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2020-08-12 菜鳥之下

人類的歷史大概分為

  • 史前史(人類誕生到有文字記載)
  • 上古史(神話傳說)
  • 古代史
  • 近代史
  • 現代史

現代生物和考古學家上基本認為人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一步步發展,學會用工具,學會生火,學會語言文字,然後有了文明。

說到進化就不得不提到達爾文的《進化論》, 這裡面的核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全部滅絕,活下來的都是進化的產物。但是人本身就是個例外,人類的真的適應這個環境嗎?

生物生存的本能是獲取食物,躲避危險和交配。

一 人類的身體素質和動物沒法比。首先人類是直立行走,這就導致奔跑速度會比很多動物要慢,捕獵和逃跑就會很困難。有人說人類直立行走是要用手來拿東西,可是像猩猩平時也用上肢拿東西,奔跑時仍然是四肢。其次肌肉的問題,自然界的動物,比如猴子啊,老虎啊他們即使很長時間沒有運動肌肉也不會退化,人則不然,人不運動幾個月肌肉就會完全退化,甚至走路都沒有力氣。

二 人類沒有任何特長。聽覺,視覺,嗅覺,在自然界都是平庸的。也沒有斷尾求生,生態模擬之類的技能。跑又跑不過,還沒有一技之長,遇到強大的動物到底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三 種群的延續是靠繁衍後代。人類的幼體是非常脆弱的,必須精心照顧。像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短時間內就可以奔跑,躲避敵人。(大熊貓的幼崽也很脆弱,如果沒有人為的照顧現在應該滅絕了。)再來人類的生殖器官長在體外,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是在體內的,比如大象,馬。這樣裸露在外是很容易受傷導致不能交配的。

四 人類還有很多不適應環境的地方。人類沒有體表沒有毛,在自然界將皮膚裸露在外,沒有毛髮或者鱗片的保護真的很危險。人類還有長長的頭髮,如果不打理會長到2—3米,它有什麼用處呢?

按照進化論人類很可能已經滅絕了,但這個時候一個Bug出現了,人類出現了智慧。就像一臺破電腦安裝了一個很厲害的處理器,一下子領先了所有生物。

那麼智慧是怎麼產生的呢?

因為語言。有了語言人們才能交流和學習,來了解這個世界。並把我們無意中掌握的經驗和知識傳承下去。一代代人的積累才有了現在的智慧。遠古人種沒有語言,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動物是差不多的。

那麼語言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不知道。有人說是通過叫聲慢慢演化成語言,可是自然界會發出叫聲的動物有很多很多,為什麼他們沒有學會語言呢。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眾所周知在人類的大腦中有語言中樞,我們就是靠它來說話的。但是一個剛生下來的小孩,如果我們不教他說話,那麼他一輩子都不會說話。國外有對「狼孩」的報導,這些孩子從小被野生動物養大,最後回歸了人類社會但無論怎麼教育他都不會說話,行為活動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在3—5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超過這個年齡基本就不會說了。也就是說我們有說話的器官,但是需要別人教給我們這個技能。

那麼是誰教會我們說話的呢?

還是不知道。


人類的身體是一個破電腦,智慧是處理器,語言是運算法則。就是這樣的一個物種,稱霸了地球!

