新材料及應用領域的權威院士、專家所作的精彩主題報告中。
  • 加強滬渝科技合作 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2018年6月21日,由國家科技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重慶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暨第九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   在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和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上海展團緊扣展會「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主題,共組織了 12家單位的23個項目參加重慶高交會的展覽展示和洽談,重點展示具有市場前景的軍民兩用技術、民技軍用技術的項目和產品,促進上海軍民兩用技術及高新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實現上海與中西部地區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對長江流域的示範帶動作用
  • 曾經世界之最,蘇聯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為何最後沒有服役?
    ,這款飛機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雙發渦扇式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當時這款飛行器在1989年8月20日的土希諾機場上空舉行的航空節飛行表演中首次公開露面,表現出非常出色的性能,當時打破了現有的14項世界紀錄,並一舉拿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的稱號。A-40水陸兩用飛機的機體設計上,主機翼採用的是常規雙梁中等展弦比後掠翼的設計,前緣後掠角23°13′,沒有設計下反角,翼展為 41.62米。
  • 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原標題: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張前)在一塊晶片上不僅能發出光,還能同時接收光,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
  •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馬福義來濰出席杜仲橡膠材料軍民兩用研討會
    4月16日,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馬福義出席了山東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青州組織召開的杜仲橡膠材料軍民兩用研討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雲葆等有關領導陪同活動。  馬福義指出,要充分發揮杜仲品種資源和科研技術優勢作用,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重點在關鍵技術研發、市場開拓、技術推廣等方面下功夫。
  • Aika愛家科技:以石墨烯智能服飾點亮「軍民融合」夢
    2015年初,國家首次提出要「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近幾年,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軍民兩用技術應用及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和地位更為突出。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守宮,變色龍,兩棲...
    原標題: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圖說:玉米蛇。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遊客朋友們可以看到包括傘蜥、睫角守宮、高冠變色龍等在內的多種兩棲爬行生物,這些「怪咖」們將以奇形怪狀的外貌、獨特的生活習性,向遊客朋友展示兩棲爬行生物奇妙的「怪異之處」。
  • 夏天遊泳冬天滑冰,水立方「兩棲」?詳解由水到冰「變形記」
    一邊是國人有特殊情結的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是創造過24項世界紀錄的「全世界最快的泳池」;一邊是冰壺場地的嚴苛標準、國際奧委會的嚴格把關和「科技冬奧、綠色冬奧」的莊重承諾。水還是冰,夏還是冬——這道二選一的艱難命題,橫在冬奧團隊面前。水立方何去何從?
  • 夏天遊泳,冬天滑冰:「水冰轉換」中國方案打造兩棲水立方
    一邊是國人有特殊情結的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是創造過24項世界紀錄的「全世界最快的泳池」;一邊是冰壺場地的嚴苛標準、國際奧委會的嚴格把關和「科技冬奧、綠色冬奧」的莊重承諾。水還是冰,夏還是冬——這道二選一的艱難命題,橫在冬奧團隊面前。水立方何去何從?
  • 圖集:水陸兩棲飛機的前世今生和關鍵技術
    在PS-1水上飛機的基礎上逐步改進形成的US-2水陸兩用救護機被業界認為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水陸兩棲飛機。 日本US-2水陸兩用救護機 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研製的CL-215及後續改進型CL-415水陸兩棲飛機是專門為滅火、搜索、巡邏和救護等任務而研製的,多國林業部門及海事部門都配備了這兩款機型,是世界上研製及應用最為成功的水陸兩棲飛機。
  • 世界唯一兩棲「蠑螈」機器人Ⅱ亮相
    圖為世界唯一可水陸兩棲「蠑螈」機器人Ⅱ。   第三隻眼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在法國裡昂舉行的歐洲最大服務性機器人展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波爾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既可在陸地爬行又可在水中遊弋的兩棲機器人「蠑螈」Ⅱ。   「蠑螈」機器人的設計靈感源於大自然。作為兩棲類動物,蠑螈非常類似於地球上第一個陸地棲息的脊椎動物。
  • 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通過28項試驗 正式交付
    圖為在2018年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拍攝的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千龍網軍事頻道記者 馬群 攝)(保存本圖可查看大圖)(科技日報4月29日報導)日前,由民營企業青島無疆技術有限公司與國有大型現代化綜合性軍工企業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模塊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全球首款水陸兩棲智能無人防務快艇「海蜥蜴」正式交付使用。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
    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北鬥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化路徑研究(下)
    因此,俄羅斯利用國防工業獨一無二的生產和科研潛力,如微電子技術、光電器件、人工智慧系統、近實時導航系統、空氣動力系統、計算機和雷達、核技術等兩用技術生產出大量品質優良的民用品。俄羅斯利用軍工企業的兩用技術加速對國內軍工企業進行結構改造,緩和了俄羅斯面臨的軍民發展脫節問題,其中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是俄羅斯軍民融合發展的典型。
  • 科學直播課堂第六彈—水陸兩棲船
    這次呀我們就要做一個利用反作用力奔跑的水陸兩棲船!         實驗目的:通過對水陸兩棲船的拼裝,讓學生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及螺旋槳的相關知識。(2)螺旋槳通過轉動對空氣施加一個向後(前)的作用力,空氣就會對螺旋槳產生一個向前(後)的反作用力,推動水陸兩棲船行駛。材料準備:船體泡棉、電池盒、馬達、輪子套裝、扇葉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圖)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朱思平 報導:2018年10月20日8時30分,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國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身上。龍騰漳河水,夢飛白雲間。AG600水上首飛正式開始。開車、滑行、入水……一氣呵成。
  • 涪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軍民產業互融互通、軍民科技互促互動、軍民設施共建共享,記者近日從涪陵區經信委獲悉,今年以來,涪陵致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以市場、戰略需求為導向,推動「軍轉民」「民參軍」,加快川東船舶等軍工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引導優勢企業進入裝備生產等領域,圍繞太極集團等醫藥企業打造軍民融合生物醫藥產業園,推動太極藿香正氣液、涪陵榨菜等3個產品進入軍隊採購目錄,推進華蘭生物、倉興達涪陵公司產品與總公司已進入軍隊採購目錄的產品形成上下遊產品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