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通過28項試驗 正式交付

2020-11-27 千龍網

圖為在2018年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拍攝的國產全球首款兩棲智能無人艇"海蜥蜴"。(千龍網軍事頻道記者 馬群 攝)(保存本圖可查看大圖)

(科技日報4月29日報導)日前,由民營企業青島無疆技術有限公司與國有大型現代化綜合性軍工企業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模塊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全球首款水陸兩棲智能無人防務快艇「海蜥蜴」正式交付使用。「海蜥蜴」順利通過了密性試驗、路基試驗、系泊試驗、傾斜試驗和航行試驗等5大類28個子項技戰術試驗項目。「海蜥蜴」是我國面向未來戰場和國際客戶需求研發的高端智能海洋防務裝備,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科研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

「以軍民兩用為研發立足點、突破點,未來戰場上人工智慧裝備唱主角,減少人的傷亡是發展方向。成立之初,我們就把這個作為企業的定位。」青島無疆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疆技術)總經理劉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創者無疆,技術報國,創新發展;合作共贏,臻於至善」是無疆技術秉承的創新創業理念。

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劉飛,從小就受父輩與船打交道的影響,在讀研究生期間又受導師的影響,與「船」結下了不解情結,在心裡埋下了「船」的種子,萌生了一直想為軍民服務的想法。

基於此,劉飛在無疆技術創業初期,就集聚了以載荷系統專家、火控專家、人工智慧領域資深工程師、圖像識別算法工程師等為核心人員的18人技術隊伍,戲稱「新十八羅漢」。從「黑魚」智能無人艇到「海蜥蜴」兩棲智能無人艇、再到正在設計研發中的「獵鯊」百噸級無人艇、「海獵犬」20米級無人艇、「獵空」反無人機系統……無不凝聚著「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

負責配套產品技術的無疆技術副總經理劉中凡說,公司科研團隊成員的職業背景構成多樣化,專業領域跨度較大,其中包括研究院所研究員、作戰部隊專業軍人、大學教授、網際網路企業的研發工程師、兵工廠技術員。成員年齡跨度從「60後」到「90後」,但這「新十八羅漢」有著共同的追求:「熱愛祖國、擁有情懷、追逐理想」。有22年從軍經歷的無疆技術副總經理秦軍介紹說,無疆有一位技術專家從事了30年的軍事裝備研製工作。在加入無疆技術時這位專家說:「幹了快一輩子的裝備,雖然從部隊離開了,但是加入這個新環境後,有這麼多年輕的夥伴陪伴,仍然可以為我國裝備事業進步做奉獻,這是我的追求。」

無疆技術瞄準傳統的船舶行業,主攻無人艇方向。劉飛說,人類未來的發展和生存都將寄希望於海洋,而海上惡劣的氣候環境,使人們在海上持續作業非常困難。由此一來,包括海上的無人貨運、安防巡邏、地形勘測,甚至軍事對抗,在全球範圍來看是逾千億元的市場需求。

劉飛表示,如今,無疆技術已經成功掌握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算法、無人裝備智能感知系統和控制策略、無人裝備通用控制平臺、晶片應用技術等核心技術,擁有國家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示範基地等榮譽、資質、證書等近200項。