一切的一切仿佛自有安排,等你來解讀。


一個剛剛開始寫作的小菜鳥,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謝您的閱讀,評論,點讚,轉發,關注。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真實的「吃人」事件——奇美拉人類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對具有一定動物特徵的人類/一定人類特徵的動物,大都存在著一定的敬畏,異化成「神」或是「怪物」,並體現在神話故事中。像是古埃及人中的神——鷹首人身的荷魯斯(Horus)、狗頭(劃掉)狼首人身的阿努比斯(Anubis),是獸頭人身的組合。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相反,他們認為這些胖尾狐尾猴的基因中有著那麼一個「開關」,可以控制胖尾狐尾猴進入冬眠。舉個例子,胖尾狐尾猴在進入冬眠前,會胡吃海喝,並將儘量多的脂肪儲藏在尾巴當中。狐尾猴在準備冬眠時,它們可以通過某些方法來打開這樣一個「開關」激活解脂肪所涉及的基因,同時關閉處理碳水化合物的基因。
  • 大眾要發力的「第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
    從浪漫主義的自動駕駛技術風潮刮來,到「電氣革命」引發的轉型焦慮,汽車廠商越來越意識到移動出行的重要性。就連最保守的日企也開始轉變,豐田章男為了追上變革的腳步,甚至不惜拋棄業績不錯的頑固勢力高層。今年也是新造車初顯實力的一年,新老勢力同臺也讓今年的北京車展看點滿滿。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霍伊爾之所以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理論——「人擇原理」霍伊爾的思路是這樣的:我們是宇宙的一分子,是以碳為基礎的生命,那麼宇宙中就必須有一種能夠製造碳的方式,如果生成碳的唯一方式要求這種特定的「碳的激發態」存在的話,那麼這種激發態就一定是存在的。換句話表述就是「碳的激發態」必須存在,否則碳12和人類都不會存在。
  • 究竟有多少種「經濟學」?|大象公會
    各種「經濟學」背後,是人們對人類行為的不同假設,和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文|仲甫人們對經濟學家總有一個刻板印象:愛內鬥。這群人經常對現實經濟運行給出不靠譜的預測,並且內部也常常意見不一。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經濟學」?為什麼經濟學家從來就難以意見一致?當我們談論「經濟學」時,究竟在說什麼?是什麼讓經濟學家顯得分外不靠譜?人類的經濟現象極端複雜。所以,經濟學的核心是「簡化」:用一系列的假設,為經濟建立起模型。
  • 歷史上那些讓人恐懼的瘟疫,都是怎麼消失的
    那麼,在沒有技術手段的古代,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瘟疫,是怎麼消失的呢? 在了解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幾個問題再來看這些瘟疫是怎麼終結的: 1、病毒要搞定人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2、在現代醫學沒有發展之前,免疫系統是人類最好的醫生「其實現在也是」; 3、什麼樣的病毒能對人類產生真正的威脅;
  • 他們可能走在了製造「超級人類」的路上
    《黑客帝國》構成了人們對腦機接口的最初想像,電影中主角們通過腦後的接口與計算機相連,進入虛擬世界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會說,如果人工智慧的核心是讓計算機擁有像人一樣,看得懂和聽得懂的能力,那麼「腦機接口」可能會讓人類本身變得更強。這種「更強」可能是讓殘障人士恢復正常,可能是超級人類,甚至可能是永生。
  • 「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大象公會
    文|S.P一周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 目前新浪微博單個超話閱讀量已經超過1.8億,有3.5萬人次參與討論在社交媒體中,這些飛蝗鋪天蓋地的圖片視頻,無不讓人心驚膽顫。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蔚來要對標「蘋果」,邏輯是什麼?
    這一切,正在讓蔚來與特斯拉開始「分道揚鑣」。在眾多的媒體報導中,更多的人開始將特斯拉比喻為電動汽車裡「大眾」,蔚來將成為「BBA(寶馬奔馳奧迪)」。原因很簡單,表象是特斯拉不斷的降價,為的是「加速」與「普及」,蔚來卻是用體系和產品力維繫這高端的定位與價位。  其實蔚來和特斯拉一直以來都是兩種「物種」,擁有不同的使命與不同的價值觀。
