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體內的尼古丁戒斷現象為人類成癮提供了線索

2020-09-03 夏寶小媽咪

研究人員首次在斑馬魚模型中確認了尼古丁誘發的戒斷,這一發現可以用於測試人類戒斷上癮的治療方法。

特雷弗·漢密爾頓是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科學學院的副教授,也是神經科學和精神健康研究所(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stitute)的成員,他研究了尼古丁對斑馬魚的影響。他考察了兩個主要因素:膽量和運動能力。

據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急性尼古丁暴露下,斑馬魚表現出更大的膽量,這可以通過魚接近放置在測試場地上的一個小雕像的傾向來衡量。劇烈的暴露也增加了魚的運動能力,或者說是願意在魚缸裡四處遊動。

然而,反覆暴露在尼古丁環境下,隨後一段時間的戒斷,會導致斑馬魚膽子和行動能力下降。此前的研究認為,這與斑馬魚焦慮行為的增加有關。

漢密爾頓將這些特徵與人在上癮時的情緒性聯繫起來:「我們知道,戒菸的人焦慮感會增加,而這種增加的壓力感會促使他們再去吸一支煙。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這是上癮機制的一部分。所以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我們在魚類身上觀察同樣的情況。」

漢密爾頓解釋說,斑馬魚是藥理研究的理想模型,因為它們的基因組已經被測序,而且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強大的遺傳工具,輕鬆地檢測幾代人對尼古丁等物質的上癮模式。

項目的下一步包括縮小時間窗口,以確定膽識從增加到減少的轉變何時發生,並確定退出行為的開始。

漢密爾頓說:「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點,並同時觀察大腦化學變化前後的變化,這將給我們提供一個概念,即哪些神經遞質參與其中,以及神經適應在哪裡發生。」

「然後,一旦我們對腦化學有了更多了解,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哪些藥物可以潛在地緩解或逆轉這些適應性。」

這項名為「反覆接觸尼古丁對斑馬魚膽量的相反影響」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出國就醫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