相關焦點

  • 中國造出全球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取名「海蜥蜴」
    據國際船舶網12日消息,4月8日,武船造全球首款水陸兩棲智能無人防務快艇「海蜥蜴」在武船雙柳基地順利通過出廠驗收,正式交付青島無疆技術有限公司。,綜合性能出眾,是軍民深度融合的典範、防務領域的力作,是我國面向未來海防市場和國際客戶需求研發的高端智能海洋防務裝備,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科研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 我國首款水陸兩棲無人快艇「海蜥蜴」交付
    日前,我國首款水陸兩棲無人快艇——「海蜥蜴」在中船重工武船集團雙柳基地通過驗收。水陸兩棲無人快艇能在水面高速航行,同時躲避雷達探測,具備隱蔽休眠、智能巡航、快速突擊和搶灘登陸等功能,是現代戰爭中執行特戰隊員水上投送、邊防巡邏、近岸警戒、島礁機場防護等任務的利器。該艇長12米,型寬4.14米,艇身由鋁合金材料製成,採用三船體流線結構和泵噴推進技術,底部裝有可收縮式履帶行進機構,艙內可安裝多種任務載荷。
  • 我國首款水陸兩棲無人快艇——武船造「海蜥蜴」交付使用
    日前,我國首款水陸兩棲無人快艇——「海蜥蜴」在中船重工武船集團雙柳基地通過驗收,正式交付客戶。此前,我國水陸兩棲無人快艇尚屬空白領域。「海蜥蜴」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研發製造水平邁上新臺階。
  • 下海、隱身 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軍民融合造」
    「海蜥蜴」正式交付使用。「海蜥蜴」順利通過了密性試驗、路基試驗、系泊試驗、傾斜試驗和航行試驗等5大類28個子項技戰術試驗項目。「海蜥蜴」是我國面向未來戰場和國際客戶需求研發的高端智能海洋防務裝備,標誌著我國智能海洋防務裝備科研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全球首款!清華大學李駿院士團隊成功研製陸空兩棲自主駕駛飛車
    清華大學官網6月1日消息,近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李駿院士團隊成功研製第一代清華猛獅陸空兩棲自主駕駛飛車。該車輛全稱為旋翼式陸空兩棲智能飛行車輛,是全球首款集成智能駕駛功能的純電動旋翼式無人駕駛飛行車輛。
  • 國產C919大型客機開展高寒專項試驗試飛,2021年交付使用
    行業動態國產C919大型客機開展高寒專項試驗試飛,2021年交付使用由中國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12月25日飛抵內蒙古呼倫貝爾進行高寒專項試驗試飛。C919試飛包含高、中、低風險各科目,其中,高寒試驗試飛是民用飛機必須通過的一項極端氣候試驗,以驗證飛機在極寒氣象條件下各系統和設備的功能和性能。
  •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首發亮相 可海事搜救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   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張雲飛在現場。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記者盧鑑)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洲)3日發布了近6米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雲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總長近6米,船體採用深V船型,航速最高可達28kn,動力系統採用油電混合的方式,續航能力大於300km,抗風浪最大等級為5級,可以搭載多種海洋探索設備進行協同工作。他還表示,本次雲洲發布的產品迎合了目前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需求,意味著中國無人船艇正式邁入海洋測量新領域。
  • 國產大飛機年產100架!零件生產線已全速運轉,明年將正式交付
    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讓全球幾乎所有的航空製造企業都想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面對我國民航事業廣闊的發展前景,相信每一位讀者朋友心中都在期盼著我們自己的大飛機早日投入使用。可喜的是,作為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設計,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
  • 俄將於2013年接收首艘「人魚」級兩棲登陸艇
    [據全球安全網2013年1月23日報導]2013年1月23日,俄羅斯海軍官員對外表示,俄海軍將在2013-2014年接收首艘21820型「儒艮」級(Dugon)兩棲登陸艇「丹尼斯?達維多夫」號(Denis Davydov),該級艇計劃建造3艘。  首艇「丹尼斯?
  • 世界最快無人艇問世 最高航速超50節
    據科技日報12月14日報導,中國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無人艇,這是記者14日在廣東湛江開幕的第五屆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獲悉的。 無人快艇「天行一號」2017年9月問世,最高航速超過50節(每小時92.6公裡),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深圳海斯比船艇公司聯合研製。它全長12.2米,滿載排水量7.5噸,是油電混合動力。海斯比是中國最大的公務快艇廠商。
  • 世界首創水冰兩棲飛輪艇轟動軍民兩用展
    蜥蜴仿生飛輪艇發明人侯亮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在展會上,析易船舶創始人侯亮董事長向中央軍委、東部戰區等首長、科技部、江蘇省委以及上海市委領導匯報了水冰兩棲飛輪艇,並與多位軍隊首長和領導2017年7月,面向民用市場開發的雙箭系列高速消波艇設計圖紙通過江蘇CCS船級社審圖。2018年,先後與上海船舶研究院,以及擁有亞洲最高速水池、剛剛試飛了AG600水上飛機的605所聯合進行模型實驗研究。在本次軍民兩用展上,析易船舶的超高速水冰兩棲飛輪艇在上海市科委強力推薦下首批入選前瞻創新研究院支持項目。
  • 【每日動態】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無人艦艇概念/光電/紅外氣象衛星原型
    公司宣布啟動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這項隨機雙盲,含安慰劑對照的三期臨床試驗將選擇100 μg劑量水平作為疫苗接種劑量。試驗的主要終點是預防新冠肺炎,次要終點包括預防嚴重的新冠肺炎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此前,DARPA已經成功研製出「海上獵手」無人水面艇,在自主性技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最新消息表示,DARPA正在研發「海上列車」和NOMARS無人艦。「海上列車」由4艘或更多艘無人艦艇組成,通過指控和導航系統連結,實現艦船分散執行不同任務,並可重返航道或重新編隊。NOMARS無人艦徹底消除了與艦員相關的設計考慮,包括船上設施、海上維修需求等,是對傳統建造模式的挑戰。
  • 盤點丨「奮鬥者」號在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還有這些「大國重器...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2020年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也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航天領域完成收官的首個國家重大工程。
  • 首艘國產航母啥時候能交付?按照試驗大綱規定或還需1~2年
    近日,熟知中國海軍各種裝備規則、規定的骨灰級資深人士指出(據傳該人士之前一直在海軍某研究所工作):首艘國產航母交付還早,應該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也是對網上普遍流傳的該航母將兩三個月內交付的臆測進行了反駁。
  • 除了島礁測繪海底勘察,中國無人艇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黑科技?
    因為我們團隊從事的是機器人的基礎研究,所以我們採用了無人艇來解決這個問題。無人艇吃水很淺,能夠實現自主航行、自主避障、自主地進行島礁測繪。通過無人艇上的聲納發射聲波到海底或者暗礁再反射回來,再通過專門的聲吶測繪法,海底的地形地貌就出來了。 但是,無人艇對島礁的測繪,有幾個技術上的難點。
  • 中科院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眼—新聞—科學網
    無人艇施放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 這艘名為「海洋氣象觀測者-3(MWO-3)」的無人艇,獲取了颱風發展過程中高時間解析度洋面氣象及海洋要素的詳細數據,為颱風預報、預警和研究提供了傳統觀測手段無法提供的數據支撐,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太陽能無人艇主動接近探測到颱風中心。
  • 全球首款固態雷射雷達無人物流車,定位於末端低速無人配送
    ,這其中近年來「風靡全球」的無人配送小車正在中國邁進量產階段。 其中,全球首款固態雷射雷達無人物流車,定位於末端低速無人配送。菜鳥在今年年初提出要量產商用無人車。 這一次,阿里菜鳥與速騰聚創正式聯合對外發布了全球首款應用固態雷射雷達的無人物流車G Plus。
  • 太陽能無人艇穿過颱風中心 成颱風監測新「哨兵」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
  • 國產支線客機邁向百架交付,日本MRJ為何惜敗?胳膊扭不過大腿
    讀者來稿,作者:果不其然6782020年10月22日,日本三菱重工披露,他們正在就大幅削減首款日本國產噴氣支線客機「SpaceJet」(原MRJ)的研發費和人員、實際凍結該項目開展最終協調。,日本MRJ項目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