  • 「小目標」是什麼,怎麼投?|「小目標」最全介紹
    來源:基金豆二、「小目標」的投資理念A股市場存在長期向上、牛短熊長、結構行情波動劇烈三大特徵,投資者如果目標太宏大,投資過程會漫長而痛苦,結果不是半途而廢就是收益坐了過山車。「小目標」是把長期投資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步步止盈逐個達成,保持紀律不焦慮不貪婪,長期複利賺取可觀收益。投資過程也更快樂,更享受。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日本有「千妖之國」之稱,種類多且詳細,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歷史,成為影視作品最愛翻拍的鄉野題材。究竟日本有哪些妖怪?為什麼妖怪大多是女性?「樂吃購!日本」在鬼月幫大家剖析日本流傳千年的妖怪傳說,讓你變成日本鬼怪通!
  • 這些品牌名,「縮」的究竟是什麼? | Fashion
    原標題:這些品牌名,「縮」的究竟是什麼? | Fashion 那些有名的、直接用人名或者姓氏當做名字的品牌,擺在那,人們記住了,也不會去深究其含義。像Prada,Louis Vuitton,Hermes等。要知道的至多是背後的那段歷史——一般的消費者也懶得去知道。
  • 熱不化的冰淇淋、能減肥的可樂…人類執著於「吃喝」時,怎麼把它變...
    作者:誰是大英雄從使用火來結束茹毛飲血的生活開始,人類無窮的想像力加之於食物,構成了文明歷史中的重要部分。不論人類進化到何種地步,對於食物的開發和創造就始終沒有停歇,如文豪、吃貨蕭伯納所說「這個世上沒有比愛美食更真心實意的愛了。」
  • 日本人叫梁朝偉「東尼雷恩」!為什麼中國人的日本名這麼奇怪?
    許多中國藝人雖然在日本小有名氣,但日本人卻只叫得出他們的英文名字,而不知道他們的中文名字。究竟是為什麼,原來背後有三大原因!但中文讀音對日本人來說不好發音,硬是音譯容易念起來拗口。原因二:日文漢字音讀不好記,聯想不到對應的漢字日本除了直接用中文發音轉換成片假名的音譯外,因為日文漢字大部分與中文相同,所以過去也常用用日語漢字發音來念華人的名字。
  • 美國51區退休軍醫,聲稱「小灰人」是外星機器,究竟怎麼回事?
    但在「藍皮書計劃」中,「小灰人」聲稱自己來自地球的未來,這似乎有些出入。另外,曾在51區工作的退休軍醫,聲稱自己與「小灰人」有過6個月的接觸,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上級交給艾羅伊的主要任務,是訪問這名「外星生物」,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完善的報告,因此,相關工作人員給艾羅伊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問卷,將由艾羅伊根據問卷中的問題,來訪問這個「外星生物」。
  • 微雷推薦《紅怪》值得細嚼慢咽的吃人遊戲,「逆轉恐怖」結局推測
    不過,由波蘭獨立團隊Phobia Game Studio開發的《紅怪》卻強調了「逆轉恐怖」元素,不過,究竟恐怖在哪裡呢?只是因為扮演怪物,所以就叫「逆轉恐怖」嗎?在我遊玩遊戲時,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袋裡盤旋。
  • 再多的明星助陣,也喚不回那些拒絕「雙十一」的人
    直到下單,她才能安然睡去:「已經獎勵過自己了,明天得好好工作了,睡覺!」她分不清,快樂究竟是由新口紅還是由消費行為本身帶來的,只知道自己養成了習慣:感覺工作太辛苦了,就要去買點東西,給自己一點甜頭。 直到疫情下銳減的收入,與填不上的花唄敲了她一榔頭,她才被迫想要戒掉這份生活中的「小確幸」:「窮令我清醒。」
  • 好不容易,「第九區」導演的新片終於來了!
    對此,最傷心的人,可能要屬原定《異形5》的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畢竟他兩年前就已經在著手準備了。《異形5》雖然不拍了,但尼爾可沒閒著。他聯合「異形之母」 西格妮·韋弗帶來了一部新片,著實驚豔了眾人——拉卡Rakka這是尼爾的導演工作室製作的短片。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我不認同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杜克大學教授米格爾用猴子來「反駁」腦機接口,能製造出所謂的心靈感應嗎? 2020年8月末馬斯克召開的一個發布會,徹底引爆了這個話題。 至於腦機接口是否會像馬斯克說的那樣,實現意念控制,米格爾給出了回答:「不會。」 「腦機接口的一些潛在應用可能會引起關切,但目前我們最關注的還是它在醫學上對人類有所幫助,尤其是採用非入侵性手段的做法,2014年世界盃上截癱青年的例子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