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首次在斑馬魚模型中確認了尼古丁誘發的戒斷,這一發現可以用於測試人類戒斷上癮的治療方法。
特雷弗·漢密爾頓是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科學學院的副教授,也是神經科學和精神健康研究所(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stitute)的成員,他研究了尼古丁對斑馬魚的影響。他考察了兩個主要因素:膽量和運動能力。
據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急性尼古丁暴露下,斑馬魚表現出更大的膽量,這可以通過魚接近放置在測試場地上的一個小雕像的傾向來衡量。劇烈的暴露也增加了魚的運動能力,或者說是願意在魚缸裡四處遊動。
然而,反覆暴露在尼古丁環境下,隨後一段時間的戒斷,會導致斑馬魚膽子和行動能力下降。此前的研究認為,這與斑馬魚焦慮行為的增加有關。
漢密爾頓將這些特徵與人在上癮時的情緒性聯繫起來:「我們知道,戒菸的人焦慮感會增加,而這種增加的壓力感會促使他們再去吸一支煙。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這是上癮機制的一部分。所以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我們在魚類身上觀察同樣的情況。」
漢密爾頓解釋說,斑馬魚是藥理研究的理想模型,因為它們的基因組已經被測序,而且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強大的遺傳工具,輕鬆地檢測幾代人對尼古丁等物質的上癮模式。
項目的下一步包括縮小時間窗口,以確定膽識從增加到減少的轉變何時發生,並確定退出行為的開始。
漢密爾頓說:「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點,並同時觀察大腦化學變化前後的變化,這將給我們提供一個概念,即哪些神經遞質參與其中,以及神經適應在哪裡發生。」
「然後,一旦我們對腦化學有了更多了解,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哪些藥物可以潛在地緩解或逆轉這些適應性。」
這項名為「反覆接觸尼古丁對斑馬魚膽量的相反影響」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