相關焦點

  • ...吸菸成癮與大腦存在什麼親密關係?如何評估自己的菸草依賴程度?
    尼古丁的半衰期為2~3小時,如果成癮者停止吸菸,體內尼古丁濃度會迅速降低,就無法繼續體驗「愉悅」感,並出現戒斷症狀,比如精神不振、萎糜無力、全身軟弱等。事實上在成癮之後,尼古丁帶來的愉悅感非常有限,菸民們實際上只是為了避免戒斷症狀的不適才繼續吸菸的。為了避免戒斷症狀,菸民們就需要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吸一次煙。
  • 外媒:如何緩解數字成癮?「多巴胺戒斷」漸成流行趨勢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外媒稱,「多巴胺戒斷」是一場有助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運動,能夠幫我們緩解「數字成癮」。創新部門也不乏鼓勵節制使用其產品的企業。這是一場革命性的運動,被人們稱為「多巴胺戒斷」,它甚至開始成為一種潮流,旨在減少人們對引發壓力的事物的消耗,例如使用社交網絡和技術設備。這種戒斷法還能使人戒除性癮和酒癮等,進入一種與世俗享樂無關的生活。根據實踐這一戒斷法的人的描述,它可以「重啟」大腦並提高大腦效率。此外,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還能重新在簡單微小的事情上獲得幸福感。
  • 戒斷反應的出現,預示你吃藥太多,生病就吃藥的人,別太依賴藥物
    導語:戒斷反應(abstinence reaction),也稱為戒斷綜合症或撤藥症候群,是指在重複,長期,大劑量使用成癮性物質後降低劑量或停止劑量時出現的一組症狀。戒斷症狀的出現和過程是有時間限制的,並且與所使用的成癮物質類型有關。阿片類藥物,酒精和巴比妥類藥物的戒斷症狀更為明顯。
  • 尼古丁害怕的食物已找到,戒不了煙的人建議多吃,肺也能少受傷害
    之所以很多人都戒不了煙,主要是因為香菸當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癮性。尼古丁是一種無色油狀的物體,在菸草當中有一定含量,是菸草中主要的成癮和依賴的成分,也稱為菸鹼,主要的是吸菸成癮的原因。吸菸者在尼古丁低於穩定水平的時候,會感到煩躁、不舒服、噁心、頭疼等,這就是往往有的患者的戒菸以後會出現戒菸的症狀。
  • 尼古丁是什麼?你真正了解尼古丁嗎?
    也正是由於這些,它的成癮特性才變得更加明顯。 尼古丁是一種有機含氮化合物,存在於包括菸草在內的各種茄屬植物中。按重量計算,尼古丁佔幹菸草的0.5%-3.0%。它和香菸中其他4000種化學物質及添加劑一樣,都被稱為「活性成分」,而且它與大腦中常見的神經遞質「乙醯膽鹼」非常相似。此外,它還會導致大腦中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包括穀氨酸、多巴胺和內啡肽。
  • 長期抽菸的人,戒菸時身體由於戒斷反應,會出現5種不適,需了解
    據統計,目前我國菸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5億,之所以這麼多的人喜歡抽菸,是因為菸草中含有尼古丁可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人體產生一種輕鬆、愉悅的感受。 不過尼古丁是一種成癮的物質,一旦開始抽菸,想要戒菸就很困難了,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一抽菸就是幾十年的原因
  • 常用的戒斷方法有哪些?哪種戒毒方式好
    毒品就是會讓人上癮的一種東西,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毒品有鴉片、冰毒、海洛因、大麻、嗎啡、古柯鹼等等,吸食這些毒品以後會讓吸毒者上癮,停止吸食的時候出現全身痛苦的戒斷反應的。
  • 「毒品、酒精成癮是一種腦部疾病」!
    這些事物是因為什麼使人成癮?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對藥物上癮的原因,在他看來,「成癮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復發性的腦部疾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複雜結果,而大腦的生物性改變或許使得所謂的意志力變得脆弱不堪。因此,面對成癮風險,庫赫認為最好的方法仍是預防——「我們仍只能遠離那些被確認成癮性和傷害性高的事物。」
  • Facebook戒斷實驗:少看新聞心情更好,但用戶越戒越上癮?
    其次,產品價值得以提升的邏輯,就像成癮物質的戒斷效應。一旦Facebook成癮,戒斷一周反而更想刷,這也能解釋為什麼Facebook在停用者心中的價值會上升。第三,Facebook對生活其它方面也有影響,不過,暫未在本次研究中有所體現。比如,我們並未研究停止訪問Messenger服務對受訪者產生的影響。
  • Facebook(FB.US)戒斷實驗:少看新聞心情更好,但用戶越戒越上癮?
    其次,產品價值得以提升的邏輯,就像成癮物質的戒斷效應。一旦Facebook成癮,戒斷一周反而更想刷,這也能解釋為什麼Facebook在停用者心中的價值會上升。第三,Facebook對生活其它方面也有影響,不過,暫未在本次研究中有所體現。比如,我們並未研究停止訪問Messenger服務對受訪者產生的影響。
  • 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87% 斑馬魚為人類篩藥物
    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相似度高達87%,可以很好地為生物學家和醫生研究各種疾病提供幫助。上圖為斑馬魚胚胎,下圖為人類早期胚胎。  斑馬魚僅有三到四釐米長。它身軀玲瓏而纖細,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這小魚兒竟然和人類基因有著高度同源性。
  • 濫用藥物當心成癮 藥品成毒品
    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br>   藥物中多少回存在一些不理人體健康的成分。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   下面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藥物,介紹一下濫用藥物造成的成癮問題。  一、鎮靜催眠藥。
  • 吸菸十幾年了,如果現在戒了煙,肺裡的尼古丁多長時間能排乾淨?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朋友問:吸菸十幾年了,如果現在戒了煙,肺裡的尼古丁多長時間能排乾淨?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盡人皆知,幾乎所有疾病的發生都與吸菸有關,菸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多達幾百種,其中尼古丁是最為出名,及早戒菸可以避免尼古丁對身體的傷害,那麼戒了煙多長時間就能排除身體中的這些有害物質呢?
  • 【學術前沿】斑馬魚胰島β細胞的體內發生和再生
    然而遺體捐獻最終止於免疫排斥,而胚胎幹細胞或者誘導多能幹細胞體外誘導的方法雖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大家兜兜轉轉許多年,最後拿到的β樣細胞仍然無法與供體提供的β細胞相提並論(上帝:我的作品豈是這麼好模仿的,愚蠢的人類)。於是人們調整了策略,把β細胞誘導再生的過程放到了體內環境,效果卻有了驚人的提升。
  • 復旦科學家發現腦區調控動機行為機制,為睡眠障礙治療提供新思路
    作者 孫國根 王毅群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黃志力教授和曲衛敏教授課題組,攜博士研究生李亞東和羅豔佳,經4年多研究有了重要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蒼白球(腦區)中有一種
  • 杜冷丁成癮就是吸毒
    馬醫生說,戒杜冷丁的方法跟戒毒是一樣的,除了服用戒毒藥外,還有三大方法幫助藥癮者脫毒。  醫源性藥物依賴是指人在醫療過程中形成的對某種藥物的依賴性。如癌症患者術後對杜冷丁、嗎啡的依賴等。這種藥物依賴和吸毒沒有什麼區別。杜冷丁成癮後,一旦中斷用藥或突然減少用量,8至12小時即出現戒斷症狀,如:流鼻涕、流淚、打哈欠等。戒斷綜合症在出現的第三天後逐漸減輕,一周後主要症狀徐緩消除。
  • 《尋找爽點》快樂和成癮是人類的天性
    每個人都希望一窺大腦運作的神秘之處,但放眼如今的圖書市場,能見到的多為專業書籍。這些書籍對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生較為合適,而許多普通大眾同樣對大腦充滿好奇,卻苦於無從了解,這讓我深深感覺到腦科學知識在中國普及程度之差。時光荏苒,自大衛·林登教授第一本關於大腦的科普書籍《進化的大腦:賦予我們愛情、記憶和美夢》出版以來,已經過去了9 年的時間。
  • 小夥吸食電子菸成癮意識模糊,煙油裡竟含有合成大麻素
    到院後,醫生對其尿液、頭髮檢測均呈陰性,為了進一步核實,送檢電子菸煙油成分,發現含有丙三醇、尼古丁和兩種合成大麻素(4F-MDMB-BUTINACA、5F-MDMB-PICA),經查,這兩種合成大麻素不在列管的名錄中。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在閱讀本文時,我意識到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遺傳學和藥物成癮的理解。對酒精和古柯鹼等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望可能是由多巴胺控制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改變了大腦迴路,這些基因是成癮的基礎。有趣的是,這些結果也為為什麼治療嚴重抑鬱症的藥物通常必須在服用幾周後才有效做出了回答。我對這一驚人發現感到震驚,但是要真正理解它,我首先必須了解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